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性器官的认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中医对“性器官的认识,第1张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技术条件和一些观念的限制,中医古代人体解剖学一度萎靡不振。

比如“身有皮囊,但受父母影响,故恐受损,孝始矣。”身体的完整是对父母的孝顺,怎么解剖?

性器官一直被认为是*秽的,不应该公开讨论。所以中医对性器官的描述很少,主要是对外性器官的一些肤浅的、不准确的描述。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古籍中关于性器官的描述,希望对你阅读古籍有所帮助。

一个

男性性器官

阴茎:中医古籍中有“茎”、“玉茎”、“宗金”、“阴茎”等名称。有“梗疼”的记录。

桂头:中医古籍中有“阳风”、“阴干”等名称。

阴囊:中医古籍中有“肾囊”、“绣球”等名称。

睾丸:中医古籍中有外肾、卵、肾、卵核等名称。

有“小肠疾病患者,小腹痛,腰椎睾丸控制引起的疼痛”的记录;有“小肠,甚至睾丸,属于脊柱”的记载;有“小肠系于睾丸”的记载。

古代中医所说的“睾丸”,应该和现代解剖学中的附睾、附睾管、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等类似。

在中医古籍中,“梗滴”是阴茎和阴囊的名称。有“茎垂,体内之机,阴精,津液之道。”

“引筋”指的是睾丸系带。

“外阴”,有的指阴茎,有的指外生殖器的总称。

“下口”是指阴道前尿道(包括精囊口)和阴道后肛门。

再加上中医有“肾主生殖,藏精”、“精宝”的概念,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肾作为主宰性和生殖的主要器官。显然,中医的肾和精巢的功能与西医的性腺功能相似。

2

女性性器官

子宫:它的名字最早是在《内经》的紫色应时带下发现的。

755-79000里叫“女包”、“牢房里”、“脏”。

755-79000描述其形,曰:“阴阳相交,胎儿怀,藏之所谓子宫。一行在下,一行在右。”

认为“子宫,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关元与气海之间。”

子宫颈:中医古书称之为“子门”。认为“子门,即子宫之门也。”

阴道:中医古书称之为“产道”。

阴道口:中医古书称阴门、禅门、玉门等。

外阴:中医古书称之为“外阴”。

古代中医的“子长”一般指子宫和阴道壁。在一些专著中,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针灸甲乙经》、《证治准绳》,有一些书,如《措光》、《季枫》、《剑轩》、《鼠女》、《固始》、《麦驰》、《女婴》、

有人认为古籍中的“中极”可能指的是阴道口,弦可能指的是阴道一寸,麦牙可能指的是阴道二寸,女婴可能指的是阴道三寸,坤石可能指的是阴道四寸,固始可能指的是阴道五寸。供参考。

现在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打屁股针都很少见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

我近几年还打过屁股针,记得刚结婚第一次怀孕,3个月时胎停育,不得不做人流手术。

那时在市妇幼保健院做的,完了医生让休息一会儿,觉得没啥事就可以回家养着了,同时开了些清宫排淤的药物。

大概八九天后,仍然不净去医院检查,医生开了一盒6支的缩宫素小针,3天的量,第一次直接在医院打了屁股针。

医生说若工作不方便也可在家附近诊所去打。

这种针打完后,臀部肌肉特别疼,半晌不敢走路,需先歇一会儿缓一缓。那种感受真的不想再打下一次,想想都害怕。

我第2次在附近诊所打的,只给诊所出个一次性打针材料费5元。

后来剩了2小针是第三天的量,我实在不想受那种疼,就没再去打,后来药也扔了。

还有几年前怀孕初期,检查孕酮低,医生开了孕酮针,也是打屁股,一连打一周7天。(后来也是胎停育没保住)

前年怀双胞胎时,孕早期还是打了一周孕酮针,屁股针打了一周,我每次都左右两边轮流打。还好女护士技术纯熟,没感觉太疼。也可能是心理作用,为了孩子,一切疼都不觉得疼。

孕双胞胎37周时剖腹生产的,生产前一天晚上,护士又给我臀部打了1 针,说是促进胎儿肺部发育成熟的针。

那个护士技术太差劲,那一针让我终生难忘,太疼了,疼得我呲牙咧嘴的,强忍着拔出针。 后来都持续大半年了,打针处还有硬硬的肿块儿。

刚用手摸一下,还隐隐有点疙瘩,已不太明显了。

我小时候4-5岁时,由于贪玩不小心手按到了饭锅里,烧伤了手臂,那时在老家附近的部队医院治疗,每天家人骑摩托带我去打屁股针, 连续好多天,满屁股都是针眼,坐凳子都不敢坐。 现在想想应该是抗炎的药物。

