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搞什么养殖比较好,养竹鼠能赚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现在搞什么养殖比较好,养竹鼠能赚吗?,第1张

  竹鼠养殖也很难

  竹鼠(Rhizomyidae;bamboo rats)

  芒洞老鼠,学名竹鼠,又称竹馏、芒狸、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等,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它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测定,它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上品。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啮齿目竹鼠科的通称。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多为中小型种类,一般体长在16~23厘米之间,但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头圆眼小,耳隐于皮内;尾与四肢均短;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头骨粗壮坚实,颧弓外扩,骨脊高起,肌肉发达;上门齿特别粗大,共有16颗牙齿。栖息于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灌丛和竹林中。全世界计有3属6种:非洲竹鼠属2种,为东非的特有种;竹鼠属3种,小竹鼠属1种,为亚洲特有,见于中国南部。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洞道浅,距地面仅20~30厘米,洞道土堆在洞口处,并常用土封住洞口。洞中巢穴常铺以竹枝、竹叶和枯草。喜食竹类的地下茎、竹笋,也吃其他植物。大熊猫偶尔捕食。全年可见到幼鼠,繁殖次数不详,每胎生3~8仔。竹鼠皮毛长绒厚,质量颇佳。肉鲜嫩,可食用。脂肪称竹鼠油,可做外敷药。竹鼠的牙还用于肾结石患者,把牙磨成粉末与白酒对口服即可。

  中国易经协会主席陈帅佛慎重声明★养竹鼠风险大◆

  [编辑本段]生物学分类

  竹鼠的分类地位是: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Rhizomys)和小竹鼠属(Cannomys)。具体生物学信息如下:

  中华竹鼠(Chinese Bamboo Rat, Rhizomys sin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缅甸北部和越南等也有分布。具体如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等。

  银星竹鼠(Hoary Bamboo Rat, R pruinosus):主要在我国的东南地区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如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地下生活,以苇草根、白茅根、竹根、竹节、竹叶、竹笋为食;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峰;孕期1个月,每胎1-5个,哺乳期2个月。

  大竹鼠(Large Bamboo Rat, R sumatrensis):主要在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马来半岛、苏门达腊等地区。体大肥胖,是个体最大的竹鼠。晨昏外出活动;以竹根、竹笋为食,也食其他植物。2-4月和8-10月繁殖交配,孕期22天;每胎3-5只。分布区狭窄,数量不多,稀有种。

  小竹鼠 (Lesser Bamboo Rat, Cannomys badius):这是个体最小的竹鼠,主要在云南西部和尼泊尔、 孟加拉北部、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分布在中缅边境一带海拔6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和边上的竹丛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环境中挖洞生存,孕期40天,每胎1-5只。分布区狭窄,数量少,属于稀有种。

  [编辑本段]饲养方法

  竹鼠(Rhizomys sinensis)又竹馏,属竹鼠科。竹鼠属哺乳动物,分布于南亚及东非一带,在我国有1属3种,主要栖息于秦岭以南山坡竹林或芒草丛下,穴居。以竹的地下茎、根、嫩枝和茎为食。

  竹鼠肉质细腻、鲜美可口。它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灰分17.36%、租纤维084%、水分3.84%。还富含磷、钙、VE及氨基酸。用普通烹调方法即可做出各种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的佳肴。《本草纲目》:“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目前竹鼠肉已成为美食,从家庭餐桌登上了高档的宴席,为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竹鼠皮张,毛绒丰足、色泽光润、板质良好,是制裘原料皮。竹鼠须是制作毛笔的高档原料。

  [编辑本段]饲养技术

  竹鼠喜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以夜间活动较频繁。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其性喜暖,生活温度为-8--35℃,最适温度为8-28℃。喜躲于光线很弱的角落,若置于太阳下直晒时,就奔跑不息,显得不安。当人向它吹气时,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同时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4-5个月龄,体重lkg以上开始性成熟,6个月龄后进行繁殖,一般年繁殖10只以上。幼鼠饲养3个月体重达0.5kg ,5个月可达1kg以上,最大的2-3kg。

  一、圈舍

  空房、地窖、防空洞均可养殖,或用砖砌成1.2X1.0x0.8m圈舍,用砖隔成两舍,间壁墙上留口,一间做内室,另一间做饲养场地。群养5对/平方米,也可笼养。

  1.2幼鼠

  指离乳后3个月龄内的竹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瓜皮等多汁饲料,以及玉米、麦麸、干馒头等精料。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鱼粉、骨粉、食盐、维生素、生长素,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并促进幼鼠的生长发育。食物种类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若有变更,应有过渡期。幼鼠日采食14-17g,每天投喂2次,上午少喂,下午多喂。根据幼鼠的体重、体质强弱分池饲养,每笼4-5只。体弱的应单独饲养,促进幼鼠体质恢复。

