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多少的宝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中国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多少的宝贝?,第1张

中国海底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上亿的宝贝

南海的古代沉船现在有多少,并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这些沉船都是古代的货船,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外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沉船一旦打捞上来,当时的这些货物,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成了文物,当然,一部分茶叶和丝绸沉入海底会腐烂,并不能成为文物。

南海的古代沉船虽然很多,但是,进行水下考古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潜水员要潜入到深海,对沉船进行探测,了解了这艘沉船的详细资料之后,然后,再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整体打捞上来,成本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沉船一直沉没在海底。

中国南海的宝船也吸引着一些外国的盗宝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英国的职业寻宝人迈克·哈彻,二十年前,他曾在一本大约200年前的古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书中记载了两百年前清朝一艘商船沉没在南海的事件,而且他又依据这个线索找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欧洲商船留下的航海日志,这本200年前的航海日志如今已经成为文物被收藏,但Mike Hatcher还是想办法详细地翻阅了这本日志。

最终Mike Hatcher在这本航海日志中找到了古书中记载的那次事故——一艘名叫“泰星号”的清朝商船载满瓷器等商品前往西方时,意外沉没在南海某处,而记载了此事的欧洲商船碰巧经过事发地救起了部分遇难者,1999年5月,哈彻雇用一条盗宝船和300多名水手,找到了“泰星号”沉船的位置。哈彻从海底捞出来60万件康熙时期的精美瓷器和130块1斤重的金块,这一笔价值上千万英镑的财宝让哈彻疯狂。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从瓷器里挑了356万件精美的瓷器带走外,竟然下令将剩下的20多万件全部砸碎在海底。在文物市场,物以稀为贵 ,砸了这20多万件,剩下的365万精品将升值2——3倍。一年后,哈彻又来到南海盗走了239万件青花瓷和125块金子,100个康熙元宝。

此后,世界各地的海盗都来到了这里进行盗宝,在这里其他国家的海盗还发现了唐代到清代的各种珍贵宝物,这些东西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哈彻打捞上来的差。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才开始介入到了这一环节中,可惜已经有很多的宝物流落海外了,已是为时已晚。

是他写的,因为所有内容都是他自己的经历,他的弟子只是笔录而已。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东起中国新疆、西尽伊朗、南达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至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记述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咸海之间广大地区的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情况,而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反映该地区中世纪状况的古文献极少,因而成了全世界珍贵的历史遗产,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全面、系统而又综合的地理记述,是研究中世纪华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盂加拉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克什米尔地区及中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七星连珠天象将在今日到6月19日会持续出现,在古籍中往往被视为不祥征兆完全是因为古代人强行将之与一些王朝的灭亡联系起来。假如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一个王朝的灭亡就是另一个王朝的兴起,这自然也就是急躁了,所以这完全就是古代人的迷信。

七星连珠天象,在古代以来就有记载,而且这种记载往往被人视作不祥之兆,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七星连珠其实就是金星和天王星等7颗星球连成几乎一条直线,所以才叫做7星连珠,在这个时候对于观测水星的人来说是最为方便不过的事情,因为角度倾斜比较合适。

七星连珠天象即将现身:持续三天

七星连珠其实也就有水星和金星等7颗太阳系行星组成的奇异天象,在今天凌晨4点左右,这7颗星星就已经连成一条直线,这在历史上大概也就在77年才会出现一次。然而这也只是平均时间而已,在22年前这种天象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形的出现对于许多天文爱好者来说绝对是好事,在这种奇异的星象之下,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水星的模样。

在古籍中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原因:王朝更迭

在商王朝被周朝所灭的时候,还有秦王朝被汉王朝所灭的时候,此时都出现了七星连珠的天象,古代人就将这两个王朝的灭亡归咎在这种天象上,所以古代人根据自己迷信的角度出发也就将之视作不祥之兆。然而这种看法终究只是一种迷信而已,换个角度来说,不管是秦王朝灭亡还是商王朝灭亡,其实的都意味着汉王朝和周王朝兴起,这难道就能够被看作是急躁吗?当然不行,从科学上就没有这种根据,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种所谓的巧合。

