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有多少写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航天知识有多少写多少,第1张

1 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是否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还是二班制。在国际空间站和大多数航天飞机上,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同时睡觉,他们将睡袋挂在自己喜欢睡的地方,如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当航天员实行倒班工作制时,像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一些航天飞机上,航天员睡在一个小的铺位上,将它关闭后,可以隔绝工作室传来的噪音。开始,航天员有些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躺在一个狭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数航天员出现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适的错觉。

然而,当你打算睡觉的时候,你需要习惯你的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你倒挂着,因而那种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员对此还不太适应。他们毫无睡意,紧张得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另一些人即使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睡觉的时候你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当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使你惊醒,会感觉呼吸急促。这时,你走几步或换个地方,又可以沉睡了。

2 航天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3 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

航天员们都认为一旦适应微重力环境后,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顺便说一下,科学家们不喜欢将微重力称为零重力,这是因为除非你正好站在围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响,即使它们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万分之一,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无重力或0重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失重的原因。

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是很有趣,不同人的感觉也不同。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后的头两三天,约有30%-40%的人出现“空间适应性综合症”(它是运动病中的一种),其他人不会出现这种症状。血液流向上身,使鼻窦和舌充血,影响人的感觉,一周左右的时间,航天员体内就会出现适应失重的反应。

在失重情况下,脊椎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而变长了,使得人变高了(长高1-2英寸)。在失重情况下,当所有的肌肉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腿轻轻的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开,身体略微弓着,仿佛是在水中一般。由于没有“上”或“下”的感觉,需要依靠别的标志来确定“上”和“下”,在航天飞机内部设计时,考虑用天花板和地板的不同来定位。

在微重力的情况下,航天员常常产生错觉。当航天员告诉自己的大脑哪个方向是“上”,它立刻会认为那是错觉。这样,在太空定位、转移或运动等感觉与在地面上不一样。在太空行走是非常轻松的,航天员很快就习惯到处行走和用固定足的方法将自己固定在空间站上。穿上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变得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工作服体积大,就像套上一个气球,视觉和触觉都受到了限制。

4 你可以穿多长时间的航天服?

一般可以穿5-7小时。当然也要视航天服的中的可消耗材料的情况,例如氧、电量、冷却水等。航天服简直就是小型太空船,穿航天服工作是很辛苦的。穿着的时间也与穿着者对舒适性和耐磨性要求有关。

5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骨折或重病如何处理?

幸运的是,美国宇航局上天的120名航天员从来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在早期曾发生过阿波罗13号航天员佛瑞德尿感染的问题及小规模的流感的问题。太空船上总会带上足够的药品以应付这些突发事件。一旦在围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发生意外,不管是在航天飞机上或在国际空间站,都要以最快速度将航天员送回地球。美国宇航局也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个大型的七人座的返回舱,是为在特别情况下作为“太空救护车”使用的。

如果发生骨折,在太空船上也准备了固定骨骼的器材。当人类出发进入外太空,比如在探险火星的时候,太空船上将携带医疗设备,有一名或多名航天员是经过良好的医学知识训练的,他们可以进行救护和治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返回地球是不可能的。可能情况下,飞船上将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生。

6 空间站可以能容纳多少人?

国际空间站最多能容纳7名航天员。航天员的人数从开始的3人增加到6人,到2003年增加到7人(但现在由于空间站上资源的问题,只有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译者)。当然,在一次意外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立刻返回。这就是美国宇航局为什么要改进返回舱,以便比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可以容纳更多人员的原因。

7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打发业余时间的?

