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痘接种法的史料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人痘接种法的史料记载,第1张

生活在唐代,出身官宦世家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而成的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叟遍身,皆戴白浆。被金代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

出身世医之家的明代著名儿科医生万全,在他所著的《家传痘疹心法》中说道:“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li四声)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虽然,中国历代的各类著述中,在记录天花这种疾病时,所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从书中所描述的症状来看,确属天花无疑。

晋代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3年著的《肘后救卒方》一书,人们发现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对于不幸感染上天花的人,《肘后救卒方》中记录的治病药方是:“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这两个方,第一方的意思是,取好蜜,通身涂抹,或者用蜜去煮升麻,然后频繁地饮服。第二个方的意思是,用水去煮升麻,并且,用棉蘸上药液涂抹疮面,当然,如果用酒去浸渍升麻是更好,但是这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令人难忍。”

《肘后救卒方》里,还有许多关于疫病预防的内容。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巨大恐惧感,激发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面对天花的无情侵袭,中国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防治天花的梦想,寄托在痘神身上,古代的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痘神就应运而生。根据《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记载,中国的痘神姓张名健,是唐代武则天时代的一位官员。

公元609年,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生活也变得放纵起来,她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开始在全国选美少年充斥后宫。据说,张健被指派负责这项工作。但张健不愿看到众多的英俊少年被摧残,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想出了一个对付武则天的办法。张建以现在是天花流行,很多都长了麻子,无人应征。那么民间为了感谢张建,用这种办法避免自己的子弟进宫,所以就给他立祠来祭祀他,玉皇大帝就封他为痘神,这就是中国痘神的来历。

于是,在“以毒攻毒”理念指导下,一种大胆而有效地人痘接种术,开始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 采用改进了的种苗,预防天花的效果在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方》中指出:过去,医师种痘若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们则称为太平痘。……如今,要是为一百个小儿种痘,假设其中损伤四五个,则必然要惩罚种痘的医师……以上的话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治疗天花,要求种痘的失败率不能高于5%,否则,种痘医师就可能丢掉饭碗。但是,假如没有“熟苗”,也可以使用“时苗”进行人痘接种,但是必须严格把关。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纂(zuan3)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面这样记载:“选时苗的惟一标准是区别痘苗的顺与不顺……顺的痘苗,苍蜡光泽,肥大厚实,可以收而用之——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时苗,宁愿不用。也不能滥用,种痘者千万谨慎。”此外,古代的医师们还发明了用稀释的痘疮浆液,来作为种苗使用。

据记载,清代初期,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将所贮藏的痘浆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痘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痊愈了。

但是,在《医宗金鉴》里面,却对使用痘浆接种的方法持反对态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志斌:“那么在《医宗金鉴》里头呢,它是主张用水苗法,但是,它特别反对的是痘浆法,为什么呢,这里头,其实,因为这是一本钦定的医书,它流传着一种儒学的,这样一种仁慈的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你用痘浆,你就得去割破小儿的痘疮,你才能取取得那个痘浆。所以在割破痘疮这个过程,就对小儿造成了一种损伤,那么这种损伤是非常不仁慈的做法,所以它反对这个痘浆法。”

既然人痘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

有的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7年至1572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痘接种。

俞茂锟书中提到的宁国府太平县,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据说,消息传到了北京紫禁城隆庆皇帝的耳朵里,种痘的医师还受到了他的嘉奖。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中国,人痘接种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根据是,1713年,一个叫朱纯嘏(gu三声/)的医师在他著《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不幸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这个儿子再遭天花残害,于是召集许多医师商议防治痘疮的方法。有人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王旦听后心中大喜。

峨眉山神医为王素种痘的故事,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典籍上最早的种痘记载。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此说缺乏旁证,不能光凭朱纯嘏的记载,证明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还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中国的唐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有这样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

有人认为,不能单凭这段文字,确定在唐朝的开元年间,也就是在公元713年至741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种痘术。

但是,也有的学者以《千金要方》为依据,推测唐代已经出现了人痘接种。

唐代医书《千金要方》中介绍:“治小儿身上有赤黑疵(ci1声)方:针父脚中,取血贴疵上即消”;“治小儿疣(you2声)目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因此,有人认为,既然唐代人已经懂得了“以毒攻毒”的道理,那时就有可能出现了人痘接种术。只不过,那时种痘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没有公布于世。