  1.3成年鼠

  成年鼠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体重1.2-1.5kg 。应定时定量投喂,早晚各1次,每只日投喂秸秆150-200g ,精料15-20g。基础日粮常年无需变更,若变更应有一个过渡期。成年鼠牙齿长得快,需要在笼内放置一根竹杆或硬木条供其磨牙。 每天检查竹鼠的粪便是否表面光滑,呈颗粒状,好像是药用胶囊。注意其毛色是否光亮,活动是否活泼,如果有意外应及时处理。

  种公鼠种公鼠要求发育良好,体重1.3kg 以上。背平直,健壮,睾丸显著,性欲旺盛,耐粗饲,不打斗。交配动作快,精液品质优良。

  种公鼠精液数量和质量与营养有关,但又不能喂的过肥。青粗饲料为竹叶、竹秆、竹笋、玉米秆、芦苇秆、甘蔗、胡萝卜等。配合日粮为:玉米粉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

  种鼠配种每日1-2次。春秋两季气温适宜,公鼠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每次发情1-3天,晚上配种。公、母配种比例为1:2-3,以1:l较好。

  种母鼠种母鼠要求产仔率高,母性强,采食力强,体重1.2kg 以上。因幼鼠生长发育,成年母鼠还需养育幼仔,故幼鼠和成年母鼠日粮配方如下;①玉米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另按总量加0.5%的食盐和生长素。②竹粉20%、面粉35%、玉米粉10%、豆饼粉13%、麦麸17%、鱼粉2%、骨粉2%、食盐02%、食糖0.8%。另外,在每公斤饲料补叶酸1mg、烟酸20mg、氧化锌75mg、D-L蛋氨酸400mg、碘化钾0.5mg、硫酸锰60mg、VA1500IU、VD31500IU、VB12 20mg、VB2 6mg、VE30mg。将上述饲料混合,加水揉成馒头状或颗粒状,然后晒干或烘干,饲喂竹鼠。

  母鼠怀孕期为60天,此期投喂饲料需干净、新鲜、多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母鼠怀孕后应单独饲养,经常保持舍内清洁,有干燥细软的垫草。分娩时间2-4小时,最快也要1-2小时分娩完毕。临产前6-7天,母鼠乳头露出,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临产前,不时发出“咕--咕--”声,分娩时,仔鼠连同胎衣和胎盘一并产出。母鼠边产边把胎衣和胎盘吃掉,吃到最后咬断脐带,并敌净仔鼠身上的羊水。此时可听到仔鼠“叽--叽--”的叫声。母鼠产仔12小时后,开始给仔鼠哺乳。

  分娩时避免观看和用手摸并保持环境安静,以防母鼠吃仔或弃仔。哺乳期也不能看母鼠巢穴,不能打扫卫生,不能往窝室内投喂饲料,窝室内卫生,母鼠自行会打扫。

  哺乳期应投喂配合饲料并应适当加量,同时每天给予牛奶或豆浆,以增加母鼠的泌乳量。母鼠每天泌乳100g以上,足以满足仔鼠所需乳量。

  房舍温度保持8-27℃,夏季气温超过30℃,又特别闷热时,要用电扇吹风和向池内淋水降温。冬季舍温不能低于5℃,最好保持在15 ℃左右。特别是季节变换时要防止贼风侵袭窝室。

  仔鼠出生20-30天跟母鼠采食,此时喂鲜嫩易消化的竹枝、草茎、全价颗粒饲料。同时给母鼠补喂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40-50日龄后断奶分窝,分窝分工2-3批,每隔3-5天分1批。仔鼠成活率在98%以上。

  二、疾病防治

  饲养环境应定期用百毒杀、新洁尔消毒。饲料应新鲜多样化,不喂带水或霉烂食物。

  2.1胃肠炎

  主要是投喂变质、发霉或饲料突变造成。

  症状: 病鼠表现步态瞒珊,排出粪便呈黄绿色带血或白色粘胶陈样。

  防治: 投喂新鲜饲料,口服土霉素0.5g,日服2次。

  2.2感冒

  气候突变受寒引起。

  症状: 呼吸加快,鼻镜干燥,流泪,流清鼻涕。

  防治: ①肌肉注射安乃近0.2-0.5m1,每日1次。②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每次1ml ,每日2 次。

