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古法线香:踏雪寻梅之梅花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9收藏

非遗古法线香:踏雪寻梅之梅花香,第1张

《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雪节气言:“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那些纷纷而落的雪花,落在枝头成了梅花,落在纸上,便成了浪漫的大雪诗词。“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似乎有关于雪中之景,总少不了梅花的身影。因此本期的节气香,我们选择了《陈氏香谱》中的 梅花香 。

传统香事古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模拟梅花香气的香方,梅花树于冬日凝霜绽放,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因此颇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于天地皆白之时,携一暖炉,踏雪寻梅,更是冬日里极风雅可爱之事。

作为古代香方中的热门选手,梅花香有多种不同的配比,仅《陈氏香谱》中就有20余个,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苏东坡的雪中春信、韩琦的韩魏公浓梅香、寿阳公主梅花香、李王帐中梅花香等等。尽管香料不尽相同,但大都少不了丁香。丁香本身是花,香气酸甜如梅子,在低温、中温、高温区都能表现出明显的花的特性,在传统合香体系中,几乎可以算作梅花的具象化表现。

本次的梅花香,同样也是以丁香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纯天然香料:藿香、甘松、檀香、牡丹皮、零陵香、白茅香、降真香、白芷、茴香、小甲香等,经九龙沉香博物馆传统非遗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成线香,香气自然纯粹,纯天然香料也让它可以作为家居香薰来使用,同时也是非遗文化的传承。

最后呈现出来的香气,在温软清甜的花香调基础之上,又有着草本香料的凛冽与微苦,这种轻盈的山林质朴之气,再叠加上薄荷冰所模拟的枝头飞雪的寒意,冲淡了花香的媚,显得格外清净出尘。

淡雅柔和,幽静清远,如见泠泠红梅,霜雪仙姿。

1“古韵亳州”非遗之旅第一天:曹操地下运兵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午餐→北关历史街区→晚餐及夜游(南湖)→住宿

第二天:早餐→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午餐→涡阳天静宫→涡阳县博物馆(欣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老子传说)→结束行程

2“寻味宿州”非遗之旅

第一天:宿州市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品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午餐→宿州美术馆→宿州博物馆→晚餐及夜游(南翔云集)→住宿

第二天:早餐→灵璧钟馗文化园(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灵璧钟馗画)→灵璧奇石文化园→午餐→泗县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活态遗址及运河博物馆→中国古鞋博物馆→泗县虹乡剧场(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泗州戏)→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

行程A:早餐→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午餐→结束行程

行程B:早餐→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午餐→结束行程

行程C:早餐→砀山梨树王风景区(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砀山四平调)→午餐→结束行程

3“风情蚌埠”非遗之旅

第一天:固镇县垓下遗址公园(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泗州戏等)→午餐→禾泉农庄(参观非遗集市、体验亲子乐园等)→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冯嘴子花鼓灯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花鼓灯)→午餐→蚌埠市博物馆(体验非遗展陈馆)→蚌埠市篾匠街→结束行程

4“姜尚故里”临泉之旅

第一天:临潭笔荘(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姜尚工艺展览馆(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泉葫芦烙画)→午餐→文王酒厂(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王贡酒酿造技艺)→豪杰杂技艺术学校(市级非遗传习基地)→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中环格林童话世界→世界魔幻动物园→午餐→临泉县博物馆→长官杂技小镇(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泉杂技)→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姜公冢(欣赏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姜子牙的传说)→木一博览园→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午餐→结束行程

5“寻艺六安”非遗之旅

第一天:临淮岗景区(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霍邱柳编)→午餐→李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集区三元镇乡愁文化园(参观民间艺术馆等)→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红军广场(欣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别山民歌,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大别山玉博园(参观园内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等)→午餐→大别山金寨灵芝文化馆→先徽食品(参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响洪甸水库→午餐→“见山水”帐篷露营地(参观茶文化博物馆)→结束行程。

6“匠心传承”芜湖非遗之旅

第一天:赭山公园→芜湖工艺美术厂(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午餐→枕水官巷景区(体验皖南木榨油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西河古镇(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弋农古琴斫制工艺)→珩琅山风景区→午餐→陶辛水韵景区→结束行程