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喜好,各有偏重。在飞行中,他们可以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娱乐。有的可以利用膝上型电脑看书或给家人发邮件,有些人在听音乐或玩游戏,再有些人就是与地面的亲友打电话或与其他同事聊天。可是绝大多数航天员在刚进入空间站时,大部分业余时间是站在窗旁,眺望宇宙和注视着地球从空间站下消失。

8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任何身体状况良好,符合航天员基本要求的成年男女都可以被选拔出来参加航天员训练。要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专家或航天员,最低要求是至少获得一所国家承认院校的工程、自然科学或数学学士学位,在这一领域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更高的学位将更合适。航天飞机驾驶员至少要有1000小时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经验,其视力要比专家好。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每两年平均有4000名申请者角逐20个名额。定期征募航天员。

9 你们是如何绘制太空图的?如何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要完全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确实需要进入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最基本的是你需要知道宇宙是由三个空间构成,所以你应确定自己在这三个轴构成座标系统中的准确位置。在天文学领域,航天员是用方位角、海拔、赤经、距离和时间来绘制太空图的。

在太空飞行的时候,我们的三个座标定为X、Y、Z。然后所有的人都有一致的参照系统,即座标系统的位置和方向,以此来进行测量和定位。一般这个系统以地球中心为原点。Z轴向上,X轴和Y轴在同一平面上。有时候可以假设它是随着地球旋转,有时候它是固定在太空中。这套“参考系统也可以装载你的便携电脑上。

太空船(还有所有现在的大型飞机上)都安装了一套导航系统,可以知道在它的三个坐标附近的飞行物的运动,不断地计算飞船相对与参照系统的变化。当然,通过看所指定的靶,也可以预测其前往的方向。而且很快的,你就知道你在什么方位和前往的地方,如果偏离了设定的航线,还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调整。

10 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什么样的餐具吃饭?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航天中使用的是普通的餐具,像刀、叉、勺,与地球上使用的相同。航天员吃的大部分食物和饮料可以放在容器里。不同的是,当要吃这些食物时,它们会漂浮出来。一些食物,像在制备豌豆、豆等时要加入沙司,这样它们就会粘在餐具上。食物有热菜、凉菜或冷冻的。饮料是装在一些可压挤的瓶子中,像运动饮料瓶。但是有些事情航天员很难适应,他们常抱怨在长时间的执行任务中,无法得到新鲜的蔬菜和口味清新的咖啡。

顺便提一下,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一旦运输的航天飞机到达,就可以得到像西红柿这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美国航天员Shannon Lucid说,他们经常和俄罗斯航天员联欢。也许几年后,在国际空间站和火星探险队里将能吃到新鲜蔬菜。目前还无法保证提供口味清新的咖啡和汽水,但至少有一家软饮料公司已经开始开发一种在失重状态下使用的容器。此外,在航天中由于体液的转移,使航天员的味觉和嗅觉发生改变,在轨航天员经常挑选味重的食物。

11.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要待多长时间?

大多数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要连续呆90天——那是目前航天员计划的“轮岗”平均时间。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提前回来,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待很长时间,特别是当要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依据,要长时间飞行以便对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医学研究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时间的是一名俄罗斯内科医生Valery Polyakov博士,他在1994年创造了这个记录,在空间站停留438天(14 1/2个月),在此之前是1988年创造的241天飞行记录。美国人在太空生活最长的时间是188天,也是女性航天员的世界记录,它是由Shannon Lucid博士创造的。

12为什么地球有重力而在太空却没有?

太空中是有重力的,但我知道你不是指这个。可以这样解释:重力的生成与质量有关。质量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对太空产生影响(爱因斯坦会说,质量使太空弯曲。)这种作用是由艾萨克牛顿发现的、被我们称为万有引力的力量来传递的。根据我们的观察万有引力学说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无法实现。同样,一个物体地心引力的减少是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的。

在地球上,物体质量所产生的重力,表现出像一个“压力”作用在与地面接触的物体上,我们称之为“重量”。当没有这种接触的时候,举例来讲,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器没有直接与地球接触,也就没有重力。但是太空船仍然有质量,就会产生自身的重力区(当然对于小型的航天飞机就没有重力了)。

也就是说在太空中所有具有重大质量的中心的星体,像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有地心引力的。牛顿也发现在没有加速度作用的情况下,真空中的物体可以永不停歇的沿直线运动。但是,一个物体,例如空间站,有地球拉着它时,使它在地球轨道上运转时,不能认为是处于“失重”状态;这样,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所出现的“失重”,并不是地心引力作用不存在,而是重力作用对它的作用消失。一旦有了阻力,大气阻力、发动机动力、旋转产生的离心加速度等等,失重现象就不见了。

13 航天飞机发射时是什么感觉?

