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函谷关之后就消失了,那他是成仙了还是隐居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老子出函谷关之后就消失了,那他是成仙了还是隐居了?,第1张

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就飘然归隐了。谈及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在他身上可是笼罩着不少的“光环”:他是道家之祖,被儒家圣人孔子执师礼;他也是道教中的三清尊神之一,位居三清之末“太清”,是元始天尊的徒孙,灵宝天尊的弟子。据说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在年过八旬之后,洋洋洒洒写下千余文字的道德经,就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老子到底是“往何处去”了?到底是成仙了还是归隐了呢?

老子当然是归隐了。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所谓的“老子成仙说”,只是张道陵为了创立道教,杜撰出来的一个“典故”而已。历史上的老子并不是道教中那个“太上老君”,更何况道教中的“太上老君”,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只是借用了老子的“躯壳”而已。在道教典籍《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中,是三清之末太上老君显化人间,才有了老子这一“分身”。而道教创立的早期,太上老君又被称呼为“新出老鬼”,可见道教中人只不过是新创出一个“神灵”来蛊惑百姓令他们信教。真实的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就飘然归隐,和“新出老鬼”自然没有半分瓜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书中,老子有可能“入夷狄为浮屠”了。我们都知道,老子这趟“西行之旅”历来有着所谓的“化胡为佛”的典故。其实这起初还并不是两大宗教之间互相构陷的产物。在正史《后汉书》中,就这样记载了老子这趟“西行”,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在当时就有老子奔赴西域,投身佛教的说法。至于“化胡为佛”,到底指的是佛教《甄正论》中所说老子拜释迦牟尼为师加入佛教,还是《化胡经》中所说老子化名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无可稽考”,当个故事听听就好。

综上所述,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是隐居了。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傅山,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人物轶事

结交志士

不久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傅山开始了长期、秘密的反清活动,暗中发展反清力量,而宗教无意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为了更好的联络佛门道门志士,傅山穿朱衣道士服装,住在佛教的寺庙里,交友遍布儒道释各界,连 教都有他的朋友。傅山虽是道士身份,但他戴黄冠,并非主张追求道教的超世间目标,从理论上,他认为成仙是不可能的,没有“百岁不死 之人”。还批注过《金刚经》、《楞严经》、《五灯会元》并为二十三位同道僧人写下传略《二十三僧纪略》。在思想上,他又与同道为僧者志节相同,意气相投反而在书中不屑谈及道教经文,所以,他愿意结交佛教道教方外之士,培养反清势力。

如此等等人物,原来他们都是披着袈裟的儒士或遗民,都是有抱负、有才能的人物,是明清之际一批不逢时运的志节之人。傅山月旦人物,所评难得一赞,而对这批人物却评价甚高,视他们为同道。由此,可以窥知傅山入道门交方外友自有其用心,与泛泛佞佛之辈、道教之徒根本不同,结交他们可以更好的为反清复明积蓄力量,并借助佛门道门的宗教力量促成了"遇仙传书案"、"朱衣道人案"等多次反清复明运动事件。

隐居

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南明总兵宋谦在晋豫边界起事反清,事败下狱,成“谋逆钦犯”,虽遭严刑,却坚贞不屈,曾绝食九日,濒临死亡,后经营救获释,此案曾轰动一时,被称作“朱衣道人案”。顺治十四年(1657年),顾炎武因江南已无法容身,“浩然有山东之行”,应傅山之邀,千山独步,天马行地,来到了太原。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克镇江,袭南京,张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势似转机,傅山闻讯后,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郑张已败走,他只好带着又一次地扫兴回到太原,其后一直隐居于晋祠云陶洞。他曾作《宿云陶》诗:

雾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稳睡拔鸡鸣;晋祠三日无吟兴,只忆观澜智勇生。

隐居期间,他吟诗作画,潜心著述,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期间,傅山先生在此还留有许多书法作品,其中嵌于朝阳洞石阶下周柏旁壁间的“晋源之柏第一章”最为要紧,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缓里见矫捷,遒劲得力,练达通脱,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遗身物外之作,难怪能被阎若璩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亭内的“难老”匾、圣母殿廊下的“永锡难老”匾均为名题。嵌于文昌宫墙壁上的《文昌帝阴骘文》也出自他的手笔,全文446字,小楷写就,直师钟繇,工整不苟,玉润珠圆,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园楹联“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倒碧玉觞”、同乐亭楹联“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梧桐月白杯中照;杨柳风来画上川”,也均为傅山所书。云陶洞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联中的“日”与下联中的“月”合璧为明字,“珠明”则暗指朱明。

