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神干缺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瞳神干缺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瞳神干缺的病因病机 5 瞳神干缺的症状 51 急性 52 慢性 6 瞳神干缺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瞳神干缺·肝胆实热证 6111 症状 6112 方药治疗 612 瞳神干缺·肝肾阴虚证 6121 症状 6122 证候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药治疗 613 瞳神干缺·脾肾阳虚证 6131 症状 62 外治法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623 局部热敷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632 耳针 64 其他疗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瞳神干缺的方剂 2 治疗瞳神干缺的中成药 3 治疗瞳神干缺的穴位 4 古籍中的瞳神干缺 5 瞳神干缺相关药物 1 拼音

tóng shén gàn quē

2 英文参考

dry defective pup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apillary metamorpho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y defective pup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pupillary metamorpho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瞳神干缺(dry defective pupil;papillary metamorphosis[1])为病证名[2]。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又名瞳人干缺、瞳神缺陷[3][2]。是指以黄仁与晶状体黏着,致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或花瓣状,部分或全部失去展缩功能,黄仁色泽干枯不荣为主要表现的眼病[4]。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地论述[5]。瞳神紧小和瞳神干缺二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5]。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5]。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颇类西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又多见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5]。

4 瞳神干缺的病因病机

瞳神干缺常由肝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3]。多因瞳神缩小失治,黄仁与其后黄精部分或全部粘附所致[3]。

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5]。

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素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风湿与热搏结于内,上犯清窍[5]。

3.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5]。

5 瞳神干缺的症状

瞳神干缺患者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5]。

瞳神干缺症见“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缺参差”(《银海精微》),或如梅花等状,清莹之瞳神亦可为白色或**膜障内遮,视力锐减,至失明[3]。

瞳神干缺有急性、慢性之分[5]:

51 急性

瞳神干缺急性患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颞,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5]。

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著(图1),以致瞳神偏缺不圆(图2)。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图3),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黄液上冲。

图1 瞳神干缺侧面观

图2 瞳神干缺正面观

图3 黑睛内壁沉着物

52 慢性

瞳神干缺慢性患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若瞳后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封闭瞳神(图4)。两者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图4 瞳神膜闭侧面观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

6 瞳神干缺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瞳神紧小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未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

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目。

瞳神紧小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

611 瞳神干缺·肝胆实热证

瞳神干缺·肝胆实热证(dry defective pupil with pattern of  livergallbladder excessive heat)是指肝胆蕴热,以眼痛头疼,热泪频流,羞明难睁,眼前有黑花漂浮,视物不清,抱轮红赤,黑睛后壁可见羊脂状或色素样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瞳神干缺或神膏混浊,全身可伴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为常见症的瞳神干缺证候[4]。

6111 症状

眼痛头疼,热泪频流,羞明难睁,眼前有黑花漂浮,视物不清,抱轮红赤,黑睛后壁可见羊脂状或色素样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瞳神干缺或神膏混浊,全身可伴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弦而数[4]。

6112 方药治疗

瞳神干缺治宜滋阴降火,用五泻汤或补肾明目丸加减[3]。

612 瞳神干缺·肝肾阴虚证

瞳神干缺·肝肾阴虚证(dry defective pupil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患病日久,眼干涩不适,眼胀痛,视物朦胧,抱轮红赤时轻时重,黑睛后壁细尖状或色素状沉着物,黄仁纹理不清或部分干枯变白,瞳神干缺状如花瓣,神膏细尘状混浊,全身可见心烦不眠,咽干舌燥,舌质红,苔少有裂纹,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瞳神干缺证候[4]。

6121 症状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圆[6]。常兼见头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6]。

患病日久,眼干涩不适,眼胀痛,视物朦胧,抱轮红赤时轻时重,黑睛后壁细尖状或色素状沉着物,黄仁纹理不清或部分干枯变白,瞳神干缺状如花瓣,神膏细尘状混浊,全身可见心烦不眠,咽干舌燥,舌质红,苔少有裂纹,脉细数[4]。

6122 证候分析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症时轻时重及反复发作等,属正虚而邪不盛,正邪相搏,互有进退的表现。因素体阴虚或病久肝肾阴亏, 不能上濡于耳,以致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瞳神干缺。火炎于上,故目赤头晕。火扰心神则失眠。阴虚水不制火,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致。[6]