  2.3口腔炎

  咬伤、啃伤或敌食笼网、锐物引起。

  症状: 不愿吃食,流涎,粘膜潮红发炎。重者精神萎靡,体温升高。

  防治: ①用0.1 %高锰酸钾水冲洗口或添加在饮水中让病鼠自饮并口服消炎片2片,也可用碘甘油涂擦口腔。 ②重症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20万单位,每日2次,3天为1 个疗程

  [编辑本段]养殖前景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人工驯养竹鼠成功之后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投资少、风险小、经济效益高的一项新型养殖业。

  一、竹鼠的开发价值

  1.可供食用。

  竹鼠食性洁净,肉质细腻精瘦,味极鲜美,为野味上品,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据测定,它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

  2.可入药治病。

  现代医学证明,竹鼠肉能够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中医学认为,竹鼠的胆、肝、心、脑、睾丸、肾均可入药。胆可明目,提神健脑,可治眼疾和耳聋症;肾可治疥疮、脚气病;肝、心、脑可治心慌、惊悸、失眠等症;睾丸炒干后加冰片少许,冲开水吞服可治高烧不退、呕吐和风症;骨头浸酒,可治风湿、类风湿病。

  3.制药的精料。

  我国医药界历来把竹鼠毛作为药用的一种好原料。因竹鼠的毛主要成分是硬质蛋白,经过水解后,可制成水解蛋白、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重要药品。民间通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病、痘麻病。竹鼠的内脏等下脚料可提取甘麻酸、胸腺肽、脑磷脂等生化药物。竹鼠的尾中的线状白筋,可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线。

  4.制裘的好原料。

  竹鼠皮毛细软,光泽油润,底绒厚,皮板厚薄适中,易于鞣制,毛基为灰色,易于染色,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

  [编辑本段]市场前景

  1.有旺盛的国内市场。

  在国内竹鼠已步入我国南方及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和城镇和消费市场,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在深圳、珠海、香港、广州、海南、上海等沿海大中城市商品竹鼠销售一直看好,价格始终呈现坚挺的态势,销价每公斤80~100元。一只1公斤重的烧烤竹鼠销价为200多元。特别是春节前后,竹鼠销势更旺,价格上扬,货源紧缺。据不完全统计,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上海等地每年要消费竹鼠600多万只,而目前,全国竹鼠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急剧增长的需要。近两年来,我国竹鼠养殖业开始逐渐升温,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众多农民朋友纷纷引种养殖,这又需要提供大批竹鼠种源。

  2.走俏国际市场。

  竹鼠及其制品历来畅销国际市场,每年近有50只竹鼠出口东南亚各国。美国阿拉斯加州每年需要从我国进口300吨竹鼠肉。用竹鼠皮制成的一双皮鞋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为2 000~2 500元,一件翻毛竹鼠上大衣售价为4 000~5 000元,且十分抢手。竹鼠须每公斤4万元,而用须做成的高档毛笔,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历来畅销。

  [编辑本段]养殖效益

  竹鼠养殖具有适应性广、节粮、繁殖力强,生长快、易养易管、利润丰厚等特点。不但农村可大力发展,也适合城镇居民家庭养殖和工厂化规模养殖。

  1.主食秸秆。

  竹鼠的饲料以农作物秸秆和植物基根为主,如玉米秆、高粱秆、黄豆秆、甘蔗根、芦苇、芒草等。不与人、畜、禽争粮。也不与牛、羊争料,牛、羊吃植物的嫩枝叶,而竹鼠仅吃植物的老根茎。为保证竹鼠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需要饲喂一些精饲料。

  2.不需阳光和水。

  竹鼠喜在阴暗、凉爽、干燥、洁净、温度-8~35℃的环境中生活,又有从饲料中摄取水分而不直接饮水的特性。因此,它既能在边远农村的山坡,岩洞营造窝穴养殖,也可在城镇室内,地下室建造窝池实行工厂化立体养殖,而且更适合在盛产竹林和玉米、高粱的干旱缺水山区养殖。

  3.易养易管。

  竹鼠饲养管理简单,每天仅投喂1次,也可3天投喂1次。竹鼠尿少粪干,无臭味,夏天清1次,冬天可3~4天清扫1次。饲养1对竹鼠的工作量是饲养1头猪的1/10,一个劳动力可饲养200对种鼠。

