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简单的甜品
甜品做法一,
材料
主料:芒果,草莓,西米,
辅料:红枣,藕,罗汉果,
调料:蜂蜜,酸奶,冰糖
做法
1、将西米煮好晾凉备用,芒果、草莓切成丁,西米盛入杯中,加入蜂蜜、酸奶,芒果、草莓即可;
2、坐锅点火倒入水,放入罗汉果、枣、藕块炖一小时左右,开盖后放入冰糖搅拌至融化即可,也可冷藏后食用。
做法二,蔓越莓蒸蛋糕
材料
"山西小米 150g","色拉油 50g","细砂糖 45g","蔓越莓干 15g","鸡蛋 4个","柠檬 1片",
做法
1:山西小米150g浸泡2小时;
2:蔓越莓干15g切碎,备用;
3:鸡蛋4个,蛋清蛋白分离;
4:小米沥干水,放入4个蛋黄,色拉油50g,放入机器,搅拌成细腻的糊状;
5:放入蔓越莓干,搅拌均匀,备用;
6:蛋清中挤入少许鲜柠檬汁,分3次加入细砂糖45g,均匀打发至干性发泡;
7:蛋黄糊中分3次加入蛋白糊,翻拌均匀;
8:电饭煲内刷少许油,放入小米糊,表面抹匀,煮约40分钟;
9:小米蔓越莓蒸蛋糕就完成啦!
做法三,红豆紫黑米甜品
材料
"美浓红豆 1/3包","紫黑米 1/4包","白砂糖 2大匙","水 盖满锅子",
做法
1:食材
2:1/3包红豆
3:冲洗3次后,泡水。ㄧ早6点起床加紫黑米放入大同电锅,外加2杯水。跳起来后加2大匙白砂糖。搅拌。加点水及可食用。
做法四,红绿豆糖水甜品
材料
"红豆和绿豆 170克","水 125公升","糖 6-8汤匙"
做法
1: 将豆子冲洗干净后,保留少量的水。
2: 打开中火,先把豆子炒5分钟至到大量的蒸气冒上来后就熄火。接着利用锡箔纸铺盖紧密焖5分钟(同时我也盖上锅盖)。再一次重复此步骤。
3: 现在倒入水,以高火煮20分钟后,转中火煮至豆子软。煮的过程需要大约40分钟左右。
4: 这时开始检查豆子熟软度。当豆子已经熟软后,加入糖,拌匀至糖软化即可。
5: 所有的豆子都完整的颗粒,浑润饱满。
如今传统中式点心
在所谓西式甜点面前就成过了时的玩意儿
姑娘们只觉得西式甜品好看时尚
也都争相去学习马卡龙制作
美食班的马卡龙精品课开的不亦乐乎
可要找一个会做中式甜品的人就难多了
中国制造的魅力在哪里
其实中式甜品的逼格也是很高的~
”
1
荷花酥
荷花酥是浙江杭州著名的汉族小吃。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
2
桂花糕
秋天是食桂的好时节,以糯米、糖、蜜桂花做出的糖桂花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满地铺桂的季节,一壶浊酒,一盘点心,月下访香,意境不会比唱着法颂的咖啡店差吧~
3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属于甜点。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
4
桂花定胜糕
上好的江南糯米,有梅花、虫鱼等形状,绯红色,轻咬下去,糯软中夹杂着细而均匀的颗粒,米香里渗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腻,满满的秋天气息。
5
蜜汁玫瑰芋头
云南特色甜品,甜蜜中不乏清香。老玫瑰糖是云南传统的美食调味料,它用新鲜玫瑰通过云南传统手法腌制,年头越陈越香,是这道甜品的灵魂。
6
糖芋苗
老南京人心中最有情结的一样甜品。把芋头上新长出的嫩芋头仔蒸熟去皮,用桂花糖浆煮过再加入菱角粉和藕粉。剔透的暗红色,吃起来浓稠又爽滑,当中的芋苗则是软糯香甜。
7
红年糕
年糕,中国的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8
芫荽饼
芫荽,《说文解字》里说“荽”是香口的意思,在民间称谓中,芫荽即是香菜,是南北方对此种植物的不同叫法,平时生活中亦常见,是最为熟悉不过的提味蔬菜。不过,大概很少人能想到香菜还能做糕点,香菜晒干磨成粉,与糯米粉一起用木质模具压成芫荽饼,这极具味觉创意的糕点其实并不是创新,而是广东中山一带传统的点心。
9
银丝卷
汉族传统小吃,亦是京津地区著名小吃。银丝卷以制作精细、面内包以银丝缕缕而闻名。除蒸食以外还可入炉烤至金**,也有一番风味。经常作为宴会点心。银丝卷色泽洁白,入口柔和香甜,软绵油润,余味无穷。炸银丝卷则是蒸好再炸。
10
意境荷花双莲
中餐厅里的创新甜品。造型颇有中国禅意,意境荷花双莲,采用白莲蓉,糯米粉,牛奶等食材制作而成的小点心,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每一个小花瓣都需要耐心的贴上去,成品小巧精致,非常好看,吃起来软糯可口,味道甜美,充满浓郁的莲香味。
11
紫薯山药糕
被称为中式的提拉米苏。将山药泥和紫薯泥等分成相同大小并搓成圆球,先用模具压入山药球,再压入紫薯球,脱模即可。
这些好看又美味的中式甜点
逼格是不是很高呢
1、用料区别
中式点心的特点: 选料精细,花样繁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产丰富,这就为中式面点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再加上人口众多,各地气候条件不一,人们生活差异也很大,因而决定了中式面点的选料方向是按原料品种、加工处理方法选择;按原料产地、部位选择;按品质及卫生要求选择。
西式点心的特点:西式面点用料讲究无论是什么点心品种,其面坯、馅心、装饰、点缀、等用料都有各自选料标准,各种原料之间都有适当的比例,而且大多数原料要求称量准确。
2、口味区别
中式点心的特点: 讲究馅心,注重口味馅心的好坏对制品的色、香、味、形、质有很大的影响。馅心用料广泛。此点是中点和西点在馅心上的最大区别之一。西点馅心原料主要用果酱、蔬菜、水果、蜜饯等都能用于制馅,这就为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馅心提供了原料基础。