7“文房四宝”宣城非遗之旅

第一天:宣州宣笔厂(张苏笔庄、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笔制作技艺)→午餐→泾县黄村镇安徽省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省级非遗工坊)→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泾县丁家桥镇三希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体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籍装帧)→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泾县红鹿宣纸工艺厂(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纸帘制作技艺)→午餐→泾县宣纸文化园(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旌德县宣砚文化园(省级非遗工坊,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砚制作技艺)→午餐→绩溪县徽墨文化园(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结束行程。

8“灵秀青阳”非遗之旅

第一天:池州市大九华山圣武雕塑有限公司(省级非遗工坊,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阳生漆夹纻技艺)→青阳腔博物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午餐→九子岩景区→晚餐及夜游芙蓉湖→住宿

第二天:早餐→青阳县太平工艺美术扇厂(省级非遗工坊)→青阳县九子山布鞋制造公司(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九华布鞋制作技艺)→青阳农民画基地(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阳农民画)→午餐→陵阳镇(陵阳老街、陵阳镇天下粮仓主题文化园)→结束行程

9“拾遗潜山”非遗之旅

第一天:王河镇薛家岗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长庚故居→王河舒席非遗工坊(省级非遗工坊)→黄泥镇→午餐→黄铺镇黄铺村→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痘姆陶器烧制技艺)→晚餐及夜游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住宿

第二天:早餐→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庄茶博园→茶庄酒墅民宿(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封缸酒酿造技艺)→午餐→天柱山主峰景区→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

行程A:早餐→杨家祠堂→杨家老屋→官庄镇→午餐→桑皮纸制作技艺展示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结束行程

行程B:早餐→梅城镇→二乔公园→王河舒席展示馆(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王河舒席)→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展示馆(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午餐→结束行程

10“美在徽州”非遗之旅

第一天:歙县工艺厂、老胡开文墨厂(体验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午餐→徽州古城→晚餐及夜游→住宿

第二天:早餐→潜口民宅→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体验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午餐→而可漆艺工作室(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晚餐及夜游(屯溪老街、河街、黎阳in巷)→住宿

第三天:早餐→休宁县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体验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齐云山风景区→午餐→齐云小镇(体验省级非遗徽州手工纸、徽州剪纸等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四天:早餐→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宏村(观赏人类非遗代表作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午餐→黟县守艺人徽州雕刻传承中心(体验国家级非遗徽州三雕-木雕)→结束行程

阅读文学古籍,也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则是靠记忆和口头传承的艺术或技能,二者往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在阅读宋元话本的时候,就借助于听书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困惑的问题。现存的话本或详或略,或雅或俗,总的说都不会是实况录音的记录。因此有的被认为是拟话本,如鲁迅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宣和遗事》的判断。有人认为话本只是故事的代称,如日本的增田涉等学者。还有人不承认宋元话本的存在,认为都是明代人改写的小说。其实,说话人一般有底本,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北方的评书艺人,把提纲式的简本叫做“梁子”,把语录式的繁本叫做“册子”,但也不会是实况的记录。如现代评书名家刘兰芳播讲《岳飞传》的时候,每天要写上万字的稿本,但还是要加上许多临场发挥。我在参观苏州评弹博物馆的时候,注意到收藏的弹词话本,一般只有唱篇,没有表白;有的虽有表白,也很简略。也有已整理成书的,一般也不像场上说唱的那么详细生动。

当然,也有老艺人自己整理成比较详备的底本,或徒弟继续加工的繁本,那是很少见的。例如苏州评话老艺人陆耀庭和顾宏伯,都有说《三国志》的脚本,是自己编写的抄本,都把一部分脚本送给了学生王忠元。王忠元自己又整理了一个脚本。2015年5月18日,王忠元遗孀华琦把三种脚本都捐赠给了苏州评弹博物馆,成为一时佳话(何兵《留住名家珍贵史料,三部手稿展现戏痴情怀》,据《古代小说研究网》转载2015年5月20日《姑苏晚报》)。师父整理了自己的底本,最后送给了徒弟,这是曲艺界常有的事,有些话本大概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因此就有了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形成了世代累积型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宋元时期的特定背景,文化重心逐渐下移,特别是元代一度停止科举,文人没有出路,走向民间,出现了不少书会才人。他们为艺人编写脚本,杂剧、散曲是大宗的,都见于《录鬼簿》。但编写话本的只见陆显之《好儿赵正》一例。“腹笥有文史”的朱桂英女士,讲的是“道君艮岳及秦太师事”,则是讲史家(见杨维祯《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但有无话本留传,亦未可知。现存的《宣和遗事》则是收集了许多史料的一部话本,编者掌握不少史传和诗词的资源,文化修养较深,应该说是当时的“才人”。但《宣和遗事》可能并未全部付诸场上演说。我认为这也是话本的一种类型。因此我提出了讲史平话的多样性问题,对古代作品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有些艺术性不强的本子,却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如《宣和遗事》就是。