6123 治法

滋养肝肾[6]。滋肝肾,清虚火[2]。

6124 方药治疗

可用五泻汤或补肾明目丸加减[3]。

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 主治:白涩症、宿翳、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绿风内障、圆翳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近视、远视、胎患内障。加减治疗[6]。原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之阴,壮水制火;枸杞、菊花增强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若用于阴虚火旺,眼部赤痛较重者,宜加酱寒泄热之知母、黄柏,共奏滋阴降火之功。[6]

613 瞳神干缺·脾肾阳虚证

瞳神干缺·脾肾阳虚证(dry defective pupil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或花瓣状,部分或全部失去展缩功能,黄仁色泽干枯不荣,视物模糊,眼疲劳,体胖乏力,动辄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瞳神干缺证候[4]。

6131 症状

瞳神边缘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或花瓣状,部分或全部失去展缩功能,黄仁色泽干枯不荣,视物模糊,眼疲劳,体胖乏力,动辄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4]。

62 外治法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发病之初即用药物迅速充分扩瞳,既可防止瞳神干缺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又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常用药为1%阿托品液或软膏,每日点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后,应压迫内眦部3~5 min),或视病情而定。[6]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可用黄芩眼药水[备注]黄芩眼药水(《临床眼科学》):黄芩100 g制法:将黄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适量蒸馏水煎煮1h,滤出药液,药渣再加蒸馏水煎30 min,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200 ml为止。然后加入95%乙醇(约为药液之两倍量),静放5~6h后,间接加热蒸发乙醇,至无酒精味为止,滤出药液加入5%活性炭煮沸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过滤后煮沸灭菌即可。其pH值为65。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花翳白陷、凝脂翳。或10~50%千里光眼液[备注]千里光眼药水(《医院制剂》修订本):千里光全草50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 ml。 制法:取千星光洗净,沥干,切细,加5~6倍乙醇,浸2~8日,过滤,药渣再用4~5倍量乙醇浸2日,合并两次浸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蒸馏永50ml,搅拌,加石蜡2g,在水浴上加热使完全熔化,冷后,于冰箱中放置1h,将凝结在药面上之石蜡除干净,溶液再加蒸馏水至100mL加1%活性炭,搅拌加热煮沸10 min,放冷;抽滤脱炭,过滤至澄明,用蒸馏水调整至100ml,即得。 主治:暴风客热、金疳、白涩症、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瞳神紧小、瞳神干缺。[6]。

623 局部热敷

常用热水或内服药渣煎水作湿热敷,以退赤止痛[6]。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取穴: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肝俞、足三里、合谷[6]。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配1~2穴。[6]

632 耳针

可取耳尖、神门、眼等穴[6]。

64 其他疗法

必要时可用激素类或抗生素类药物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6]。

7

名称考证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

药用部位李根皮的韧皮部。

性味归经苦、咸,寒。①《别录》:“大寒。”②《药性论》:“味咸。”③《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入肝、脾、心经。《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下气,生津止渴。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含漱或磨汁涂。

古籍考证①《吴普本草》:治疮。 ②《别录》: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③陶弘景:水煎含之,疗齿痛。④《药性论》: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⑤孟诜:主女人卒赤白下。⑥《长沙药解》: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相关选方①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奔豚汤) ②治咽喉卒塞: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仍以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菽园杂记》)

参考出处《名医别录》,《吴普本草》,《别录》,《药性论》,《长沙药解》

希望可以帮助你 望采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偷针的病因病机 41 风热外袭 42 热毒炽盛 43 脾虚湿热 5 偷针的症状 6 偷针的诊断要点 7 需要与偷针相鉴别的疾病 71 胞肿如桃 72 眼丹 73 眼痈 8 偷针的治疗 81 中医辨证治疗 811 风热外袭/风热客睑 8111 症状和体征 8112 证候分析 8113 针灸治疗 81131 方一 81132 方二 8114 方药治疗 812 热毒炽盛/热毒壅盛 8121 症状和体征 8122 证候分析 8123 针灸治疗 8124 方药治疗 813 脾虚湿热 8131 症状和体征 8132 证候分析 8133 针灸治疗 81331 方一 81332 方二 8134 方药治疗 814 正虚邪恋 815 外治法 82 耳针疗法 821 方一 822 方二 823 方三 83 挑刺法 831 方一 832 方二 833 方三 84 拔罐疗法 85 西医外治法 9 医案 10 注意事项 11 预后 12 文献摘要 1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偷针的穴位 2 治疗偷针的方剂 3 治疗偷针的中成药 4 偷针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偷针 1 拼音

tōu zhēn

2 英文参考

hordeolu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hordeolum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偷针为病名[1]。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即针眼[1]。《证治准绳·杂病》:“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

