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什么实物出土于尉犁县营盘古墓群
目前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最早点实物出土于尉犁县营盘古墓群的是棉花籽。根据相关考古发现,在服饰上,营盘居民追时尚、求新样,其服饰在艺术、技术上,既体现地域风格,又吸纳中原特色。面料既有本地的毛布、棉布,也有中原的锦绣绫罗,还有受内陆丝织技术影响,西域本地模仿织造的丝绸。服装款式有长袍、短襦、间色裙、灯笼裤、绞编履等,可谓多姿多彩。
提及新疆的历史文化,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丝绸之路,但是这只是新疆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文化主要分为丝绸之路的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佛为信仰的宗教文化。其中丝绸之路的文化最为重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其他洲的商业贸易之路。它把亚洲、欧洲。
非洲连接起来,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最初形态。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位于当时的洛阳,在到达新疆之后,分为了北中南三路,到达了地中海东岸,东罗马帝国等地方。
扩展资料:
新疆文化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揭示了汉、晋时期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有《佛国记》。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宋元明清时期。喀拉汗王朝(9世纪末~1211)时期,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并逐渐扩展,伊斯兰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
著名突厥族学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编著了反映当时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诗体百科全书《福乐智慧》,著名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语工具书《突厥语大词典》维吾尔族诗人玉素甫阿吉著有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
蒙元时期有著名文学家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贯云石;著名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陈诚著有《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
--新疆历史
新疆首次发掘出土近40匹马
2014-09-26 09:01 亚心网 0
原标题:新疆首次发掘出土近40匹马
亚心网讯(记者张迎春)“所有的墓葬中,我们一共发掘出土了近40匹马,这么集中、数量这么大,在新疆考古发掘中是首次。”9月25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建军告诉记者。
据于建军介绍,今年5月至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阔克塔斯村的喀拉苏墓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墓葬53座,他们在多座墓葬中,共发现了近40匹马,这些马身上还有大量佩饰。
“通过我们对古人用马和装饰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这是亚欧草原早期游牧文明的葬俗葬制,这近40匹马的出土对完善阿勒泰地区史前时期游牧文明发展以及马文化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于建军说。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 历史 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新疆一直享有“良土出良马”的美誉,最为出名的当属“西极天马”。2100多年前的张骞带我们领略“丝绸之路”的惊艳,也为中原引进了汗血宝马,极大地加快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速度和广度,可以说,马在西域 历史 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疆伊犁骏马图
穿越千年的新疆马,见证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彼此交融,带来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和美丽传说,考古发现则更可以展示出新疆马的魅力。
体格健硕、四肢修长的骏马,很早就是新疆各地岩画创作的主要动物形象之一。早在公元前11世纪,新疆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就出现了马的形象。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泥塑马俑,做工精细,造型优美,更是实证了唐代文学作品的西域骏马形象。
康家石门子岩画中的马的形象
新疆因得天独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林立,干燥凉爽的欧亚大草原为马群繁衍提供了天然宝地。加之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与马的相互依赖,考古出土的众多马具、马骨不足为奇。
温泉县呼斯塔遗址出土的2具完整的马骨头,时间距今3900年至3600年,专家认定,这可能是中国目前最早的马。这说明,大约在4000年前新疆地区便已掌握了驯马术,开始驯养马匹;与甘肃青海地区发现的距今3600年至4000年的驯化家马,年代几乎相当。考古工作者在和静县察吾呼墓地、洛浦县山普拉墓地、木垒县平顶山墓群、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阜康市白杨河墓群等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中均发现了整马或马骨殉葬的现象,与东部毗邻省份甘肃、青海等地考古出土马遗迹遥相呼应,专家学者推断中国的驯化马是自西向东传入的,即中原是从新疆引入马匹。
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共出土约40匹殉葬马
马在早期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时还能起到出奇制胜的决定性作用。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赵武灵王为了富国强兵,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将北部边疆的步兵、车兵改编为骑兵加以训练,大量招引、收编游牧民补充骑兵。考虑到中原农业区的马匹不适宜做战马,赵国设法从畜牧地区购买剽悍、有耐力的马匹来装备骑兵。赵国实施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渐强大,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疆域。
