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己病治未病|建起一道疾病防御线,浅谈古代养生学茶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不治己病治未病|建起一道疾病防御线,浅谈古代养生学茶文化,第1张

说起最近年轻人的熬夜和 养生 真是齐头并进;一边顶着双黑眼圈熬夜一边保温杯里泡枸杞,一边大鱼大肉火锅一边泡脚喝茶;现在的年轻人,真是 养生 和玩乐两不误,说起 养生 说起茶,是现在流行的 时尚 ,本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古代的 养生 学与茶文化。

什么是 养生 ? 养生 就是说通过食物、运动等来保养身体,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难道国人的 养生 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吗?怎么可能,中医 养生 学和中国 历史 一样悠久。

在上古时代,医疗卫生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长命百岁的人甚是少见,出于想要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本能需要,人们会更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求延年益寿、消灾减痛的好办法,一些简单甚至称不上科学的 探索 。

比如,对火的应用:从生食食用变为熟食食用,降低了由进食生食可能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概率;再比如,由原始时期用来辅助狩猎或者祭祀时取悦鬼神的舞蹈,变成了人们强身健体的 养生 方法。即便是在那么艰苦,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人们对所谓的 养生 还是进行了简单的支持,中医 养生 学就开启了萌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逐渐发展,经济生产水平提高,诸子百家开始了学术争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诸子百家有关 养生 的思想和方法也逐渐产生甚至演变为一门学科;为中国的 养生 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比如《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中医 养生 学“天人相应”的哲学基础的整体观体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其根本的 养生 观点是 道法自然 ;提倡人们要清静无为、凝神静气、休 养生 息;以至于到后面发展形成了调息、内丹修炼、吞食丹药等非常有名的 养生 方法;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 养生 观念也有体现,如“食不言,寝不语”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正式进入封建 社会 ;而在秦汉时期, 养生 风气在 社会 中颇为流行,绝大多数帝王都热衷长生之道:像秦始皇命令方士给它炼制长生不老药;甚至汉武帝到晚年的时候都非常热衷于炼丹术。

而在这些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 养生 医学家,比如有张仲景、华佗;看“ 养生 医学家”这几个字,就知道 养生 学已经开始逐渐和医学融合;这个时候中医学开始慢慢建立起自己独具特色的中医 养生 学的体系。

《黄帝内经》的出现,象征着中西医开始进入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以及中医 养生 学的正式形成阶段;《黄帝内经》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 养生 和医学方面的思想;强调人们要顺应自然,协调阴阳的基本观点,还提出要根据四时节气来增减衣物,根据一天中的早晚变化来增减衣物,其中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 的原则更是体现了 养生 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养生 医学体系由于佛教和道教不断发展,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盛和唐朝道教被奉为国教,使得道教的 养生 学知识,如服石和吐纳之术在皇家和民间颇为盛行。

而发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与我国本土原有的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逐渐演化为适合国情的中国化佛教;其中有强调说人应该要 自戒自律、不要贪念太深、平时要多沐浴、诚心斋戒、不杀生、要讲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与我国传统 养生 观念不谋而合。

在宋金元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炼丹当中的金石之物的副作用危害之大;有传言说汉武帝就是吃多了炼制的丹药,汞中毒而死;所以说,人们开始强烈提倡把炼丹中金石之物改为草木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医学家就开始对以前的草本著作进行整理。

从此用药物 养生 就开始走向了重视草木之物的光明大道;而随着宋代“ 重文抑武” 政策的出现,备受瞩目的知识分子开始对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医学领域;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 王安石,陆游,苏东坡 等诗人文学家都通晓医学知识和 养生 之道;还有像 徐淑薇、朱丹溪等以儒生出身的名医 ;这样的双方互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学队伍的文化水平, 也对医学和 养生 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了医学处于发展旺期的明代;研究医学和 养生 学的并非只是医生世家,还有文人、书画家、戏曲家,明代的医生重视脾胃关系、调理脾胃,讲求脾胃同时养。那么,古人都是如何进行 养生 的呢?由 养生 促生的茶文化,有哪些特点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 养生 学的知识更多的只是各家学派的一个小思想,并非主流;而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出现,则使得 养生 学成为了一个明确的对象;由南朝陶弘景编辑的《养性延命录》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养生 学著作之一。

在医学方面赫赫有名的药王孙思邈在 养生 方面更是身体力行、为百姓树立了一个标杆。孙氏同时还写了《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进一步传承、发扬了医学和 养生 学。 养生 学与中药学完美结合最佳的媒介物,就是具有食疗作用的茶叶了。

中国在世界上享誉有两大东西,一个是陶瓷,一个就是茶叶;这茶既可以被当作食物,也可以被视为药物,非常契合中医 养生 学中的“药食同源”一说;茶叶究竟有什么功效,能够让人们对它如此推崇备至呢?

