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方章是什么材料的,上面刻得什么内容。谢谢老师了。
紫阳山人书印
看起来不像是橡胶的,如果你摸过像石头的感觉的话,那应该是红色的玛瑙做的。鸡血石可能不像。
是玛瑙做的印章。
这个是鸡血石印章
落款:己酉七月 潭上质 写
印文:黄质之印
黄质即黄宾虹,生于1865年1月27日,卒于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
道经丝宝印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印章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传说在唐高宗年间,有一位叫道经的僧人,他精通佛经,并对印章制作技艺颇有研究。道经将自己的佛经精华和印章制作技艺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道经丝宝印章。
道经丝宝印章的制作技艺非常精湛,印章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镀上一层金或银,然后用丝线在印章上缠绕成各种图案,最后再用金属线或金箔点缀,制成非常精美的印章。
在历史上,道经丝宝印章曾经成为皇室和贵族的贵重物品,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后来,它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文人墨客、商人等社会精英们常用的印章。在现代,道经丝宝印章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书画、文化艺术品、商务合同等领域。
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钤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
凡是官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称作私章。
明代钤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毛晋”、“毛氏子晋”、“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亦单用“毛”或“晋”两个单字连钤。另一著名藏书
家黄虞稷,也多用“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书家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共九个字。徐乾学的一印章为“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亦九个字。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馀”,共十二个字。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钤有“汉阳太守印”。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寓名章,即不直接写出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能悟出其名。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
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见的是鉴赏章。如“项墨林鉴赏章”、“莫云卿赏识”、“谨上斋鉴赏章”等,都是直云“鉴赏”或“赏识”,一望而知。有些印章不刻“鉴赏”,如“毛晋秘箧”、“毛晋秘玩”、“晋宝”之类,也应属鉴赏章,表示对被赏古籍的珍视。有些鉴赏章直舒鉴赏结果,如“墨妙笔精”、“天葩云锦”、“稀世之珍”、“善本”、“宋本”、“元本”、“甲”
等印章,都属此类。
古籍上的训诫章,对于官书来说,所刻是对读书者的某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原是鄂州州学的官书,上有训诫章云:“鄂泮官书,带去准盗!”意即带着书离开将和盗贼一样看待,其规定可说极为严厉。而对于私书来说,则主要是对后世子孙永保其书的期望,这类印章大都不外是“子孙永保”、“鬻及借人为不孝”之类。
也有文字较多的训诫章,如《天禄琳琅书目》卷四著录的《宋张时举弟子职等五书》。上有一训诫章,共七行,每行八字,共五十六字:赵文敏公书卷末云:五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
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
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无宁舍旃。
古籍的印章,常见的还有一种闲章。所谓闲章,即这种印章只是抒发一下个人心迹,而对图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经传集解》,即有一闲章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再如同书卷九著录的《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上有一闲章为:“对此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这种印章,就其寓意来说,亦难说不闲雅,但钤在书上,毕竟可有可无,没有实在的意义。近人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说:“余见宋元人收藏书籍、碑帖、字画、多止钤用姓名,或二字别号,或三字斋名,此正法也。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闲章,浸*至于士大夫,相习而不知其俗……”足见在书上加盖闲章并不受人欢迎,甚至以为这是件粗俗之事。
古籍上的印章,尤其是名人印章,可大大提高该书的身价,因而,常有伪造,
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这是侯荣亚先生的印章。
书画家侯荣亚,款名半山翁,半山亭主,荣亚斋主,百山翁,1944年1月3日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侯荣亚,六岁开始苦练绘画基本功和临帖,十几岁利用节假日跟随父亲到全国各地写生,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一直坚持临帖和素描基本功练习。一九八三年侯荣亚拜启功先生为师,深造书画技艺,探寻书画理论 。通过拜师求教,刻苦钻研、孜孜探求,以及多年在艺术院校深造,书法和绘画学习几十年没有间断过,经过几十年的熔炼,侯荣亚的书法和国画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画风取决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取向,形成了具有学院派内涵的传统绘画风格。
侯荣亚书法绘画作品集收集了《国画大师齐白石像》、《花香不惧风雨来》、《耶稣诞生像》、《天女散花》、《神子赐福》、《怀素学书》、《荷》、《汉寿亭侯—关羽》、《李清照肖像》、《神女散花》、《聊斋梦笔》、《左锋义肖像》、《杨晓阳像》、《我自横刀向天笑》、《王羲之书兰亭序》、《采药图》、《关公出征》、《怀素着草》、《抚琴》、《女娲补天》等四十几部作品。
这几个字是太上皇帝之宝,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印章。这枚印应该是乾隆退位,嘉庆皇帝继位以后,乾隆作为太上皇,在欣赏兰亭序的时候,盖上去的。乾隆作为一名十分热爱诗词,书法,文化艺术的皇帝,经常在一些古画,碑帖,古籍上面题诗留印。
一楼答对了,是九叠篆。九叠篆出现在宋代及以后元明清的官用印玺中,民国时期也有一些残存的风尚。简单说,就是把本来比较简单的小篆笔画进行盘曲堆叠,最后造成一种近乎于迷魂阵的感觉,一来是让印面满,显示官家威严,二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防伪功能。这方印,我研究了半天,不敢说断定,只能说大体推测是“佛吉僧宝”四个字。一楼说最后一个字是贵,我看着不像,小篆贵字的上部不是这样的。猜测是宝,可是也没大见过这种写法的宝。据内容看应该不是官印。倒像寺庙里用的。依现在的,是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读,字是反着的。假如想进一步看清,请你像我一样把这张用作图软件镜面(一定是镜面!)翻转一百八十度,那才是这方印盖出来之后的字体的样子,读法也变成了规范的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方印猜测是宝。一楼说最后一个字是贵,就是把本来比较简单的小篆笔画进行盘曲堆叠,我研究了半天,那才是这方印盖出来之后的字体的样子,二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防伪功能。假如想进一步看清。九叠篆出现在宋代及以后元明清的官用印玺中,是九叠篆。依现在的!)翻转一百八十度,是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读,小篆贵字的上部不是这样的,请你像我一样把这张用作图软件镜面(一定是镜面,一来是让印面满。简单说,中间一列是装饰图案。倒像寺庙里用的,可是也没大见过这种写法的宝,最后造成一种近乎于迷魂阵的感觉。这方印,只能说大体推测是“佛吉僧宝”四个字。据内容看应该不是官印,显示官家威严,我看着不像,不敢说断定。这方印中印面上并不都是文字,字是反着的,读法也变成了规范的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一楼答对了,民国时期也有一些残存的风尚
藏书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
一、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
一方藏书印印钤于书上,既为标记,表明书籍的所有权,同时也往往反映收藏者的人品、气质和意愿等等。藏书印的种类很多,形制不一。
二、藏书章形式
藏书章印面形式范围很广,长方形印面、正方形印面、随形印面、圆形印面的石材都可以刻成藏书章。
三、藏书章文字内容
这里列举一些名人的藏书章:周树人所藏(鲁迅)、藏之大千(张大千)、端居室(书法家邓散木)、秋之白华(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书生之气不可无(邓拓)、一氓读书(李一氓)、衡芷馆夫妇藏书画(俞平伯)、玄珠六十八岁后所读书(茅盾)、松雪斋图书印(赵孟頫)。普通藏书章格式有以下几种:某某藏书,某某所藏,某某私藏,某某珍藏,某某读过,某某某读,某某某藏……
四、藏书章的篆刻形式
朱白文均可,无固定要求,主要看收藏者的个人喜好。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21 16:37: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