汉代时期,由于汉匈战事对战马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战马产业的发展。汉朝中央政权除了自己饲养战马外,还从西域引进良马,以改善中原马匹的品种。汉武帝由此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以及乌孙马、大宛马等众多西域良马后,杂交培育出了驰名天下的山丹军马。由于产马区多位于边疆地区,由此中原与西域的战马交易和流通便成为一种必然。
彩绘打马球泥俑(左)彩绘泥战马(右)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供图)
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具伴随着文明的孕育而发展演变,因而也推动着文明的进步。而马形象在文物上的呈现,不仅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更可被视为我国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
先来看新疆出土的马具。随着青铜、铁质马具的使用,马具有了军事效能。为了提升马匹在长距离奔跑和作战时的速度,需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马匹——马笼头便是如此重要的发明创新。同样的,在新疆考古出土了许多用青铜或其他耐用材料(骨、木、铁)制成的马衔、马镳、马鞍,在研究和认识驯化马、驾驭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铜马衔、铜马镳等马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疆还出土了马裤的原型。为了能够长距离骑行并在马背上作战,一件允许骑者两腿分开骑跨在马上同时又能保护骑行者的下装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知道骑马时穿裤子无疑是最佳选择,但在古代,直到约3000年前,欧亚大陆上都还只有长衫、袍服以及围腰衣配护腿的组合样式。距今2000年前新疆洋海墓地出土男性干尸身上的裤子却让我们看到了裤子的普遍使用——这是一种可以为穿着者提供最大限度自由度的衣着,可以完成大步向前、骑马等动作。裤子的裆部从前至后一直延伸到腰下,使得下腹部裤料完整,没有拼接的痕迹,这就意味着在长距离骑行过程中对皮肤的摩擦减少,疼痛减轻。研究人员推断洋海裤子的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适于骑行,而是有意地、专门地为骑马而做,与现代马裤非常相似。
除了生活和战争,那些丝绸之路的守护者和开拓者,同样同马有着紧密的关系。
西汉时期,冯奉世、段会宗、甘延寿等人骑马在丝绸之路上巡逻;班超骑马纵横西域三十余年,历经百战,甘英骑马出使至今天的巴勒斯坦,班勇骑马周游西域各国;之后的董琬、吕光、玄奘、鸠摩罗什、耶律大石、哲别等,都曾借马在今新疆地区驰骋,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王慧雅)
新疆地毯是中国地毯的代表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在浅谈其历史发展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考古案例: 1、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汉代精绝国古址的木棺内,发现了东汉地毯残片。
2、1980年,在新疆的楼兰古墓中挖掘到西汉晚期地毯残片。
3、在新疆的库车县(古龟兹),出土过汉代地毯。
4、在新疆巴楚县古遗址中,出土过北朝时期的地毯。
以上这些考古案例已足以证明,新疆织地毯的历史已在2000年以上。
同时,新疆地毯在中国地毯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新疆地毯常以贡品、商品而传入中原,此类事例古籍记载颇多。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织绣馆珍藏的大量新疆高级绒毯、丝毯、盘金毯、盘银毯,都是清代时新疆进贡皇帝的。
唐代旧都长安就设有专门经营西域毡毯的商店,南宋时,曾在高昌(今吐鲁番)设互市,专门与西北诸地交易丝毯。
随着新疆地毯传入内地,其工艺也随之进入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地毯业的兴起。
到明代,陕、晋、豫、江、浙诸地已普遍生产地毯了。
当时,新疆织毯艺人马托阿洪,受宁夏回人邀请,亲往银川传艺,终于使织毯工艺也流入宁、青、陕、甘诸省。
至今,马托阿洪的墓碑仍然竖立在银川市的诲宝塔下,人们尊称枯为“马托祖师”。
新疆地毯业的较大发展,开始于20世纪初。
抗口战争时期,和田、洛浦巳办起较大规模的织毯工场。
50年代开始,人民 召集流落各地的织毯艺人,在和田办起了第一座地毯厂,迎来了新疆地毯业的新春。
随后多家国营、合作经营的地毯厂,也在和田、洛浦、莎丰、叶城、喀什、阿克赦巴音郭楞和乌鲁木齐等地纷纷建立起来。
新疆地毯不仅历史悠久,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新疆是古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时往来其间的中西商旅,早就把新疆地毯贩输西方,同时也将古波斯地毯带到新疆,因而两者的地毯在织制工艺、纹饰图案上也互为影响。
16至19世纪,输入欧美的新疆地毯已为不少艺术收藏家们所珍藏。
至今,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 特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术博物馆等都收藏着新疆羊毛地毯或丝毯、丝毛混织地毯,作为珍品供人欣赏。
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新疆地毯亦称东方地毯,无论式样、图案和色彩均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向以原料上乘、质地细密、绒头密集、毯面薄平、图案繁谨而著称。
品种繁多,花色斑驳烂漫,主要有艾的亚鲁式、伊朗式、恰奇玛式、阿拉尔式等,大都花纹对称、整齐,线条粗犷,对比色彩强烈。
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等。
新疆地毯还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不少艺术收藏家们所收藏。
至今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 特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纺织品博物馆、德国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都收藏着新疆羊毛地毯或丝毯,作为珍品供人欣赏。
本文2023-08-21 16:09: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