古人认为茶叶可以防治不少疾病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茶叶当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物质,有着降血脂、降血压、调节身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功效。根据古代相关中医药文献记载, 并总结一下我国古代对茶的 养生 功能的认知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味归经方面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认为茶叶的味道是苦咸酸、性冷、无毒,《新修本草》认为茶叶有甜也有苦、微寒、无毒;《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这里例举了根本古籍中对茶的简要认识,能够确定的是,茶叶没毒。话说回来药真有毒,人们会喝吗?还有就是茶叶是凉性的,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味道,有的甜大于苦,有的苦大于甜;有的先甜后苦,有的先苦后甜。

醒神方面 缪希壅《神农本草经疏》认为茶叶可以让人保持清醒,宁神清气

提神助思方面 :华佗的《食论》明确道:苦茶喝得越多就越清醒;唐代诗人释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所言也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去火明目方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茶叶苦且性寒,非常适合降火,《本草易读》也赞成茶叶对解热毒有显著的效果。

解毒止痢方面 :清代《本草易读》认为茶解热毒;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还记载说凡是中暑、肚子疼、得霍乱和痢疾的人,只要喝了茶就会痊愈;这样的记载,其实有些夸张了,这也未免把茶看得太过重要了;虽然茶是有很多好处,但也绝不像《随息居饮食谱》中描写的那样好。

解渴消暑方面 :茶作为一种饮品,解渴肯定是最基本的功能,水喝多了,自然也能降暑。

解腻消脂方面 :很多古籍上都记载着茶叶最能去油;所以不少年轻人在大鱼大肉后就会多喝茶来解腻,或者说刮油。比如最近网上挺火的荷叶冬瓜茶;而茶叶的解腻消脂功能在西方人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以肉为主食,所以在东西方的贸易中, 丝绸、瓷器和茶叶是三大巨头。

下气消食方面 :明代《神农本草经疏》解释道:喝茶可以降火,而食物也随着火气的下降而渐渐被人体吸收消化。

茶文化与 养生 文化,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孪生兄弟,完美的组合 ;茶叶除了以上的作用外,茶还有解酒、保护牙齿等功效,有着这么多功效的茶,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但是凡事有两面,茶是凉性的;所以气虚体寒的人喝多了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茶是有不少好处,在了解自己体质的情况下,再进行适当的饮用,才符合 养生 的道理。但是真正的 养生 , 可不只是单单喝茶,还有 健康 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就像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心态最重要,心旷神怡的态度,才是最 健康 豁达的态度。

渡江战役纪念馆

“人民英雄青史颂,渡江精神新辈弘!”渡江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合肥作为渡江战役的重要决策地、总前委所在地、大军备战地和安徽主战场、练兵场,于2012年建成开放渡江战役纪念馆,全方位地展现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如今,渡江战役纪念馆不仅是合肥市的新地标,也是安徽省红色旅游的新典范。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2009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年均接待量约110万。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每一处建筑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设计都透露着细腻的小巧思,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985年8月建成开放。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由总前委旧址、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总前委参谋处旧址、总前委机要处旧址和总前委秘书处旧址组成,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020件(套),包括谭震林赠给瑶岗村民的线编鞋、陈毅用过的501电话机、粟裕送给参谋处长王德的铁制文件箱、徐向前同志题词、聂荣臻同志题词等一级文物6件(套)。常设展览6个,其中复原陈列4个,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1个,每年举办临时展览3个以上。

总前委、华东局、秘书处、机要处等旧址皆为复原陈列,参谋处旧址现作为基本陈列展厅,以“风驰瑶岗剑指江南”为主题,以渡江战役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示渡江战役的历史概况及总前委、华东局在瑶岗的工作情况。专题陈列“渡江颂书画作品展”,展出了近百位开国将军以歌颂渡江战役为主要内容的书画作品。

安徽名人馆

安徽名人馆是全国首个以一个省籍的历史名人所建的专题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省政务中心,面向800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万平方米。

展馆以史为纲,以时为序,分为八大展厅: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先秦)、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汉-南北朝)、文化繁荣时先贤(隋唐-宋元)、巩固金瓯中的先驱(明朝)、学派林立时的先进(清朝)、变革中探索的先导(晚清-民国)、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艺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国),重点展出了95组共计120位安徽历史名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

走进安徽名人馆,沿着时空桥梁,你可以了解人文圣祖有巢氏“构木为巢”,创造出原始的房屋,让人民免遭禽兽虫蛇的侵害;在这里,你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刘安的《淮南子》,两千多年前“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徽州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商“贾而好儒”,积极兴办文化教育,投资医疗艺术,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徽州文化。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隶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要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负着组织开展全省地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责任。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主题,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资源”为展示主线,布设了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地质文化餐饮休闲、室外景观等区域。整个展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最具观赏性的精品展项就是巢湖龙动物群,巢湖龙,俗称巢湖鱼龙,是一类小型原始类鱼龙。形体类似鱼或海豚,体长70-100cm,眼睛大,嘴巴长,身形侧扁,四肢呈鳍状,适应近海生活。巢湖龙动物群以巢湖龙为特色和优势类群,伴生有原始鱼龙类、鳍龙类、鱼类、菊石、双壳、节肢动物等多门类生物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早三叠世海生脊椎动物群。

合肥科技馆

合肥市科技馆于2002年5月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1671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常设展厅建筑面积约5800平方米,共设有儿童、数学与力学、人体WE、信息技术、现代交通、声光电磁、杨振宁陈列馆等多个展区近400件(套)展品。此外,还拥有一个天象及穹幕影院和一个4D动感影院。教学培训区拥有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创客空间等配套设施。