现在儿童生病了,很少打屁股针,科普后才知道,是因为臀部肌肉血管复杂,注射容易形成局部肿块,还可能引起坐骨神经痛,儿童患病一般首选以口服药物为主治疗

若更严重的病症会选择静脉输液,药效更快更能很好的吸收,而且也避免了肌肉硬肿块现象。

所以,现在儿童接种疫苗之类的已看不到打屁股针了。

再者, 臀部属隐私部位,暴露给别人也不好看,而且打针的大多是女护士,若碰上男病号,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好生尴尬。

在打针治病方面,若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早晚会被淘汰掉。因此,臀部打小针越来越少见就成自然了。

具体到什么药物该用什么方式治疗,应遵医所嘱,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科学治疗。

屁股针几块钱,挂个吊瓶大几十,医院和诊所又不是福利机构,现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都想多挣钱啊。小孩子不好挂吊瓶,不是可以灌肠嘛,感冒肚子疼的,几块钱的药就好,就是给你贴膏药,收你一百多,你敢咋滴?不要?呵呵!习惯就好,让你咋治就咋治!跟随时代进步嘛!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普及,80年代国内生产,在2006年在预防乙肝规范,要求5年内普及预防接种和医疗注射都要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从效率上直接手臂也符合人的隐私要求。

输液肯定比打屁股针效果更好,在过度医疗流行的今天打屁股针越来越少,患者绝大部分认为输液是治疗的第一选择,医生也乐意一来避免了责任,二来满足了患者的心愿,三是提高了收入,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去医院打这种“屁股针”,那个酸爽那个胀痛啊,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但确实便宜有效果。

我只记得,一般小病,去医院打个两天“屁股针”差不多就好了。病再严重点就是那种所谓的“中针”,就是打肘弯部的那种,药比“屁股针”多,但已经是静脉注射了。

再然后就是点滴。以前打点滴都是比较严重,前面两种拿不下来的病,但基本点滴一打,两三天都会好。现在有个头痛脑热,如果需要打针,一般没个三五天的治疗是好不了的。

也许是时代进步了,医学发达了。现在基本是先吃药。药吃不好了,才会去打针。既然药吃不好,就说明病还比较严重,“屁股针”肯定是拿不下的,慢慢就消失了。

小病自己吃点药就行了,遍地药房,很方便,没必要去医院。去了医院,说明你受不了了,这时候不杀钱等菜啊?屁股针才几个钱?你是医生你用?中医源自传统文化,流传几千年,针灸,中草药,只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还便宜的要死。 历史 上有记载的大瘟疫,像欧洲的黑死病,中国从未有过。你说有没有效?这次的疫情,中医药算是露个脸。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神农本草,本草纲目,这些经典名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理论基础不了解传统文化,根本理解不了,然后药理药性,炮制工艺,随师坐诊,哪一个环节不要几年?培养一个中医有多难?但一名合格的中医仅凭几根针,或者几副中草药就能治好病。这才几个钱?现在在资本有意识的绞杀下,说效果慢还不好,炮制工艺都失传了,种植的中草药药性也不够。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再说费用,即使扣除医保报销,治病是不是比以前贵多了?便宜的药我不生产行不行?你买不到便宜的自然得用贵的,不说器械,设备,回扣等灰色收入,医生薪酬和业绩挂钩,能用贵的绝不用便宜的,和良心无关。这还不完,我来看病,你用什么方式诊断治疗是你的事,能治好就行。现实是,验血,验尿,X光,核磁共振,这些辅助诊断方法通通收费,而且价格不菲。可怕的是很多急症病人熬不过这一串的检查就完蛋了。真正的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很快就搞定了,这怎么收费?研发新药,器械,设备,然后生产,配送,到医院,医生,再到患者,政策监管,关系盘根错节,都结成利益同盟了,在资本的加持下,强大无比。不斩断利益的链条,想便宜?做梦吧。

不知道,现在确实是很少见到屁股针,主要现在生病,都是硬扛过去,要不喝点冲剂,好少看医生了[嘘]