新疆湖泊发现水怪,牛羊被拖走没人敢靠近,专家看后知晓答案,答案是什么?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超过数万年,对于地球的研究也持续了上千年,但是大自然的神秘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秘密是人类未曾探寻到真相的,其中就包括水下世界。

虽然地球的生命都是由海洋起源,但人类的身体结构已经不适合呆在水里了,而水覆盖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方,水下世界究竟有什么神秘之处呢?在古代传说里,水中有水怪,并且还会制造灾难,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发现水中神秘生物的报道,而在中国,也有人称在新疆发现过“水怪”,这立刻就吸来了人们的注意。

在新疆的喀纳斯湖,很多人都声称在这里看见了水怪,并且还说得有模有样。当地人称在湖边放牧的时候,牛羊被拖走,村民不敢上前,只因湖中这个生物的体型十分庞大,他们害怕靠近有危险,所以至今人们对“水怪”的样貌,也只能说出一个大概。如果说一个人看到“水怪”只是谣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都说自己遇到了水怪,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随后专家在喀纳斯湖进行了研究,他们也确实在此地发现了一种神秘的生物,并很快公布了答案。

这种生物的长度在8米到10米,人们并没有见过,所以将它称为水怪。事实上,这种生物早有记载,它是种体型庞大的淡水鱼,名叫哲罗鲑。哲罗鲑生长在淡水中,但是一般的长度都只在3米左右,喀纳斯湖的哲罗鲑,显然就是一只巨无霸。专家猜测,因为喀纳斯湖位置偏远,环境宜人,哲罗鲑在这片水域又没有天敌,水中的食物任它挑选,自然也就长成了这般体型,但专家们并没有说明这里的哲罗鲑是从哪里来的。

虽然经过调查之后,人们发现原来水怪传闻只是一场虚惊,但喀纳斯湖里,发现体型如此庞大的哲罗鲑,本身就是一件奇事。其实世界之大,总会有人类探索不到的地方,

新疆湖中发现“水怪”,牛羊被拖走人不敢靠近,专家找出了怎样的答案呢?

在这个诺大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奇怪的事物,有些事物却不被科学所揭示。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有一些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但还有一些有关科学的谜团有待解释。牛顿曾经说过:“真理的大海,让未来的一切事物卧在我眼前,任我去探索”。

世界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许多让人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比如说,百慕大、诺亚方舟、神秘外星人等。在这其中,有关尼斯湖水怪的流传最为广泛。

曾经有过多起报案称在某某湖泊发现“水怪”的身影,还有相关的**中也曾经演绎过尼斯湖水怪事件。但是,“水怪”是否真实存在,我们无从知晓。新疆湖中发现“水怪”,牛羊被拖走人不敢靠近,专家赶来找出答案。那么,新疆究竟有没有“水怪”呢?专家又是作何解释?

一、尼斯湖水怪

说起尼斯湖水怪,这个名词很早就已经出现。据流传所言,尼斯湖水怪生活在湖底,体长可达十几米,有着长长的脖子和像蛇一样光滑的皮肤,经常出现吞食湖边的牲畜。尼斯湖水怪最先出现在尼斯湖。尼斯湖英国的一道峡谷之中,传说因为尼斯湖底部鱼虾等食物资源丰富,所以尼斯湖水怪才再此出没。尼斯湖水怪的最先发现者是一位探险者,据说,当时他正在尼斯湖边上休息,突然发现湖中央有一团黑影出现,于是乎他便站起身来一探究竟,起初他以为是一艘沉没的小船,但是后来发现的景象却令他大吃一惊。这位探险者发现那团黑影竟然渐渐地浮出水面,而且还发出了一些奇怪的叫声,吓得他赶快逃跑了。

