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河北故城段发现唐代古井,这口古井有什么来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大运河河北故城段发现唐代古井,这口古井有什么来历?,第1张

据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介绍,古井直径约15米,井壁完整,有8层井砖露出水面。灰色井砖呈微弧形,属于专门烧制的井砖,垒砌起来形成规则的圆形井壁。从砖的厚度、密度、大小判断,古井应属于唐代早期。

砖的厚度、密度、大小判断,古井属于唐代早期,一侧井壁稍微外倾,说明古代人曾在这口井周围生活了很久。古井周围还发现一些大型城墙砖、碎陶片,说明这里曾经有村庄或城镇。村庄或城镇废弃后,大运河改道流经此地,淹没了古井。神奇的是,此段运河常年断流干涸,古井中还有水和小鱼、泥鳅。古井位于大运河河道正中央,运河流淌数百年,古井竟然没有被泥沙淤满。

井起源于河姆渡的水井。关于“井”的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河姆渡时期。笔者认为“井”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物,自出现伊始,就在向世人证实,只要敢于和大自然进行抗争,就可以让人类智慧更上一层楼。水井诞生之后不仅方便了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古人的饮水方式。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高峰,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宽松,生产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人口数量逐渐扩增的前提下,当时的里坊、市井可谓人满为患。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用水问题,相关部门在人群聚居地,开凿了很多口用以生活的水井。

所以在大运河河北古城段发现唐代的古井,也并不奇怪,这个古井应该也是唐代古井中的之一,但它当时肯定也是一口非常重要的井,也是很有保留价值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962年夏,在广东省南澳岛的海滩上,一位到海边捞虾的青年发现一口水井,并在井口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分别镌刻着“圣宋元宝”、“政和通宝”、“淳熙元宝”、“嘉定通宝”。这是海滩古井在解放后第一次被发现。据当地渔民回忆,此海滩东以前便有一口古井时隐时现。古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呈正方形,直径约1米,深12米。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古井尽管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没,一旦显露,井泉便奔涌不息。尽管其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涌出的井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于是便有人探寻这古井的历史来历,才发现古井原来是1277年南宋亡命皇帝到此避难挖筑的水井。

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不断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被厚沙覆盖的古井一般难以被人察觉,但当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卷走大量沙层,它便会裸露出来。

据有关资料和当地许多人的回忆,几次井露的住置和形状各异,看来古井不止一个。事实上当地也曾传闻,说是当年挖筑过“龙井”、“虎井”和“马槽”3口井。根据分析,1981年9月显露的是“马嘈”井,现在已由南澳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人们已初步掌握了海滩古井的奥秘纯净甜淡的井水是渗入地下的雨水汇集在因陆地下沉地势明显降低的海滩所形成的。一旦井露,地下水坑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同时,渗入地下的淡水在底质为沙的古井内遇上海水,由于沙的孔隙中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的海水混合非常缓慢。又因为海水比重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并把海水压成一个四面,淡水则成为一个双凸透镜的形状,称为淡水透镜体。把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隔一会儿,人们汲上来的依然是淡水,因为海水沉入“淡水透镜体”下面去了。

但为什么古井水比当地自来水还纯净,却仍然是个谜。

古井贡酒的历史:

古井贡酒具有1800多年的酒文化历史,据考证,古井贡酒始于建安元年,当时的魏国丞相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

古井贡酒有着悠久的历史。

南北朝时,在亳州的减店集,人们发现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们用此井水酿酒、泡茶,回味无穷。

相传,有个将军因作战失利,临死前将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

谁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古井名声大噪,人们称之为天下名井。

扩展资料:

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昧经久不息的特点。

它以安徽淮北平原优质小麦、古井镇优质地下水以及颗粒饱满、糯性强的优质高梁为原料,并在亳州市古井镇特定区域范围内,利用其自然微生物环境,按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生产而成。

古井贡酒呈香、呈味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普遍多于其他浓香型大曲酒。

通过目前的定量分析,古井贡酒含有80多种香味物质,比其他浓香型酒多15~30种。

并且这些香味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浓香型酒的2~3倍。

同时,在古井贡酒中还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机酸丙酯系列,这是其他浓香型大曲酒所没有的。

上一篇:奇门遁甲原文下一篇:寿镜吾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