针眼(stye)为病名[2][2]。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又名土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土疡(《目经大成·五色疡》)、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偷针眼、偷针窝[3]。俗称包珍珠[3]、挑针[3]。是指以眼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赤肿痒痛,易成脓为主要表现的眼病[4]。针眼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3]。

针眼相当于西医的睑腺炎[4](又称麦粒肿[2])。

详见睑腺炎条。

4 偷针的病因病机

脾胃蕴热及风热客于眼睑所致[2]。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5]。

余邪未尽,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41 风热外袭

风为阳邪,热属火性,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5]。

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烁津液,变生疮疡,发为本病。

42 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5]。

过食辛辣炙赙,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化热酿脓。

43 脾虚湿热

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5]。

5 偷针的症状

偷针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彩图2)。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6 偷针的诊断要点

①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扪之有硬结和压痛[6]。邻近球结膜水肿[6]。

②3~5日后形成脓肿,出现**脓头,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现在皮肤面,称外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者,表现在结膜面,称内麦粒肿[6]。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6]。

③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6]。

7 需要与偷针相鉴别的疾病 71 胞肿如桃

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72 眼丹

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73 眼痈

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8 偷针的治疗 81 中医辨证治疗

偷针治宜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等法[3]。内服可选用清脾散或仙方活命饮加减[3]。外治:“初起轻者,宜用如意金黄散”;风热盛者,“或于疡顶上,重砭一针,(使)血出气泄”(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3]。

对针眼的治疗,原则上在未成脓时,应辨其风热或脾胃热毒上攻而分别施治,以达退赤消肿促其消散之目的。已成脓者,当促其溃脓或切开排脓,促其早日痊愈。

811 风热外袭/风热客睑

针眼·风热客睑证(sty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lodging in eyelid)是指风热客睑,以初起眼睑局限性肿胀,微痒,微红,可扪及硬结,压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4]。

8111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5]。

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8112 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气血壅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5]。

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5]。

风与热邪皆能作痒,风胜、热胜亦皆致肿。今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故胞睑红肿而痒。所见全身症,均为风热袭表之征。

8113 针灸治疗 81131 方一

[5]

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合谷、天井、风池、少泽。

随证配穴: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眦部,加睛明、攒竹;在外眦部加瞳子髎、丝竹空;在两眦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泽可点刺出血。

方义: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疏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811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睛明 攒竹 行间 太阳;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8114 方药治疗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本方以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本病初起证偏风重者,可加桑叶、菊花;证偏热重者,可去荆芥、豆豉,加黄连、黄芩以助清热解毒。

812 热毒炽盛/热毒壅盛

针眼·热毒壅盛证(stye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ngestion and excessiveness)是指热毒壅盛,以眼睑局部红肿灼热,硬结渐大,疼痛拒按,或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或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4]。

8121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5]。

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

8122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于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5]。

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5]。

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5]。

脾胃蕴热,积久热毒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赤掀痛。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8123 针灸治疗

[5]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

随证配穴: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荥穴内庭,足厥阴经荥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血,以泻心火。

8124 方药治疗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方中石膏、炒山栀清脾胃积热,黄连泻火解毒,防风助散伏火,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藿香理气,当归和血,二药调和营卫,升麻清热解毒,引药入阳明,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若有便秘可加大黄、芒硝;口渴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且有助于消肿排脓。

813 脾虚湿热

针眼·脾虚湿热证(st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是指脾虚湿热,以针眼屡发,硬结难溃、难消,面色少华,偏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4]。

8131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5]。

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8132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浊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5]。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5]。

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脾虚湿热之象[5]。

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由于正气虚,邪气不盛,故诸症不重。

8133 针灸治疗 81331 方一

[5]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随证配穴:兼有腹胀、疳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阴、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813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脾胃湿热——合谷 承泣 四白 阴陵泉。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8134 方药治疗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方中以石膏、栀子、黄芩清脾胃积热,为主药;防风、薄荷、升麻助主药发散郁伏之火;赤芍凉血,散血分瘀热;枳壳、藿香、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振复脾胃气机。诸药合用,共收泻脾伏火,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为基础,酌加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等,健脾益气,和血消滞,配伍解毒排脓之晶,使其标本兼顾,以收扶正祛邪之功。

814 正虚邪恋

针眼·正虚邪恋证(sty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是指正虚邪恋,以针眼屡发,或针眼红肿不甚,硬结难溃,经久难消,或伴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小儿偏食,纳呆,便结,舌质淡,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4]。