因为空间有限,合肥市科技馆展厅极限瞬时容量只有1000人,空间不足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于是便有了合肥市科技馆新馆。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设计以“人-科技-自然”为主题,项目绿化种植斜屋面塑造了绿色大地景观,错落排布的金属立方体则强调了科技与自然的共生,被称为“智慧盒子”。其北侧广场保留了蜀西湖与大蜀山之间的视觉通廊,体现“城市客厅”的设计概念;西侧则利用天然高差,引入“双首层”的设计思路,建筑形象融入蜀西湖整体岸线;东侧立面更多采用通透性幕墙,将科技馆内部呈现到城市界面之中。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效果作为我市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重点标志性项目,在展陈设计上,新馆将以“探索体验、理解认知、改造创新”为展览线索,串联整馆展教内容,下设“好奇”、“自然”、“我们”等11个常设展厅,共800余件常设展品,并打造了3个特色影院,为公众提供全新的观影体验。

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博物院新馆北临天鹅湖,占地面积170亩,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馆藏文物22万余件套,楚大鼎、吴王光鉴、鄂君启金节、龙虎纹铜鼓座、金边玛瑙碗、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等被称为安徽博物院的“八大国宝”。

安徽博物院新馆

自新馆建成以来,安徽博物院迈上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博物院共推出了298个优秀精品展览;有5000件(套)藏品征集入馆;共有960多万观众到馆实地参观打卡,数字化展览、文物“云赏析”短视频、新展推介直播等,吸引1200万人次在线点播、观看,云游博物馆;共举办1700场特色品牌活动,吸引百万青少年参加。

赖少其艺术馆

赖少其艺术馆,是中国美术馆界一流水准、重要的、有影响的文化名人纪念馆。由合肥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隶属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对外免费开放。

赖少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为安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其重大的贡献,是"新徽派美术"的卓越代表和旗手。艺术馆收藏了由曾菲女士捐赠的赖少其所创作的版画、国画(山水和花卉)、书法等各个时期、不同品种和题材的艺术珍品和文化史料。

艺术馆馆前广场边巨大勒石上的“赖少其艺术馆”字体劲道,个性凸显。馆名题字由世界知名汉学家、书画家、西泠印社第七届社长饶宗颐先生题写。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又名刘老圩,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位于铭传乡大潜山脚下,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1868年回乡时所建。整个故居面山傍水,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

刘老圩的“宫保第”是中心建筑群的中轴部分,整个中轴部分分为四进,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前厅,这里也是主人接待一般宾客的地方,第三进中厅是刘铭传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四进是座二层后堂楼,是刘铭传的卧室兼书房,这里也是刘铭传晚年读书养性的地方。

圩内盘亭,四面环水,有石桥相连,是曾经存放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之地。1950年,刘铭传的后代刘肃曾先生将这一传世国宝捐献给了国家。1986年公布为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

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先生被称为“巢湖三上将”之一,也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的故居历经90年风雨,在当地相关部门的保护下,如今已经成为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着环巢湖大道,行驶大约四五十分钟就到达黄麓师范学校。穿过学校的后门拾阶而下,过清水塘,有一个寂静的古村落——洪家疃村。在村里一片迷人的翠绿中,背山面水的张治中故居显得那么幽静。

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充分体现出民国时期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走进张治中故居,在大厅地板上,还依稀能看见一幅富有寓意的图案。故居陈列着张治中先生的生活用品。故居的院墙内外,还保留着他当年亲手移栽的两棵梓树。近年,经过当地政府的维护和修复,这座历经90年风雨的老宅子,又恢复了它年轻时的风貌。年,张治中故居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克农故居

李克农故居位于_炀镇中李村,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占地面积1521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1999年,为纪念李克农将军诞辰100周年,原县级巢湖市在其原址恢复二进二厢8间农家四合院,并新建一幢李克农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

李克农是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和组织者,他长期在情报和保卫等特殊战线上工作,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传奇将军”。

李克农故居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中国情报战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四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这里被评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住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属于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整齐,雕梁画栋。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老宅历经岁月变迁,藏闹市一隅。其属于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整齐,雕梁画栋。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院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福寿堂)、走马楼(**楼),东院为淮军展馆。中厅是整体建筑中规格最高部分,走马楼为上下两层回型木雕楼,造型精致,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内部木雕技法流畅,堪称我省北派木雕的上乘之作。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以李鸿章和淮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是合肥市的名片。陈列馆重点打造精品展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合肥文化馆

位于方兴大道与广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坐落塘西河畔的小鸟巢就是合肥市文化馆。

场馆内部设有群文小剧场、多功能厅、民俗(民间)文化展厅、艺术综合展厅、鲁彦周纪念馆、书报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团队活动室等多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自2015年9月开放以来,合肥市文化馆始终秉承“面向公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文化惠民”的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免费开放,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团队培育、免费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挖掘保护、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最美的活动样式,传递美学美育,让市民感受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合肥海洋世界

合肥海洋世界坐落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321号,紧靠欢乐岛、徽园和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安徽省内首家大型海洋公园,国家AAA级景区。合肥海洋世界引入的有来自日本的海豚、企鹅等,海狮、海豹、鲨鱼、企鹅。水族馆内将容纳数百种、6000多条包括鲨鱼在内的海洋鱼类。

