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九气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九气简介,第1张

九气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即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气。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九气者,谓怒喜悲恐寒热忧劳思。因此九事而伤动于气。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也;二曰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三曰悲则气消,悲则使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热气在内,固气消也;四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五曰寒则气收,聚寒使经涘涩,使气不宣散故也;六曰热则腠理开,腠理开则荣卫通,汗大泄;七曰忧则气乱,气乱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八曰劳则气耗,气耗则喘且汗,外内皆越,故气耗也;九曰思则气结,气结则心有所止,故气留而不行。”

详见百科词条:九气 [ 最后修订于2015/7/19 19:03:17 共4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凉而行之 1 拼音

liáng ér xíng zhī

2 注解

凉而行之 治疗学术语。指反治法之汤饮调剂原则。指大寒之证用热性药物治疗时,应待其汤液寒凉之后饮服,以顺其寒证特性,避免格拒不良反应。《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古籍中的凉而行之 《医学纲目》:[卷之五·阴阳脏腑部]治寒热法

胃之生气,使真气旺,三也。〔《素》〕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即热因寒用之类,如用干姜、附子大热之药,须

《周慎斋遗书》:[卷六]寒热

胃中之生气,使其生气旺,三也。经云∶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仲景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

《读素问钞》:[卷中]论治

左以和之必随寒热为适)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续气性有刚柔

《普济方》:[卷一百十九积热痼冷门]总论

。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夫治

《灵素节注类编》:[卷九治法准则总论]经解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绩,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而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其所胜之次。

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盛痹不仁肿病,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痹,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胭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帝曰:善。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

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人在春季的脉象如弦,怎样才算是弦脉?

岐伯回答说:人在春季的脉象对应肝脏,五位属东方,五行属木,时逢万物开始生发之际。因此,春季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利,端直且长,所以称为弦。如果不符合季脉象,就是肝脏病变的征候。

黄帝追问:不符合春季脉象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脉气来时,如果脉动坚实有力,就是太过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外。如果脉动不实且微弱,则是不及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内。

黄帝又问:春脉太过与不及,疾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春脉太过,就会使人健忘,精神恍惚,头晕目眩,甚至产生巅顶病变。春脉不及,就会使人胸部疼痛牵连到背部,往下则导致肋胁两侧部位胀满。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人在夏季的脉象如钩,这又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回答说:人在夏季脉象对应心脏,五位属南方,五行属火,时逢万物生长茂盛之际。因此,夏季脉气来时旺盛去时衰弱,就像钩一样,所以称为钩脉。如果不符合夏季脉象,就是心脏病变的征候。

黄帝问:不符合夏季脉象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脉气来时旺盛去时亦盛,这就是太过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外。如果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盛,这就是不及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内。

黄帝追问:夏脉太过与不及,疾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夏脉太过,就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导致生疮。夏脉不及,就会使人心情烦躁,身体上部会出现咳嗽唾液,下部则会出现失气泄泻病症。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秋季的脉象如浮,这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人在秋季脉象对应肺脏,五位属西方,五行属金,时逢万物收敛成熟之际。因此,秋季脉气来时轻虚浮浅,来时急促去时即散,所以称为浮脉。如果不符合秋季脉象,就是肺脏病变的征候。

黄帝问:不符合秋季脉象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脉气来时如轻毛而中央坚实两旁虚弱,这就是太过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外。脉气来时如轻毛而微弱,这就是不及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内。

黄帝追问:秋脉太过于不及,疾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秋脉太过,就会使人气逆,导致背部疼痛,心情闷闷不乐。秋脉不及,就会使人呼吸气短,咳嗽时会出现气逆带血,下面能听到喉间有喘息的疾病声音。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冬季的脉象如营,这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人在冬季脉象对应肾脏,五位属北方,五行属水,时逢万物归藏之际。因此,冬季脉气来时深沉搏手,所以称为营脉。如果不符合冬季脉象,就是肾脏病变的征候。

黄帝追问:不符合冬季脉象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脉气来时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就是太过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外。如果去时脉动数频,这就是不及的脉象,表明疾病在内。

黄帝问:冬脉太过与不及,疾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冬脉太过,就会使人精神萎靡,身体懈怠,脊骨疼痛,胸闷气短,寡言少语。冬脉不及,就会使人心虚如空悬,就像腹中感觉饥饿一样,导致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疼痛、少腹胀满、时常小便等病症。

黄帝说:明白了!

