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哪些制墨名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宋代有哪些制墨名家?,第1张

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100余人,张遇、潘谷、吴滋、戴彦衡、沈珪、叶茂实最具代表性,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制墨范例。

张遇,黟县人,他是宋代油烟墨的创始者,以制“供御墨”而闻名于世,他制的墨因加入了麝香、金箔而称为“龙香剂”,其配方一直相传下来,成为墨中极品。“张墨”为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宝。其子张谷、孙张处厚都是一代名墨工。

潘谷也是宋代有名的制墨大师。据宋代古籍记载,在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时,“赵文秀笔及潘谷墨”,经常是文人争购的对象,所以当时收藏潘谷墨的人很多。宋陈师道撰《后山谈丛》称道:“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败。”

潘谷不但精于制墨,而且善于辨墨,凡墨只要经过他手一摸,便知精粗。宋代学者何蘧在他所著的《墨记》中说,有一次黄山谷将自己所藏之墨请潘谷鉴定,他把墨囊一触,便告诉山谷说,这是李承晏的软剂,如今已经很少了。潘谷又拿出一囊说,此谷20年前造者,今精力不及,无此墨也。黄山谷取出一看,果然如此。

潘谷在制墨上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在封建社会,这位技艺高超的墨工。据当地地方志记载:“宋时徽州每年进贡佳墨千斤。”

潘谷之佳墨,则“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被列为贡品送到宫中,作为封建王公贵族的欣赏品。虽然一代墨仙所创之墨早已不见,但从徽墨之发展亦能看到潘谷的贡献。

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他曾经得到宋孝宗犒赏缗钱两万的奖励。沈桂以松脂、漆滓烧得极黑的烟,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他是漆烟墨的创始者。

历史古籍类出版社很多,中华书局属执牛耳,其它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现在叫凤凰出版社)、三秦出版社、黄山书社、巴蜀书社、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等。但在当下治愈系、网文、成功学等各类书籍的冲击下,古籍需求少了很多,很多专家学者也不愿意搞古籍(做古籍没什么钱啊),所以,到现在,还有名气的就是:

1、中华书局:有点校二十四史系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国学文库系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系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理学丛书系列等。

2、上海古籍:有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类似中华书局,不过古籍参考的底本不同)、中国史学要籍丛刊 、王阳明全集简繁系列、国学经典系列、唐诗学书系、历代笔记小说系列、明清小品丛刊等。

3、凤凰出版社:系列书比较少,我买过的只有“名家精注精评本”,更多还是单独出版的,如《李太白全集校注》、《郑板桥全集》、《赵翼全集》等。

4、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是系列较少,算得上系列有“中国古代名家集”、中国古典文学雅藏系列,以及“红楼梦古抄本”系列,包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蒙古王府本、俄罗斯圣彼得堡藏本等。其他的单独出版的也很多,比如四大名著、《杜甫全集校注》、《聊斋志异》(简繁皆有)、《清人诗集叙录》等。

5、浙江古籍出版社:系列较多,如浙江文丛、浙江文献集成、浙江历史人文读本等。其他的单本也有《渭南文集校注》、《于谦集》等。

6、巴蜀书社:巴蜀书社现在也是力不从心了,每年的精品有限,但也一直在专心做古籍,精品有佛典丛书、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地方志、《苏轼文集编年笺注》,以及古籍研究。

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把这个单独拉出来是因为这个出版社出了两批好书,一是平装版的“艺文丛刊”三辑,共六七十册,也不贵;二是精装的“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这个品种少些,但也更贵,不过质量上乘,我买了《长物志 考槃馀事》和全二册的《弇州山人题跋》,非常不错。

8、其他。其他的古籍出版社在古籍方面都在走下坡路,比如黄山书社、三秦出版社,以前也出版了《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元稹集编年笺注》、《资治通鉴》、《三言二拍》等,现在基本也没什么精品古籍了,黄山书社都开始卖儿童读物了,三秦出版社虽然也出古籍,但水平太次。

  对古书的篡改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对古书的篡改主要是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大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觉得别扭而加以改动。

  再如宋代《契丹官仪》记载辽国见闻:“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四库本则篡改为:“契丹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异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国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改掉“胡服”“胡人”等。

人物生平

陈寿祺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六十四岁。家住黄巷,与梁章钜毗邻。陈家世代业农,从祖父陈起龙起,弃农读书,父陈鹤书,岁贡生,以经学教授生徒。寿祺5岁发蒙,“不饮,不弈,樗蒲不入座,惟手不释卷”。6岁从名师周立岩,年15补县学生员,师从大儒孟超然。孟以国士待之,并预言:“十年后,福建有通儒起,陈生是也。”年十八,上福康安百韵诗并序,沈博绝丽,时称才子。