合肥海洋世界以水为主线,向您展示不同水域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奇妙联系,展示生命的奇妙和谐的生存方式。您的旅程会经过溪流、湖泊、雨林、江河直到广阔的海洋,近距离观赏到各种有代表性的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生命的和谐。

合肥海洋世界拥有国内领先的大型海豚展示区,在这里您直接透过玻璃观赏到海豚在水中的优雅泳姿。工作人员会每天定期进入水中与海豚进行交流和嬉戏,并借此对它们进行更好的研究和观察。如果幸运,您将会被邀请参与活动,和这些令人惊叹的海洋动物近距离接触。

安徽创新馆

安徽创新馆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其中1号馆以“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三大主题,展示安徽创新发展的历史、资源、成果和未来,征集展示各类创新成果展品1700余件,充分展示安徽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2号馆内,则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集研发转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创新服务中心;3号馆,着重体现实用平台功能,打造全球高端路演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中心、媒体创新传播中心、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等。

踏入安徽创新馆的核心区域1号馆,您一定会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厅吸引。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量子信息、聚变新能源、合肥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外,参观者还能借助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近距离感受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高端科研成果。除了这些超牛的科技展,漫步于展馆内,整面墙的“第一”也一定会让您大为赞叹。这里不仅有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还有世界第一台VCD等。

今天的安徽创新馆,已成为青少年打卡的热门场馆,和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地标”,给青少年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安徽美术馆

安徽省美术馆,坐落于巢湖北岸,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建筑群。随着该馆的建成和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里迅速成为合肥乃至全省的文化新地标。

美术馆主楼巍巍而立,最外层的钢格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20米高的白色隔墙笔直挺立,宏伟壮观。钢制旋转楼梯螺旋而上,70米长的阶梯在半空中延伸,屋顶上绿草如茵,宛若世外桃源。美术馆不仅外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功能设备一流,能同时举办多个高质量、高规格的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具备举办国际性美术活动、引进国外优秀展览的条件,是安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美术馆。

美术馆还致力于成为公众欣赏美、交流美、研究美的“城市客厅”。艺术MALL裙楼,设有咖啡驿站、阅读空间、乐陶工坊、文创商店等,可举办各类美育公开课、艺术沙龙活动,让大众走近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

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

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包含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总面积8158平方米,是包河区年度的公益性建设项目。是一座建筑空间大、功能区域多、功能定位高、服务群体广、社会作用强的文化综合体。

中心以充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使命,将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培训、文化讲座、艺术展览、学术交流、图书借阅、阅读推广、各类演出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该艺术中心共有四层,其中图书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藏书约15万册,包括低幼、青少年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特藏阅览室等阅读空间。文化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合唱教室、录音棚、乐队排练室、琴房、舞蹈室、书法培训室、健身房等。

李鸿章享堂

享堂又称飨堂或飨房,旧时供奉祖宗太主(牌位)或神佛偶像的地方即为祖先、神主提供食物之所;后延伸为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墓旁建筑群。1903年,家乡族人为祭祀李鸿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享堂。

李鸿章享堂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系晚清江淮地区建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名臣墓园之一。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李鸿章享堂以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实物展示了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

修复后的李鸿章享堂为典型的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灰墙黑瓦、色调偏深沉,符合祭祀功能的建筑形式。享堂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为李鸿章与赵氏夫人的合葬墓。中路以山门、前堂和寝堂为主体建筑,辅以厢房构成两进院落。山门前的照壁墙外立有遗存的光绪皇帝亲赐的御制碑文碑和御制祭文碑三座。东路为两进院落的仓房。享堂内现布置有《李鸿章荣哀录》、《李氏家族的家乡遗迹》、《江淮地区农事陈列》和祭祀场景复原陈列等。

肥东博物馆

肥东博物馆里展示了肥东悠久的自然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集历史研究、文物收藏、文化传承、科学传播、休闲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并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综合性博物馆。

肥东博物馆馆内现藏文物2000多件套,拥有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80件。据了解,馆中藏品以陶瓷类和青铜器类为主,有陶器、瓷器、青铜器、钱币、古籍、字画、金银器、玉器、石刻、砖雕、木雕、象牙雕及其它杂件十多个品种。

整馆以历史人文、革命历程、非遗保护、明清宗祠、规划蓝图五大脉络贯穿展示肥东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创新采取总体规划数字沙盘、碗幕影院、微缩互动模型、AR体感互动等数字展示技术,将整个肥东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智慧创新、新颖有趣的全感官体验空间,成为新一代数字博物馆的标杆之作。

肥东大剧院文化馆

肥东县大剧院、文化馆项目位于肥东县瑶岗路与撮东路交口西南角,建筑面积约4754335平方米。地上建筑空间主要有歌剧院、多功能厅、文化馆相关功能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地下建筑空间主要有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

目前,大剧院、文化馆项目室内装饰和安装形象工程接近尾声,室外道排及铺砖工程完成50%,室外园林完成40%。

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

1978年,一声惊雷响起,小井庄成为中国包产到户发源地之一。那年夏天,肥西山南区小井庄的农民率先尝试“包产到户”责任制。这一创举,和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小井庄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包产到户纪念馆,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展示小井庄,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提出到发展过程,弘扬“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如今的小井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肥西山南镇小井庄包产到户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包产到户”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里,各类历史文件有序排列,无声述说着那段风雷激荡的历史。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1994年,汤池镇政府在位于相思林处征地10亩,兴建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展出150多幅照片,该馆被列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在叶挺的感召下,庐江一大批热血青年跟随他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他还写下了“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汤池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里陈列了200余副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和文献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组成、发展和壮大过程。