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云陶洞紧邻朝阳洞,占据着晋祠云至高。俯瞰全园,了然一目,远眺田畴,隐约可现。除去一年一度庙会里的纷杂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挚友造访,这里少有游人光顾。园日涉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当石磴上青苔侵阶、隙间拱草,秋树下的扫叶人又把一季的春华挈走时,傅山先生慨叹感怀之余,却未倦慵喟然,诗作愈发激昂高亢,著述愈发精邃深湛,书法愈发奕奕神采,意志愈发贞固刚毅。他不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隐逸者,也非“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削迹仙。

论及晋祠的操守、品格,岂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与酒

人们都知道傅山是一位伟大的道家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

傅山年轻时就嗜好喝酒。他在霜红龛读书时,曾作《红叶楼》七言绝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彻夜醉霜红。”明亡以后,由于感情郁积悲愤,傅山对酒的爱好也越来越浓了。明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写道:“无情今夜贪除酒,有约明朝不拜年。”傅山在长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当然,傅山与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对酒有种天然的喜欢外,还把酒作为发泄愤懑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认为,酒是“真淳之液”,酒后能吐真言。

在傅山十多年的流寓生活中,汾阳是他寄居和活动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阳正是汾酒和竹叶青的诞生地,因此,傅山便与竹叶青有了修订和完善之缘。

说起竹叶青,它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这一年,山西酒行又要开酒会了,一东家吩咐两个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参品。这天天气特别热,伙计俩走得又热又渴,到了正午,恰巧来到一片竹林,两人一商量,决定先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口水喝。可哪有水呢!伙计俩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大竹叶,捻成两个小酒杯喝起来。他俩喝完酒却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子酒,怎么去交差呢

两人走不多远,又见到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个小水洼,上面飘着的一层竹叶将洼中的水映得晶莹碧绿,甚是惹人喜爱。这伙计俩赶紧把酒坛子放下,蹲在小水洼边,你一下,我一下地往坛子里加水,不一会儿就把坛子灌满了。

再说酒会上。就在各家的酒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场,东家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伙计俩送去的酒名列榜首!

后来,东家买下了那块地皮,将自己的酒坊迁去,在小水洼上打了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还在酿好的酒中加入新鲜的竹叶,终于酿出了别有色味的好酒,取名“竹叶青”。

唐代的竹叶青已经名气不小,武则天曾吟咏道:“酒中浮竹叶,杯中写芙蓉。”初唐诗人王绩也写道:“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见,唐代的竹叶青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竹叶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药的成分。而竹叶青能有今天的独特品质,则是因为傅山对其配方的修订。

据记载,傅山经常往来于汾阳,他行医道,品美酒,并从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出发,对竹叶青的配方进行了研究,还与许多酒工成为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药材酿造竹叶青酒,有深厚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经验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药材牞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酒工们按他说的方法一试,果然酿出的酒不仅味道芳醇,金黄透亮,医治经络疾病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傅山将竹叶青的配制用药由过去的四五种改为十二种,保留了竹叶的成分,使竹叶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酿。

傅山流寓四方,喝过各种各样的酒,但他最欣赏的酒中,应该少不了自己亲自修订完善过的竹叶青吧。

人物评价

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又酬傅处士韵》)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广师篇》)

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与潘次耕札》)

毕亮四:公他高洁,扫除百年芜秽靡蔽,一意孤行,不在龙门之下。(《西北文集》)

玉帝是什么修炼成仙的?他的原形是啥,古籍记载出乎意料!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当中,天上、地上、地下都有不少神仙存在,他们各司其职,维持着三界的秩序。这些神仙在得道成仙之前,也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动物,那么玉皇大帝作为天庭的最高统治者,是什么修炼成仙的?他的原形是啥,古籍记载出乎意料!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称叫做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从玉皇大帝修炼的年限来看,他在众多神仙中算得上资历比较老的了,据说这玉皇大帝已经经历了一千七百五十次天劫,每一劫相隔的时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按照这个来推算,这玉皇大帝至少已经活了两亿多岁了,并且从小就踏上了修行之路。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有一些古籍中有记载。

在《搜神记》中写道,最初的天界名为昊天界,天上还没有众位神仙和天兵天将,凡间有个贤明的净德国王,一直没有孩子,一次他梦到自己向道教黄帝和太上老君求子,太上老君吹出一口仙气化为婴儿。过了不久,王后果然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童从小就潜心修道,与普通孩子大不相同。最终他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修炼成仙,做了玉皇大帝。