黄帝接着说:人在春夏秋冬四时的脉象,有逆有从变化各异。那么,脾脉究竟主何时令呢?

岐伯回答说:脾脏脉象五行属土,五方五位属中,是位居中央的孤脏,却能灌溉滋养东南北周围四方。

黄帝追问:脾脏脉象正常或异常有征候吗?

岐伯回答说:脾脏脉象正常时没有征候,出现异常时则有征候。

黄帝问:脾脉异常时会有怎样的征候?

岐伯回答说:患者脉气来时如水流散,这就是太过,表明疾病在外。如果来时尖锐如鸟喙,这就是不及,表明疾病在内。

黄帝追问:先生说脾脏是孤脏,位居中土以灌溉滋养四方。那么,脾脉太过与不及的病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脾脉太过,就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脾脉不及,则会使人九窍不通,称为重强病症。

听到这里,黄帝肃然起立,对着岐伯躬身再拜稽首说:明白了!我终于懂得了脉象变化的基本刚要,这是天下最重要的数理。《五色》、《脉变》、《揆度》和《奇恒》等古籍经典,大道至同就在天人合一,精神血气阴阳循环不可逆。气逆则循环不通,就会导致人体系统丧失生机。古人把这些最重要的数理刚要,通过反复临床实践和细微观察总结出来,再刻录到玉版上,珍藏熟记于胸腹,而且要每天早上还要诵读一遍,就称为《玉机》。

人体五脏产生的精气,按照五行相生相克顺序进行传输。精气会滞留在五行相生的脏器,消亡于其所不克的脏器。在患者病危濒临死亡之际,五脏精气必先传行于其所不克的脏器,然后病人才会死亡。这就是体内精气逆行,必然会使人死亡。

譬如,木生火,木克土,水生木,金克木。肝脏接受心脏传输的精气,然后传输给脾脏,再滞留于肾脏,最后传输消亡于肺脏。

火生土,火克金,木生火,水克火。心脏接受脾脏传输的精气,然后传输给肺脏,再滞留于肝脏,最后传输消亡于肾脏。

土生金,土克水,火生土,木克土。脾脏接受肺脏传输的精气,然后传输给肾脏,再滞留于心脏,最后传输消亡于肝脏。

金生水,金克木,土生金,火克金。肺脏接受肾脏传输的精气,然后传输给肝脏,再滞留于脾脏,最后传输消亡于心脏。

水生木,水克火,金生水,土克水。肾脏接受肝脏传输的精气,然后传输给心脏,再滞留于肺脏,最后传输消亡于脾脏。

这些五脏精气传输的情形,都表明五行相克精气逆行就必然消亡。

把一日一夜划为五个阶段,分别对应人体五脏脉象,就可以推测出病人死亡的早晚时间。

黄帝接着说:人体五脏经脉相通,精气传输都有一定的次序。五脏发生病变,如果邪气分别传输给其所克的脏器,就会变成不治之症。这样经过三个月,或是六个月,或是三天,或是六天,等到邪气传遍五脏时患者就会死亡。这种情况,就是邪气按照五行相克顺序进行传输。上古圣人有言:“能够辨别三阳经脉,就可知病变邪气从何而来。能够辨别三阴经脉,就可知患者的生死之期,也就能够说出邪气传输至其所不克的死亡进程。”

因此,风为五运六气*邪之首,也就是百病之源。

如果寒风邪气入侵人体,就会使人毫毛直竖,皮肤毛孔紧闭,身体开始发热。这时,可采用发汗疗法。当寒风邪气侵入经络时,就会产生明显的麻痹不仁肿痛症状。这时,可采用汤熨热敷、艾火灸治和针刺等疗法祛散寒邪。如果不及时调治,病变邪气就会传输滞留在肺脏,形成肺痹病症。到了咳喘气逆时再不调治,病变邪气就会从肺脏传输至肝脏,形成肝痹病症,也称为肝厥,还会出现胁痛和饮食呕吐症状。这时,可采用按摩推拿和针刺疗法进行调治。