  4.繁殖力强。

  1只母竹鼠年繁殖仔鼠20~30只,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年循环繁殖120~160只,远高于猪、牛、羊的繁殖倍数,其生产水平是其它畜种不可比拟的。

  5.效益可观。

  幼鼠饲养3个月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商品竹鼠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50~60元,一般饲养1对竹鼠年收入1 000元以上。一个农户利用半亩猪舍改成鼠池,圈养6~10对竹鼠,一年可脱贫。下岗职工,城镇居民利用空闲房屋实行立体笼养或围池饲养4~6对竹鼠,其收入也相当可观。由此可见,竹鼠养殖是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大、高产、高效、低耗、节粮、风险小的新型养殖业,值得发展。

  [编辑本段]养殖周期

  第一年:

  引种--成长--成熟--发情配种--产仔哺育。

  1、这期间有吃仔的,也会有弃仔的母鼠出现;

  2、由于性情问题不配种的公母也会有,那些通常会比较凶,屡教不改;

  3、性能力不好的公鼠也可以列入淘汰之列;

  第二年:

  进入旺产期--二次选种

  1、吃仔、弃仔或少产仔的淘汰掉;

  2、体质差的也淘汰掉;

  3、繁殖能力差的也属其中;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精选后优良成年种鼠开始有较好经济效益 ,但这期间,必须考虑后备种鼠的贮备问题,要不然两三年后养殖场会有“断炊”问题。

  第六年:

  种鼠的性能力开始下降,用后备种鼠慢慢将这些鼠当商品鼠淘汰掉,保证高产种鼠的数量。

  从以上这个六年周期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供大家参考:

  1、竹鼠这一产业不是一投资就可以马上见到效益的,说简单点就是做这一产业需要点长远的眼光和胆迫!这样的眼光和胆迫你有吗??有的话赶紧搞吧,没的话看看就好,别做美梦!呵呵。

  2、初次引种不可过少,通常我们建议是二十对或是十组以上,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二次选种的基数,假如你总共就引了那么几只,搞不好一次刷下来都刷完了,那就不用养咯!哈!!

  还有引种的时候,要到具有两证(既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竹鼠养殖场中引种,这样不仅种源的质量有保证,而且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疑难问题的咨询等)也会相应的好。当然,也可以到自己的熟悉的、信得过的养殖场中引种,反正,一定要确保种源的质量。把好种源关,才能为以后的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才能搞好竹鼠的养殖。

  3、一旦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后,每年都应该留出后备种鼠,以保证可以填补种鼠作为商品鼠出售后留下的产能缺口。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痉的症状 5 痉的辨证分型 51 痉病·邪壅经络证 52 痉病·热甚发痉证 53 痉病·温热致痉证 54 痉病·瘀血内阻证 55 痉病·气血两虚证 56 痉病·肝经热盛证 57 痉病·阳明热盛证 58 痉病·心营热盛证 59 痉病·痰浊阻滞证 510 痉病·阴血不足证 511 痉病·阴虚动风证 6 痉的辨证论治 7 痉的分类 71 刚痉 72 柔痉 73 阳痉 731 刚痓 732 痉病无四肢厥冷者 74 阴痉 741 柔痓 742 痉病见四肢厥冷者 75 三阳痉 76 三阴痉 77 风痉 78 风寒痉 79 风痰痓 710 痰火痓 711 湿热痉 712 热甚发痉 713 血虚发痉 714 虚痓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痉病的穴位 2 治疗痉病的方剂 3 治疗痉病的中成药 4 痉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痉病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痉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痉 已经自动替换为 痉病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jìng bìng

2 英文参考

convulsive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nvulsive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痉病(convulsive disease[1][2])为病名[3]。是指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1][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又称痓[3]。

4 痉病的症状

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3]。

《金匮要略·痉病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也。”

5 痉病的辨证分型 51 痉·邪壅经络证

痉·邪壅经络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congesting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1])是指邪气壅阻经络,以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2 痉·热甚发痉病证

痉·热甚发痉病证(convulsive disease due to hyperpyrexia[1])是指邪热炽盛,以发热,胸闷,心烦,急躁,口噤,齘齿,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3 痉·温热致痉病证

痉·温热致痉病证(convulsive disease due to warmheat pathogens[1])是指感受温热病邪,以壮热头痛,呕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张,甚则神昏,谵语,口渴喜饮,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4 痉·瘀血内阻证

