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四个历史
1、先秦时期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
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
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中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新疆出土距今3000年前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
2、两汉时期
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
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征服西域之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
汉朝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
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
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
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1年,三国之一的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治设高昌(吐鲁番),后又置西域长史以对西域各地诸多民族进行管理。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末年,前凉政权(公元301年-公元376年)创建者张骏发兵西征,占领高昌地区,设立高昌郡。
北魏王朝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加强对西域的治理。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罶哒、吐谷浑等。
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
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
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10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
4、隋唐时期
隋朝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麴伯雅等27国首领使者,到张掖觐见。
吐谷浑伏允对河西走廊丝绸商道壅遏和劫掠。公元608年,隋朝击败吐谷浑伏允,隋炀帝在西域东部以及青海设西海、河源等郡。
但是除了极短暂的控制青海最东边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几个郡并未被隋朝控制,隋炀帝派伏顺去管理余众,才到西平,就不能前进到达,不得不返回了。
几年之后,吐谷浑伏允收复全部失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抵御不了。
扩展资料
新疆文化
原始社会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新疆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
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揭示了汉、晋时期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
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有佛国记。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
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新疆
因为这几个字是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这是一种跟天文气象有关系的奇观,在以往朝代更替时,曾多次出现过,而每次出现,都伴随着中华大地上的一次巨变。而这次有学者专门再次计算,最后发现在2040年9月份的时候,人们会再次看到五星聚集在一起的奇观,而也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国力到时候,将再度强盛呢。
人们对比史书发现,汉元年间,曾经有个地方也出现过五星聚集的奇观,也就是说,这种天文现象曾经在汉代时期出现过。而但我们回顾这段时间,就会发现,那时的中国也在发生一场大的变化。而那段时间确实是西汉朝,最重要的日子。而有史书记载显示,这个时候,刚好是刘邦发兵,入驻中原的日子,虽然中间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战斗,但最终刘邦还是胜利了,并建立了大汉这个国家。所以现在来看,这种天象似乎预示着,刘邦的统一大业就要完成了。
而这次这八个字再度出现,有专家表示,这块织锦可能是西汉宣帝,在庆祝战斗胜利时,而特意派人制作出来的,可问题是,她又为什么会出现在了尼雅的遗址里,这就需要再深入的研究了。可是有一点不能否认,就是当时的社会,没有什么科学知识,所以百姓们才十分依赖天象,希望通过这个来预知未来。
也要专家计算得出,2040年9月会是另一次五星聚集的时间,这是不是预示着那时候,我们国家将再度,迎来强盛。不过这种预言,也未经证实,所以需要大家再深入的探究。
要看怎么说,在远古没有文字的时候,用石头或者木炭条在石头上写划做标记是有的。
新疆古代先民多使用木笔或苇笔书写文字。上世纪50至70年代,考古人员在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发现了几支苇笔和木笔。其中,米兰遗址出土的一支苇笔,长12厘米,笔尖端、笔管都保存较好。笔管上部用麻绳裹扎,为握笔处;笔舌正中有一条缝隙,蘸墨水书写,为我国较早的硬笔之一。
米兰遗址出土的唐代苇杆笔
在上世纪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支由竹管、芦苇管、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在米兰遗址中发现的芦苇管笔,以及1972年甘肃武威张义堡西夏遗址中发现的竹管笔。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以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木笔
新疆古代先民使用硬笔的传统流传至今。现在维吾尔书法作品基本上都用硬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书法家,形成了十几种书体,这些书体有不同的书写方法和艺术特色。维吾尔现代书法中,主要有正字体、苏鲁斯体、乃斯黑体、艾斯里亚体、茹克体、热依哈尼体、依加再提体、泰依里克体、库菲体、谢提然吉库菲体、迪瓦尼体、吉利迪瓦尼体、吐吾艾木字形、泰斯维里字形等。近现代维吾尔族继承了新疆古代居民使用竹子、芦苇、松木所制作的硬笔的传统,其笔长不过几厘米,显得十分娇小,但他们用这样简单的硬笔,就能书写出十分优美的书法作品。
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东晋木杆画笔
新疆古代用木头、芦苇管、竹子作为书写工具是不可能在石头上写字的,只有刻石碑用刻刀。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7]。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截至2019年底,新疆现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
同时,中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而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中医文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
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中原
本文2023-08-21 21:12: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