815 外治法

未酿脓者,局部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或用紫金锭磨汁,频涂患部皮肤,消肿止痛。

已成脓者,当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不可伤及睑缘,但宜稍大,以利脓液排流。

82 耳针疗法 821 方一

选穴:眼 肝 脾 肾上腺 耳尖

方法:耳尖点刺出血,余穴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min,反复运针25次,5次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822 方二

用三棱针点刺患眼侧耳尖穴,挤出血液8~10滴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并刺风池[6]。

823 方三

眼、肝、脾、耳尖。强 ,留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5]

83 挑刺法 831 方一

选穴:肩胛间第1~5胸椎旁淡红色皮疹

方法:挑断疹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捏挤点状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832 方二

在肩胛区胸1~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5]

833 方三

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肤面,找出红点一个或数个,若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消毒后,用毫针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

84 拔罐疗法

取大椎,用三棱针散刺出血后拔罐[5]。

85 西医外治法

可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点眼。如诺氟沙星眼液、金霉素眼膏等。

9 医案

例1.王××,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患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持1寸毫针,中指固定针身,针尖与睑板平行,轻拨睑板腺开口处及病变周围睑缘部,反复针拨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2.刘××,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左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遂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针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10 注意事项

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5]。

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5]。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

11 预后

偷针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12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土疳症》:“此症谓胞上生毒也,俗号为偷针。有一目生而传两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人,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

13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治法 6114 方药治疗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6121 症状 6122 证侯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药治疗 613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治法 6134 方药治疗 614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 6141 症状 6142 证候分析 6143 治法 6144 方药治疗 615 注意事项 62 外治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623 局部热敷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632 耳针 64 其他疗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瞳神紧小的方剂 2 治疗瞳神紧小的穴位 3 古籍中的瞳神紧小 4 治疗瞳神紧小的中成药 5 瞳神紧小相关药物 1 拼音

tóng shén jǐn xiǎo

2 英文参考

papillary seclus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ntracted pup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iridocyc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瞳神紧小(contracted pupil;iridocyclitis)为病证名[1]。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神缩小(见《审视瑶函》)、瞳人锁紧(出《银海精微》)、瞳神细小(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瞳神焦小[1]、瞳缩[1]。是指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3]。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地论述[3]。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3]。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3]。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3]。

瞳神紧小类似西医的虹膜睫状体炎[1][3]。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瞳神紧小可由肝胆火炽、风湿热邪、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等上犯清窍引起[1]。亦可由外伤,某些白睛、黑睛疾病罹致[1]。

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索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风湿与热搏结于内,上犯清窍。

3.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以致黄仁展而不缩,瞳神紧小。

此外,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真睛破损等,邪毒内侵,亦常引起瞳神紧小。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瞳神渐渐缩小如簪脚,甚则如针”《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展缩失灵,可兼见头目疼痛,泪热羞明,视力下降,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黑睛内壁下部可有白色点状物附着,黄仁纹理模糊,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失治则黄仁与其后黄精粘附而成瞳神干缺[1]。

瞳神紧小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2]。

瞳神紧小以瞳神失去正常的展缩功能,持续缩小,伴有眼痛畏光,胞轮红赤,黑睛后壁点状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4]。

瞳神紧小有急性、慢性之分[3]:

1.急性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颞,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

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著(图1),以致瞳神偏缺不圆(图2)。

图1 瞳神干缺侧面观

图2 瞳神干缺正面观

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图3),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黄液上冲。

图3 黑睛内壁沉着物

2.慢性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若瞳后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封闭瞳神(图54)。两者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图4 瞳神膜闭侧面观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3]。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3]。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来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3]。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3]。内治,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3]。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目[3]。本病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3]。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风热,以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11 症状

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

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3]。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

6112 证候分析

风热交攻则发病急。邪循肝经上壅于目,故眼痛视昏,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热邪煎熬致神水变混。黄仁属肝。其色晦暗,纹理不清,瞳神紧小,皆因肝经风热上攻,血随邪窦,黄仁肿胀纵弛,展而不缩所致。全身症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及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象。[3]

6113 治法

祛风清热[3]。

6114 方药治疗

可用新制柴连汤[备注]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柴胡、川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山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凝脂翳。加减治疗[3]。

方解:原方主要具有祛风散邪,清肝泻热的功效。若目中赤痛较甚,可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3]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livergallbladder excessive heat)是指肝胆火炽,以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21 症状