面对肆虐的天花,中国古代的医师们。一直采取了冷静而科学的态度。

他们潜心著述立说,探索种痘之法,一些预防天花的医学著作相继问世。

天花,一种传入中国的瘟疫,不但造成了流行和泛滥,同时也激发了古代医学家的灵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接种使千千万万的人们,免除了天花的威胁和侵害。它的发明,同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41 方名 42 组成 43 用法 44 功用主治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7 现代适应证 48 歌诀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85 加减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1 方名 192 败毒散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主治 19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196 附注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05 附注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功效 254 主治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65 加减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功效主治 284 加减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功效 304 主治 30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06 附注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15 用药禁忌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331 拼音名 332 标准编号 333 处方 334 制法 335 性状 336 鉴别 337 检查 338 功能与主治 339 用法与用量 3310 注意 3311 规格 3312 贮藏 3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败毒散 败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ài dú sǎn

2 英文参考

Baidu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idu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败毒散同名方剂约有29首,常用方为《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其组成为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属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败毒散部颁标准。

4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 41 方名

败毒散

42 组成

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 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2]。

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3]

43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2]

加少量薄荷、生姜,水煎服。[3]

44 功用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方之败毒散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效。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或腻,脉浮而重取无力。[3]

45 方解

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法当解表散寒祛湿,气虚者又当益气扶正。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散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柴胡散邪解肌行气,2药既助君药解表散邪,又畅行气血而加强止痛而为臣药。枳壳、桔梗、前胡宣降肺气而止咳;人参扶正以鼓邪外出,茯苓渗湿益脾以除痰湿,5药共为佐药。甘草伍人参益气和中,并能调和诸药;生姜、薄荷为引,并助君臣药散风之力,皆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1]

46 临床运用

败毒散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平素体质较为虚弱,常常感到困倦乏力,又感冒风寒湿邪,表现为憎寒,同时伴有发热,头身酸重疼痛,无汗,咳嗽胸闷,脉浮而按之无力的患者,即中医所称的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者。[3]

461 加减法

若咳嗽有痰者,可加杏仁、桔梗、法半夏宣肺止咳化痰;湿滞经络,肢体酸楚疼痛较甚者,可加苍术、秦艽、防己等以祛风除湿止痛;气虚甚者,可加黄芪以加强补气的作用;若正气未虚者,可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3]

462 使用禁忌

败毒散辛温香燥,热性感冒及阴虚、血虚感冒患者忌用[1]。

47 现代适应证

败毒散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属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3]

48 歌诀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1]。

5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 51 方名

败毒散

52 组成

人参、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独活、桔梗、枳壳、陈皮。

53 功效

《痘麻绀珠》卷十六方之败毒散具有解毒之功效。主治痘疮邪盛,红点未见之前热甚者。

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 61 方名

败毒散

62 组成

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川芎、枳壳(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蚕(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63 主治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败毒散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喘息,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

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6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7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 71 方名

败毒散

72 组成

黄柏1两,黄连1两,川乌2钱。

73 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八方之败毒散治疔疮走动者。

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冷水调成膏,摊在肿处,频以水润之,其肿自消。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 81 方名

败毒散

82 组成

槐花(炒)、白矾(烧及8分许,存性)各等分(是生时秤)。

83 主治

《博济方》卷三方之败毒散治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厕,后重里结。

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乌梅1个,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 91 方名

败毒散

92 组成

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芩、川芎、甘草、山栀子。

93 主治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败毒散治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轻者。

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肿,加葱3茎;下肿;加灯心1握、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10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 101 方名

败毒散

102 组成

白芍药1分,甘草(炙)1分,雄黄(醋煮,水飞)1分。

103 主治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败毒散治小儿疮疹热盛,心神烦躁。

1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或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 111 方名

败毒散

112 组成

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113 主治

《宣明论方》卷十五方之败毒散治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1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 121 方名

败毒散

122 组成

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123 主治

《痘科辨要》卷十方之败毒散治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1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3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 131 方名

败毒散

132 组成

防风1钱,前胡1钱,元参2钱,公英5钱,生地3钱,银花2钱,甲珠1片,赤芍1钱5分,连翘1钱,甘草7分。

133 主治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败毒散治疔疮。

1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野菊根5钱为引。无菊根,用乌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无,宜用菊花2钱代之。