如果还不及时进行调治,病变邪气就会由肝脏传输至脾脏,形成脾风病症,会出现麻痹、腹中发热、心烦、小便发黄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按摩、药物、热汤沐浴等疗法进行调治。如果再不及时进行调治,病变邪气就会由脾脏传输至肾脏,形成疝疸病症,引发少腹闷热疼痛、小便混浊发白等症状,也称为盅病。这时,可采用按摩和药物进行调治。如果还不及时进行调治,病变邪气就会由肾脏传输至心脏,产生筋脉拘挛症状,形成瘈病。这时,可采用艾炙和药物进行调治。如果再不及时进行调治,患者十日后就会死亡。

如果病变邪气由肾脏传输至心脏,又从心脏反传至肺脏,引发寒热交杂病症,三年后就会死亡,这是病变邪气传输的常规次序。

对于突发性急病患者,就不必按照病变传输常规次序进行治疗。有些疾病不按常规次序传变,就像忧恐悲喜怒等情志病症,都是不按常规次序传变,这就会使人产生严重的疑难杂症了。

因此,水克火,喜极伤心,心脏精气虚弱,肾脏病变邪气就会乘虚而入。金克木,怒则伤肝,肝脏精气虚弱,肺脏病变邪气就会乘虚而入。火克金,悲则伤肺,肺脏精气虚弱,心脏病变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土克水,恐则伤肾,肾脏精气虚弱,脾脏病变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木克土,忧思则伤脾脏,脾脏精气虚弱,肝脏病变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从喜极伤心开始,这就是情志病变传行的顺序。因此,情志疾病有五种,却会发生五五二十五种变异的传输转化。所谓传输转化,就是五五相乘的概率称谓。

如果出现大骨干枯松脆、大肉消瘦下陷、胸中郁气胀满、呼吸困难、喘息不断、呼吸时身体颤动等症状,患者的死亡期限就只剩下六个月了。真脏脉象已现,就可以断定死亡之期。

如果出现大骨干枯松脆、大肉消瘦下陷、胸中郁气胀满、呼吸困难、喘息不断、心胸疼痛牵引肩项作痛等症状,患者的死亡期限就只剩下一个月了。真脏脉象已现,就可以断定死亡之期。

如果出现大骨干枯松脆、大肉消瘦下陷、胸中郁气胀满、呼吸困难、喘息不断、心胸疼痛牵引肩项作痛、全身发热、脱肉破胭等症状,真脏脉象已现,患者的死亡期限就只剩下十个月了。

如果出现大骨干枯松脆、大肉消瘦下陷、两肩下垂、骨髓内消、动作越来越衰弱等症状,真脏脉象已现,患者的死亡期限就只剩下一年了。真脏脉象已现,就可以断定死亡之期。

如果出现大骨干枯松脆、大肉消瘦下陷、胸中郁气胀满、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腹内疼痛、心中气郁不舒、肩项及全身发热、破胭脱肉、目眶下陷等症状,真脏脉象已现,眼睛已经认不清人,患者就会立即死亡。如果尚能认清人,就是精气未绝。到了精气传至所不克脏器时,患者就会死亡。

如果正气暴虚,外邪突然侵入体内,导致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就像从高处堕落水淹溺一样,就离死期不远了。如果脉息绝而不至,或是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即便是形肉不脱,真脏未现,患者依然会死亡。

如果患者精气急剧虚弱,外邪突然侵入体内,五脏彻底闭塞,全身经脉阻塞不通,血气不能往来循环,就像从高处堕落或溺水一样,就无法预测死期了。如果经脉气绝不来,或是一呼一吸脉动五次六次,虽然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象未现,也都是不可救治的死症。

肝脏真脏脉象出现时,表里内外劲急,就像按在刀刃上一样锋利,或如按在琴瑟丝弦上一样硬直,面色青白色无光,毫毛枯焦,患者即刻便死。心脏真脉出现时,脉动坚而搏,就像手按薏苡子或是抚摸玉珠一样,面色赤黑无光,毫毛枯焦,患者即刻就会死亡。肺脏真脉出现时,脉动大而空虚,就像羽毛着人皮肤一般地轻柔,面色白赤无光,毫毛枯焦,患者就会死亡。肾脏真脉出现时,脉动搏手如线索欲断,就像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色黑黄无光,毫毛枯焦,患者就会死亡。脾脏真脉出现时,脉动软弱无力,忽疏忽密快慢不匀,面色黄青无光,毫毛枯焦,患者就会死亡。

