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菜的历史溯源
温州的鱼类食俗,源远流长,传统深厚,见于史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史记·货殖传》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果蔬赢蛤…”说明当时人们不仅会制作以鱼类为原料的鱼羹,而且还以“果蔬赢蛤”作为佐餐食品了,张华的《博物志》中也说:“东南之人,食水产鱼蚌螺蛤以为珍味,不觉其腥,”《逸周书 王会解》载“欧(瓯)人蝉蛇,顺食之美”、“且瓯文蜃”,说的是当时的瓯越人,吃蛇、蛤为生,认为是上等珍品,后来经过温州历代人民的创造、丰富,以鱼类为主的食俗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菜系,并一直传承至今。瓯菜是在长期的温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古籍记载和调查,在清时已初具雏形,当时,以海鲜人的菜肴已十分流行,建国后,经过厨师们的努力创造,于80年代终于完成了瓯菜的定型,奠定了“以海鲜入为主: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细巧稚致”的地方特色,并跻身于全省菜系的行列,90年代,温州瓯菜又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名厨辈出,并以全国瞩目的地方菜系驰名国内外,现瓯菜的烹调方法达30多种,己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菜46个;同时,还拥有各种瓯菜多达250个,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瓯菜菜系。
中国的地大物博,在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发展出特色地方文化,在中国东北古城沈阳以饮食为主,这里的人们由于气候的影响,以沈阳文化为代表的饮食反应着东北地方文化。
白肉血肠,是从古代帝王及族长祭祀所用祭品演变而来,清代辽宁沈阳和吉林开设的白肉馆,都兼营血肠,“白肉血肠”也成为辽宁和吉林两省特有的满族传统名菜。它的特点是:肉香满口,鲜而不腻,红白相间,色彩艳丽。
沈阳老边饺子历史悠久,老边饺子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皮薄肚饱、馅鲜味好。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菜馅。剂皮和制: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熘肝尖是一道汉族名菜,咸鲜可口,味美下酒。由新鲜的肝一叶、黑木耳、黄花菜、青椒、葱姜蒜、生抽、黄酒、白糖、淀粉、盐、醋等烹饪而成。猪肝是常见的补血食物之一。它含有丰富的铁、锌、硒、叶酸、烟酸和维生素A、B2、B6等营养素,还可提供血红素铁(每100克猪肝中其含量高达226毫克)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
熘腰花此菜历史悠久,古籍中记载:“将猪腰切开,剔去白膜,筋丝,背面刀界花儿,落滚水微悼,漉起,人油锅一炒,加小料葱花、芫荽、蒜片、椒、姜、酱汁、酒、醋、一烹即成”。后经不断完善,成为现在的“熘腰花”。
熘黄菜此菜是传统北方菜,菜名还保留着古老饮食习俗,如北方人不称“蛋”字,所以鸡蛋菜称为“木樨”、“黄菜”。此菜制作难度较大,主要是将鸡蛋搅炒成豆腐脑状。成熟后软嫩似豆腐脑,能够自然颤动,鲜香味美。
老坛酸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泡菜,很多小伙伴都会在家中自己制作老坛酸菜,但是可能很多小伙伴对于老坛酸菜是什么菜做的并不是太清楚,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坛酸菜使用的蔬菜
其实制作老谭酸菜所使用的蔬菜并不固定,制作材料可因个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制作老坛酸菜最早是用白菜等原料进行腌渍,而现在比较常用的材料有萝卜、豇豆、盖菜、子姜(紫红的的嫩姜)、辣椒等。
老坛酸菜的简介
老坛酸菜,古称菹,在古籍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一定的记载。其制作的方法是在冷水里放入一些花椒,适量的盐,然后把水烧开,待水完全冷却后,灌入坛子内,然后加一两高粱酒,之后再放入适量的青椒、生姜观察2-3天,在之后就可以放入自己喜欢的蔬菜即可。要注意的是每加入一次新的菜要加入相应的盐,要适量,因为如果盐多了,会咸,少了,菜酸,泡菜汤容易变质。
目录 1 拼音 2 苔菜的别名 3 来源 4 功能主治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苔菜 1 拼音
tái cài
2 苔菜的别名干苔、海苔、苔干、苔干菜、浒苔
3 来源藻类绿藻门苔菜Enteromorpha Linza (L) Ag,以全体入药。
4 功能主治用于淋巴腺肿及痔疮,并作菜蔬用。
5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古籍中的苔菜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紫堇
芹(《纲目》)、蜀芹(《图经》)、楚葵(同上)、苔菜(同上)、水卜菜。时珍曰∶堇、蕲、芹、,四字一义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草之草以半杏子许散和酒令服亦佳(出图经)名楚葵蜀堇苔菜水萄菜地(图经曰)生江南吴兴郡淮南名楚葵宜春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外治门陈年苔菜研末敷上,即消肿收口而愈。试过无不效者。按疔疮走黄,急取芭蕉根捣汁灌之,亦效。《串雅内外编》
《奇效简便良方》:[卷二杂症]赤游风走不定者是,俗名天红白糖一两,热水调又方服菜子油(即云苔菜油)一两,仍用菜子油擦之。《奇效简便良方》
《外治寿世方》:[卷三疔毒]疔疮走黄吃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
萝卜古代时称芦菔,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
扩展资料
立春之日吃春饼这一习俗在晋时就有,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关于春盘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唐宋时,春盘之俗已很盛行。至明清,史上均有皇帝在立春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代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源于汉代,与六朝元旦之五辛盘也有一定联系。故春盘或亦称辛盘。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春盘
中国网--2月4日立春 “咬春”咬的究竟是什么?