痉·瘀血内阻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1])是指瘀血内阻经络,以项背强直,头痛如刺,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紫暗,边有瘀斑,脉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5 痉·气血两虚证

痉·气血两虚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1])是指气血两虚,经脉失养,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或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6 痉·肝经热盛证

痉·肝经热盛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heat in Liver Channel[1])是指肝热炽盛,灼伤经络,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口噤啮齿,甚则角弓反张,高热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眩晕,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7 痉·阳明热盛证

痉·阳明热盛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heat in Yangming[1])是指胃肠热盛,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壮热,汗出,口渴引饮,舌红,苔黄燥或焦黑,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8 痉·心营热盛证

痉·心营热盛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heat in heartnutrient phase[1])是指心营热盛,阴津耗伤,以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9 痉·痰浊阻滞证

痉·痰浊阻滞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1])是指痰浊阻滞经络,以头痛昏蒙,神志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10 痉·阴血不足证

痉·阴血不足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yin blood insufficiency[1])是指阴血亏虚,经脉失养,以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瞤,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低热,舌红,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511 痉·阴虚动风证

痉·阴虚动风证(convulsive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wind stirring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 亏虚,虚风内动,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头晕目眩,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痉证候[4]。

6 痉病的辨证论治

痉病有虚实二证[3]。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壅滞经络而成[3]。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3]。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病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病者。……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

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可兼扶正[3]。虚证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予息风[3]。

7 痉病的分类

痉病有刚痉病、柔痉病、阳痉病、阴痉病、三阳痉病、三阴痉病、风痉病、风寒痉病、风痰痉病、痰火痉病、湿热痉病、热甚发痉病、血虚发痉病、虚痉病等[3]。

71 刚痉病

刚痉病一作刚痓[5]。症见发热无汗,恶寒,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挛急或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弦紧等[5]。《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病,余同)。”又:“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又:“痓为病(一本痓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圣济总录》治伤寒刚痉病,选用石膏汤、羚羊角汤、犀角大黄散等方[5]。风热盛亦可致刚痉病[5]。《医醇賸义·湿热暑》:“刚痉病者,头痛项强,手足搐逆,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无汗,此风热盛也,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风热合而为病,赤芍连翘散主之。”

72 柔痉病

柔痉病为痉的一种[6]。与刚痉病相对而言[6]。一作柔痓[6]。症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6]。《金匮要略·痉病湿喝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一作柔痉病)[6]。《金匮要略心典》卷上:“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表虚,则当恶寒,今不恶寒者,风邪变热,外伤筋脉为痉也。”治用栝蒌桂枝汤加减[6]。亦有因暑热、湿热所致者[6]。《医醇賸义·暑湿热》:“柔痉病者,身体重著,肢节拘挛,有汗而热。暑热为天之气,其来甚速,其去亦甚速。体重筋挛,乃热邪为湿所留,故有汗而热不退也,白术苡仁汤主之。”

73 阳痉病

阳痉病一作阳痓[7]。

731 刚痓

阳痉病指刚痓,即刚痉病[7]。《丹溪心法·痓》:“阳痓曰刚,无汗。”

732 痉无四肢厥冷者

阳痉病指痉无四肢厥冷者[7]。《证治准绳·杂病》:“痉病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病皆身热足寒,然阳痉病不厥逆。”治宜清热、凉血、祛风[7]。选用羚羊角散、麦门冬散、防风散等方[7]。

74 阴痉病

阴痉病一作阴痓[8]。

741 柔痓

阴痉病指柔痓,即柔痉病[8]。《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

742 痉见四肢厥冷者

阴痉病指痉见四肢厥冷者[8]。《证治准绳·杂病》:“痉病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阳祛邪[8]。《太平圣惠方》选用附子散、白术散、柴胡散等方[8]。

75 三阳痉病

三阳痉病指太阳痉病、阳明痉病、少阳痉病[9]。

76 三阴痉病

三阴痉病指太阴痉病、少阴痉病、厥阴痉病[9]。《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病,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治法用附子散,多汗去川芎、独活加黄芪、当归[9]。

77 风痉病

风痉病指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病证[10]。《圣济总录》卷八:“风痉病者,以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故也。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荣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仆,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苏则复作。其或耳中策策而痛,身背直而不屈者,不可治也。”治宜祛邪为主,参以息风,用续命汤、天麻汤等方[10]。

78 风寒痉病

不论刚痉病、柔痉病,凡因风寒而致者,为风寒痉病[1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病者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以发热恶寒不恶寒、有汗无汗分刚柔者,风寒痉病也。”