当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真实写照在此被记录呈现,其中包括“日军侵华暴行”、“抗战中坚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江北游击纵队坚持皖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五、六支队在皖东”、“皖南事变”、“北师的诞生”等系列往事,也是在告诫后人铭记历史。

庐江名人馆

庐江名人馆位于庐江县城东新区东顾山脚下。主体建筑为三栋独立徽派庭院式建筑组成,分为三个独立展馆,涵盖序厅和八大主题展厅及体验剧场、休息区、临展厅等区域,共展示庐江古今名人3000多位。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传奇的故事,既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古往今来,也依附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古邑庐江,江淮重镇,山水形胜,人文荟萃。沿着其2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缓缓走来一位位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他们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更被人们铭记载入史册,成为江淮大地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庐江名人馆,可以瞻群英之风范,聆先贤之教诲,走进庐江、认识潜川,让孩子们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感知到这些安徽名人卓越的成就背后非凡的品质和可贵的精神。

刘耋龄博物馆

刘耋龄博物馆位于庐江县水西门8号楼,博物馆共有四层:一层主要是刘秉璋史迹陈列展,其中包括刘耋龄先生无偿捐赠90件的藏品;二层主要是景泰蓝、“珠山八友”瓷板画及历代瓷器展区,三层主要是佛像及明清漆器展区,四层主要为精品展区。来刘耋龄博物馆,可以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刘耋龄先生是晚清重臣刘秉璋的曾孙,刘耋龄先生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将其毕生收藏的藏品捐献给家乡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

黄疃庙战役纪念馆

肥东县张集乡黄疃社区黄疃庙战役纪念馆,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肥东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一进十开间,两边均设有厢房。

黄疃庙战役纪念馆内共分四个单元,以大量史料和文字,着重展示了1945年4月14日到20日,新四军在黄疃庙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军制造反共摩擦,蚕食我根据地,而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反顽战役,该战役新四军共歼敌3600余人,俘敌13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及军需品。

黄疃庙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队伍与国民党桂系军队进行的一次交战。黄疃庙战役由大小九个战斗组成的,其中王子城战斗是黄疃庙战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黄疃庙战役的首战。

冯玉祥旧居

冯玉祥,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的真挚朋友,他生活简朴,治军严明,嫉恶如仇,被誉为“布衣将军”。

冯玉祥将军故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这里交通便利,距离巢湖市区6公里,合肥60公里,冯玉祥旧居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有5幢22间房屋,保存完整19间,故居分为前后两大院落,前院主要有门厅和议事厅,后院主要有书房、卧室、侍卫室。

冯玉祥是巢湖地区三位名将之一,他一生桀骜不驯的性格,憨厚直爽的风格让后世对其敬佩不已。1989年冯玉祥旧居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旧居一游,冯将军爱国情怀,爱民本色,历历在目,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令后人敬仰。

巢湖市博物馆

巢湖市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是在放王岗汉墓原址复原保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系地方专题性博物馆,2000年对外开放,2001年巢湖市政府决定在汉墓专题馆的基础上扩建巢湖市博物馆。

巢湖市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和《巢湖市名人名贤馆》三部分,现有馆藏文物3627件套。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原址原状的展示了巢湖市汉墓出土的棺椁,介绍了放王岗汉墓棺椁结构特点、发掘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以巢湖放王岗汉墓、北山头汉墓出土精品文物为主要依托,展品分为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几大类,阐述巢湖地区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及重要影响。

 演讲稿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文体,演讲拥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你知道好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一)

 看到谈谈服饰这个话题,我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和弟弟盼望过年的情景。那时家境贫寒,只有等到每年的年底才会有一套新衣服,自然在那时,对于服饰的要求几乎是为零,能有一件新衣服过年就足以让我俩欢天喜地好一阵。

 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年岁的逐加,对服饰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渐渐注意起别人的穿着打扮了。在初中的时候,周围许多同学喜欢穿纯色的坠边长衬衫,直筒垂下来,将整个臀部都遮挡住了。穿牛仔裤是当时最流行的服饰了。那时候的牛仔裤颜色比较单调,多为黑色和蓝色,宽宽的裤腿和裤脚,很耐穿。

 等到了高中时,衣服没有以前那么保守了,牛仔裤也不是单纯的两色,很多奇形怪状的挂饰开始出现了,往往大老远的就可以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有很多同学把这当做了一种时尚,有人甚至以自己穿的服饰最新奇而自豪。

 我是一个性格相对较内向的女孩,穿着打扮总是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一般都是极其简单的服饰。一身运动装,或是牛仔裤配衬衫,虽然看似有点单调,但有属于我自己的个性。我总觉得服饰不一定要有多新奇,只要穿在身上觉得舒服,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服饰也日益在更新变化,服饰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有人预言说:日后人也可以像植物一样吸收阳光,服饰则是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组成。这似乎有点难以想象,未来我们看不到,但是只相信现在的感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二)

