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贯是多少铜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古代一贯是多少铜钱,第1张

问题一:古代钱币一贯有多少枚铜币? 是相对于金银比价来说的。理论上来说一贯钱相当于一千文钱亦即一千个铜质小平钱。由于各个历史朝代的钱币制度的差异以及物价的关系再加上虚值大钱和钱钞的发行这个比率略有差异。串或者说吊只是贯的俗称或者不规范的说法。

问题二:古代的一贯是多少钱?多少贯是一两银子?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王曾瑜先生一个考据,南宋绍兴年间,80贯钱,折合成20两银子,1两金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

问题三: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又是怎么来计算的?代表什么? 古时千钱为一贯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问题四:古代一贯是多少 按照一般的兑换系统来看:一贯铜钱=1000文铜钱=一吊铜钱=一两白银=01两黄金=一石米=120斤米。 (因为各个历史时期受物价、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兑换比率各不相同。这仅仅是一个大体的参考。)

问题五:一贯铜钱是多少铜钱 一贯按照正确计量标准是1000枚。不过古时候在市场上700枚,800枚也叫一贯。一般多在9龚0枚左右。一公斤越有240--250枚。一贯的话,估计在35公斤左右。我是以北宋铜钱为基准,如果是清朝钱的话数据上有出入。

问题六:古时一贯是多少钱?折合人民币是几元? 中国古代1两银子有多值钱

看武侠小说,主角经常动不动就掏几十两银子出来,那么,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 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ZF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

问题七:古代一贯钱是多少 一贯钱 ,只是 宋朝的叫法 。汉朝叫做 一“缗” ,清朝叫做 “一吊” 。

一贯钱 ,就是 一贯铜钱 ,1000 枚 。相当于 一两银子 。是比较大的数目 。

用麻绳窜起1000 枚铜钱 ,也很重的 ,大约是 45 公斤 。

到了清末民初 ,一块大洋 ,相当于一吊铜钱 ,或一两银子 。

《水浒传》里面描写陆谦、富安去沧州牢城找 管营、差拨两个人,计谋杀害林冲 ,在 李小二 店中吃酒 ,一两银子用不了 。你想 ,请人杀人的酒饭肯定是十分丰盛的。放到今天 ,怎么也得几千元吧 ?

一枚铜钱 ,也叫一文钱 ,一个大子儿 ,一个铜板 。

问题八: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大约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问题九:一贯铜钱是多少文 古时千钱为一贯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问题十:宋代一贯钱到底是多少?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1 关于文化的四字词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2 文化的文组词有哪些

文组词 :

空文、

文才、

国文、

分文、

跋文、

征文、

文库、

汉文、

本文、

文凭、

文墨、

斯文、

祭文、

引文、

译文、

盲文、

梵文、

文庙、

全文、

天文、

文物、

转文、

来文、

文饰、

文告、

收文、

古文、

文契、

咨文、

文摘

3 第四字是文的成语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不直一文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横僿不文 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厚貌深文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流言飞文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乃武乃文 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铺采摛文 指铺陈文采。

身无分文 形容非常贫穷。

斯斯文文 形容举目文雅。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舞笔弄文 指舞文弄墨。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犀顶龟文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下笔成文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偃革尚文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偃武崇文 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偃武觌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偃武兴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偃武行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演武修文 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以郄视文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余风遗文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余,通“馀”。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掌上观文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枕典席文 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祖武宗文 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樽酒论文 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4 形容“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乌鸦反哺:wū yā fǎn bǔ

2 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3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4 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6 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

1 乌鸦反哺: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2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3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单词解释:

凿壁 : 1见"凿壁偷光"。

偷光 : 1《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2犹偷情。

4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单词解释:

温故 : 1复习学过的知识。

故:旧的。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6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单字解释:博:广,多。

造句:

乌鸦反哺

1、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比那鸟兽还可怜!百行万善孝为首,孝字是福的根源。

2、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做人之本,孝敬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此短信,传达慈母情。母亲节到,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一生平安!