凡是出现上述真脏脉象,皆为不可救治的死症。

黄帝接着又问:病人出现真脏脉象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人体五脏的精气,都来自脾胃的饮食五谷精华。因此,五脏以脾胃为本。五脏精气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经,必须通过脾胃精气才能输送到手太阴经。五脏精气各以其所主时间,自行到达手太阴经。

三结交为经穴别名,指关元穴。《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详见百科词条:三结交 [ 最后修订于2017/2/18 20:05:44 共480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血瘀

红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和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可是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阿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用红花泡水来自我调理,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常见的活血药应该怎么用才对?

病例

一位阿姨,65岁,有高血压160/100,伴有眼底病变,想着自己可能有血瘀的问题,于是自己开始用红花泡水喝,没想到使用后,高血压波动更大,高压到达180、190,视物不清也越来越严重,还出现心烦失眠!到底怎么回事呢?

于老提示大家, 血瘀根据其不同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寒热之分的 ,这位患者阿姨的症状加重正因是为没有分清血瘀寒热的缘故。

上面这位阿姨,脾气急、口干口苦、喜欢冷饮、大便不爽,属于火热和血瘀结合的 热瘀 ,而红花是偏温的活血药,热盛血瘀的人用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那么,寒瘀和热瘀到底如何区分,又该如何针对性的调理呢?

相对于寒瘀来说,大家对热瘀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于老告诉大家其实热瘀在古籍里就有记载,无论是由于外界热邪入侵人体,还是肝郁气滞、肝阳上亢、五志过极等原因造成的内生之热,都有可能煎熬血液、烧灼血管,最终形成热瘀。

1 热瘀的典型表现

外在表现 面红目赤、皮肤发红或出斑、出疹、红丝缕缕、舌色红绛

其他表现 局部疼痛拒按、夜间加剧、心烦失眠、躁扰不按、口渴漱水不欲咽

针对热瘀人群,于老介绍了自己常用的经方,以及一款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凉血活血的茶饮方。

2 于老常用的调理热瘀的经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赤芍、丹皮、生地

药方使用,谨遵医嘱。

3 凉血活血饮

药材: 丹皮10克、郁金10克、凌霄花3-5克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郁金清热凉血、疏通活血,凌霄花就是紫薇花,它能行气清热、凉血化瘀,可以用于血热血瘀的诸多症状。

用法: 丹皮和郁金水煎开后滚3-5分钟,再放入凌霄花,焖泡2-3分钟即可。

血液温则行,寒则凝,寒邪侵袭人体后,会使血管痉挛,影响血运,使血液停留在某个地方造成血瘀。

1 寒瘀的典型表现

外在表现 面色暗滞、爪甲、舌色青紫

其他表现 胸部、胁下、腹部冷痛如锥刺,手足麻木,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妇女痛经闭经

针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寒瘀,于老也推荐了一款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通活血茶饮方。

2 温通活血饮

药材: 红花5克、月季花3克、生姜3片

红花温经活血,月季花偏温、甘温通利、理气活血通经、治疗气滞血瘀、经血不通、经脉不畅等,生姜辛辣散寒解表。

做法: 用滚开的水直接泡就可以了,寒比较重的可以多放几片生姜,寒比较轻的可以少放。

于老特别强调,对于很多老年心脏病患者来说,活血化瘀固然重要,但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导致严重后果。

这个被忽略的致病原因就是 心阳不振 ,老年人容易心肾阳虚,造成血液循环减慢,停滞后就会导致血瘀。

1 心阳不振的症状

疲乏无力、畏寒怕冷、心悸心慌、胸闷心痛(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危重时会出现大汗淋漓、四肢逆冷、口唇青紫等症状。

所以老年人的心系疾病需以温振心阳为主,于老也给大家带来一款适合老年人日常使用的小茶饮。

2 红参温心饮

药材: 红景天3-6克、西洋参3-6克(或太子参6-10克)、干姜3片

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现代医学研究,还具有增强血氧饱和度的作用;西洋参和太子参都可以补心气,而且不燥不上火;干姜温中回阳。

用法: 煎汤代茶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