当然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天庭需要找一位主人,天上的神仙都不合适,就找了一位姓张名叫百忍的凡人上天做皇帝,这位凡人张百忍就是后来的玉皇大帝。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传说,就是姜子牙封神完毕之后,还差玉皇大帝这个位置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这时候一位叫张自然的小神仙问姜子牙玉皇大帝的位置给谁,姜子牙笑答道,这个位子自然有人坐,这张自然却是直接坐了上去,因为他名叫张自然,字友人,阴差阳错他就成了玉皇大帝。不过这些民间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玉皇大帝上位之前是个凡人,而不是什么动物。

道家跟其他宗教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说说个人见解。

道家不搞个人崇拜,老子写了五千言道德经,经中讲的全是自然之道,从来没说自己多厉害。也没说哪个道家的神多厉害。

道家不热衷于传道,至少没有其他宗教那么热情,道家好像就是一个真理摆在那里,有缘者得之。

道家更重视修养自身,讲究如何修养自身,不是很重视渡人。这个跟道家修行有关,道家传的法是内丹养生术,最后百日飞升。佛家就不一样,佛家修心,放弃自身臭皮囊,最后是往生佛国的。

至于你说的道家成功案例,太多了,不同朝代都有,不但野史有记录,正史也会有记录。不一定非要记录飞升成仙,有些记录也从侧面反映道家道术是有的。举个简单例子,药王孙思邈就是个道士,他活的年龄很大,记载不同,但是最可靠的是140多岁,和160多岁。能活这么大绝对不是偶然,说明道家养生术绝对不是虚妄。

天地同寿夸张了,得道成仙确实有,特别长寿的也有很多,由于都属于民间轶事在地方县志里记载最多,很少被写进政治题材的史料里,而且被神话故事渲染的面目全非,现代人才会有这反应。各位如果不信的去查查你们当地的县志,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

不要把我们的祖先都当成白痴,清朝以前我国在各方面技术都是全球领先的,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医药、机械、农业、军事、海事等等,特别是生命科学现在仍然领先世界不知多少年,这些主流科技都是由修仙的道家弟子完成的,没有这些人地球文明都要倒退千年。

1关于成仙的诗句

1、及至成仙遂不还 唐 王维 《桃源行》2、仙佛茫茫两未成 清 黄景仁 《杂感》3、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唐 王维 《桃源行》4、功成去作地行仙 宋 张孝祥 《浣溪沙》5、功成仙去 宋 李弥逊 《永遇乐·一水如绳》6、丹成仙去是何时 宋 王以宁 《临江仙·眼看西园红与紫》7、碧壶仙露酝初成 宋 陆游 《好事近·风露九霄寒》8、丹成仙去龙輴远 宋 楼钥 《导引·孝宗纯孝》9、笑谪仙、对影足成三 宋 京镗 《满江红·乘兴西来》10、咽津纳气等成仙 宋 夏元鼎 《西江月·举世沈迷大道》11、成仙未晚 宋 刘辰翁 《沁园春·笑贡生狂》12、见说彭成仙隐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橘记一年景》13、搜斥讵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4、不见鹤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5、搜斥讵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6、不见鹤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7、丹成鸡犬亦登仙 元 元好问 《玉楼春·流光不受长绳系》18、大丹成、天赐仙袍 元 马钰 《满庭芳 赠皇甫先生》19、黄鹤洞中仙道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 前后各喝马一声》20、黄鹤洞中仙要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21、黄鹤沿中仙要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22、成仙只是神光 元 马钰 《西江月·卧化胜如坐化》23、成仙质 元 马钰 《心香 赠王五先生送环墙内饮膳》24、共成仙 元 马钰 《心香 谢兴平县李公翁母,布施一子学道》25、功成夺起仙俦 元 侯善渊 《声声慢·人心刚硬》26、见说丹成仙去 元 刘元 《木兰花慢 和陈思济 洞霄诗集卷九》27、成何济、枉玷仙材 元 姬翼 《春从天上来·枯木寒灰》28、成仙捷径 元 李道纯 《百字令 示众破惑》29、犹解成仙 宋 无名氏 《沁园春·古往今来》30、丹成遽仙去 宋 白玉蟾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31、药物始可成胎仙 宋 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32、丹成云得仙 宋 方回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33、只餐荷气亦成仙 宋 方岳 《山中》34、观棋一局偶成仙 宋 方岳 《山中》35、而今龟鹤尽成仙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6、松老鹤成仙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7、到时凡骨也成仙 宋 释智愚 《颂古一百首》38、旋种仙芝一夜成 宋 宋白 《宫词》39、乐府仙韶奏九成 宋 岳珂 《宫词一百首》。