 服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从它的问世、演变到制作都非短短几百字所能概括。今日,我只想就人们关心的穿衣问题谈谈自我肤浅的看法。

 首先,穿衣要讲究场合,服饰是分场合的。没有必要穿着燕尾装、晚礼服去吃快餐,也不宜穿着T恤衫牛仔裤去西餐厅;不必在家中穿得西装笔挺,也不能穿着睡衣睡裤去公共场所。已故的戴安娜王妃可谓深谙服饰之道:她会穿着印有太阳图案的衣服访问日本,她会戴着水手帽参观海军基地……总之,善于根据场合选择适宜的服饰会给人以礼貌、舒适之感;相反,则令人感到别扭、尴尬。

 其次,是要注意身份。不一样职业、身份的人,对服饰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外企白领的服装追求优雅精致,机关干部的衣着则应大方端庄。是教师,就不该打扮得花里胡哨,太过妖艳;是演员,大可穿得五彩缤纷,标新立异。巴金在其名著《家》中,更是准确地把握了服饰与人物身份之间的关系:一袭蓝色布衣为地位低下的、r环鸣风定了位:“一件淡青湖绉绸棉袄,下头系着一条青裙”衬托出琴**大家闺秀的优雅气质。

 再次,服饰的搭配要合理。穿西装不能配旅游鞋的常识已是尽人皆知了。我想强调的是色彩的搭配也要适宜。虽说此刻流行不对称的、另类的服装,对颜色的搭配也不再强调所穿的服装不超过三种颜色,但我还是不太欣赏一个人穿得太花哨。试想应对一个浓妆艳抹、穿得五颜六色的中年妇女,谁敢恭维毕竟太花哨的衣服只适合舞台,日常生活中,我们穿得赏心悦目才最重要。

 最终,我提倡穿合体的衣服。有些人一味地追求,或许穿着大把钞票堆起来的衣服会有心理上的满足感,但衣服毕竟是穿在身上的,如果要我花许多钱买一件仅有笔直站立时才真正合身的衣服,还不如花几十元钱在地摊上买件舒适的棉布衬衫来得实在。所以,不要迷信什么品牌,适合自身的才是的。

 总之,一个人的服饰应力求美观大方、舒适得体。期望每位朋友都能慎重选择自我的“第二层皮肤”,穿出自我的风格,穿出自我的品位。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三)

 走上街头,随处可见小巧精致的娃娃,有风靡全球身着洋装的芭比娃娃,有广袖盘髻的日本丽佳娃娃,至于中国娃娃,则是穿清朝满装、头顶小黑板的。在人们眼中,似乎旗袍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看到这些娃娃,似乎都是异国风情,怎样就没有纯正的中国风娃娃呢我心生遗憾。8月5日午时,在市图书馆的国际展厅里,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汉服视觉盛宴。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汉服,有着大而宽的广袖,长长的裙摆婀婀娜娜地拖至地上,典雅清新,线条柔美流畅。

 身着汉服的女子以小碎步飘至台间,右手压着左手藏袖里,手举至额间,鞠躬九十度相对揖礼。一个轻巧地转身,一个洒脱的拂袖,那个美啊,犹如嫦娥舒广袖,令人浮想联翩。那鼓声点点伴飘逸的汉家霓裳,那春江花月夜流淌的华夏礼貌,随风以逝,旧日芳华,如恍如梦。

 久远的记忆打开了,在活着的人们的世界里消失了三百多年的汉服又重新出此刻了人们的面前。那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的样式,飘逸、洒脱、自信。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汉族从来就没有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汉族人并非没有自我的民族服装,从上古时代,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其显着特点就是宽衣大袖、峨冠博带,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礼貌的重要象征。

 日本的和服是由汉服发展而来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我的民族特色,而韩国的韩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演变成如今的高腰、下摆宽大蓬松的襦裙。所以,穿着和服的日本丽佳娃娃,穿着韩服的韩国娃娃,准确的说,都应当称之为中国娃娃,我想:如果她们穿上汉服,那必须会更加飘逸、更加可爱、更加美丽。

 我期望在我们这一代,能在传承和发扬汉文化上,找到一个结合点。把古典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吸收外民族的精华,改良我们民族性体现出来的不足,这样才会有生命力,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汉服的复兴最终弥补了我的遗憾。我憧憬着哪一天,我能戴上象征少女时期的发钗,穿上淡紫色的飘逸而典雅的汉服,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伴着春江花月夜翩翩起舞,那必须是绝配!