尴尬啊,现在谁愿意脱裤子给别人打针,有的药打啦屁股特别胀,坐凳子都不舒服。都是肌肉注射,打手臂就好啦,不舒服又可以请假啦[呲牙]

没消失啊,我们楼下的诊所还是可以打“屁股针”。也可以输液,一般严重了医生才喊你输液。还可以。是个体诊所哈。

上次我感冒了还是打的“鱼腥草”针。钱不贵,见效哦。

那些大医院,你一去就是查血拍片再开药输液。好像就是没有打屁股针一说。进了大医院就由不得你了。今年的夏天,我家小孩吃了凉拌的鸡脚脚,肚子疼的厉害,半夜只有到大医院去,一通检查下来,医生说是急性肠胃炎。加上输了两天液,就花了1000多元钱。

我觉得如果是在我家楼下看的话100来块钱就可以看好了。

各有所需吧,小病小痛的话,那些小诊所看看吧好说,大病来了,还得靠大医院。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癣 给你找了点资料 希望有用

癣(tinea)是霉菌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可分浅部霉菌病和深部霉菌病,而肛击皮肤癣必浅部霉菌病。它多由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所致。夏季多发,冬季少见。中医学记载的阴癣、圆癣、疠疡风、紫白癜风等类似于本病。

  治疗措施

  一中医治疗:

  1内治法:治宜养血和营祛风,方用癣复康。若属风寒者,加制川乌、麻典各9g;若属风热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参15g;若属冲任不调者,加鹿角片9g、菟丝子12g、巴戟天6g。若为阴虚内热者,用生地饮加减。若属湿热实症者,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苍术、薏苡仁治之。

  2外治法: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下列诸方:①癣药水,用毛笔蘸涂擦患处,每日2~3次。②灭癣灵,醋调膏,涂患处。③癣可净,水煎坐浴。④汗斑方,调搽。⑤槿酒擦剂,外擦,每日1~次。⑥雄黄解毒散,醋调搽。

  二西医治疗:

  1内治法:制毒菌素片100万u,每日3次,口服。并内服复合维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

  2外治法:常用的药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复方雷锁辛擦剂、20%~40%硫酸钠、5%水杨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药不、复方苯甲酸软膏、杀烈癣软膏、2%双氯苯咪唑 霜、10%十一烯酸药水、10%噻苯达唑霜、5%月桂酸酒精等。

  3紫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回20~30分钟。

  病因学

  中医学诊断,本病是由外受风毒,凝聚皮肤,甚则皮肤不可以濡润;或由于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或风热侵入毛窍,郁久血燥;或冲任失调,营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等致皮肤失养;或被风湿所侵,留于腠理;或久居湿地,水浆浸渍,湿邪外浸,郁于皮肤;或因汗衣湿溻,淹淅肌肤,复受日晒,暑湿侵渍毛窍,而成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霉菌所致,而霉菌种类繁多,绝大多数不会致病,其中一小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的皮肤、粘膜、肠道等处。正常情况下,各菌群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平衡代谢。但由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当人体皮肤破损,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致病性霉菌则大量繁殖,侵入皮肤,皮下组织而引起癣的发生。本病多是接触接触传染,如通过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癣传染致病。环境条件亦有影响,如在温热季节和潮湿地区,肛门皮肤受轻微损伤,容易发病。

  临床表现

  肛周皮肤癣主要为股癣和花斑癣蔓延至肛周而致。

  一股癣:生在股部内侧,常蔓延到肛周、臀部等。皮损为钱币形红斑,边缘清楚,略高出皮面。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倾向,其边缘周围有丘疹、水疱、脓疱、结痂、鳞屑等。自觉痒痒,多在夏季发作,入冬减轻或自愈。

  二花斑癣:皮损为黄豆大圆型更大的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有时融合成片,呈灰褐淡褐或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附有微亮糠皮样细瀣鳞屑。多发于夏季,入冬自愈。显微镜检查,鳞屑中可查到真菌孢子和菌丝。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形态及部位及显微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应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相鉴别:

  一神经性皮炎:有明显苔藓化,无水疱,霉菌显微镜阴性。

  二慢性湿疹:无堤状隆起的边缘,境界不清楚,霉菌检查阴性。

  癣病防治常识

  癣病重在预防,若发现家人或朋友患有癣病(如:手癣、脚气、体癣、头癣等),应尽量避免接触;并建议他积极治疗,不要穿病人穿过的鞋、袜、衣物用品等。得了癣病后,首先应避免传染给家人,同时,尽快使用能抑杀真菌的外用产品对抗真菌,一般应选用乳剂型外用抗菌产品涂抹于患处,可以不可以作用有些长时间,效果更好。