2关于成仙的诗句有哪些

1 山僧道,成仙未晚,救火须忙。——宋 刘辰翁《沁园春·笑贡生狂》

释义:山上的高僧说道,想要修炼成仙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救火要紧。

2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唐王维《桃源行》

释义:起初是为了躲避这个地方才离开人间,等到修炼成仙之后就不回来了。

3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宋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前行时感觉身体轻的像是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犹如道家羽化成仙。

4 卧化胜如坐化,修行所贵真常。——元马钰《西江月·卧化胜如坐化》

释义:躺着修行远远超过坐着修行,修行最珍贵的在于真实、平常。

5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清黄景仁《杂感》

释义:成仙成佛这两件事一样都没成功,只能独自一人在夜晚抒发心中的不平。

6 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宋佚名《水调歌头》

释义:听说彭成仙隐居,对着他来庆祝生辰。

7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释义:拿着一两卷关于修炼成仙的书卷,在大树下面朗读。

8 一跃洞天三十六,到时凡骨也成仙。——宋 释智愚《颂古一百首》

释义: 飞跃到三十六层洞天之上,那时凡人也就成了神仙。

9 庭前顽石,尚能听法,城南老树,犹解成仙。——宋无名氏《沁园春·古往今来》

释义:庭院前面的顽石,还能够听懂佛法,城南边的老树,也能够成仙。

10 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宋陆游《好事近·风露九霄寒》

释义:酒壶中装着刚刚酿好的玉露琼浆,酒香的味道太绝了。

3关于成仙的句子

1、吃素若能成佛,牛羊皆可成仙。

2、我欲度你成仙,却被你度成了人。

3、不为成仙,只为在这红尘等你归来。

4、彼岸花开七色天,花落成仙一千年。仙山之门藏因果,斩花之路莫问天。

5、前世,你为我入魔; 今生,我为你成仙。

6、你要成佛成仙,我跟你去,你要下十八层地狱,我也跟你去。你要投胎,我不答应!

7、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8、弹指一瞬百万年,不成仙者终黄土。浪花淘尽天下雄,艳冠天下又何用?茫茫天地茫茫道,芸芸众生芸芸路。吾欲今生踏仙路,拨开云雾见青天。红粉佳颜兄弟情,巍巍大义成仙路。自古两者皆难全,巅峰尽头是孤独。弹指遮天又何用?乾坤天地一人尔。

9、为师逾百年而未成仙,大约正因为那句“最上忘情 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广饶天地间顺应其心而活,便是最好,又谈何修行。

10、凡人心中多羡仙,登天入门成仙难。七情六欲皆要抛,真仙却羡凡人安。

11、我欲成仙,却思你入骨,便堕仙成魔。

12、若我不成仙,无法救你;若成仙,便无法爱你。

13、一念仙入魔,一念魔成仙,魔与仙本无区别。

14、仙非仙,非常仙。 凡非凡,非常凡。 人人都说神仙好,古来几人能悟道? 千难万险修成仙,到头还觉凡间妙!