在发射台上,由于座舱的方向和位置,航天员们是背靠背、脚朝上(航天医生规定了他们发射前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在舱门关闭和所有的最后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后,航天员在心里默默期待着发射,在脑海中再一次回忆在过去的几年中所培训的操作程序。例如,他们上方的所有橱柜是否锁好?眼前的提示卡提醒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最后倒计时到6秒,三个液态火箭推进器点燃。当航天飞机前后晃动5英尺时,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它的晃动,这时,轨道器强烈的摆动和振动起来。但是航天员听不到任何发动机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

然后计数到零,头盔上的无线设备中传来指令:“点火、升空。”两个固态燃料火箭推动器点火,航天飞机开始冲向太空。这时候你不会感觉非常明显的加速度,与飞机起飞时的感觉差不多。火箭推动器内的燃料不是均匀地燃烧,推进过程中颠簸得厉害。整个座舱就像汽车以最大速度在鹅卵石上飞驰一样颠簸不停。

一旦推动器点着,在燃料燃尽前它们是不会停下来的。在起飞后两分钟,航天飞机排空了的容器开始脱落,噪音没有了,每个航天员不适感大为减弱。三个液态推进器的发动机里的燃料继续燃烧,发出嗡嗡声,当燃料烧尽后,航天飞机变轻了,继续保持加速度。(因为根据牛顿学说,加速度等于质量的平方。)

在升空75分钟时,外部的巨大容器内的燃料已经烧掉90%,航天飞机在起飞时的重量达到2000吨,而现在不到200吨,压力已经达到3g——是地球重力的3倍。发动机减速到3g’s。在这个加速度,穿着沉重航天服的航天员,呼吸变得非常困难,会下意识的呼吸和挺胸。

最后,主发动机关闭。几秒钟内,发动机的推进力降到零。航天员会突然间感到胸口的压力消失了,并有种失重感,此时,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

14 为什么我们要建空间站?它有什么用途?

我们国家提出在地球轨道上建永久的平台有很多的理由,而且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可以使我们受益非浅。

空间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方式。现在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在地球轨道上,太空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在地球上找不到的环境,例如失重、高真空、高温、极冷、极热、未经过滤的太阳光和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和环境,以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不被充满空气、云彩和污染物的大气层所阻挡的宇宙。

这些特殊的环境,可以使我们在那里进行人、动物、植物等的科学研究,得到重大的科技创新。它们也带来了新的医学突破、科技发展、新的工业产品、新的药品和很多其他的有助于我们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了,这也使我们的经济、工业、贸易和商业更具竞争优势,也创造了新的工作、知识和财富。

由于空间站可以在太空中停留很长时间,使我们能够长时间的利用这么多的太空资源,而航天飞机在太空中最多只能停留14天。空间站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电能、更大面积、更多的工具和其他设备、简直就像地面上的一个大型的研究基地,产品发展中心和技术示范中心。在长时间的飞行中,空间站也可以成为人类更好地探索外太空的太空发射场、跳板和以23,000英尺/秒速度移动的发射平台。

15.要成为一名航天员在体质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除了健康的身体以外没有特殊的要求。无论男女只要符合这些要求以及我在问题8所给出的基本资格条件,就可以申请成为候选人参加航天员训练。

16 航天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特点?