先秦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水平低下,畜牧、园艺欠发达,食物种类不算丰富。以周为例,周代主食为黍、稷、稻、梁,这些也是祭祀神灵的贡品。稻梁是在贵族的宴席上才有,后代人们熟悉的麦麻豆等尚不普及。菜馔中有多种家禽,也有野味,食肉是贵族的特权。周代的蔬果有萝卜、苦瓜、葫芦、枣、桃、梅等。酒有谷物酿造的醴酒。
秦汉时期,不仅贵族仕宦之家能够烹牛宰羊,一般中等人家也可以吃肉喝酒了。主食方面,麦的地位提高,平民主要吃以麦粒煮成的饭,高贵点的是以羹浇饭。副食方面,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随葬清册所记载,肉类食品有:牛、马、狗、猪、兔、鸡、鲫鱼等,可以说天上地下的动物应有尽有。烹饪方法有煎、炒、炙、蒸、炸等。一般平民主要吃葱、韭、冬葵、芋头等,肉是很少能吃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油饼、烧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鱼、肉、禽、蛋为主,穷人则以蔬菜、盐豉为主。饮茶在这一时期主要盛行与南方。酒为这一时期不可缺少的物品,官方民间酿酒十分普遍,如荆楚的菊花酒、巴东的巴乡酒等。
杭州的传统名菜有36只,最有名的要数西湖醋鱼、叫化童鸡、东坡肉、龙井虾仁等,而且这些名菜都有一个典故和动人的传说。
“东坡肉”是百年老店天香楼的招牌菜,用的是薄皮五花条肉,烧好后色泽红亮,吃起来味醇汁浓,酥烂但不腻口,连一心减肥的女士都想多吃几口。
“西湖醋鱼”选用的是鲜活草鱼,烧之前一般要饿养一二天,等鱼排泄完肠内杂物,烧起来就不会有泥土味。孤山前的百年老店楼外楼,店前就有一个专门饿养草鱼的鱼池。以前周恩来总理宴请贵宾的时候,就专门在这里点这道菜。
杭州盛产名茶,用茶叶做菜,这大概也是杭州的独创吧。“龙井虾仁”就是用鲜活的大河虾,配上清明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的,烧好后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香味俱全。
国内不少地方都有烧鸡这道名菜,杭州的“叫化童鸡”却别具一格,它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嫩母鸡,在鸡腹中填料,用西湖荷叶包扎,再用绍兴酒脚料、盐水调和的酒坛泥裹在外面,放在炭火或烘箱中煨烤,原汁不走,鸡肉酥嫩,香醇透味。
杭州有名的传统特色菜还有“鱼头豆腐”,“西湖莼菜汤”、“宋嫂鱼羹”等。
传说西湖醋鱼为杭州西湖最负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高宗时,据古籍记载,西湖醋鱼一菜来源于“叔嫂传珍”。
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咏之,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道出了西湖醋鱼的烹制与美味。西湖醋鱼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楼外楼菜馆所烹制者最负盛名,时至今日仍然。
白菜的祖先在中国古代称为葑菜,是一种根和叶都可食用的蔬菜,可以说是现今的大白菜、小白菜(普通白菜)和芜菁(蔓菁)的共同祖先。
西周时代的《诗经邶风谷风》中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大意是:采收芜菁和萝卜时,不要因为根不好连可食的叶子也一起弃去。说明那时葑菜和萝卜都是根叶兼食的蔬菜。“邶风”是指诗产生的地点,在今河南与河北两省交界处。另外还有两首诗也提到葑菜,《诗经鄘风桑中》:“爰采葑矣,沫之东矣”。《诗经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诗中“鄘风”、“唐风”分别指今山东和山西的一个地区。三首诗都提到葑菜。表明在2000多年前的今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省等北方地区都已普遍栽培葑菜。
葑菜在北方较干旱气候条件下,原来可食的根部再经人工选择,逐渐成为肉质根的根菜类芜菁;而在南方湿润条件下,葑菜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进化成为叶菜类的菘菜。
菘菜进一步分化,形成牛肚菘、紫菘和白菘三种类型。8世纪唐苏敬等著《新修本草》(731)记载:“菘有三种,有牛肚菘,菘叶最大厚、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小苦;白菘似蔓菁”。由上所述可知牛肚菘以其叶片大而皱,区别于紫菘和白菘,与大白菜叶片极相似,而被公认为大白菜的原始种。表明此时牛肚菘已从菘菜分化出来成为散叶大白菜变种。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菜之品项中记载:“薹心、矮菜、大白头、小白头、夏菘”等,并专门介绍了“黄芽菜”,“冬至取巨菜,覆以草,即久而去,以黄白纤莹者,故名之”。黄芽菜虽然还不是叶球而只是心芽,却已引起人们的极大的注意,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黄芽菜的出现将向“黄芽”增大方向选择。只有更大的“巨菜”才能产出大的“黄芽”,所以此后黄芽菜的人工选择向“巨菜”和“黄芽”双方向进化。
13世纪元陶宗仪《辍耕录》已载:“扬州(元)至正丙申,丁酉(1356—1357)间,兵燹之余,城中屋址偏生白菜,大者重十五斤,小者亦不下八、九斤。有膂力人所负才四五窠耳”。无疑文中所提是大白菜,已不是小白菜了。根据古籍记载可以推测,菘约出现在公元2世纪前后,形成结球类型的初级形态约在11世纪前后,再经过800~900年的演变,最终在中国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地方品种。