135 加减

便实,加大黄2钱。

14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 141 方名

败毒散

142 组成

麻黄、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天麻、枳壳、川芎、骨皮、葱白。

143 主治

《治疹全书》卷上方之败毒散治疹不起。

15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 151 方名

败毒散

152 组成

桔梗3钱,生甘草1钱5分,白僵蚕3钱(炒),羌活1钱5分,牛蒡子3钱(研),薄荷8分,片姜黄2钱,蝉蜕2钱,焦楂3钱,枳壳1钱5分(炒),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

153 主治

《慈航集》卷下方之败毒散治热毒积于阳明,风寒客于肌表,虾蟆瘟初起,两腮肿硬,恶寒,耳底抽痛。

15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煨姜2片,连须葱头3个,水煎服。小儿半服。初病1服,盖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

155 加减

大便结燥,加制军3钱,去羌活。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 161 方名

败毒散

162 组成

人参、桔梗、甘草、柴胡、荆芥、防风、陈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163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败毒散治痘疮壮热,已出未快,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1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4分,去滓,食后温服。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 171 方名

败毒散

172 组成

麻黄1两1分(去节),白术1两,苍术1两,荆芥1两,甘草3分(炙),大黄半两,薄荷(生花者)1分,黄芩半两。

173 功效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败毒散具有去毒浊之功效。主治痈疽已破者。

17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葱白3寸,煎至8分,不拘时候。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81 方名

败毒散

182 组成

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壳5分,牛蒡8分,蝉蜕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183 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败毒散治痘初发,壮热毒盛。

18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葱、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185 加减

热甚者,加柴胡、木通、连翘;夏加香藿;冬加麻黄;泻,加猪苓、泽泻。

19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 191 方名

败毒散

192 败毒散的别名

败毒散瘰汤

193 组成

人参、当归、厚朴(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风、黄耆、粉草各等分。

194 主治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败毒散治四种瘰疬。

19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酒各半煎服。

196 附注

败毒散瘰汤(《洞天奥旨》卷十五)。

20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 201 方名

败毒散

202 组成

羌活1钱(去芦),独活1钱(去芦),柴胡1钱(去毛),前胡1钱(去芦),枳壳(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芦)。

203 主治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败毒散治脏毒协寒便血,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风痰及时疫,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

20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服。

205 附注

《医方集解》有薄荷少许;《疫疹一得》以葱为引。

21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 211 方名

败毒散

212 组成

琉璃(陈年破损者)1个,楝树子4两,旧发网巾1顶,凤凰衣49个,三七1钱,败龟版(炙)5个。

213 主治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方之败毒散治新久肿毒,痈疽,发背,疔疮。

2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槐树子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2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 221 方名

败毒散

222 组成

防风、荆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223 主治

《仙拈集》卷一方之败毒散治天行时疫,头面肿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壮热,四时瘟疫。

22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水煎,热服。出汗。

23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 231 方名

败毒散

232 组成

石膏(煅)1两,寒水石(煅)1两,花粉5钱,白芷5钱,紫河车草3钱。

233 主治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方之败毒散治喉以上肿痛,头大如斗,面合眼缝。

23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7钱,老酒服至醉为妙。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4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 241 方名

败毒散

242 组成

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药、独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243 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败毒散治小儿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24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不拘时候服。

245 制备方法

上锉。

25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251 方名

败毒散

252 组成

升麻4分,干葛4分,紫苏4分,川芎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壳6分,牛蒡2钱,连翘2钱,虫退3分,山楂1钱,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253 功效

解毒定痛。

254 主治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痘疮毒气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缓,有作有止,频频叫痛,在脐以下痛,或连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26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 261 方名

败毒散

262 组成

人参、枳壳、前胡、甘草、陈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麻黄、葛根、连翘、防风。

263 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败毒散治瘄疹大行时,发热,咳嗽,气急,在疑似之间者。

26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265 加减

热甚发厥,加胆星、葶苈、天麻、黄芩,化下抱龙丸。

27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 271 方名

败毒散

272 组成

蝉蜕、牛蒡、荆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苏、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壳、山楂、青皮、甘草。