航天服简直就是小型的太空船,它需要保证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的健康和连续工作的需要。由于在太空中没有气压,没有氧气维持生命,人类必须有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和航天飞机工作舱内的空气一样,航天服中的空气也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这样,航天服的主要功能必须为呼吸提供氧气,同时要维持身体周围的气压稳定,并使身体内血液处于液态状态。在真空或非常低的气压状态时,身体中的血液就会像高山顶上的热水一样沸腾了。

航天飞机上配备的航天服可以承受每英尺43磅的压力,这仅是正常大气压的三分之一(每个大气压等于147 psi)。由于航天服内的气体是100%的氧气,而不像我们在地球的大气层只含有20%的氧气,穿上航天服的航天员要比那些在海拔10,000英尺的高山或身处海平面没有穿航天服的人呼吸到更多的氧。在离开太空船去太空工作之前,航天员要呼吸几个小时的纯氧。这是去除溶解在血液中的氮和防止当气压下降时释放出气泡的必要程序,这种情况通常称为潜水减压病。

另一方面,如果在正常大气压下呼吸纯氧过长,它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这种吸氧排氮对航天员来讲是过分的、毫无益处的和令人厌烦的等待,确实是件麻烦事,我们将航天服的内部气压设计为83 psi,这样可以缩短吸氧排氮的时间。

航天服必须具有保护航天员免受致命伤害的作用,它除了可以防止微流星体的撞击外,航天服也要避免航天员受到太空温度极限的伤害。没有地球大气层来过滤阳光的辐射,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高达250度,背向阳光的一面,就在零下250度。

航天服的主要特点是:除了靴子和手套有多层结构外,背面有生命支持系统,胸部是显示控制模块,还有就是为太空漫步者和处理紧急情况而设计的装备,特别是备用的供氧系统。这些组合成一个被称为EMU的集合体(舱外机动装置),它可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自由转换,无论是在正常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都可以容易和安全地连接。

还有一些特殊装置:尿液储存器,在返回航天飞机或空间站以后将尿液输送到废物处理系统;有一个网孔状的弹性纤维制成的液体冷却和通风服,衣服前面的入口处有拉链,它65磅重;内衣中的冷却管内,水在不停流动着,使航天员穿上时感到很舒服。安装冷却管的原因是因为衣服内是纯氧层,它不可能像在普通空气中那样提供足够多的冷气。还有就是可装21盎司的内衣饮水袋,“探测帽”或通讯载体组合装置,供双向通讯的耳机和麦克风及预警和报警装置,及生物医学探测子系统。

在太空行走的时候,航天员绑上在地面重达310磅的单人机动装置(MMU),一个单人的氮推动器背包,它固定在航天服携带式生命保障系统上。航天员利用可调控旋转和平移的手控制器,可以准确的飞入或围绕航天器货船入坞码头运动,或自由的进入航天飞机或空间站附近的有效载荷或建筑内,也可以到达其它很多似乎遥不可及的外部区域。航天员穿着被称为“太空自行车”的MMU’s,在发射、服务、保养和找回人造卫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17.航天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它们是怎么制作的?

我们通用的航天服/ EMUs有12层夹层,每个都有其特殊的用途。从里层开始看,最里面的2层是冷冻液体构成的贴身内衣,材料是内缝管状塑料的弹性纤维,下一层是涂有尼龙的球胆层,外面包了一层达可纶织物。下面7层是防热和小陨石的保护层,由铝化的迈拉和层压的达可纶棉麻织制成。这七层的衣服外面是一层化合织物。

18 美国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

第一位两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是戈登库铂。第一次飞行:1963年5月15-16日,驾驶水星9号飞船,历时1天10小时20分钟。第二次飞行:1965年6月3-7日和皮特康拉德一起驾驶双子座5号,历时7天10小时2分。

实际上格斯格里森是第一个两次乘坐火箭进入太空的美国航天员。但在1961年7月21日,他第一次飞行驾驶的“自由钟”仅仅是亚轨道飞行的飞船,带着他沿抛物线飞行15分钟,高度是190公里,有五分钟处于失重状态。然后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飞行,这次他进入了地球轨道,在1965年3月23日,他和约翰杨一起乘坐双子座3号绕地球三圈。顺便提一下,这次飞行将第一台电脑带入太空:它是每秒可运行7000次计算的小型计算机。格里森用它来计算地球轨道的变化。从那时起,航天员可以真正的飞越太空,而不是只沿着固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

19.哈勃太空望远镜可能替代国际空间站么?