3、有一种回报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一种感恩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一种震撼叫乌鸦反哺,山羊跪乳。感动无处不在,感恩势在必行

精卫填海

1、“精卫填海”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2、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3、有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凿壁偷光

1、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

2、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3、我们要学习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精神,对学习孜孜以求。

温故知新

1、学习不能学了新的就忘了旧的,要时常复习,温故知新,才会真的进步。

2、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3、其实,复习功课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温故知新,使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 做人就应该存有宽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博大精深

1、 的诗文,博大精深,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2、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

3、儒家学说虽然糟粕不少,但整个内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积厚流广,其影响是深远的。

5 含有"文"的四字词语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分文不值 形容毫无价值 满腹文章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

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

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

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

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

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

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

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

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

作文时不须避讳。 奇文瑰句 瑰:珍奇。

优美的文章。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

比喻国家统一。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与军事。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

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

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

后指寡妇再嫁。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

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

清朝的时代大约一两银子换一吊钱,约1000枚铜板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1 形容文章写的好,很有文采,有哪些四字成语

行云流水

丹青妙笔

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

笔扫千军

笔下生花

惜墨如金 点石成金 笔下生辉 一气呵成 字字珠玉 酣畅淋漓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龙飞凤舞 文笔犀利 文风幽默 文章雅致 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 欢风华丽 妙不可言 妙趣横生

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

朴实无华

个性张扬

文笔流畅

辞藻华丽

人物丰满

形象鲜活

一语惊醒梦中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

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嫌简。(非成语)

2 带文的4字成语

带文的4字成语 :

图文并茂、

文质彬彬、

咬文嚼字、

身无分文、

繁文缛节、

温文尔雅、

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表面文章、

一纸空文、

能文能武、

以文会友、

斯斯文文、

文武双全、

文君新寡、

深文巧劾、

天下文宗、

文不对题、

以郄视文、

通文调武、

孤文只义、

能文善武、

文奸济恶、

潘文乐旨、

言之无文、

文案孔目、

秉文经武

文武两全、

同文共规、

文深网密、

文宗学府、

地下修文、

文质斌斌、

深文周纳、

文人无行、

才兼文武、

演武修文、

微文深诋、

不通文墨、

枕典席文、

一代文豪、

市民文学、

不直一文、

文阵雄帅、

孔壁古文、

文川武乡、

文弱书生、

文采风流、

织锦回文、

广文先生、

旁文剩义、

一文莫名、

衣冠文物、

揆文奋武、

雍容文雅、

尊酒论文、

孤文断句

卖文为生、

巧思成文、

文搜丁甲、

守文持正、

舞文饰智、

讲文张字、

满腹文章、

黼黻文章、

舞文弄墨、

文无点易、

文德武功、

文武差事、

龟文鸟迹、

执文害意、

允文允武、

慧业文人、

深文大义、

深文附会、

锦字回文、

文友诗敌、

汲冢古文、

文章山斗、

质木无文、

识文断字、

圣神文武、

祖武宗文、

多文为富、

单文孤证、

偃武修文、

道德文章

3 表示人的才华的四字词语

才华横溢_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多才多智,德才兼备,才貌双全,多才多艺,

足智多谋_聪颖过人,智勇双全,聪明过顶,才思敏捷,能掐会算,英明果断,神机妙算,明察秋毫,机敏伶俐,胆大心细,思维缜密,脑筋灵活,思想深邃,富有哲理,

能歌善舞_能言善辩,能写会算

聪明伶俐 点头会意 见经识经 见精识精 精明能干

精明强干 伶俐乖巧 伶牙俐齿 巧捷万端 千伶百俐

手疾眼快 手急眼快 四清六活 别具慧眼 百伶百俐 辨日炎凉 冰雪聪明 聪明绝世 聪明伶俐 聪明一世 聪明正直 大巧若拙

福慧双修 好汉不吃眼前亏 慧心妙舌 慧心巧思 好行小慧

绝顶聪明 精明能干 精明强干 绝圣弃智 敬谢不敏

谨谢不敏 锦心绣肠 口齿伶俐 兰质蕙心 目达耳通

敏而好学 卖乖弄俏 冥顽不灵 明昭昏蒙 弄巧成拙

弄巧反拙 偶变投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七行俱下 千虑一失

七窍玲珑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时势造英雄 上智下愚 投机取巧

剔透玲珑 万物之灵 小时了了 秀外慧中 小黠大痴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颖悟绝伦 颖悟绝人 予智予雄 抓乖卖俏

4 含有"文"的四字词语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分文不值 形容毫无价值 满腹文章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

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

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

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

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

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

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

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

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

作文时不须避讳。 奇文瑰句 瑰:珍奇。

优美的文章。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

比喻国家统一。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与军事。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

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

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

后指寡妇再嫁。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

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

5 描写文武双全的四字词语

兼资文武:兼:兼有;资:才能。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形容文武双全。

能文善武: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文通武达: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

文武皇皇:皇皇:非常显赫的样子。形容文武双全,非常显赫。

文武兼备: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文武兼济: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文武兼全: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6 文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文开头的四字成语 :