清代的话本如《清风闸》《飞跎子传》也是艺人自己整理的,但比较简略,又没有才人帮他润色。俞樾虽然对《三侠五义》作了一点修改,但没有仔细加工,所以没能像《水浒传》那样成为杰作。

苏州评弹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许多世代累积型的话本和多种流派的唱腔。我作为苏州评弹的老听客,很关心它的保护和传承。在探讨近体诗的格律及吟诵问题时,觉得苏州评弹在雅化和格律化的过程中,曾深受近体诗的影响,特别是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珍珠塔》和马调系统的唱腔,最能体现传统的吟诵方法。因此写了《苏州评弹与格律诗的吟诵》等文章,希望能以吟诵的方式来扩展传统诗词的传承,包括对诗词格律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希望苏州评弹的艺人,能继承并发展前人的经验,适当借鉴传统诗词的格律,提高评弹的艺术性。反过来,吟诵家也可以借鉴曲艺家的唱腔,适当改进吟诵的音乐性。例如平起式的七言诗,如果结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在苏州评弹里一般都是在第六字上延长行腔,而在第七字时却很快收束,与其他剧种大多在末字上延长行腔迥然不同。我觉得近体诗的吟诵,也可以适当夸张第六字的长音,显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反差。最近在电视上听到上海陆锦花女士指导、培养的小学生,用苏州评弹唱腔吟唱的唐诗,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平长仄短的声调,也很好地给少年儿童传播了古典诗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诗教方式,值得重视和提倡。

“常州吟诵”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赵元任先生的吟诗方法为代表的。在目前百花齐放的吟诵流派中,我认为“常州吟诵”可以代表吴语地区及大多数方言地区的传统吟诵方法,以“平长仄短”的声调和两字节、三字尾为基本节奏,是和近体诗的格律相适应的,完全可以作为“非遗”保护并传承下去。其他流派的吟诵,是否分别列入“非遗”,还有研究讨论的必要。至于以音阶高低为艺术手段的歌唱方法则是在探讨和试验中的创新,同样可以为传统诗词的传播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华书局)

茶百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活动,它是用茶和清水进行作画,是比较雅致的一种文化活动,倍受古代文人们推崇。茶百戏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做出来的图案是比较精美的,最开始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比较盛行。

茶百戏起源于哪个朝代

茶百戏始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在宋代上自帝王,下自文人、僧徒都会分茶,宋徵宗赵佶、文人陆游、李清照、杨万里无不精于此,留下了许多赞美分茶的诗文。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在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做到了极致,当时不仅盛行于朝廷,也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到清代后几近失传。2010年,茶百戏已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百戏的茶汤不仅可供欣赏还可品饮。据称,茶百戏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泡茶法,人体可获得茶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

茶百戏的历史渊源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

茶百戏是历史上盛行于闽北武夷山一带的传统文化,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作为原料就能在茶汤表面幻变出文字和图案。

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和点茶,而点茶又分为调膏、注汤、击拂。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到了宋代,宋徽宗不仅亲自撰写《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的技艺,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

两宋的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北宋陶谷在《_茗录》中对“茶百戏”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陶谷明确记载了茶百戏是用注汤和茶勺搅动的方法幻变形成生动图案的独特技艺。

古籍中关于茶乳幻变图案的记载和描述还有许多,如宋·郭祥正在《谢君仪寄新茶二首其一》也记载:“辗开_玉饼,汤溅白云花”;

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记载:“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等等。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也描述了茶百戏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

茶百戏是非遗吗

是的。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现代人沿袭了明朝沏茶、泡茶的方式,而早在唐、宋年间,煮茶、点茶则是当时的流行。“茶百戏”由宋代点茶技艺延伸而来,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表现字画的古茶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茶艺师章红艳以茶匙为画笔,用茶汤当画板,她的“茶百戏”作品已经达200多幅,亚运吉祥物、花鸟虫鱼和仕女图等都出自茶盏间的一笔一划,承载了径山的千年茶香。

据了解,径山镇被誉为“中国禅茶文化镇”,千百年来茶文化兴盛、绵延不衰,宋代非遗点茶技艺在这里发扬传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