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3收藏

补肝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81 补肝散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补肝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补肝散 101 补肝散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06 摘录 11 《症因脉治》卷三:补肝散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摘录 12 《千金》卷六:补肝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25 各家论述 126 摘录 13 《眼科全书》卷三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方出《外台》卷二十一引《肘后方》,名见《证类本草》卷七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证治汇补》卷二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主治 154 各家论述 155 附注 16 《得效》卷十六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千金》卷十一 171 组成 172 功效 173 主治 1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各家论述 1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181 补肝散的别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附注 19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圣济总录》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1 《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简要济众方》 211 补肝散的别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附注 22 《审视瑶函》卷五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肝散 补肝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ǔ gān sǎn

2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21 处方

山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山药 黄耆(炒)川芎 木瓜各15克 熟地黄 白术(炒)各3克 独活 酸枣仁(炒)各12克

22 制法

上药为末。

23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

25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

31 处方

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黄连5分,甘草(炙)5分,当归5分,干漆(熬)5分,贝齿(烧)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

32 制法

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

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

3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35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36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4 《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

41 处方

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

42 功能主治

内伤霍乱转筋。

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

44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

51 处方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

52 制法

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

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

5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

55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6 《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

61 处方

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

62 功能主治

冷泪。

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64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

71 处方

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72 制法

上为散。

73 功能主治

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

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6分,去滓温服。

75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81 补肝散的别名

补肝煎、补肝汤

82 处方

山茱萸肉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炒,杵)半两,山药半两,黄耆(炒)半两,川芎半两,木瓜半两,熟地黄(自制)1钱,白术(炒)1钱,独活4钱,酸枣仁(炒)4钱。

83 制法

上为末。

84 功能主治

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发热,或身痛经不调。

8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补肝煎(《不居集》上集卷二十四)、补肝汤(《医碥》卷七)。

86 摘录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9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补肝散

91 处方

白瓜子7升。

92 制法

绢袋盛,搅,沸汤中3遍,晒干,以酢5升浸1宿,晒干,治下筛。

93 功能主治

明目,肥人悦颜,延年不老。主男子五劳七伤之目疾。

9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服之100日,夜写细书。

95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

10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补肝散

101 补肝散的别名

细辛汤

102 处方

羚羊角2两,防风2两,羌活3两半,车前子3两半,人参3两半,茯苓3两半,细辛3两半,黑参3两半,黄芩3两半。

103 制法

上为末。

104 功能主治

肝风目暗内障。

10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细辛汤(《普济方》卷七十六)。

106 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11 《症因脉治》卷三:补肝散

111 处方

当归、白芍药、羌活、秦艽。

112 功能主治

内伤筋挛。

113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三

12 《千金》卷六:补肝散

121 处方

青羊肝1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瓶子未用者,净拭之,纳肝于中,炭火上灸之,令极干汁尽,为末),决明子半升,蓼子1合(熬令香)。

122 制法

上药治下筛。

123 功能主治

肝虚失明。

1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后以粥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3匕,不过2剂。服之1年,能夜读细书。

1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决明久能益精光,蓼实温中明目,青羊即羖羊,青盲明目之专药,皆《本经》主治,不专滋阴补肝,兼能散血舒筋,同气相感之妙用。

126 摘录

《千金》卷六

13 《眼科全书》卷三 131 组成

大黄(酒蒸,久晒)、川芎、菊花、防风、大力子(炒)、荆芥、玄参、蒺藜、细辛、黄芩、栀子、木贼、甘草、草决明(炒)、苍术、蔓荆子。

132 主治

肝虚鸡盲内障,至酉时黄昏则不见物,至点灯时又见物,能视上者。

13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临卧饮汤调下;或酒调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方出《外台》卷二十一引《肘后方》,名见《证类本草》卷七 141 组成

蒺藜子(7月7日收,阴干)。

142 主治

积年失明,不识人。

1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后水送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5 《证治汇补》卷二 151 组成

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药、石斛、丹皮、柴胡、甘草。

152 功效

养阴血,退虚热。

153 主治

痨瘵。

154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方中生地滋阴壮水,专退疲劳之热;熟地补阴滋血,专资耗亡之阴;当归养血荣肝,白芍敛阴和肝,石斛益阴平热,丹皮凉血退蒸,生草泻虚火以缓中,柴胡引诸药以入肝也。益肝无补法,养阴滋血即所以补肝,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肝得所养而疲劳自已。

155 附注

《医略六书》本方用生地十两,柴胡五钱,熟地十两,归身六两,白芍(炒)四两,石斛三两,丹皮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散,水煎,去滓温服。

16 《得效》卷十六 161 组成

熟地黄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家菊半两,细辛半两,芍药3分,柏子仁1分,甘草半钱(炙),防风1分,北柴胡1两(去芦)。