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2]。

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3]。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3]。

6122 证侯分析

目为肝窍,眉棱、颞颥分属肝、胆。肝胆实火上攻,热盛血壅,故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受灼,遂变混浊,或为黄液上冲。若火入血络,逼血外溢,则黑睛之后可见血液沉积。口千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症,亦由肝胆火炽所致。[3]

6123 治法

清泻肝胆[3]。泻肝胆实火[1]。

6124 方药治疗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 主治:胞肿如桃、聚星障、凝脂翳、风轮赤豆,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暴盲。加减治疗[1][3]。

方解:原方重在直折肝胆实火。若眼赤痛较甚,或黑睛之后有血液沉积,可选加丹皮、赤芍、蒲黄以凉血活血或止血。若见口渴便秘,黄漉上冲,宜加生石膏、知母、大黄等清泻阳明之火,亦可参照第4章之黄液上冲用药。[3]

由火热深入引起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1]。

613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winddampness plicated by heat)是指风湿夹热,以发病或急或缓,眼珠坠痛,连及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蒙,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31 症状

发病或急或缓,眼珠坠痛,连及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蒙,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2]。

发病或急或缓,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赤痛,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黑花自见,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症。[3]

6132 证候分析

风湿与热相搏,阻滞于中,清阳不升,湿浊上泛,故致目赤痛,头昏重,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黑花自见。湿热上蒸神水,则神水粘浊;熏蒸黄仁,则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展而不缩;黄仁瞳神缘与晶珠粘著,则偏缺不圆。至于全身所见之胸脘满闷,肢节痤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均由风湿热邪所致。虽同属风湿热邪为患,其风热偏重者,往往发病较急,眼症表现较剧;热邪不盛,风湿偏重者,一般发病迟缓,眼部赤痛诸症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黄仁晦暗,瞳神多偏缺不圆。[3]

6133 治法

祛风除湿清热[3]。

6134 方药治疗

可用抑阳酒连散[备注]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生甘草、黄芩、寒水石、栀子、黄连、防已。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加减治疗[1][3]。

方解:原方主要以独活、羌活、防己、白芷、防风、蔓荆子祛风除湿;黄连、黄芩、据子、黄柏、寒水石清热泻火;生地、知母滋阴抑阳;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抑阳之功。本方用于风热偏重,赤痛较甚者,宜酌减独活、羌活、白芷等辛温发散药物,加茺蔚子、赤芍清肝凉血,活血止痛。若用于风湿偏盛,热邪不重,脘闷苔腻者,宜减去知母、黄柏、寒水石等寒凉泻火药物,酌加厚朴、白蔻、茯苓、苡仁宽中利湿。[3]

614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病势较缓或久病不愈,时好时犯,眼内干涩,视物昏花,抱轮微红,黑睛后壁沉着物久不消退,神水微混,瞳神干缺,全身兼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病程绵长,而瞳神缩小者,多为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1]。

6141 症状

病势较缓或久病不愈,时好时犯,眼内干涩,视物昏花,抱轮微红,黑睛后壁沉着物久不消退,神水微混,瞳神干缺,全身兼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2]。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圆[3]。常兼见头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3]。

6142 证候分析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症时轻时重及反复发作等,属正虚而邪不盛,正邪相搏,互有进退的表现。因素体阴虚或病久肝肾阴亏, 不能上濡于耳,以致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瞳神干缺。火炎于上,故目赤头晕。火扰心神则失眠。阴虚水不制火,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致。[3]

6143 治法

滋养肝肾[3]。滋肝肾,清虚火[1]。

6144 方药治疗

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 主治:白涩症、宿翳、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绿风内障、圆翳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近视、远视、胎患内障。加减治疗[3]。

方解:原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之阴,壮水制火;枸杞、菊花增强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若用于阴虚火旺,眼部赤痛较重者,宜加酱寒泄热之知母、黄柏,共奏滋阴降火之功。[3]