文质彬彬、

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文武双全、

文奸济恶、

文君新寡、

文深网密、

文武两全、

文不对题、

文德武功、

文宗学府、

文武差事、

文质斌斌、

文弱书生、

文采风流、

文友诗敌、

文搜丁甲、

文无点易、

文川武乡、

文人无行、

文阵雄帅、

文星高照、

文弛武玩、

文案孔目、

文章盖世、

文武并用、

文章魁首、

文韬武韬、

文君司马

7 求高中语文高级词汇(比较有文采的那种),二字,四字词语,成语,

[成语知识一] 高考试题中曾考过的“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炙手可热”“莘莘学子”“差强人意”等成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

对成语的使用,由于很多时候人们已习非成是,这就给正确判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40例,供你复习。

同时,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这类成语的用法,以不断强化积累。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 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成语知识二]: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8 含有“文”的成语,四字

含有“文”的成语有(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

图文并茂、文质彬彬、咬文嚼字、身无分文、繁文缛节、温文尔雅、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文恬武嬉、分文不取、大做文章、表面文章、一纸空文、以文会友、

斯斯文文、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文奸济恶、潘文乐旨、天下文宗、文不对题、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深文周纳、通文调武、文君新寡、孔壁古文、深文巧劾、

文案孔目、一文莫名、以郄视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武两全、文宗学府、

文质斌斌、孤文只义、地下修文、才兼文武、市民文学、言之无文、演武修文、

同文共规、不直一文、秉文经武、微文深诋、不通文墨、文川武乡、满腹文章、

文深网密、能文善武、揆文奋武、枕典席文、黼黻文章、舞文弄墨、文人无行、

允文允武、执文害意、广文先生、文采风流

成语: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造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

成语: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造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

成语: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造句:犯了错误不改,反而~,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成语:以文会友 [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铺仁。’”

造句: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

1 文能组什么成语

文彩四溢 文牍主义 文人雅士 文责自负 文弱书生 文武之道 文武全才 文武兼备 文山会海 文人墨客 文经武纬 文如其人 文武双全 文理不通 文韬武略 文以载道 文房四宝 文不加点 文人无行 文过饰非 文质彬彬 文风不动 文人相轻 文治武功 文不尽意 文贵天成 文无点易 文武兼济 文治武力 文无加点 文丝不动 文经武略 文采风流 文修武偃 文行出处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尔雅温文咬文啮字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请采纳。

2 文能组什么成语

文彩四溢 文牍主义 文人雅士 文责自负 文弱书生

文武之道 文武全才 文武兼备 文山会海 文人墨客

文经武纬 文如其人 文武双全 文理不通 文韬武略

文以载道 文房四宝 文不加点 文人无行 文过饰非

文质彬彬 文风不动 文人相轻 文治武功 文不尽意

文贵天成 文无点易 文武兼济 文治武力 文无加点

文丝不动 文经武略 文采风流 文修武偃 文行出处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尔雅温文咬文啮字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请采纳!

3 四字成语中,含"文"字的有哪些

含“文”的四字成语好多: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不直一文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备。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

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

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

多指反语。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

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

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

后多比喻英才。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

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

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瑰句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 识文断字 识字。

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

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

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

4 文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文开头的四字成语 :

文质彬彬、

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文武双全、

文奸济恶、

文君新寡、

文深网密、

文武两全、

文不对题、

文德武功、

文宗学府、

文武差事、

文质斌斌、

文弱书生、

文采风流、

文友诗敌、

文搜丁甲、

文无点易、

文川武乡、

文人无行、

文阵雄帅、

文星高照、

文弛武玩、

文案孔目、

文章盖世、

文武并用、

文章魁首、

文韬武韬、

文君司马

5 带有文的四字词语

含有“文”的成语有(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图文并茂、文质彬彬、咬文嚼字、身无分文、繁文缛节、温文尔雅、文房四宝、文过饰非、文恬武嬉、分文不取、大做文章、表面文章、一纸空文、以文会友、斯斯文文、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文奸济恶、潘文乐旨、天下文宗、文不对题、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深文周纳、通文调武、文君新寡、孔壁古文、深文巧劾、文案孔目、一文莫名、以郄视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武两全、文宗学府、文质斌斌、孤文只义、地下修文、才兼文武、市民文学、言之无文、演武修文、同文共规、不直一文、秉文经武、微文深诋、不通文墨、文川武乡、满腹文章、文深网密、能文善武、揆文奋武、枕典席文、黼黻文章、舞文弄墨、文人无行、允文允武、执文害意、广文先生、文采风流成语: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造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

成语: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造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

成语: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造句:犯了错误不改,反而~,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成语:以文会友 [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