乾隆五十四年(1789)得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京应进士试,最初试卷被分房考官所遏,幸座师阮元向主考大学士朱极力推荐,才被录取。进士及第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在京时,与武进张惠言、高邮王引之以治经学齐名。不久,告假回闽省亲,途经杭州,座师阮元正任浙江巡抚,留他主讲杭州敷文书院,兼教诂经精舍生徒。阮元组织人编纂群经古义为《经郛》数万卷,其义例皆请寿祺拟定。寿祺还自撰《五经异义疏证》,成了当时的经学名著。

嘉庆八年(1803年),还京销假,翌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

嘉庆十二年(1807)为河南乡试副考官,曾亲阅二、三场所有落卷。

嘉庆十四年(1809)任会试同考官,京察一等,记名御史。

嘉庆十五年(1810年),父亲病逝,陈寿祺连夜赶回家,为奉养老母,从此决定不再出仕,此时仅40岁。

嘉庆十七年(1812),福建巡抚张师诚入朝,皇帝命将御制《全史诗》带回交学者编定,张师诚请陈寿祺主持,陈寿祺如期完成,编定中颇有独到见解。孝服满后,陈寿祺到泉州主讲清源书院,历10年,以经学教授诸生。当时,清源书院常成为过境官员的旅舍,影响学业,陈寿祺致函督、抚请禁,并要求通饬本省各府、州、县,不得再以书院招待过往官员,此风遂绝。

道光二年(1822),陈寿祺丁母忧回里,服满,主讲福州鳌峰书院达10年。在此,陈寿祺首重考核学生品行,其次才是考该课文。并订立规章,整肃课程,厉行儒家的传统思想教育,并作《义利辨》、《知耻说》、《科举论》3文,传示诸生。10年中造就不少人才,其中著名者有诗人张际亮、史学家王捷南、理学家梁文等。

陈寿祺还关心家乡的建设和文化事业,如赈济福州贫民,兴修东湖、西湖和莆田木兰陂,都由陈寿祺主持或协助办理。福州贡院修建已及百年,陈寿祺建议闽浙总督孙尔准、巡抚韩克均募款修建,增添号舍,加高围墙,仅6个月完工。

陈寿祺热心宣扬本省的先贤和良吏。道光四年(1824),陈寿祺联合士绅,呈请督、抚将黄道周从祀孔庙,并为之刊行《黄忠端集》66卷。

嘉庆(1796~1820)末年,福建布政使李庚芸居官清正,因对总督汪志伊和巡抚王绍兰的官僚作风不满,遭诬陷迫害,以致自缢身死。陈寿祺深为不平,动员生员林天光等向钦差呈诉,使李庚芸的冤案得以 ,汪志伊、王绍兰被罢官。

陈寿祺关心修志工作,《福建通志》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修成续志以后,已过60多年未曾修纂,地方文献散失甚多,而康熙志和乾隆正、续两志又存在一些错误。陈寿祺建议地方当局,把修缮贡院的余款2万余缗作为修纂新志的费用。当局接受其建议,并请陈寿祺担任总纂。

道光九年(1829),通志馆开局,陈寿祺为通志创立义例,并自撰《形势》、《山川》二门和《儒林》、《文苑》后传。编撰新志3年中,陈寿祺患病日渐沉重,仍抱病修订稿本。

道光十四年(1834),《福建通志》即将完成之时,陈寿祺已耗尽心力,于是年二月二十日病逝福州黄巷家中。

有子陈乔枞。

著述名录

陈寿祺对经学深有研究,福建经学自清初的李光地、官献瑶以来,多崇尚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陈寿祺初从孟超然学习,颇受宋儒影响,后来师事阮元,又接触钱大昕、段玉裁等朴学大师,便专学汉儒治经,改以汉学解释经义。生平精于今文,而于义理、名物又能融会贯通,成为有清一代经学名家。主要经学著作有:《五经异义疏证》3卷、《尚书大传定本》3卷、《左海经辨》4卷、《洪范五行传辑本》3卷、《欧阳夏侯经说考》1卷、《鲁齐韩诗说考》3卷、《礼记郑读考》4卷、《说文经诂》2卷。

陈寿祺主纂的道光《福建通志》原稿共400卷,其中《地理沿革志》、《金石志》、《方言志》、《列传》及陈寿祺自撰的《形势志》、《山川志》,都广征博采,丰赡翔实,堪称力作。陈寿祺去世后,该志稿因纠纷,推迟至同治间(1862~1874年)才出版,且卷数有所减少,但仍多有超轶前志之处,甚为后世所推许。

