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的三洞分类法是指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4收藏

道教典籍的三洞分类法是指什么?,第1张

“三洞分类法”创始于刘宋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称:“通称洞者,以通同为义。”也就是说,洞有通、同两层意思。《道教义枢》具体解释了三洞的具体含义:所谓洞者通也,“真”谓纯粹不杂,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谓不凝不滞,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谓神秘莫测,通于神灵,故名“洞神”。所谓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胜”“通凡人圣”,使人成为神仙。由此可见,三洞各名表达的仅是较为空泛的宗教教义,与所辖诸经内容无关,与各经所代表的宗派名称也无关,仅是一种神学境界的象征。陆修静用这种神秘的“三洞分类法”将两晋以来流行于江南的三派经典统一起来,“洞真”收上清经,“洞玄”收灵宝经,“洞神”收三皇经,从而调合了上清、灵宝、三皇等三个教派的矛盾。

几千年来道家的道术太多了,存在神话传说中的道术咱就不说了,那个一般人也练不了,也没流传下来,剩下的就是普通道门流传下载的比如 正一教、全真教、其它教派和民间一些教派的法术那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多啊,举例都举不过来,我就随便说几个道教的道术大家看看就行

如回答中发的三册关于道道术的书籍都有电子版的,上面封面的右下角处

上面的字为 玄奇阁  此很多道术的古籍均出自此处,要了解道术方面的可以自己去此处查找

第一个,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茅山道术-九龙化骨水。

九龙化骨水,又名鱼刺水,卡水,乃茅山秘术之一。

人们吃海鲜时,有时稍有不慎,鱼骨会卡在喉咙中吞不进、吐不出,十分难受。

而这时,若有厉害的茅山法师在场,则只见他用小碗准备一碗清水,再拿出黄纸以朱砂画符,随后口中念念有词,口呼咒语。

随后把符一烧,化入水中,再以指诀催咒,敕令符水。

最后再以此符给被鱼刺卡住之人喝下,则卡再喉咙里的鱼刺顿被消弭,犹如这符水具有融化鱼刺的功能一般。

普普通通的一碗水,再经过法师的加持后,却有用如此奇效,莫非真是法术神功?

第二个道术,解秽法篇

解秽咒,也叫解玉咒,净天地神咒等,在正统道教位列八大神咒之一,是一门用途极广的法术,也是学法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术之一。

解秽法最常用的场合,当属启坛行法时清净坛场所用,解秽法下于水碗之中,在坛场四周撒下,净化一定范围类的秽气,扫出一片净土,以接待神仙降临。

净之一字是解秽法的独特权能。心之所向,鬼神回避。

解秽法可做净宅之用。以法水撒遍四方,再封门断路即可。

解秽法可扫圈,在以前的农村,养猪最怕猪瘟,清扫猪圈等地方时,若默念解秽咒,可保六畜安宁,百病不生。

解秽法可治腹痛,吃坏肚子时,默念解秽咒,咒毕三息之内,其痛自消。情况严重时容易复发,在咒毕之后上一趟厕所,可保痊愈。

注1:勿在上厕所时念此咒,否则其法自毁。

注2:身体着凉引起的腹痛基本无效。痛经、胃病等无效。

第三个道术,五雷火

说来奇怪,五雷水五雷印五雷掌,都是雷法,唯独五雷火,这是一个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雷法的奇葩存在。

五雷火也有阴阳之分,阴五雷火通常用于烧阴邪,且五雷火常以符咒形式出现。

五雷火可以治瘟,如以前认为瘟疫是瘟神造成的,所以,得了瘟疫之人的衣物都会用五雷火法烧掉,以防传染。

五雷火可烧山精野怪,孤魂野鬼,五雷火符化于水中服下即可。

五雷火可退游师,游师,本是阴阳、道士之流,死后无人供奉所化,十之五六比我们厉害还厉害,寻常方法难以解决,可备桐油四碟置于屋内四角,用五雷火点燃,配合其他法术,可退游师。

阳五雷火极为霸道,可以让别人的房子无火自燃,水能灭实火,却灭不了虚火,是能短期致命的法术。

五雷火不论阴阳都是很霸道的,不建议作为常规手段。

第四个道术,浅谈五雷法

五雷法,指包括但不限于五雷掌,五雷印,五雷符,五雷水等,形式多样,效果也参差不齐,就像可以砸核桃的诺基亚和华为p20一样,同样是手机,性能、功能都有极大差别。

但不可否认,即使是最差劲的五雷法都有很广泛的用途。

五雷法可退煞,若有人遇到犯煞方,五雷法可解。

五雷法可退精怪鬼祟,凡精怪或鬼魂作怪,五雷法可解(包括附体)。(若自身修为不够或遇到有些强得离谱的可能打不掉)

五雷法可退邪神,凡邪神作乱,五雷法可退之。

五雷法可镇宅,五雷掌或五雷印,盖在门额上即可;五雷符需贴到门额上;五雷水净撒四方均有镇宅之效,其中以镇宅符效果最为持久。

五雷掌可碎结石,以五雷掌轻击患处即可,见效很快,但需谨慎拿捏观想内容,且若对孕妇使用,流产者八九。

另,据某师兄说,五雷法可收惊、招魂,且可以客串电击器起搏,未曾验证。

今天有空,再写点儿东西吧,先声明一下,本文中阴法和阳法,是从阴神阳神的概念中拿出来的,阴为虚,阳为实,阴治邪,阳打人

即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四辅”。以三洞、四辅七部分类的目录,最早见于南朝孟法师的《玉纬七部经目录》。孟法师等解释了四辅命名的意义:“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辖《道德经》等,太玄部辅洞真部。“太平”以《太平经》为首而名,太平部辅洞玄部。“太清”取体大气清之义,令人升人太清仙境,太清部辖金丹诸经,辅洞神部。“正一”表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部包括《正一盟威妙经》等。《正一图经》谓正一“宗道德,崇三洞”,所以正一部遍辅三洞。以上四辅中,“太平部”和“正一部”之名与所辖诸经有联系;而“太清部”和“太玄部”之名,表达的仍是神学意义,与三洞之名性质相同。由于四辅分类比三洞分类后出,有补充之义,故称辅。其实这种辅与被辅的关系,在诸经内容和地位上并不能体现出来。

唐代许多道士著书立说,利用儒、释学说从道教的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其中如王玄览的《玄珠录》、吴筠的《玄纲论》、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司马永祯的《坐忘子》和《天隐子》,都对推进道教义理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杜光庭还综合道教各派斋醮仪式,整理成《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他所统一规范的道教科仪,至今仍然沿用。随着唐代道教的兴盛,道教典籍也大量增加,唐玄宗时,广为搜集道书,编成了道教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唐玄宗御撰的道藏目录《琼纲经目》,著录了道书3744卷。

道教典籍内容极为丰富,包罗万象。道教的经、论、戒律类经典,以及法术、符诀类典籍,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道法会元》和《太上洞玄灵宝索灵真符》等;斋醮科仪类典籍,如《太上黄篆斋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九幽忏》等;内外丹养炼类典籍,如《周易参同契》、《古文龙虎经》、《金丹大要》、《胎息经》、《悟真篇》等。这类道经构成了道教典籍的主体,是研究道教教义、流派、仪式和道术的基本资料。其中有关炼丹、修身、法术方面的道书,包含有大量古代化学、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