哈勃太空望远镜离国际空间站还有很大距离,首先它的轨道倾斜度是2847度(国际空间站是516度),其次它的平均海拔高度是590公里。

20 航天服有多重?

航天服包括背包在内净重近280磅(在地面)。当然了在太空中它没有重量(即使什么都没有变化)。

21 为何航天员必须穿这么重的装备?

一旦航天员进入有压力的生活舱,他们就穿上地面上的人们在温暖的春天穿的衣服,通常是短裤、短袖衬衫和袜子(因为他们的脚需要一些防碰撞保护和防寒,但他们不走路,所以不需要鞋子。)们仅在发射和返回以及走出气压舱进行太空船外活动或舱外活动的时候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发射/着陆服有防火功能和在航天飞机的加压系统失控后维持身体周围的压力不变的作用。

航天员舱外活动穿的航天服要提供维持生存的氧气和压力。它们必须使航天员免受快速飞行的太空碎片的伤害,所以他们的航天服必须有压力。当他们背向阳光,远离太阳光照射变冷的时候,航天服必须保暖。衣服提供与地面、航天飞机和其他舱外活动的航天员联系的无线设备。提供太空短途行走和在黑暗中工作所需的光线,避免航天员的眼睛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便于携带外出工作的工具,满足航天员生理需要的食物。航天服要保证六小时无故障,可适应不同航天员的要求。你可以将它看成小型的太空船。在地球上它重达280磅,但是在太空中没有重量。

22进入太空要花费多长时间?

航天飞机从发射、经过脱离外部罐和固体火箭,到以所谓的轨道速度到达地球轨道,大约要85分钟,所以它要不停的围绕地球转动。

但氏起源

1但氏家谱世系总序(系清嘉庆二十年手抄本)--摘自湖北蒲圻七续谱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物无天,何由而生?人无祖,何自而传。故世系所由犹重,而祖宗不可不追溯也。

如我但姓祖,自轩辕氏称公孙,即轩辕帝生二十五子,赐姓者十有四人。次子含宏,生而奇,右手阳有“旦”字文,左手阴有“人”字文;身长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勇贯诸曹,征伐蚩尤有功,群臣奏请赐姓。帝曰:“吾儿手有奇文,合来成’但’,是天赐也!”即以此为姓,不入百家之流。

厥后当洪荒未辟之前,□时改而时复,历唐虞。既开之后,亦代隐而代彰;时而□族中国,时而托迹遐方,代远年堙,悉难牧举,今且由其远者而述之。尝考司马《资治通鉴》及五代制载甚详。

前汉文帝时,有讳忠者,赠十万封河南侯,居洛阳之浦东。晋惠帝时,有讳城、讳隆者,任领上将军,调六洲之兵。北齐昭帝时,有讳宝者,授晋阳太守;讳旺者,授黄州路太守,迁居麻兴者,授金吾九江,因居罗汉团之地,今称连洞是焉。文有讳珍者,为李唐府城。

今有讳巴者,守临朝济阴郡,曰紫威金晚庚光禄大夫,领江南道御史,曰广九江德化县令;生子三,曰操、捷、拘,为南康都昌县令,因从而家焉;操领永兴县丞,迁居武昌崇阳黄沙之地;为黄巢乱,捷迁居瑞昌三仙乡,即今但家桥是也。后复取阳颜山水之秀而卜宅,生子四,曰耕、耘、藩、讷,人杰地灵,家道炽昌,于是立四书堂、两客馆、东西二更楼、南北二蚕室,立社主于东南,建先祠于水□,造万顷仓于西南,规模宏远,迄今基址犹存。