陈寿祺能文工诗,其遗作有《左海文集》10卷、《左海诗集》6卷、《东越文苑儒林后传》2卷。

藏书之家

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充文渊阁校理。嘉庆十四年(1809)丁忧归,遂不复出,辞官归乡。家境清寒,不久父母命复入都,历任广东、河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后阮元聘其到“诂经精舍”任教习,后又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讲学,研究宋明理学。擅长辑佚古籍,喜收藏,所聚书有8万卷,藏书楼名“遂初楼”、“小琅环馆”。保管甚严,外人不能借读。曾编撰有《小琅环馆书目》,已不传。旁室中藏有《左还诗文集》刻板、《经解》、《波山志》等印版。曾说:凡献未刊之古籍者,当加倍重奖。所以他收藏的珍善本图书,多闽中藏书家所未有。著述颇富,有《五经异义疏证》、《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左海骈体文》、《东粤儒林文苑后传》、《东观存稿》、《左海诗文集》、《遂初楼杂录》等10余种。

《清史稿》记载

陈寿祺,字恭甫,闽县人。少能文。年十八,台湾平,撰上福康安百韵诗并序,沉博绝丽,传诵一时。嘉庆四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寻告归,性至孝,不忍言仕,家贫无食,父命之入都。九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十二年,充河南乡试副考官。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京察一等,记名御史。寿祺以不得迎养二亲,常愀然不乐。将告归矣,俄闻父殁,恸几绝,奔归。服除,乞养母,母殁,终丧。年五十三,有密荐於朝者,卒不出。

寿祺会试出朱、阮元门,乃专为汉儒之学,又及见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程瑶田诸人,故学益精博。解经得两汉大义,每举一义,辄有折衷。

两汉经师莫先於伏生,莫备於许氏、郑氏,寿祺阐明遗书,著《尚书大传笺》三卷、《序录》一卷、《订误》一卷,附《汉书五行志》,缀以他书所引刘氏《五行传论》三卷。序曰:“伏生《大传》,条撰大义,因经属d,其文辞尔雅深厚,最近《大、小戴记》七十子之徒所说,非汉诸儒传训之所能及也。康成百世儒宗,独注《大传》,其释《三礼》,每援引之。及注《古文尚书》,《洪范》五事,《康诰》孟侯,文王伐崇、戗耆之岁,周公克殷、践奄之年,咸据《大传》以明事,岂非闳识博通信旧闻者哉?且夫伏生之学,尤善於《礼》,其言巡狩、朝觐、郊尸、迎日、庙祭、族燕、门塾、学校、养老、择射、贡士、考绩、郊遂、采地、房堂、路寝之制,后夫人入御,太子迎问诸侯之法,三正之统,五服之色,七始之素,八伯之乐,皆唐、虞、三代遗文,往往《六经》所不备,诸子百家所不详。今其书散逸,十无四五,尤可宝重。宋朱子与勉斋黄氏纂《仪礼经传通解》,|摭《大传》独详,盖有裨《礼》学不虚也。《五行传》者,自夏侯始昌,至刘氏父子传之,皆善推福著天人之应。汉儒治经,莫不明象数阴阳,以穷极性命。故《易》有孟、京卦气之候,《诗》有翼奉五际之要,《春秋》有公羊灾异之条,《书》有夏侯、刘氏、许商、李寻《洪范》之论。班固本《大传》,揽仲舒,别向、歆,以传《春秋》,告往知来,王事之表,不可废也。是以录《汉书五行志》附於后,以备一家之学云。”

又著《五经异义疏证》三卷,《左海经辨》二卷,《左海文集》十卷,《左海骈体文》二卷,《绛趺堂诗集》六卷,《东越儒林文苑后传》二卷,《东观存藁》一卷。

寿祺归后,阮元延课诂经精舍生徒。元纂群经古义为《经郛》,寿祺为撰条例,明所以原本训辞、会通典礼、存家法而析异同之意。后主泉州清源书院十年,主峰书院十一年,与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作《义利辨》、《知耻说》、《科举论》以示学者。规约整肃,士初苦之,久乃悦服。家居与诸当事书,於桑梓利弊,蒿目c心,虽触忌讳无所隐。明儒黄道周孤忠绝学,寿祺搜辑遗文,为之刊行。又具呈大吏,乞疏请从祀孔庙,议上,如所请。道光十四年,卒,年六十四。

推荐一个书单给你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贻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繙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合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种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崿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锺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脩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馀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鰲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蘇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太长了,请自行点击参考资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