西式点心的特点:口味清香,甜咸酥松在西点制品中,无论冷点心还是热点心,甜点心还是咸点心,都具有味道清香的特点,审西点的原材料决定的。西点通常所用的主料有面粉、奶制品、水果等,这些原料自身具有的味道;其次是加工制作时合成的味道,如焦糖的味道等。
3、技法区别
中式点心的特点: 成形技法多样,造型美观面点成形是面点制作中一项技术要求高、艺术性强的重要工序,归纳起来,大致有18种成形技法,即:包、捏、卷、按、擀、叠、切、摊、剪、搓、抻、削、拨、钳花、滚沾、镶嵌、模具、挤注等。通过各种技法,又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西式点心的特点:工艺性强,成品美观精巧西点制品不仅富有营养价值,而且在制作工艺上还具有工序繁、技法多(主要有捏、揉、搓、切、割、抹、裱型、擀、卷、编、挂等),注重火候和卫生等特点,其成品擅长点缀、装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食物被“淘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真的不希望以后再也看不见这些食物了!毕竟这些都是传统美食啊!前几天我爷爷要吃蜜角,我当时跑了很多糕点店都没有看到,但是最后还好在一个中式糕点屋看到了它的踪影,我在店里面还看到了几种现在还存在的中式糕点,我还发现了一件事:在里面买东西的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或者和我差不多年龄的,根本就看不到年轻人的踪影,当时真的感慨万千!当时我就记住了我看到的那几种糕点,之后就整理了一下,今天罗列出来了这几种最具代表性的中式糕点,有的00后都没见过,快来看看你吃过哪些!
1、月饼
现在大部分人吃的都是现成的带包装袋的月饼,有各式各样的口味,但是那都不是最经典的味道,最经典的就是现做的豆沙馅儿,五仁馅儿和桂花馅儿这些月饼,这种味道也是最香浓好吃的,现在卖这种月饼的店还是有的。
2、核桃酥、芝麻酥
这两种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里面的馅料不一样,这种糕点是比较好买的,通常在一些面包店就会卖。
3、贵妃酥
贵妃酥是真的酥,咬一口就能掉下来很多“皮”,掉在地上都能碎成“渣”,里面的馅儿也非常香甜,吃起来甜而不腻。现在也是很容易买到的。
4、大三刀
大三刀有两种,两种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带糖的糖三刀,还有一种是不带糖的酥三刀;第一种糖三刀吃起来很酥脆香甜,但是放久了就会发硬;第二种酥三刀不管放到什么时候,吃起来都是酥酥的。这个糕点是很看卖家的“技术”的,有的看着好看,可是吃着是真的不好吃。
5蜜角
蜜角是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一种糕点,里面有着甜甜的蜜糖,吃着非常甜,在小孩子间是很受欢迎的。
6鸡蛋糕
以前这种鸡蛋糕卖得很便宜,但是现在却很贵了,十几块钱一斤,这个很适合老年人吃,软糯香甜,吃起来也不会腻。
这几种都是我当时看到的中式糕点,也就是目前还存在着的,还有很多是现在在市场见不到的。大家看到我列举出来的这几种,你们吃过几种?如果一种没吃过的人,赶快趁着现在还有卖,快点买着尝尝吧!
仙豆糕、雪媚娘、杨枝甘露、甜甜圈、水果糯米糍等。甜品,也叫甜点,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大致分为甜味点心和广式的糖水。一般不会被当作正餐,通常作为下午茶的小食。
甜点有仙豆糕、雪媚娘、杨枝甘露、甜甜圈、水果糯米糍等。甜品,也叫甜点,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大致分为甜味点心和广式的糖水。一般不会被当作正餐,通常作为下午茶的小食。
1、枣糕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其味香远,入口丝甜。红枣糕口味独特,枣香浓郁,口感细腻,回味绵甜。
2、红豆派是以甜派皮、赤小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款甜品,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美食。红豆派的皮也是很香甜,甜而不腻,甜度适中,所以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3、蝴蝶酥,流行于欧洲的特色风味小吃,蝴蝶酥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松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黄油香味。
4、蛋挞,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台湾称为蛋塔,“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的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
5、英式司康Scone是由低筋面粉、黄油、泡打粉、牛奶、鸡蛋液、盐、糖、小苏打粉制作而成。一般来说司康已经带有一点甜味,但是英国人吃司康的时候还是会在里面抹上果酱和奶油。
本文2023-08-21 19:46: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