就这样,尼斯湖水怪的传说开始流传,但是,凡是见到过尼斯湖水怪的人都是在远处看到的,没有人近距离看到过这个水怪。所以,在科学界有关尼斯湖水怪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水怪,那只是光折射在水面形成的光学反应,至于那些叫声是人们在恐惧和紧张之下产生的幻觉而已。另一种说法就是尼斯湖水怪是真实存在的,大多数的水怪是长期居住在湖底,至于人们看到的是尼斯湖水怪出来觅食。专家猜测,水怪是远古时期的存在的一种生物,。

总之,各种说法众说纷纭,但是只都只是猜测,到目前为止根本任何证据证明尼斯湖水怪是否存在。

二、新疆水怪

可能受尼斯湖水怪传说的影响,一部分人在传言的作用下已经相信了水怪的存在。也有不少人说曾经看见过,那么,他们究竟看到的是什么呢?

在新疆的一片湖泊的周边,就有不少人举报说在这片水域有“水怪”出没,而且有一些牧民称在放牧的途中看到过,但是当调查人员问道有没有人看到“水怪”具体长什么样子,但是大多数居民者能说出个大概,并没有真正看到。

后来,等到国家方面派来专门的小组调查此事。经过一番调查,专家们确定,人们口中的“水怪”其实是一种名叫哲罗鲑的生物。这是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肉食性鱼类,体型庞大,身长可达四米左右。哲罗鲑攻击性强,行动敏捷,以捕食中小型的鸟类和牲畜为生。哲罗鲑

大多生活在黑龙江等流域。但是,为什么这种鱼会出现在新疆的河流中,专家也没能解释清楚。不过这个调查令当地居民松了一口气,原来并不是什么“水怪”,仅仅就是一种鱼类,当地的牧民终于可以放心放牧了。

三、幻想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生物,当人们在无法正确认识某一生物时,他的大脑就会下意识的联想起以前他所听到的相关事物,而且这种事物还是他内心所恐惧的,因为内心恐惧所以在潜意识里会与现有事物发生联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这一切都是恐惧心理在作祟的结果。

在经过这件乌龙之后,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并用科学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童第周曾经说过:“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所以,我们要坚信科学的存在,在碰到奇怪的事物首先要想到科学,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切谜团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最终都会渐渐消失,无论什么都将得到合理的解释。

新疆湖泊出现“水怪”,牛羊都被拖走,村民不敢靠近,怎么回事?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也正因如此在中国的古籍里面,记载了许多神奇的志怪故事以及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上古神兽,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龙凤,或是一些神秘莫测的水怪山怪,以及丛林中那些专门以路人为食的妖精。

中国的水怪

然而这些上古神兽,大多都只存在于文字记载当中,并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也没有发现过它们的化石遗骸。正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神话故事后,我国新疆湖泊发现“水怪”,它的样貌不仅和古籍中记载的非常类似,甚至还拥有操控天气的能力,每当它出现时,牛羊都被拖走,当地村民也不敢靠近。

这个湖泊的名字叫做喀纳斯湖,第一个说这里有水怪的人,是当地的一位牧民。他并没有留下什么照片,也没能看清水怪的具体模样,但他记得非常清楚,水怪出现的那天天空突然降下暴雨,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电闪雷鸣,本来非常平静的喀纳斯湖变得有些异常,就好像有什么生物要从中突然出现一样,他还没来得及带着羊群逃走,就有一个巨大的身影从湖中跳了出来,拖着一只羊进入到了湖中,看到这一景象的他立马逃离了现场,并没有留意水怪的具体样子。

这名牧民说完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有很多当地的牧民在此之后也表示自己遇到了相同的经历,每次水怪出现的时候,天气一般都是非常阴暗的,而且水怪的速度奇快体格巨大,经常会在岸边出现,牛羊都被拖走,时间久了之后当地村民也不敢靠近,生怕再一次遇到湖怪。