可用清肾抑阳丸加减治疗[1]。

615 注意事项

在使用内服药治疗瞳神紧小的同时,应及时扩瞳,以免导致瞳神干缺[1]。

由外伤或某些严重的白睛、黑睛疾患波及所致者,根据所示证候,参照以上处理[1]。

62 外治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发病之初即用药物迅速充分扩瞳,既可防止瞳神干缺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又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常用药为1%阿托品液或软膏,每日点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后,应压迫内眦部3~5 min),或视病情而定。[3]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可用黄芩眼药水[备注]黄芩眼药水(《临床眼科学》):黄芩100 g制法:将黄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适量蒸馏水煎煮1h,滤出药液,药渣再加蒸馏水煎30 min,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200 ml为止。然后加入95%乙醇(约为药液之两倍量),静放5~6h后,间接加热蒸发乙醇,至无酒精味为止,滤出药液加入5%活性炭煮沸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过滤后煮沸灭菌即可。其pH值为65。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花翳白陷、凝脂翳。或10~50%千里光眼液[备注]千里光眼药水(《医院制剂》修订本):千里光全草50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 ml。 制法:取千星光洗净,沥干,切细,加5~6倍乙醇,浸2~8日,过滤,药渣再用4~5倍量乙醇浸2日,合并两次浸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蒸馏永50ml,搅拌,加石蜡2g,在水浴上加热使完全熔化,冷后,于冰箱中放置1h,将凝结在药面上之石蜡除干净,溶液再加蒸馏水至100mL加1%活性炭,搅拌加热煮沸10 min,放冷;抽滤脱炭,过滤至澄明,用蒸馏水调整至100ml,即得。 主治:暴风客热、金疳、白涩症、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瞳神紧小、瞳神干缺。[3]。

623 局部热敷

常用热水或内服药渣煎水作湿热敷,以退赤止痛[3]。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取穴: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肝俞、足三里、合谷[3]。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配1~2穴。[3]

632 耳针

可取耳尖、神门、眼等穴[3]。

64 其他疗法

必要时可用激素类或抗生素类药物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3]。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

  梨百科名片 梨一种水果的名称,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

  中文学名: 梨

  拉丁学名: Pyrus spp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 苹果亚科 (Maloideae)

  属: 梨属 Pyrus

  分布区域: 我国梨产量最多的省是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

  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树是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最为普遍的一种果树,据 梨

  1995年资料统计,梨园面积已发展到85995万亩,仅次于苹果和柑橘,在国内名列第三位。《深州风土记》 物产篇记载 梨 雍正志大小不一 饶阳有安平有 魏文帝昭真定郡梨甘若蜜脆若凌可以解烦释饣,卢毓冀州论云常山好梨苏颂云紫花梨疗心热青城山邢道人以此进唐武宗后求之不可得常山郡有一株缄封以进帝多食之岁久木枯不复有种。

  功效

  梨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2009年11月21号,美国生物科学家幔德斯劳步斯的研究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射,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近期,美国硅谷小数办公室已将梨作为防辐射的主要物品,他们认为梨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其性味甘酸而平、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 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栽培意义 梨果鲜美,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芳香优美。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梨果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梨果还有医用价值,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梨木细致,软硬适度,是雕刻印章和高级家具的原料。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梨具有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赵州雪花梨是赵县特产,赵州雪花梨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700多年以前。早在秦汉时代始就被历朝历代选作贡品进贡朝廷。因其果肉洁白如玉,似霜如雪而得名,史载有:赵州御梨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说。其果实以个大、体圆、皮薄、肉厚、色佳、汁多、味香甜,与赵州桥齐名天下。赵州雪花梨单果重一般400克左右,最大 1900克,含糖量12-14%,最高可达165%,雪花梨营养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除鲜食外,也可以加工罐头、梨汁、梨脯、梨酒、梨膏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可入药医病,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医疗功效。我国许多梨产区其收入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因此,梨树的生产发展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效用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梨的吃法

  生食:民间对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因此,生吃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榨汁: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冰糖蒸梨: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 梨的饮料:“梨膏糖”更是闻名中外,它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吃梨小贴士

  ★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 ★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 ★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症状加重。 ★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 ★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 ★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它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E和微量元素碘