79 风痰痓

风痰痓指因风痰壅滞经络所致的痉[11]。症见眼牵嘴扯,手足震颤或搐搦,甚则神昏不醒[11]。治宜祛风化痰,用祛风导痰汤,加姜汁、竹沥;风痰盛者,败毒散加防风、天麻、黄芩、全蝎、生姜、薄荷,气血不足而兼风痰者,用参归养荣汤[11]。

710 痰火痓

痰火痓是由于痰火壅盛所致的痉[12]。症见眼牵嘴扯,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滑数[12]。治宜清热泻火,豁痰止痉病[12]。用瓜蒌积实汤加减[12]。《景岳全书·杂证谟》:“痉病有痰盛者,不得不先清上焦,若火盛多痰者,宜用清膈煎、抱龙丸。”

711 湿热痉病

湿热痉病指由湿热病传变所致的痉病证[13]。多因湿热夹风,侵入筋脉;或邪入手足厥阴,热盛动风所致[13]。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生地、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病,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玄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湿热证,发痉病,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下之例。”“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癍疹,胸痞,自利,神昏痉病厥,热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剂犀角、羚羊角、生地、玄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湿热痉病亦有因热闭所致者:“湿热证,发痉病神昏,独足冷阴缩, 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辛温之品煎汤熏洗。”“湿热证,发痉病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712 热甚发痉病

热甚发痉病指热盛伤阴,筋脉失养所致的痉[14]。由于邪热壅滞,或热甚伤阴,筋脉失于濡养所致[14]。症见壮热,项背强,口噤齘齿,手足挛急,腹满便秘,甚则角弓反张,神识不清,舌苔黄,舌质红,脉洪数或沉滑有力[14]。治宜泄热存阴,用增液承气汤[14]。无腹满便秘者,宜清热救津,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等方[14]。

713 血虚发痉病

血虚发痉病指失血过多,血虚无以养筋所致的痉[15]。症见手足搐搦,或角弓反张等[15]。《张氏医通·诸风门》:“血虚之人发痉病,或反张,或只手足搐搦,或但左手足动摇。十全大补汤加钩藤、蝎尾,或用大营煎等方加减。”

714 虚痓

虚痓指气血虚极,不能养筋所致的痓病[16]。《医学正传·痓病》:“亦有绝无风邪,而亦能使人筋脉挛急,而为角弓反张之候者,血脱无以养筋故也。”证见四肢搐搦,头昏目花,自汗,神疲,气短,舌质淡,脉细弦[16]。治宜益气补血,兼予息风[16]。选用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大营煎等方加钩藤、蝎尾等息风药[16]。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萆薢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萆薢的功效与主治 11 萆薢的用法用量 12 萆薢的化学成分 13 《中药大辞典》:萆薢 131 出处 132 拼音名 133 萆薢的别名 134 来源 135 原形态 136 性状 137 化学成份 138 萆薢的药理作用 139 性味 1310 归经 1311 功能主治 1312 萆薢的用法用量 1313 注意 1314 附方 1315 各家论述 1316 备注 1317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萆薢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萆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萆薢 1 拼音

bì xiè

2 英文参考

yam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oison ya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萆薢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1]。

4 拉丁名

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oison yam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萆薢的别名

粉萆薢[1]。

百枝、竹木、白菝葜、硬饭团、山田薯[2]。

7 来源

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或绵萆薢D. Septemloba Thunb福州薯蓣D futschauensis Vnine的根茎[2]。

8 产地

萆薢主产浙江、湖南、广东等地[2]。

9 性味归经

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肾经[2]。

10 萆薢的功效与主治

萆薢具有祛风,利湿的功效,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白带,乳糜尿[2]。

萆薢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湿浊,祛风湿的功效。用于湿热浊邪上蒸所致瞳神紧小,目赤如鸠眼等眼病。

11 萆薢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2 萆薢的化学成分

粉萆薢含薯蓣皂苷(Dioscin)等[2]。

13 《中药大辞典》:萆薢 131 出处

《神农本草经》

132 拼音名

Bì Xiè

133 萆薢的别名

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名医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