外来物种作祟

这一消息很快便从当地传了出去,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希望能够破解这一谜题。在这里调查了几个月之后,根据专业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位专家终于知道了水怪的具体身份,那就是哲罗鲑,在喀纳斯湖哲罗鲑属于外来物种,没有它的天敌存在,因此它的体型才会生长的如此巨大,以至于都能够拖得动岸边的牛羊。

结语

这一案例同样告诉了我们外来物种的恐怖之处,它们的出现往往会打破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让我们感到慌张恐惧,因为不知道它们的来历而畏手畏脚,闹出这样的笑话。很显然大自然中有很多生物正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才会将它们神秘化,因此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可以减少这样的事情出现。

新疆喀纳斯湖“水怪”事件是怎么回事?是真实的吗?

新疆喀纳斯湖出现了10米以上的巨兽,并且这个巨兽还被游客拍下了,传播到了网上。这一照片也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并且也吸引了很多的科学家前往喀纳斯湖进行考察。那新疆喀纳斯湖的水怪是真的存在的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新疆喀纳斯湖“水怪”事件是怎么回事?

小编对于这个水怪事件也是非常好奇的,然后再往往进行了一番查询,发现是一名游客在旅游的时候一不小心拍到了新疆喀纳斯湖的水怪照片,并且把这个照片传播到了网上。并且这一个照片也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围观,也吸引了很多的科学家前往喀纳斯湖进行考察,他们认为这个水怪可能是某种巨大的鱼或者一种水生生物,这种生物之前只是在水底活动并没有被人类发现。不过由于人类的进步,人类也发明了很多照相机,并且这个地方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前往旅游,所以说人类也变多了,就发现了这个水怪。其实小编认为这个水怪并不是真正的水怪,只是某种巨兽这个巨兽也是我们所见过的,比如说鸭嘴兽或者娃娃鱼。

水怪是真实存在的吗?

小编认为水怪是假的,并没有存在,这种水怪可能只是某种巨大的鱼,这种鱼生活在湖底一直没有被人类发现。所以我们也可以去湖中探查一下,这样就能够知道水怪究竟存不存在。现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是比较发达的,所以我们是可以派潜水艇潜入湖底的,这样就能够发现水怪,也能够知道水怪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需要这里猜来猜去的。如果真的存在水怪,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水怪给捉出来,看一看这个水怪到底是什么东西。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秋间离高昌西行求法,经历西域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初还国。他回到洛阳会见唐太宗时,太宗要他叙述西游经历,编写西域传。于是玄奘法师根据自己的游历见闻,口授他的门下辩机,编撰此书,次年七月告成。书中记述了玄奘法师所亲历的110个国家,以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晚近以来,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得以展露和再现其光辉,《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这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本书虽属地志性质,但大体上是顺着游历行程的次序编纂的。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卷,第一卷又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玄奘法师的自序。第二段前面是依印度古代的世界构成说,叙述四天下及瞻部洲形状,四方国土的特征等;后面是总序黑岭以东西域诸国的概况。第三段是正叙西域阿耆尼、屈支、跋禄迦等以至雪山以南的迦毕试,共三十四国。 第二部分是从第二卷至第十一卷,顺着游历印度的行程,记述五印度八十二国。其中,第二卷先是总叙印度概况,包括名称、地势、度量、岁时、都邑、衣食、语文、教育、宗教、族姓、兵制、刑法、礼仪、医疗、丧葬、行政、租税、物产以及贸易、货币等项;后是依次分述北印度滥波、那竭罗喝、健驮逻三国。第三卷是叙述北印度乌仗那等八国。第四卷是叙述北印度磔迦等五国,以及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等十国,共十五国。第五卷是叙述中印度羯若鞠阇等六国。第六卷叙述中印度室罗伐悉底等四国。第七卷叙述中印度婆罗■斯等五国。第八、第九两卷,叙述中印度摩揭陀国。第十卷,叙述中印度伊烂拏钵伐多等四国,东印度迦摩缕波等七国,及南印度憍萨罗等六国,共十七国。第十一卷,叙述路次传闻,先附出印度以外的僧伽罗国,次叙述南印度恭建那补罗等七国。西印度阿难陀补罗等三国,南印度邬阇衍那、掷枳陀二国,中印度摩醯湿伐罗补罗国,西印度信度、茂罗三部卢二国,北印度钵伐多国及西印度阿点婆翅罗等五国,中间记述路次传闻,附出印度以外的波剌斯国,共二十三国。 第三部分为第十二卷,是顺着离印度回国的归程,记述了西域南道漕矩吒等二十二国。 于各卷中附带提到的还有睹货逻故国(见第一卷),洛护罗等三国(见第四卷),室利差呾罗等六国(见第十卷),那罗稽罗等四国(见第十一卷),都逻折摩驮那和纳伐波故国(见第十二卷),共十六国。