  医用验方

  (1)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3克、冰糖10克,置碗内文火烛之,待梨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2) 慢性气管炎、干咳少痰、口干舌红。便秘:生梨1个,蜂蜜或冰精放入梨内,蒸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吃5天为一疗程。或梨挖心削皮,放入北杏仁10克,冰糖30克蒸熟吃,可止咳化痰,清热生津。 (3) 肺热、咽疼、失音:雪梨捣汁徐徐含咽,每日服3~4次。 (4) 肺热咳嗽:生梨加冰糖炖服,或生梨去心加贝母3克炖服;或梨1个,芦根30克,冰糖同煮,睡前热食,见小汗为佳,食3天;或梨汁、藕汁等量服。 (5) 百日咳,梨挖心装麻黄1克或川贝3克,桔仁6克,盖好蒸熟吃。 (6) 肺结核咯血、干咳无痰:川贝10克,梨2个削皮挖心切块,加猪肺煮汤,冰糖调味,可清热润肺、止咳去痰。 (7) 肺结核虚弱:梨汁100毫升,人乳100毫升蒸热饮,可补虚生血、养阴润燥。 (8) 肺痰咳嗽、干咳咯血:雪梨6个。削皮挖心,将糯米100克煮成饭,川贝粉12克。冬瓜条100克切碎。冰糖100克拌匀,装 入梨中,蒸50分钟后食用,早晚各服1次,可润肺化痰,降火止咳。 (9) 小儿风热咳嗽、食欲不振:鸭梨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 (10) 虚劳、肺结核低热、久咳:鸭梨、白萝卜各1000克切碎绞汁,浓缩成膏,加入生姜250克绞汁,和炼乳、蜂蜜各250克搅匀,煮沸瓶,每服1匙。 (11) 咽炎、红肿热痛、吞咽困难:沙梨用米醋浸渍,捣烂、榨汁,慢慢咽服,早晚各1次。 (12) 久咳肺阴已伤、咳嗽痰少、咽干口燥: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25克,水煮,待百合熟透时,即可食用。 (13) 清痰止咳:将梨捣汁,加姜汁、白蜜;或将梨熬膏加姜汁、白蜜食用用。 (14) 浸润性肺结核,雪梨干100克、菠菜根、百合、 珍珠母各50克,水煎透后食用。 (15) 津液不足、干咳:雪梨1个,菊花、麦冬各25克,水煎后加适量白糖服用。 (16) 失音:梨汁频饮或用梨切碎加冰糖炖汁服。 (17) 久痢、梨皮、石榴皮,适量煎服。 (18) 太阴温病、口渴:甜梨1个,切成薄片,在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 (19) 阴虚有热,雪梨l个,雪耳10克,川贝母5克,水煎服用。 (20) 呕吐、药食不下,大雪梨1个,将丁香15粒刺入梨内,用湿纸包4~5层,煨熟食之。 (21) 黄疸:雪梨切片浸醋中,每日食1个。 (22) 高烧后口渴心烦、胸闷、大便秘结,梨1-2个,川贝6克,蜂蜜1匙,同蒸食之,或食梨汁。 (23) 各种出血 (咳血、吐血、尿血、便血、月经多)及遗精等伤阴疾病、心烦急躁、口渴口干、尿少、便秘:常食煮梨或梨干,可益阴润燥。 (24) 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频饮生梨汁驱肺络郁热。 (25)疮疡:饮食梨汁或煮梨汤,清热去火。 (26)醉酒:梨生食或梨榨汁服。 (27)风热咳嗽:梨1个,葱白连须7条,白糖10克加水煎服。 (28)噎膈反胃:梨挖心,放入丁香50粒,包好蒸熟吃。 (29)热病口渴、咽干及酒后烦渴:雪梨、鲜芦根、荸荠、鲜藕、鲜麦冬(或甘蔗)适量切碎榨汁饮。 (30)消渴:生梨捣汁服,或熬成雪梨膏服。 (31)食道癌:梨汁同人乳、甘蔗汁、芦根汁、童便、竹沥服之。 (32)肠炎:鲜秋子梨60克捣烂,加水煎服,每日3

  适于加工的梨品种

  适于加工的梨品种有哪些? 巴梨是世界闻名的生食与制罐兼用品种,除巴梨外,尚有贵妃梨、锦香梨、矮香梨。 (1)贵妃梨:原产美国,为梨的自然实生苗。辽宁省有少量栽培。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极丰产、抗病、抗虫、抗热,适应性广。鲜食品质不佳,在美国主要用其制罐和烹调。果实中大,重约 150一200克,短纺锤形。果梗粗直,长3~7厘米,基部常膨大成肉质。萼片小,较浅,果皮绿**,果肉淡**,果心中大,靠近果心处石细胞较多,后熟后肉质半软,人口不溶,汁中多,味酸甜较淡,生食品质中等,果实可贮到12月底。 (2)锦香梨:为中国果树研究所育成,亲本为南果梨×巴梨。突出优点是,除生食外,特宜加工罐头,其制罐品还不亚于巴梨,唯其个头比巴梨小。树势中庸,成枝力强,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在兴城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中大,平均重140克,果形不整齐,果皮黄绿色,阳面有红晕,贮后逐渐变绿**,果肉淡黄白色,经后熟肉质细软多汁,酸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可达 15%,品质上等,果实可贮存7~10天。 (3)矮香梨:中国果树研究所1957年从车头梨的实生苗中选育而成。果实较小,平均重70克,近圆形,黄绿色。阳面有暗红晕,果面光滑。果梗短粗,萼片宿存。采收时果肉稍粗,松脆,经7天左右后熟;肉变软,汁增多,香甜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2一15%,品质上等。极适宜于制计。该,种树冠开张,耐旱,耐瘠,抗寒,但不抗轮纹病,适宜在东北、西北冷冻干爽地区作密植栽培。 