越三代后,今□钦者,后唐庄宗时,为殿前都检点使,赠新立公,传至□世孙金,娶浦唐马氏,生元伯,娶武陵雄氏,生子四,曰宗裕、宗盛、宗茂、宗明。厥后族大蕃衍,难以尽述。

宋朝末,有但公茂,字于林,居燕北村,或曰先以军戍辽夏归糜顿,于是而家焉。先世有讳兰者,康定末征国子监直讲,不应兰生质,质生兴源,源生司马大将军滋,滋生荣八,荣八生昌。建炎二年,以总军代金陈卒生铣,铣生圣洲判官齐藐岛,岛生子起,起生元帅沙罗不糜,即于林父也,娶妻欧阳氏,生子洁,洁妣王氏,生子二:秀一、伏三。

秀一四子,兴寿居承天之景陵,兴德居咸宁之白槎鹿,子无传。龙王保居河南之光洲。伏三公三子,兴公之后居承天之钟祥,兴陆嗣居武之蒲圻,兴能世居福建之长乐。

他如南郎河、黄洲、郢洲、京山等县,四川省则青草、重庆,湖广省则兴国、通山、建昌、武陵等处,及瑞昌、西康、全椒、中洲、江夏、通阳、褒城之但,皆系族焉。

近有嘉鱼乙卯科翰林院编修但明伦系蒲祖迁居贵州,道光二年辛巳为湖南大□□□□,与蒲圻任湖南常宁知县但文公相会,序及支派,原为昆仲,相对唏嘘伤生,齿之凡世牒未督,于是矢志修谱,会同一族,使昭穆不混、尊卑有序,十余年功未告竣,访及我等之处,损资付梓,上追祖宗之讳,下载子孙之名,令后世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无奈时际凶荒,资息概艰,未入总谱,因自为叙云。皇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春景陵凤凰岭第十四代孙万珍撰

湖北蒲圻七续谱宗派

传尚德懋 功昭汉唐 家崇仁让 代选贤良

学尊孔孟 品重端方 博厚恒远 咸期同昌

2《姓氏来源》:但姓出至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孙名但,遂成但姓。汉有西城都护但钦,济阴太守但邑。(但 旦 淡 基本同族。)

3在黄帝大战蚩尤之时,黄帝有一子屡立战功,因此黄帝因其左掌有“人”字纹、右掌有“旦”字纹赐姓“但”。

凌氏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12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13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4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4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凌姓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0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1 凌光斗 :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2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是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的。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从英国到印度的航船必须绕过好望角,航程风急浪险,耗时六个月左右。海员们都希望给亲人捎回平安家信,但是难得碰到返回英国的船舶。于是,他们约定在好望角的一块巨石下放置信件。石头上刻着:“请在下面找信件!”这样,所有前往印度方向去的船都在这里停靠,海员们把家信放在石头下面;所有驶回英国方向去的船也派人在这里上岸,把石头下面的信件取走捎回英国。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巨石命名为世界上最早的“邮局”。这块巨石现存放在开普敦博物馆里,作为历史纪念物

  邮政源于我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有邮政。古籍中有"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之语。所谓"置邮传命",即通过邮递而传达命令。"邮"字在2000多年前即已出现了。到秦末汉初,更是在各地的交通要道上设驿站,传递政府公文。当时是用快马做工具,每到一个驿站便换人换马,以求迅速。至1912年,驿站才给全部裁撤。驿站撤消前,我国民间也同时存在公共的寄信机构,叫"民信局",明永乐年间(1403-1425)创立,直到1935年1月1日才全部停业。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http://wwwwx183comcn/Article_Class2aspClassID=41

凌姓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12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13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4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4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所以姓凌的人是很少的

上一篇:茯苓简介下一篇:寒秘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