1995年10月,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排查活动,试图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他们的首要搜索目标,正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附近的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1959年由考古专家们发现的一座遗址,据鉴定考证,发现该遗址为一座汉晋时期的精绝国遗址,因其地理位置位于尼雅村附近,专家们便将其称为“尼雅遗址”。现今的尼雅遗址内部,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果园、畜圈等遗址,出土大量陶器、木器、金属器、石器等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经过几个月来的搜寻探索,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仍无重大所获。可正当大家都感觉灰心丧气时,一个新的发现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该座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从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衣冠华美程度来看,二人都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阶层。值得一提的是,当墓葬棺椁被打开后,考古专家们发现男尸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明艳的织锦。织锦的色彩缤纷艳丽,上面还绣有不少字迹。专家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过娴熟的手法,最终将彩色织锦护臂完整取下,送到实验室中进行下一步研究。

通过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状,长度为185厘米,宽度为125厘米,周边饰有白绢镶边,分别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织锦质地细腻轻薄,色彩斑斓交织有度,其上织有八个篆体汉字,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但考古学家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护臂上的文字并不完整。

专家们通过织锦护臂的材质等推出墓主所处的朝代,无法推出其中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很快专家们便有了新的思路——这或许只是半句话,墓中应该还有另外的半句。

但是找到另外的半句,似乎对考古学家们来说是大海捞针,经过推算,专家们确定这块布来自汉朝。这就使得专家们更加的疑惑了,因为汉朝的服饰大多数都是以暗色为主,很少有如此绚丽的颜色。

而且在布上面还画有麻雀、太阳、独角兽等等奇怪的图案,这是喜庆的象征,这其中一定还有其他的内涵。

正在专家们反复推敲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剩余的一部分文字在同一个墓中被发现了,就在女尸的裤子上。这台裤子花纹与材质用的都是与护臂同款的,是汉朝的精品。

经修复,发现了后面还有13个字。专家们将这其中的21个字拼凑完整,果然有了重大的发现。经还原,墓主想要表达完整的内容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下就真相大白了,这是汉朝的一场战争。

千年前的战争画面一下子浮现在了专家们的面前。公元前25年,汉朝统治者英勇善战,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很多少数民族无力反抗,只能屈服于汉朝的管制。

而这一切差点有了反转,同一年,南羌突然逆反,突如其来的逆反让西汉措手不及。面对如此突兀的情况,将军赵充国主动申请平定战乱。但是赵充国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年岁过高的老将,汉宣帝并不敢轻易将这个重任交给赵充国。

处于形式的危机,汉宣帝决定让会占卜的钦天鉴,命其对形式进行预测。在观察天象后,钦天鉴和皇帝说了一句话:"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大概意思是赵充国英勇无畏,是这场战争的首要人选,并且由他出战,必定会平定战乱。