 任何一个民族,当她穿着自我的民族服装时都是最美的。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四)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服饰的作用还真是不容小觑。有的时候,大方得体的衣着打扮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达成目的,而如果是不协调的服饰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障碍,更有甚者,有人因此而丢掉工作或是吓跑客户。也许有的人会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光凭外貌是不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我们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例子固然不可效仿,但表里如一总应该做到吧。

 有的人可能很有才,于是自恃才高,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既影响观瞻也有碍自己的发展,因为无论何时,除了专业技能可以利用之外,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任何单位和部门树立起来的标杆人物。有的人可能很有钱,名牌服饰堆积一身,可是除了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之外,不会给人们留下任何美好的印象。这就涉及到服饰的选择和搭配。

 我们说,服饰的选择和搭配既要注意身份、年龄,也要注意场合,服饰的搭配包括衣服鞋帽之间的搭配,以及衣服鞋帽与饰物之间的搭配。原则上来讲,在选择和搭配服饰时,应注意颜色不可过于繁多,一般以三种颜色为宜,否则会令人眼花缭乱。穿正装时,注意不能穿休闲鞋,也不能配白色或红色的袜子,女士穿裙子以搭配肉色的袜子为宜,男士穿西裤时袜子的颜色应选择稍深于裤子的颜色为宜,或者一律选择深灰色。皮包的搭配也很重要。很多人可能舍得花钱买衣服,却不舍得花钱买包,往往是一个两个廉价的包可以背上全年。我个人认为,穿正装一定要配优质的真皮皮包,穿休闲装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样式的装饰包,但也要注意与衣服颜色的搭配。还有帽子、眼镜,颜色、款式的选择也应注意与整体的搭配效果。此外,还有首饰的选择与搭配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大而贵重的首饰一般在出席大型宴会等正式场合才使用,平时使用则显得有些夸张。平日工作时佩戴的首饰以不招摇为宜,还要注意大方得体的整体效果。总之,服饰的搭配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慢慢学习慢慢积累才能搭配得好。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五)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2008年,共1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一般认为,华夏衣裳为距今约五千年的黄帝所制或黄帝时期所制。例如,汉代《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之妻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衣裳。

 汉服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特征不变,如领子有交领右衽、直领、圆领,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

普通话三分钟命题说话谈谈服饰(六)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对于爱打扮的女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了。美,首先就与服饰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服饰吧!

 至于比较有历史地位或高级的中山装、旗袍、西装、婚纱之类的我就了解不深,因为它们离我的距离太远,很少有机会跟它们打交道。

 所以对于这宽泛、宏观性的服饰我就不谈了。我就从自己身上穿的,普普通通的服饰谈谈吧!我是一个平凡、内向又有点传统的女孩。因此在穿着打扮上也是有点保守,普普通通的。我不崇尚,也不追求流行或非主流的。我始终觉得穿得适合自己就好。这个适合包括的范围很宽泛,包括:颜色、款式、质量、价钱、身份、场合等。

 颜色方面我也不是特别喜欢那一种。只要顺眼,整体看起来舒服就好。款式嘛就场合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普普通通的T恤搭配舒服的休闲裤是我经常穿的。质量方面,我要求也不高,手感好,第一感觉过得去,手工整体上做得精细就行。搭配嘛当然就要上衣、裤子、鞋子、包包、心情等配合都要适当。不要出现太大的反差和不妥就好。至于价钱嘛,量入为出,与自己的经济能力所相符的就行。身份和场合等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谈谈服饰普通话三分钟普通话。不要张冠李戴或弄巧成拙,看场合穿衣服就好。就如一位教师的穿着要整洁,得体,大方而不能大红大绿或奇装异服。

 就这些,就是我对服饰的看法。

本子的拼音:běn zi

例句:

1、我当场决定我要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我有一个写满着各种各样动物的信息的本子。

2、造反派拿到了洋钱和账本子,说他家留着变天账,自然是给他的儿子找来了天大的麻烦。

3、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4、他常丢三落四,在交作业的时候常找不着本子,于是就自言自语:“咦?我的本子呢?”真好笑。

5、本子据说是万用手册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呢!虽然它不是万用手册的发明者,却是万用手册的标杆产品。

6、他不愿在墨迹未干之前就合上本子弄污乳白的纸张。

7、本子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看见了更是要于心不忍、流连忘返、跃跃欲试……结果一没克制,就肯定有买回一本。有一次,看见一种本子,没有克制,欣喜万端,一下买了十四本。

8、也正像群众感受到的,工作组干部“说话不靠书本子,工作不搞花架子,办事不摆官架子”“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

9、于是他把圣马太画成这么一幅样子:秃顶,赤着泥脚,笨拙地抓着一个大本子,由于不习惯于写作而感到紧张,焦灼地皱起眉头。

10、这时的蜡烛在我眼里像一位英勇无畏的骑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桌上,为我照亮,随着内心的温暖,我的笔也在本子上龙飞凤舞起来……待我写完功课,那支蜡烛在我眼里像个受伤的孩子,垂头丧气,流逝着一滴滴烛油……

11、《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辑印的另一部著名丛书,分5集,收书336种,大部分是古籍中极为重要的著作,所据多为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用仿宋铅字排印。

12、我就举着本子大声呵斥:"陈!果然是你!"他看到作业本,怒火一下给浇灭了,脸霎时发白,看着他沮丧的神情,爽。

13、沙威把车夫递给他的小本子推回去,并说。

14、林筱忆接过全部本子,随意抽出一本,一打开大致一看觉得还不错,可没看多久就发现了问题,每次的笔记,开头都很工整,到后面就差强人意了,楷体变草体。

15、高鸿业先生译的本子,“雅”差一点,但相当准确,且有许多注译。

16、手机的存储量毕竟有限,当舍不得删掉的短信满了的时候,他们就用一个本子把短信抄录下来,没事就拿出来看。

公元1840年,西方列强用鸦片大炮撞开了满清王朝的大门。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际,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也开始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这段时间老师讲授的相关内容,让我能够站在更为客观、理性的立场,以相对全面的角度,去对历史洪流中发生的大事件,做出一个更为公正的评价;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我们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农民阶层——太平天国运动

