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击夔牛皮鼓的鼓槌是用谁的骨头做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敲击夔牛皮鼓的鼓槌是用谁的骨头做的?,第1张

雷神的骨头。

蚩尤和皇帝的战争进入了焦灼的白热化阶段,心烦意乱的皇帝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妙法。用特殊的材质制造一年奇异的军鼓,来振作士气,战胜蚩尤的军队。

皇帝看中了东海流波山上的夔。形状像牛,却没有角,苍灰色的身子,只有一只脚。能够自由出入东海,每次进出海水,动静特别大,能引来大风大雨,身上发出的闪闪银光像日月光芒。它的吼叫声好像打雷。皇帝看中了它的皮,活捉之,残忍的剥了夔牛的皮,将它的皮晒干制成一面军鼓。

为了做成配套的鼓槌,又抓了雷泽里的雷神。杀之,取其体内最大一根骨头制成鼓槌,这面军鼓大振皇帝军队的军威,靠此击败了蚩尤的军队。但是手段之残忍,不容小觑。

相关内容:

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虎骨 1 拼音

hǔ gǔ

2 注解

虎骨 ①骨名。即腕骨。详该条。 ②中药名。虎的骨骼。味辛性温,入肝、肾经。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 熊油虎骨膏

gǔgāo《饲鹤亭集方》:方名:熊油虎骨膏组成:虎骨全副(捶碎),熊油10斤,当归8两,川芎8两,木

虎骨胶丸

拼音:hǔgǔjiāowán别名:虎骨膏丸处方:虎骨2斤(锉碎,洗净,用嫩桑枝10两,金毛狗脊去毛1

八效虎骨散

拼音:bāxiàohǔgǔsǎn《博济》卷五别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处方虎骨(酥炙)、败龟(炙)、当归

虎骨酒

拼音:hǔgǔjiǔ《普济方》:虎骨酒:处方:虎胫骨1具糯米25kg曲适量炮制:1将虎胫骨炙黄打

虎骨丸

拼音:hǔgǔwán《圣惠》卷二十三:虎骨丸:处方:虎胫骨6两,硇砂1两(先以醋1中盏浸化,于虎胫骨

更多用到中药虎骨的方剂

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 虎骨木瓜丸

Wan标准编号:WS3B115092处方:虎骨8g豹骨(油炙)72g铁丝威灵仙(酒炙)75g木

麝香虎骨膏

处方:麝香024g药材浸膏100g薄荷脑40g虎骨0075g水杨酸甲酯255g豹骨0225g

虎骨追风酒

jiu标准编号:WS3B009589处方:虎骨10g独活15g麻黄5g补骨脂30g草乌(制)

金天格胶囊

药剂型:每粒04g。金天格胶囊的主要成份:人工虎骨粉。金天格胶囊的药理作用:具有健骨作用。金天格胶

骨痛丸

g浙贝母75g川贝母75g鹿角胶60g三七60g虎骨(制)50g制法:以上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更多用到中药虎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虎骨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鹿茸(五钱)全归(酒浸,一两)龙骨(醋炒,二钱)虎骨(炙,一两)寸身(即麝香,一分)朱砂(四钱)灰面

《普济方》:[卷一百十一诸风门]白虎风(附论)

昼静而夜发。发则痛彻骨髓。或妄言妄虚弱为风理也方虎骨散(出圣惠方)治白虎风。走注疼痛。发歇不定。积年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虎

,似豹而小,腰以上黄,以下黑,形类犬,食鼠见下。虎骨修治颂曰∶虎骨用头及胫骨,色黄者佳。凡虎身数

《本草简要方》:[卷之八兽部]虎

风痹。挛急不得屈伸走疰疼痛。腰脚不随。小儿惊痫。虎骨丸。虎骨(醋炙)四两。五灵脂(炒)白僵蚕(炒)地

《普济方》:[卷九十三诸风门]风瘫痪(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骨骼名·曲骨 5 经穴名·曲骨 51 曲骨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曲骨穴的定位 57 曲骨穴的取法 58 曲骨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曲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曲骨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曲骨穴的配伍 513 特效 514 文献摘要 515 曲骨穴研究进展 515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5152 对宫缩的影响 5153 治疗外阴白斑 5154 治疗遗尿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曲骨 1 拼音

qū gǔ

2 英文参考

Qūgǔ CV2 [中国针灸学词典]

qūg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N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曲骨:1人体部位名;2经穴名。

4 骨骼名·曲骨

曲骨为人体部位名[1]。曲骨为骨骼名[2]。指耻骨联合部[1][2]。

5 经穴名·曲骨

穴位 曲骨 汉语拼音 Qugu 罗马拼音 Chuku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Bone 各

号 中国 CV2 日本 2 法

国 莫兰特氏 VC2 富耶氏 VC2 德国 KG2 英国 Cv2 美国 Co2

曲骨为经穴名(Qūgǔ CV2,RN2)[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属任脉[1][2]。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2]。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51 曲骨穴的别名

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

53 穴名解

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2]。

曲即弯曲,骨,指横骨。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胃脘以下至横骨。”与足部京骨处京骨穴、束骨处束骨穴意同。[3]

54 特异性

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1][2]。

55 所属部位

下腹[4]

56 曲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5]。

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1]。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2]。

曲骨穴在任脉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57 曲骨穴的取法

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1]。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2]。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6]。

快速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向下摸到一横著走行的骨性标志上缘即是曲骨穴[7]。

58 曲骨穴穴位解剖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2]。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或腹直肌→腹横筋膜[8]。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腹部浅动脉和 外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下神经腹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膀胱[8]。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1]。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59 曲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骨穴具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的功效。

曲骨穴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2]。

曲骨穴内应膀胱,故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疾病[9]。

曲骨穴系任脉与肝经之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等证。[3]

510 曲骨穴主治病证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2]。

曲骨穴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1]。

曲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疝气,癫疾[6]。

曲骨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带下[8]。

现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等[2]。

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5~15寸[1]。

直刺05~1寸[9][8][2],局部有酸胀感[9],可向下扩散[9],至外 [6]。

注意:应注意针刺深度及方向[9]。

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8]。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9]。

孕妇慎用[8][9][2]。

5112 灸法

可灸[2][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

512 曲骨穴的配伍

曲骨穴配归来、三阴交洽遗尿[2]。

曲骨穴配三阴交、膀胱俞治膀胱炎[2]。

曲骨穴配血海、风市治外阴湿痒[2]。

曲骨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小便不利[6]。

曲骨配关元、归来,治阳痿、遗精[6]。

曲骨配大敦,治痛经[6]。

曲骨配横骨、气冲,治子宫脱垂[6]。

曲骨配中极、三阴交、百会、印堂,治遗尿[6]。

513 特效

中指指腹揉按曲骨穴3~5分钟,可治疗和调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7]。

5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膀胱胀者,曲骨主之。小便难,水胀满,溺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

《针灸大成》: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针灸聚英》: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方》: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会阴、谷道瘙痒。

515 曲骨穴研究进展 515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刺曲骨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与手法有关[3]。

如膀胱松弛,针刺曲骨可使张力增强,膀胱张力过高时,针刺曲骨可使之下降。这种影响也与手法有关,捻转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松弛,内压下降。[6]

5152 对宫缩的影响

据报道,针刺公孙、足三里可以有效地抑制宫缩,而针刺曲骨、秩边可使宫缩反应迅速上升[3]。

5153 治疗外阴白斑

据报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进针15~20cm后接DRI1型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90mA,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2对阿是穴,针3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疗效较好。

5154 治疗遗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