汉宣帝听从了钦天鉴的建议,命赵充国出战。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赵充国便大败蛮夷凯旋而归。于是汉宣帝举国同庆,这件事也被记载了下来。

墓中的主人是皇室贵族,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十分的喜悦,便将这件事记载在了一块布上,一部分记在了妻子的裤子上。一块小小的织锦护臂,让我们对汉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每一件古物都有它的价值,每一件古物也有它的存在的意义。织锦护臂不仅彰显了西汉丝织工艺的魅力,同时还将传统的爱国情结传递到了今天。

古人们的智慧使我们佩服,钦天鉴通过观察行星得出的结论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鼓舞了人心,让朝廷中的战士们认为这场战争势在必得,取得胜利也成了必然。

这一点在《汉书·赵充国传》就记载了过一场西汉讨伐西羌的战争,古代“中国”都是有着地域概念,指中原、中土,至于五星,是古代占辞术语,指五大行星,即:水、火、木、金、土。在古代是: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这从织锦五种颜色也可以分辨出来,在秦汉时期,最常用的是“青赤黄白黑”而织锦用了“青赤黄白绿”,可能是因为黑色不够靓丽采用绿色。

“五星出东方”就是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可能是“五星连珠”,由于五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时间不同,它们交汇概率十分小,而古人以观天象占卜,这种特殊异象也是被赋予了意义。

“五星出东方”织锦护臂的出现,重现了当时汉王朝的强大,诠释了华夏民族当年无比辉煌的历史。不仅如此,它作为一件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的丝织品,完整无误明确了“中国”的定义,称其是我国一级国宝,完全是实至名归。

美国学者班大为,在他研究中国五星聚的论文当中,就推算出了下一次五星聚会,时间是在2040年,伴随着这一天到来,中国很有可能会再次走向繁荣富强。

但到了那一天,科学家将在一次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上古奇书,《山海经》的秘密!

内容导读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着奇诡怪物和神灵的古书,一本“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的荒诞之作。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其非常懊恼,因为其中纷繁复杂的山水地理,使人如坠迷雾;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其又极其向往,因为其中王母所居之玉山、黄帝所建之轩辕之丘,使人如临仙境。在成功地穿梭于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故纸堆后,《山海经》的神秘,于今,愈加的耐人寻味,引人发思!

“五藏”与“五脏”之间的趣味解读,大陆地球位置与五脏人体的相吻合;按“河”索“山”,拨开山海经地理迷雾,谜一样的黄河,纷繁的昆仑!曾经沧海为桑田,“青海”一名亦源于此;传说中的“泛天之水”,浊浪滔天;“浊”与 “浊”, “浊”与“蜀”,是巧合,还是必然?一张现代电子卫星地图,让我们不得不打破几千年的思维成规;也许,对于大自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一、地球的五脏

大陆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按照古代中国人的习惯,把世界地图倒过来看看。

北上南下的习惯颠倒过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太适应?调整过来认真瞧瞧,看出什么名堂来没有?没关系,完整的世界地图绘出以来,在笔者之前,都没一个人看出来。

恰好,中国有一本古书(说是书,其实就是一本小册子),叫《山海经》。其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被称为“五藏山经”。

普遍的说法,“五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但笔者认为,这个“藏”应该是“五脏六腑”的“脏”。中国古代文字有“通假”一项,这“脏”与“藏”就是属于同音通假。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出往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

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

难道中国古人看地图的习惯是某一种暗示?