15、世人缘说桃花下,君道酒醉易成仙 ——桃花酒酿,醉酒成仙。

4关于修仙的诗句

1、仙人王子乔 汉 汉无名氏 [只查询汉无名氏的结果] 《古诗十九首》 2、遥见仙人彩云里 唐 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明 唐寅 [只查询唐寅的结果] 《桃花庵歌》 4、仙人垂两足 唐 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古朗月行》 5、安得仙人九节杖 唐 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望岳》 6、姑射仙人不似伊 宋 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南乡子·冰雪透香肌》 7、仙人萼绿华 宋 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南歌子·海上乘槎侣》 8、锦袍不见谪仙人 宋 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浣溪沙》 9、仍是谪仙人 宋 苏轼 [只查询苏轼的结果] 《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 10、细酌仙人九酝 宋 向子諲 [只查询向子諲的结果] 《水调歌头·我生六十四》 11、自有仙人九酝觞 宋 向子諲 [只查询向子諲的结果] 《采桑子·霜须七十期同老》 12、上界仙人官府 宋 晁补之 [只查询晁补之的结果] 《满庭芳·闲说秋来》 13、仙人手翳朝阳 宋 毛滂 [只查询毛滂的结果] 《清平乐·镂烟翦雾》 14、有个仙人捧玉卮 宋 朱敦儒 [只查询朱敦儒的结果] 《鹧鸪天·有个仙人捧玉卮》 15、冷澹仙人偏得道 宋 朱敦儒 [只查询朱敦儒的结果] 《清平乐·人间花少》 16、只在仙人碧玉壶 宋 周紫芝 [只查询周紫芝的结果] 《采桑子·跳珠雨罢风初静》 17、须信凤阁仙人 宋 仲并 [只查询仲并的结果] 《念奴娇·金滕事业》 18、仙人跨海 宋 韩元吉 [只查询韩元吉的结果] 《水调歌头·今日俄重九》 19、仙人种玉惭香德 宋 赵彦端 [只查询赵彦端的结果] 《满江红·千种繁春》 20、谪仙人 宋 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水调歌头·造物故豪纵》 21、谪仙人 宋 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念奴娇·未须草草》 22、唤起仙人金小小 宋 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清平乐·东园向晓》 23、仙人琼海上 宋 辛弃疾 [只查询辛弃疾的结果] 《洞仙歌·松关桂岭》 24、仙人云表 宋 姜夔 [只查询姜夔的结果] 《念奴娇·昔游未远》 25、知道仙人丹灶在 宋 葛长庚 [只查询葛长庚的结果] 《贺新郎·醉见千山面》 26、争信仙人玉斧 宋 刘克庄 [只查询刘克庄的结果] 《水调歌头·老年有奇事》 27、种杏仙人 宋 刘克庄 [只查询刘克庄的结果] 《沁园春·畴昔遭逢》 28、仙人太华峰头藕 宋 刘克庄 [只查询刘克庄的结果] 《满江红·见宰官身》 29、谪仙人、白伫乌纱帽 宋 刘克庄 [只查询刘克庄的结果] 《贺新郎·鹏赋年犹少》 30、几千万壑仙人室 宋 李曾伯 [只查询李曾伯的结果] 《满江红·镇日山行》 31、姑射仙人正似伊 宋 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南乡子·把酒对江梅》 32、姑射仙人雪作肌 宋 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采桑子·江南春信梅先赋》 33、姑射仙人标格韵 宋 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临江仙·爱日新添春一线》 34、仙人楼上捧赦书 宋 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六州》 35、紫府仙人号宝灯 唐 李商隐 [只查询李商隐的结果] 《无题》 36、萼绿仙人 元 邵亨贞 [只查询邵亨贞的结果] 《点绛唇·萼绿仙人》 37、罗浮仙人酒兴阑 元 王冕 [只查询王冕的结果] 《梅花 其一》 38、手把仙人绿玉枝 宋 陆游 [只查询陆游的结果] 《黄鹤楼》 39、传得仙人服玉方 宋 张道洽 [只查询张道洽的结果] 《梅花》。

5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人到晚年,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来说,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

于是这段史事,便成了诗人们反复歌咏的题材,杜牧这首《过华清宫绝句》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导引读者渐入深境。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

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

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杜牧创作本题时共写了三首,组诗的二、三首分写华清宫中杨妃《霓裳羽衣舞》、安禄山《胡旋舞》二事,而以“舞破中原始下来”、“风过重峦下笑声”分别作结,点出结果,启人沉思。

此录以互参: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二)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其三)。

6关于“修道”的诗词有哪些

1 《宿仙都观阴王二君修道处》

年代: 唐 作者: 薛莹

十载别仙峰,峰前千古踪。阴王修道处,云雪满高松。

洞口风雷异,池心星汉重。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2 《望蓬莱 道友修庵》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丘与马,入道绝贪求。欲报师恩常念念,三年守服岂能休。何处好藏头。

旧居址,深谢许同修。但愿我公同我志,同心同德做同流。

3 《踏莎行·道修真》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道修真,人会叹。中说得终无断。也磨出慧锋开,头自有仙家赞。

动光明,常圆满。清泉莹堪教看。前只是这些儿,心认破山头玩。

4 《西江月·四十修真学道》

年代: 宋 作者: 夏元鼎

四十修真学道,金鱼要换金丹。龟龄鹤算不知年。行满身冲霄汉。

此事希夷玄奥,功参造化难言。眼前有药耀山川。好把元阳修炼。

5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

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谒广寒。执盖冒花香寂历,

侍晨交佩响阑珊。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

唯有世尘中小兆,夜来心拜七星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