  营养分析 1 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 2 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3 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 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5 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 6 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或宿醉未醒者尤其适合 2 慢性肠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 制作指导 1 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2 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3 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食疗作用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 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 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其他相关 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喜爱歌舞,常在都城光华门禁苑中一处广植梨树的果园里进行表演。后世称戏剧界为“梨园界”或“梨园行”。 梨原产我国,《诗经》《晨见篇》即有"山有苞棣"的记载,可见我国梨树栽培,至省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梨树长期栽培中,选育了很多优良的品种,在《史记》、《广志》、《秦记》、《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及《花镜》等古籍中,记载梨的许多品种,如蜜梨、红梨、白梨、 鹅梨、哀家梨等品种名,至今沿用 另外,梨还能释放比别的水果多几倍的一种物体—乙烯,乙烯能让水果快速成熟或腐烂。

  食疗价值

  蔷薇科木本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成熟果实。又称快果、果宗、蜜父。梨的品种甚多,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收,洗净用。食时去核,或去皮。 [性能]味甘、微酸,性凉。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解酒毒。 [参考]含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B1B2C,烟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或消渴口干,或噎膈反胃,大便干结;肺热或痰热咳嗽;饮酒过多。 [用法]生食或熟食,绞汁或敷膏、煎汤。 [附方]

  1,五汁饮

  梨、鲜荸荠、芦根、麦门冬、藕(或甘蔗)等适量,捣烂取汁。临时斟酌多少服用,不喜凉者,煎热服。 源于《温病条辨》。梨、荸荠、芦根等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共取汁饮用,其效尤佳。用于温热病口渴甚,或吐白沫粘滞者。

  2,梨膏(或梨汁)

  梨2000g,切碎捣烂,绞取汁液(或煎取汁液),小火熬至浓稠,加入1倍蜂蜜,混匀并煎沸,待冷即成。每次服1~2匙,温开水冲服。若临时急用,可用梨绞取汁液服,或生嚼鲜果。 源于《普济方》。将梨熬膏服,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的作用。用于消渴喜饮。亦可用于阴虚火炽,津液亏耗,口渴心烦,咽痛喉干,失音,或肺燥咳嗽。

  3,治噎六汁饮

  梨汁、人乳(或牛乳)、蔗汁、芦根汁各等量,童便、竹沥减半。煎沸,待冷,时时饮用。 源于《本草求原》。梨、乳、蔗、芦根等汁液均可养阴润燥,童便(10岁以下男孩的小便为佳)降火滋阴,竹沥(慈竹经烘烤流出的汁液)清热化痰,共成养阴润燥、清热化痰之品。用于噎膈(或食管癌),津枯而热痰阻结,吞咽梗阻,饮食难下,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红少津。

  4,丁香煨梨

  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放入丁香15粒,外用菜叶或湿草纸包裹,于火灰中煨熟食(将放入丁香的梨封固,蒸熟食亦可)。 源于《圣济总录》。梨煨熟食能益胃养阴;丁香性温,有降逆和胃止呕作用,与梨同用,虽温而不燥热。用于胃气虚弱或胃寒所致的反胃呕吐食。

  5,川贝蒸梨

  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川贝母3g(研末),冰糖适量,一并纳入梨中,封好,煮熟或蒸熟。二次服食。 川贝母为润肺化痰、止咳要药,梨、冰糖均能清热润肺化痰。用于肺部燥热,咳嗽痰黄稠,咽喉干燥。

  减肥作用

  梨肉脆汁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近日,美国MSN网站指出,梨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含量,有助减肥。 美国营养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每个梨都含有10克降低胆固醇的膳食纤维,满足人体每日对膳食纤维需求量的40%。通过对马里兰州的一些成年人的调查后发现,那些摄入膳食纤维最多的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最低;同时这些人的体重最轻,身高体重指数最低,腰围也最小。

  简介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梨的果实。 功用养阴生津,滋润肺胃,清热化痰。主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