二、麻烦的黄河源与昆仑山

一直以来,人们都想从《山海经》里按图索骥地找出对应的山水来。可是,结果总是被这些云里雾里的山水搞得稀里糊涂,根本无法对上号。恰好,这些山上又生长或居住着人们根本无法理解的奇形怪状的动植物或神灵。于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把《山海经》斥之为荒诞之作,到了大明朝的时候,就沦落为儿童读物了。可儿童是无法读懂那里边诘奥难懂的文字的,所以,这些文字就仅仅成了看图说话的陪衬。

到了大清朝,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出于对知识分子的本能自卑心态,粗野心虚的统治阶层过分地夸大文字的功效,兴起了文字狱。所以,知识分子过分充沛的精力虽然无法在社会管理中发泄,却正好有了整理国故的闲心。训诂考据之学大盛,古老的华夏文化得以完整地绵延。《山海经》的命运也在这时得到了重生的机会。

一些认真的人们相信,这本古书绝不是古代的“三字经”(用于儿童启蒙的简单读物),认为只要努力,一定能考证出与古书实际对应的山水来。但和汉、晋朝的前辈一样,他们依然钻到《淮南子》、《河图》、《尔雅》、《水经注》等故纸堆里寻求解答。于是,也依然落得和前辈一样的下场——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其中,有一条非常令人恼火的“河水”,就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西山经”“昆仑之丘”条目明明说“河水出焉”,并“南流东注于无达”,可在昆仑之丘西边的“积石之山”,又出现“河水冒以西流”的句子,简直是拿考据学家的神经开玩笑。

这条让无数考据学家头痛的“黄河”,还造成了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场混乱,那就是“黄河”的源头——“昆仑之丘”的无法认定。

由于“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那是一个神仙的境地,所以从汉武帝时,就开始了对“昆仑之丘”的确认,随着不同朝代对黄河源头探索的不断深入,“昆仑之丘”也随着改变了许多位置,于是就有了汉武帝时位于新藏边界的“昆仑山”。

元朝忽必烈时的“耳麻不莫刺大雪山”。清朝高宗乾隆《钦定河源纪略》则为星宿海西进三百里的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阿勒坦”为黄金,“噶达素”为北极星,“齐老”为石)。后人为了统一昆仑山的概念,遂把从新藏边界汉武帝时的昆仑山直到青海东南清朝时的昆仑山这一长串山统称为“昆仑山脉”。

“昆仑之丘”最大的一个地理特点,就是非常高,方圆也特别大,并且有白、赤、青、黑四条不同颜色的河流从这里发源。可是,无论从上述哪一个“昆仑山”作为立足点来考证“五藏山经”,都无法找到对应良好的山水体系。

那黄河怎么回事?昆仑山又到底在哪里?

三、依经画图,按“河”索“山”

大陆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按照古代中国人的习惯,把世界地图倒过来看看。

北上南下的习惯颠倒过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太适应?调整过来认真瞧瞧,看出什么名堂来没有?没关系,完整的世界地图绘出以来,在笔者之前,都没一个人看出来。

恰好,中国有一本古书(说是书,其实就是一本小册子),叫《山海经》。其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被称为“五藏山经”。

普遍的说法,“五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但笔者认为,这个“藏”应该是“五脏六腑”的“脏”。中国古代文字有“通假”一项,这“脏”与“藏”就是属于同音通假。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出往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

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

难道中国古人看地图的习惯是某一种暗示?

四、破解黄河源与昆仑山

《西山经》中的《西次三经》是研究者困惑最多,故而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这不单是因为《西山经》所包含的地域最广、内容最多,也不只是因为它记载着共工所触之不周山、后稷所潜之大泽、黄河之源头、帝之下都之昆仑山、西王母所居之玉山、黄帝所建之轩辕之丘、大禹所导之积石山等一系列衍生中华文化的根源重地。更主要的是,它对黄河的描述太出乎常人的意料、它所描述的环境也很难在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对应,而又正因为此才导致了地理学和神话学历史上的“昆仑山千古悬案”。也正因为此,一部《山海经》才被无能解决问题的“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引刘秀语),并被这些所谓的正统权威斥之为“荒诞之作”,并进而沦落为儿童读物。