273 主治

《仁端录》卷十四方之败毒散治心脏热毒所发之夹肤疹,痘疹初出时,肤如汤沸,疱点鲜红成片,现没无定者。

28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 281 方名

败毒散

282 组成

人参、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陈皮、桔梗。

283 功效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败毒散具有辛温散表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痢,身痛,发热,脉浮紧。

284 加减

无汗,加防风;胸满,去人参,加枳壳。

29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 291 方名

败毒散

292 组成

木鳖子1钱,山栀1钱,连翘1钱,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甘草1钱,熟地黄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荆芥1钱,陈皮1钱,枳壳1钱,全蝎1钱,穿山甲1钱,僵蚕1钱,蝉蜕1钱,皂角子1钱,朴消、蜈蚣1条(去头脚),大黄3钱。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93 主治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方之败毒散治痔漏。

29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少刻下泻粪则效。

295 制备方法

上锉。

30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 301 方名

败毒散

302 组成

生地黄1钱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连翘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黄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黄芩7分(酒炒),黑参8分,赤芍5分,金银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303 功效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具有清胃利咽之功效。

304 主治

《痘疹定论》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疹后口臭、口疮、唇烂,兼咽喉疼痛。

305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引加煅石膏1钱,淡竹叶1钱,灯心50寸,同煎;再用生犀角磨汁,和药同服。

306 附注

《麻科活人》有射干,赤芍,无白芍。

31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 311 方名

败毒散

312 组成

大黄、荆芥、牛蒡子、蔓荆子、甘草。

313 主治

《眼科全书》卷四方之败毒散治积血年久,脾胃壅热,睑生风粟外障。胞睑风粟,如麻如米,甚如杨梅之状,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渐昏,流泪不止。

314 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15 用药禁忌

忌食动风、动血之物。

32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 321 方名

败毒散

322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323 主治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败毒散治感冒声哑,咳嗽。

33 败毒散中药部颁标准 331 拼音名

Baidu San

332 标准编号

WS3B175794

333 处方

党参   100g

茯苓   100g

枳壳   100g

甘草    50g

川芎   100g

羌活   100g

独活   100g

柴胡   100g

前胡   100g

桔梗   100g

33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335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甘。

33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外果皮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侧面外皮角质层,表皮层以下的几列薄壁细胞 中含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或类晶状。石细胞几无色, 单个或数个成群或与木栓细胞相连结,呈多角形、类斜方形或短棱形,大多一端或一边 尖突,长120μm壁厚6~10μm,木化、纹孔稀疏,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木 栓细胞无色或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4~54μm 壁稍厚,略波状弯曲 、木化,有的胞腔含棕色物,横断面呈类长方形,木组织间可见落皮层。

337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338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伤寒温病,憎寒壮热,项强头痛,四 肢酸痛,噤口痢疾,无汗鼻塞,咳嗽有痰。

339 用法与用量

另加生姜、薄荷少许炖,取汤服。一次6~ 9g,一日1~2次。

3310 注意

忌生冷油腻食物。

3311 规格

每袋装 9g

3312 贮藏

天花病毒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发现天花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1846年,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人中间,天花突然流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悚然。残忍的首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998—1022年)或仁宗(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67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16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16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17世纪已普遍推广。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3年后又为自己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8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传到朝鲜。18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1796年,英国人贞纳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1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灭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2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180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1/3。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知识点天花病毒的结局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戒备森严的实验室里保存着少量的天花病毒,它们被冷冻在-70℃的容器里,等待着人类对它们的终审判决。这两个实验室一个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另一个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制定了销毁全球天花病毒样品的具体时间表,后来这项计划又被推迟。因为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们在如何处理仅存的天花病毒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是彻底消灭,还是无限期冷冻

主张彻底消灭的人认为:彻底消灭现在实验室里的所有天花病毒,是不使天花病毒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最佳良策。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天花病毒不应该从地球上完全清除。因为,在尚不可知的未来研究中可能还要用到它。而一旦它被彻底消灭了,就再也不可能复生。美国政府已向全世界表示,反对销毁现存的天花病毒样品,以便科学家继续研制防止天花感染的疫苗和治疗天花的药物。美国政府的理由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威胁发生后,美国必须作好对付生物恐怖威胁的准备,为继续研究对付天花的手段,必须保留这一病毒样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