记得初中时,我便因“桂平金田”对这一运动深感兴趣,如今“重温”历史,了解到了更多未曾听闻的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但为什么是农民,而不是其他相对有权有势的阶层,比如说地主阶层(毕竟列强的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老师说,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正所谓“官逼民反”,长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农民变成了首先站起来说“不”的人。

农民阶层的力量是基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还离不开其它的“催化剂”。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军人-洪秀全,从七岁起,就学习四书五经等古籍,家里人也都希望它能考取功名,但他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全都名落孙山,偶然的机会他决定不再信奉孔孟之道而改信了基督教(后来又创立了拜上帝教),于是,他本人就有了一个较大的思想转变--由追求仕途到反清。也正因此,他才会发动农民群众去进行反抗。这是从人物方面去考虑其兴起原因。

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受到影响而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又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现象的更加严重,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符合历史必然性的。

         地主阶层洋务派——洋务运动

1861-1895年间的洋务运动,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为挽救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强运动”,尽管此次运动因“甲午海战的战败”而被画下了一个失败的符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思想上有了进步——懂得了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军事、商业、教育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本人一直很钦佩梁启超先生——学贯中西,文采过人,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关于“君子”的演讲,更是激励着我要做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少年。启超先生的过人之处,在近期所学的维新运动中也有体现。

不同于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此处讲到“制度”,是前两次运动未曾触及的,而这正是挽救中国的根本途径,梁启超等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施一定的措施。但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令国人惋惜。

                 总结性思考

上述三个典型的阶层抗争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根本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制度问题。一棵大树根烂了,上面的枝干和叶子就算依靠“输营养液”的方法,也难以生存,更不要说健康生长了。腐败的清王朝统治正是烂掉的树根。

谈到这里,不得不感慨我们这一辈——生逢盛世,何其幸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你我有目共睹,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大考,更是检验出了制度的可靠。

历史像是滚滚向前的车轮,永不停息,但我们的脚步,必须适时停下,因为我们要回顾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就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之一吧?

在近期的近代史学习中,我对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爆发的历史条件: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统治危机的来临,使人们痛感国家就要灭亡了,虽然清政府宣布实行了“新政”,但不过是“自掘坟墓”。“风雨欲来山满楼”,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了。

②当时的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他们需要一个领导者来带领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从而维护他们的利益;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也曾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后来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的人士团结起来,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if !supportLists]2   [endif]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

①孙中山先生所做努力: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其流亡海外);

1904年,孙中山先生发表《中国问题的新解决》(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

1905年,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其他阶级人士所做努力:

宣传革命书籍的涌现,革命民主思想得到传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革命团体的成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③其他: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是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是给孩子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

辛亥革命的基本进程:

导火索:保路运动(1911年5月)

第一枪: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阶段性成果: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重要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底)(期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失败:袁世凯窃国复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最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学习完“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的不二之选,是时代最强音;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责革命的手段,认为革命破坏性大、劳神伤财,不搞革命也可以的“告别革命论”,其实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不现实。

选择“革命”是中国发展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选择,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深度,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知识分子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不管是宣传和组织工作的开展,还是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白衣书生们利用所学先进之知识,为欲倒之国家贡献了一己之力;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更是值得中华儿女所敬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而矢志奋斗;本着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替人民谋幸福”;具有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伟大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着伟大时代。虽然辛亥革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仍值得我们去从中获取有利于当代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毕竟,历史总是滚滚向前的车轮,“一劳永逸”的决策是没有的。小到每个读书人,大到整个国家,从思想传播,到道路选择,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会成为岁月长河里不灭的痕迹,成为前人的怀恋,后人的效仿,故而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对你我他,都十分重要。

     近日看了广西财经学院的舞蹈,同众多网民一样背后发凉,深受触动——封建的思想糟粕了一代代的国民,数之不尽的花季少女葬送在所谓的“三从四德”等囹圄中,令人感慨。同时,越发觉得:思想进步对于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性,越发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为此,我重新整理了一下课堂笔记,写下了这篇课堂心得。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了千辛万苦,多次向西方学习却屡屡碰壁,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更让国民感到绝望、苦闷;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于是发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新青年”的六个标准——人格形态自主,社会观念进步,人生态度进取等,这些标准哪怕是放到现在都是有很大的标杆意义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仿佛人们冲破思想牢笼的一把金钥匙。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他们批判孔学,但没有完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可说明这次的思想运动并非偏激的、不理性的。但万物均有两面性,我们也要认识到该运动的局限性: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且,他们的宣传手段有限,很难根本改造社会环境产生的各种思想与国民性。但作为一场生动的、前进的、革命的思想潮流,它的时代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在推动社会进步、取得民族解放的事情上有着无限潜力。慢慢地,中国境内出现了很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之后又发展出了中国***。

课堂上,老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是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反复探索的结果,也是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充分激荡的结果。中国人民在效仿西方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在陷入了严重的价值缺失和精神迷茫中时,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推倒了思想的铜墙铁壁。中国出现了能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也从此出现了新局面,尽管由于幼年的***工人阶级人数不多、理论准备尚不充分且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