所以,解决了《西次三经》,也就解决了《五藏山经》的困惑。解决了《五藏山经》的困惑,我们才有可能去发掘出《山海经》其他部分的真相。

《西次三经》中特点最鲜明且最为显眼的,当然就是神话中的核心昆仑山了。昆仑山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四条河流从这里发源,分别是“南流东注于无达”(即北次三经中最末端的无达山)的“河水”,“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的“赤水”,“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的“黑水”,以及“西流注于大杅”的“黑水”。我们已经知道,“五藏山经”里的“河水”就是我们今天的黄河,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北山经准确地应证过了,所以无须再有任何怀疑。

然而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一样,上溯黄河的源头,却根本找不到有发源出四条大河流的山。这就需要留意《山海经》作者的叙述习惯了,他在说到泾河源头时,分别有两次“泾水出焉”,一次是在西次四经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另一次是西次二经里:“曰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可见,他并没有区分干流和支流的源头,只要是源头,都可以说是“某某水出焉”,这就解放了我们禁锢了几千年的脑袋,我们就可以到黄河的支流里去找了。

通过排查,我们不难发现,黄河支流中的源头山脉同时发源有四条不同流向的河流的,只有湟水支流大通河的源头。大通河实际上就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按照《山海经》作者的习惯,称它为“河水”,是情理之中的。

大通河的源头为祁连山脉中的托来山,托来山的东南角,发源出黄河支流大通河;西南角,发源出流往青海湖的布哈河和向西流出消失在沙漠中的疏勒河;西北角,则发源出先东南流向,然后几乎一百八十度大拐弯向西,最后弯弯曲曲往北流注于沙漠中的内流湖。可是,大通河和黑河的流向却似乎与山经所说的并不完全一致。其实,山经说河水“南流东注于无达”,是指黄河中下游的流向来说的,这一点并不难于理解。同样的道理,黑河东南流向的河段都还在山上,在山下即来个大拐弯,此后和山经所说的一样是向西流的,至于再次拐弯往北流的河段,已经不叫做黑河,而称为“弱水”,因而也是说得过去的。

至于“积石之山”,则在天山山脉东部余脉之中,冒出的“河水”,实际上就是塔里木河。

五、曾经沧海为桑田,黄河瀑布水倒流

到现在为止,《西次三经》里关于黄河源头和昆仑山的描述,基本上都在今天的地图上找到了对应的地理位置。然而,我们却留下了个问题,就是西海到底是什么?

它所说的海,当初肯定是海。

根据笔者的考证,中次九经的岷山在四川西北部的阿坝州,西山经首经为秦岭山脉北坡,騩山则在甘肃的陇西地区,崦嵫山为渭水源头之西的临洮地区。由这些地点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这个“西海”的位置在甘肃省西边的青海省。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因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就是从海底隆升起来的。青海有一座叫宗务隆的海虾化石山,那些海虾好比是活生生的成堆地露于地表。扎素湖南三百公里,有一个叫“贝壳梁”的,长达好几公里,全是贝壳和沙砾堆积成的山,说明这一带原来属于大海。

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老祖宗要把那么高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分称之为“青海”,原来它本来就曾经是海。

既然青海省原来是海,当然也就解决了“湟水”由东流变成西流的问题。原来,当初的地理形势是西边更低而东边更高,水往低处流,当然不可能向东流注于黄河了。实际上不但湟水不能流注于黄河,就是今天刘家峡水库以上的黄河上游,在青海还是一片海洋时,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可能比以下地段的海拔高,也一样不可能流到黄河成为黄河的上游。因此,在那个年代,只有大通河才是唯一的一条黄河的发源地。《山海经》中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即今天的托来山,那可是准确而又准确至极的。

所以说,《五藏山经》的作者完全是记实的。

只是沧海桑田,河水倒流,如果没有今天的科学学说和卫星之类的先进工具,后世的人们又如何知道这一层?这也就难怪从汉武帝到王红旗先生都无法找到真正的昆仑山了。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我们又当,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关注如清闻道,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