  预防

  癣虽然算不上大病,但由于痞痒难忍,影响学习和工作,且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的感觉,所以应当引起重视,加以预防。

  1相对隔离癣疾病人。因为窟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传染源就是癣疾病人,有的癣如脚癣、头癣的传源性非常强,所以,患了癣疾的人应当自觉地与他人相对隔离开。如病人是儿童,家长要细心做好护理和清洁工作,以免引起传染。

  (1)脸盆、脚盆、毛巾、浴巾;手帕等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管专用,一人一物制,这在无癣疾病人的家庭应该如此,有窃疾病人的家庭更应如此。

  (2)患了癣疾,最好不要抓搔,以免抓破后并发感染和引起自身传染。

  (3)癣疾病人所穿衣服和鞋袜要宽大透气,总是更换,尤其是有足癣者穿过的鞋袜,最好用开水烫过或在阳光下曝晒。有条件的还可将贴身内衣裤煮沸灭菌。

  (4)有足癣者夏天尽量不穿胶鞋、旅游鞋,多穿布鞋或凉鞋。因为潮湿是霉菌生长的合适环境,夏天气温高,脚部出汗多,最易使足癣加重和复发,故应以使脚部干燥通风为佳。

  (5)患癣疾者去浴室洗澡最好不要上大池洗涤而要用淋浴,同时夏天也不要去游泳池游泳,以免将霉菌传给别人感染癣疾。

  (6)在婴儿园;托儿所、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头癣时,应立即隔离治疗,以免蔓延。

  (7)头癣病人的衣物、用具禁止与健康人混放在一起或混用。理发工具应该专用,待头癣逐渐好转时,要及时加以严格消毒。剪下的头发必须烧掉。病好后也不要使用过去我用过的梳子、帽子、枕巾等,以防再发。

  2 防止感染。霉菌对人体有有些强的感染力,所以,没有癣疾的健康人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感染:

  (1)对已知癣疾病人接触要谨慎。

  (2)平日要用我的脸盆、毛巾、脚盆等用品。上浴室时应自备拖鞋,不穿公用拖鞋。许多人的脚癣是因为穿公用拖鞋感染上的。洗时最好用淋浴而不进入大池内浸泡。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平日身体多汗者尤要注意,衣、裤、鞋、袜应常换洗。汗脚者最好不要穿不透风而易潮湿的球鞋、皮鞋、旅游鞋,而以布鞋为好。每回洗澡,要待脚干燥后再穿入鞋内。赤脚干活的人在完工后要把脚洗干净。

  (4)周围有动物患了癣疾应及时处理,在未处理前不要接触或玩弄这些患病的动物。

  3减少或避免进食有刺激性食物。窟的症状以痒为重,而辛、辣、腥、有刺激性的食物可加重痒感或诱发。这些食物有姜、蒜、葱、椒、醋、烟、酒、咖啡、浓茶、鱼、虾、蟹类、蚕豆、咸肉等。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一般妨碍不大,可以不可以食用。另外,食盐有使水钠潞留和加剧炎症、痞痒的作用,所以口味以淡为宜。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真茵和其他细菌、病毒相同,在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才会感染得病,如果身体健康,皮肤的防御功能良好,即使有霉菌感染,也不会发病。所以,还应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外,加强营养,也是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重要方面。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人体在思了其他一些疾病后,如糖尿病、长时间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不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容易感染霉菌而思癣疾。因此,应加强对原发病的疗法,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所改进人体的机能状态。

  6洗浴预防。

  (1)矿泉浴:就是在矿泉水中洗浴。矿泉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且温度有些高,通过水的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化学成分的作用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在我国,矿泉资源极为丰富,各地均有,其充分利用为癣疾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药物浴:是在水中加入一些药物或用药物煎水后洗浴。①用按叶、千里光、紫花地丁、苦参等煎水洗浴,可预防癣疾。②硫磺浴剂,加入水中洗浴,每周1次。②洗脚时加50毫升的醋,每天泡15—30分钟,可预防脚癣。④在集体机构如托儿所、婴儿园、小学校的儿童如发现头癣,其他健康儿童应用硫磺软膏洗头,每日1次,连洗1个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