很多人不知道,夏朝为何用“夏”做名字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很多人不知道,夏朝为何用“夏”做名字呢?,第1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身为华夏民族,礼与美的确是构成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孔颖达的话只是一种美好但片面的理解,其实“华夏”二字所代表的远非这么简单。

华夏,最早见于《尚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偏远的蛮族,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也就是说,周朝时“华夏”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

一般认为,“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而“夏”的含义则来源于中国第一个可信的朝代:夏朝。

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夏”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当时它代表着什么?而夏代的远古祖先为什么偏偏要用这个字作为名称呢?

现代汉语里,“夏”的释义非常简单,仅有季节、姓氏、朝代、民族等几个意思,但将这些含义代入到四千年前的世界之中,似乎都不怎么成立,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季节,即:夏朝建立时是否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在夏天?建立者为了纪念这件事而以此命名?

这在中国传统习俗里面是可信的,比如某个孩子出生在夏天,其父亲为了纪念这一珍贵的时刻,便给他起名叫:姓氏+夏。但是,要想推论这种可能,首先我们要看“夏”在当时有没有代表夏天的意思。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本记录传统历法的古籍,据说成书于夏代(至今尚有争议),但其中并未记载关于四季分辨和季节名称的内容,也没有出现“夏”与季节有关的记载。也就是说,远古朝代的“夏”字,是没有夏天这个含义的。

还有学者提出了另一种思路,说夏最初代表的是牙,就是牙齿的牙,原因有二:其一,在古文献里,有将“夏”与“牙”互相代替使用的记载;其二,两个字读音有些近似,或许在古音里更加接近。

但代替使用只是临时性的,如果这两个字完全一致,那么后世必定有称夏朝为“牙朝”的,所以夏等同于牙的说法,可能性很低。

还有一种观点称,夏指的是一种昆虫,即蝉。这可不是由于蝉活跃于夏天的季节特性得来的,而是因为在商代的甲骨文里,有一些字代表的含义是蝉,但它们看起来又十分像“夏”字,所以这一联想,猜想便有了。

但这种观点同样站不住脚跟,原因有两点:其一,甲骨文里是否存在“夏”字还有争议,学界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其二,假如夏有蝉的含义,那么在流传过程中大概率会伴随其一生,但在后世的典籍里并未发现这一点。

种种说法都被否定,那么夏字最初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理解一件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我们不妨从“夏”最基本的字形构造出发,来探讨它的含义。

大家仔细看金文里的“夏”,是否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是的,这个字有些像一个扭曲的人。最上部的是一个“页”字,在古文中它代表的是人的头,比如现代汉语里顶、项、颊、颅、颈、颌等,这些与头有关的字都含有“页”字旁。

中间外撑的左右两部分就像是人的两只手;而最下面的那一部分写作“夊”,读作suī,现指慢慢行走的样子,而古义中就是指脚。

因此综合这三部分,金文里的“夏”有头、有手、有躯干、有脚,它代表的就是人。但这人并不是泛指,不是指普普通通的人群,而是特指某一些人,哪些人呢?答案是:夏人。

夏,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原、中土,也就是夏王朝所统治的疆域,而四方的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夷蛮戎狄”,久而久之,四方之人便称呼生活在“夏”这一区域的人叫夏人,简称为夏。所以,“夏”代表的既是地域,又代表居住在这一地域上的人。

这种关系也很好理解,比如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都是通过地理特征来划分的,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就被称为山东人、山西人。同理,生活在“夏”地的人就叫夏人。至此,大家可以明白夏朝为什么要以此命名了,正是因为他们脚下的土地就叫作夏。

历史上有过夏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史记》记载商人从先祖 “契”传到“汤”有十四世,记载夏朝君主从夏禹至夏桀,也是十四世(十七帝)。商汤革了夏桀的命,商取代了夏后又传了十七世(三十一帝)。

《史记》所记载的“契”到“汤”的情况已被印证,可见太史公著《史记》之严谨,非信史不得记录,所以推测“夏”应该是存在的。

《世本》、《左传》、《竹书纪年》、《尚书》、《山海经》、《楚辞》等等古籍都有对“夏”的记载。很难想像,在标榜“以德治国”的周朝,众多有学且有德之士会集体做伪。

况《竹书》、《山海经》、《楚辞》这类非周官方主流书籍没有必要为了证明周代商的合法性而生生杜撰一个“夏”出来。所以从“夏”非一学派独自提出的情况来推测,“夏”一定存在过。

扩展资料:

“夏”并未曾统御天下,文化可能也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按照当时的人类社会发展情况推断,夏应该只是中原(河洛地区)的部落联盟之主罢了,其文明程度可能还不如商,只不过由于周人出于政治需要对其进行有意夸大,让后世觉的其恢宏伟大并代表先进文化。

说实话,夏有无成熟的文字也未可知。从现在发掘的史前文物来看,同时期(商汤以前)来说,黄河中游区域的文化并非最先进的,相反可能相对落后,所以到目前也找不到关于“夏”确切的物证及夏文字也属正常。

因黄河水患原因,夏文明被毁损或淹埋。夏禹时期黄河大水,夏人几次迁都(商朝后也因黄河水患多次迁都),且黄河长期水患且难治,所以夏文明被黄河毁损的可能性极大,有待以后发掘。

参考资料:

-夏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