白菜在韩国的首次记载可以追溯到13世纪。但是,直到19世纪大白菜才成为韩国的最重要蔬菜之一(Pyo,1981)。1866年大白菜被首次引种到日本,但至1920年才开始品种的选育(Watanabe,1981)。小白菜于15世纪引种到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西部非常普遍。但是,大白菜引种到东南亚却很晚。亚热带低洼地区通常只是在凉爽、干燥的季节种植,热带高原地区可以周年种植。
早在1840年,法国的Pepin就描述了大白菜的栽培和特色。他说“这种植物在植物园被了解已有20年,可是作为烹饪用的蔬菜只是三年前的事”(Bailey,1928)。大白菜于1887年首次引种到英格兰。1883年大白菜在美国开始受到关注,并于1893年首次由LHBailey用来自英格兰的种子进行种植。
大白菜原产于中国。但有关起源问题尚无定论,目前关于大白菜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假说,即杂交起源假说与分化起源假说。
1杂交起源说
李家文(1981)提出“据观察,小白菜和芜菁的杂种性状极似散叶大白菜。根据各种理由推论大白菜可能是由小白菜和芜菁通过自然杂交产生的杂种。”并认为:“大白菜和小白菜虽然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和特性,但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大白菜不可能是由小白菜发生变异而直接产生的新种。”
2分化起源说
谭其猛(1979)认为:“大白菜可能是由不结球的小白菜,在南方向北方传播栽培中逐渐产生的。”并在以后发表的“试论大白菜品种起源、分布和演化”一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我认为大白菜起源于芜菁与小白菜或小白菜原始类型的杂交后代,是很有可能的。但另外还至少有一种可能,即种内变异在栽培前早已存在,叶柄扁圆至扁平……大白菜的原始栽培类型可能就起源于具有相似性状的野生或半栽培类型”。“还能有一种解释,就是认为它们是较后期由小白菜的杂交后代起源的。”并指明:“前一说可称为杂交起源说,后一说可称为分化起源说”。至于大白菜的起源中心,“很可能是冀鲁二省”。
近年来,曹家树(1995)等从种皮饰纹、杂交实验、叶部性状观察、染色体带型研究、RAPD分子标记分析、分支分析等方面对大白菜的起源演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大白菜的“多元杂交起源学说”。他认为大白菜是小白菜进化到一定程度分化出不同生态型以后,与塌菜、芜菁杂交后在北方不同生态条件下产生的,并且认为小白菜的分化在前,大白菜的杂交起源在后,这实际上综合了大白菜的杂交起源和分化起源两种假说。Song等人(1988b)的RFLP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杂交起源假说。郭晶心等人(2002)研究结果则更支持“分化起源”假说,即大白菜可能起源于已经高度分化了的小白菜,认为芜菁和白菜类蔬菜的亲缘关系较远,而大白菜与小白菜的亲缘关系密切。并且大白菜一类中还包括了薹菜,暗示了大白菜起源于薹菜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大白菜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其中山东省是其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数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河北省、河南省;再次是辽宁省和四川省。大白菜有直筒形白菜,卵圆形白菜和平头形白菜等三个基本类型。它们是在不同的生态地区向不同方向培养和选择所产生的。直筒形白菜产于天津市及冀东一带,如天津青麻叶品种的各品系,玉田包尖的各品系及唐山和丰润等市、县的品种皆是。该地基本上是海洋性气候,但又受到北部大陆性气候影响,是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交汇的地带,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从而形成了具有适应性强、抗热、抗寒、耐湿、耐旱、抗病力强等特点。卵圆形白菜产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各县,如胶县白菜,福心包头等品种皆是。该地属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昼夜温差不大,雨水均匀,从而形成了需要充足肥水,品质好等特点,但不耐热、不耐旱,生长期长,适应性较差。平头形白菜分布最广。在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南部,河南省以及山东省的西南部都栽培这一类型,如洛阳抱头、太原二抱头等品种皆是。据历代文献记载,尤以河南省洛阳市栽培大白菜最早,可能这一类型是先在该地育成,然后传布于上述各地。该地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从而形成了具有能适应较高温度,耐干旱,对肥力要求较严格,生长期长,产量高等特点。
本文2023-08-21 18:39: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