134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135 原形态

①粉背薯蓣,又名:黄萆薢、黄山姜、土黄连、黄薯。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近于地面,竹节状。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波状,叶片干后近乎黑色,下面常盖有白色粉状物。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成2~3枝簇生于叶腋,花序基部的花通常2~3朵集在一起,至花序的顶端通常单生;雄花雄蕊3,开放后药隔变宽,退化雄蕊3,有时存在,常与发育3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子房下位,退化雄蕊呈花丝状,柱头3裂。蒴果成熟后反曲下垂,翅宽超过长度或近于等长,表面栗褐色,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四周围以薄膜状的翅,通常两两迭生,着生于每室的中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②叉蕊薯蓣,又名:蛇头草。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竹节状。茎纤细,左旋。单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波状,叶面干后黑色,很少呈灰褐色,下面灰褐色;叶柄短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2~3枝簇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长卵圆形,**,雄蕊3,药卵形,开放后药隔变宽,常为花药的1~2倍,呈短叉状,退化雄蕊3;雌花序穗状,单生,很少双生;雌花花被6,卵圆形,退化雄蕊丝状,子房下位,长圆柱形,柱头3裂。蒴果,翅顶端稍宽大,表面栗褐色。种子扁卵圆形,栗壳色,具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林缘。分布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③山萆薢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类圆柱形,作不规则分歧。茎纤细,高很少超过2米,有纵沟。叶互生,心形至三角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有时呈浅波状,基出脉7~9条;叶柄长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总状或圆锥花序,1至数个腋生;雄花有柄,有苞片及小苞片各1,花被片6,长圆形,其中3片较宽,雄蕊6;雌花序穗状或圆锥状,单生,很少复生。蒴果,翅顶端稍宽,表面栗褐色;种子着生于每室中央的基部。种子扁平,卵形,上端翅宽于种子1倍以上。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多生于疏林或竹林下,沿山沟潮湿处。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④纤细薯蓣,又名:白萆薢、铁菱刚、白姜、白薯、白连。

多年生缠绕藤本。根茎横生,竹节状。茎左旋,长圆柱形。叶互生,基部叶有时3~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呈微波状,边缘有明显的啮齿,叶脉通常7条,很少为9条;叶柄与叶片近于等长。雄花序穗状,单生于叶腋;雄花单生,无柄,苞片卵形,小苞片披针形,花被碟形,裂片6,长圆形,雄蕊3,药隔宽约为花药的1/2,不发育雄蕊3,退化为棍棒状;雌花序穗状,单生;花被裂片6,披针形,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柱头3分叉。蒴果具3翅,翅半月形,长约28厘米,宽约13厘米,顶端近于平截或微凹,表面栗褐色,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每室2枚,具膜状的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多生于山坡疏林下、较阴湿山谷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

136 性状

①粉萆薢

为植物粉背薯蓣或山萆薢等的干燥根茎。切片厚约1~3毫米,边缘不整齐或有棕黑色的外皮;切片表面黄白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筋脉花纹,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坚实有弹性,易折断。无臭,味甘淡。以身干、色黄白、片大而薄、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佳。

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亦产。

②棉萆薢

为植物纤细薯蓣或叉蕊薯蓣等的干燥根茎。商品多为纵向或斜切圆片,大小不等,厚约2~3毫米。外皮灰**较厚,周边多卷曲。切片表面浅黄白色,粗糙有筋脉。质柔软,易折断。无臭,味微苦。以身干、色白、片子厚薄均匀者佳。

主产于浙江、湖北等地。

137 化学成份

山萆薢根茎主含薯蓣皂甙,尚含纤细薯蓣甙、薯蓣皂素毒甙A(以上皂甙的甙元都是薯蓣皂甙元),山萆薢皂甙、约诺皂甙、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薯蓣皂素毒甙是山萆薢中的杀虫成分。从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甙元有:薯蓣皂甙元,含量12%(江苏产)、21%(浙江产)、135%(江苏宜兴产);托克皂甙元,含量006%(江苏产)、009%(浙江产)、032%(江苏宜兴产);雅姆皂甙元,含量004%(扛苏产)、010%(浙江产);约诺皂甙元;考盖皂甙元和衣盖皂甙元。另还分离出少量25异螺甾3,5二烯,可能是水解时薯蓣皂甙元的脱水产物。地上部分分离出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考盖皂甙元。地上部分除种子外,各部都含相当量的游离的约诺皂甙元和托克皂甙元。地下部分有痕迹的游离的薯蓣皂甙元,其他都成皂甙。种子中含托克皂甙元,其甙元几乎全成为皂甙存在。雌花中分离出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衣盖皂甙元。雄花中分离得到薯蓣皂甙元、约诺皂甙元、托克皂甙元和考盖皂甙元。

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浙江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103%。

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昆明西山产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22%、淀粉2059%、粗蛋白质1435%、鞣质13%,粗纤维素116%。

薯蓣皂甙元可作为合成皮质酮的原料。

138 药理作用

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抗真菌作用。

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堿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139 性味

苦,平。

①《神农本草经》:"苦,平。"

②《名医别录》:"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酸。"

1310 归经

入肝、胃、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膀胱经。"

②《本草纲目》:"入足阳明、厥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膀胱三经。"

1311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①《神农本草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②《名医别录》:"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者血,老人五缓。"

③《药性论》:"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④《日华子本草》:"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⑤王好古:"补肝虚。"

⑥《滇南本草》:"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

⑦《本草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1312 萆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1313 注意

肾虚阴亏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薏苡仁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②《本草经疏》:"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③《本草备要》:"忌茗、醋。"

④《本经逢原》:"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用病必转剧。"

1314 附方

①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②治小便频数: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柄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严氏济生方》萆薢丸)

③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④治小便;昆浊: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⑤治阴痿失溺:萆薢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⑥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薢二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⑦治小肠气及腰痛:萆薢、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

⑧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本瓜、猪苓、泽泻、槟梅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

⑨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匕,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广利方》)

⑩沧风寒湿痹,腰骨强痛:干萆薢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

⑾治肠风,痔漏:萆薢、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1315 各家论述

①《本草纲目》:"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敦《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杨仪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饮,正此意也。又杨于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数。便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

②《本草通玄》:"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入肝搜风,故能理风与筋之病。入胃祛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古人或称其摄溺之功,或称其逐水之效,何两说相悬耶不知闭蛰封藏之本在肾,气强旺则收摄,而妄水亦无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湿热,故能去浊分清也。杨氏萆薢分清饮,正合此意。"

③《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腠,营卫不得宣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

④《本草思辨录》:"风寒湿之在腰背骨节而痛强者,阴不化也,以萆薢达之而阴化。风寒湿之为阴痿、为失溺、为老人五缓者,阳不伸也,以萆薢导之而阳伸。后世以萆藓为分清浊之剂,亦由阴化阳伸而后清升浊降。即止小便数、除茎中痛,均不出是义耳。化阴非能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萆薢者,所以驱风寒湿也。"

⑤《本草正义》:"萆薢,性能流通脉络而科筋骨,入药用根,则沉坠下降,故主治下焦。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气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多入气分,少入血分。《神农本草经》主腰背痛,乃肾有湿热,浊气不去,而腰膂为之疼痛,非肾虚无湿之腰痛,所可浑同施治。强骨节者,宣通百脉,湿浊去而正气自强,非能补益以助其强固,此药理之至易辨者。杨氏有萆薢分清饮,专治湿热淋浊,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温而且涩,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误会。濒湖《本草纲目》谓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立说甚允。然又谓杨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云云,则与萆薢性情,两相背谬。《神农本草经》又主风寒湿周痹,颐谓惟湿热痹著,最为合宜,若曰风寒,必非此苦泄淡渗者,所能幸效。又治恶疮不瘳热气者,岂非为湿与热蒸之主药乎《名医别录》谓主伤中,亦惟脾为湿困者宜之,决非补中之药。又治恚怒,颇不可解。又谓阴萎失溺,则湿热闭结者,亦有萎躄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虚痿。又谓治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则语太浮泛,且与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轻信。不谓缪仲淳因此二语,竟谓此物为补益下元之要药,又谓甘入脾而益血,以渗泄利湿之效用,而说到补阴上去,不如石顽《本经逢原》,谓古人或称摄精,或称利水,何其两说相悬,不知湿浊去而肾无邪热之扰,肾气自能收摄,颇能窥见玄奥也。甄权谓主冷气顽痹、腰脚瘫缓不遂、男子肾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阴萎之症,然惟湿热为患。乃宜此药,甄氏冷气久冷之说大误。甄又谓治肾间有湿,膀胱宿水,是也。而今本濒湖《本草纲目》引此二句,脱一湿宇,乃作肾间有膀胱宿水,遂令人无从索解,王好古谓补肝虚,亦不可训。尤奇者莫如《日华本草》,竟谓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头旋痫疾,中风失音云云。"

1316 备注

同属植物福州薯蓣的根茎,亦作棉萆薢入药,产于福建。

另有红萆薢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和土茯苓等的根茎,在云南、四川等地亦作萆薢使用。另详"红萆薢"条。

1317 出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