162 主治

肝肾俱虚,圆翳内障,黑珠上一点圆翳,日中见之差小,阴处见之则大白,或明或暗,视物不明,以冷药治之,转见黑花。

1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服。

164 制备方法

上锉散。

17 《千金》卷十一 171 组成

山茱萸5分,桂心5分,薯蓣5分,天雄5分,茯苓5分,人参5分,芎7分,白术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黄7分,防风1两半,干姜1两半,丹参1两半,厚朴1两半,细辛1两半,桔梗1两半,甘菊花1两,甘草1两,贯众半两,橘皮3分,陈麦曲1升,大麦糵1升。

172 功效

消食破气止泪。

173 主治

左胁偏痛,宿食不消,并目昏(目巟)(目巟),迎风泪出,见物不审,遇风寒偏甚。

1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

17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17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补肝散所主木乘土衰,故于萸、桂、天雄等补肝药中添入大黄、厚朴、贯众以泄内蕴之滞;人参、白术、茯苓以补内亏之气;干姜、芎,五加以温内阻之血;防风、细辛、独活、甘菊以卫内虚之风;其余薯蓣、丹参、桔梗、橘皮、甘草、曲糵随补泻以为佐使耳。

1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181 补肝散的别名

补肝煎、补肝汤

182 组成

山茱萸肉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炒,杵)半两,山药半两,黄耆(炒)半两,川芎半两,木瓜半两,熟地黄(自制)1钱,白术(炒)1钱,独活4钱,酸枣仁(炒)4钱。

183 主治

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发热,或身痛经不调。

18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大枣,水煎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6 附注

补肝煎(《不居集》上集卷二十四)、补肝汤(《医碥》卷七)。

19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圣济总录》 191 组成

茺蔚子1两半,旋覆花1两,羌活1两,知母1两,甘菊3分,防风2两。

192 主治

眼坐起生花外障。

19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201 组成

决明子5分,防风5分,芎5分,秦皮5分,人参5分,茯苓5分,干地黄5分,枳壳5分,蕤仁5分,石膏5分,黄连5分,青葙子5分,生姜5分,甘草5分,黄芩5分,麦门冬5分,竹沥5合,青羊肝1具(并胆)。

202 主治

诸眼疾。

20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肝,纳上药各5分,煎取1升,去滓,入竹沥,入羊肝,更煎5沸,分3次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21 《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简要济众方》 211 补肝散的别名

还明散、还精散、夏枯草散

212 组成

夏枯草半两,香附子1两。

213 主治

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

21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腊茶调下,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16 附注

还明散(《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卫生家宝》)、还精散(《普济方》卷七十一)、夏枯草散(《济阳纲目》卷一○一)。①《医方论》:肝无补法,养血便是补肝,此方但行气而不养血,负此名矣。②《济阳纲目》本方用法:麦冬煎汤调下。

22 《审视瑶函》卷五 221 组成

羚羊角、细辛、羌活、白茯苓、楮实子、人参、玄参、车前子、夏枯草、防风、石斛各等分。

222 主治

偃月障症。

22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钱,食后米饮调下。

2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补肝散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内障

散大而不可复收之比。血气未衰者拨治之。先服羚羊补肝散。次用补肾丸。庶有复明之理。如金内障证瞳神不大

《医学纲目》:[卷之十三·肝胆部目疾门]内障

取效。(丹溪云∶椒目行渗道不行也。)〔《外》〕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饮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内障

分,食后去滓温服。娄全善云∶此方并后羚羊角散、补肝散、羚羊角引子,皆以羚羊角、玄参、细辛、羌活、防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消,疼痛略止,但旋螺转甚,不能睁视,姑再拟方。补肝散合左归饮去萸肉,加牛膝、归身。又疼痛已息,寒邪

《明目至宝》:[卷一]明堂问答七十二证之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绿风羚羊饮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金鉴》卷七十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绿风羚羊饮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绿风羚羊饮 1 拼音

lǜ fēng líng yáng yǐn

2 处方

黑参6克 防风6克 茯苓6克 知母6克 黄芩2克 细辛3克 桔梗6克 羚羊角3克 车前子3克 大黄3克

3 制法

上为粗末。

4 功能主治

治绿风内障,头旋额痛,鼻、目牵引作痛。

5 绿风羚羊饮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6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7 《金鉴》卷七十七 71 方名

绿风羚羊饮

72 组成

黑参2钱,防风2钱,茯苓2钱,知母2钱,黄芩1钱,细辛1钱,桔梗2钱,羚羊角1钱,车前子1钱,大黄1钱。

73 主治

内障,已成绿风有余证。

74 绿风羚羊饮的用法用量

以水2盏,煎至1盏,食后去渣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绿风羚羊饮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绿风有余歌

参防,茯苓知母黄芩细,桔梗羚羊车大黄。方剂:绿风羚羊饮   黑参二钱 防风二钱 茯苓二钱 知母二钱

《眼科心法要诀》:[卷一]绿风有余歌

角饮黑参防,茯苓知母黄芩细,桔梗羚羊车大黄。绿风羚羊饮黑参(二钱)防风(二钱)茯苓(二钱)知母(二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内障眼

痕须防湿微微。五辛酒面周年断。服药平除病本基。绿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内障

能治也。宜服∶半夏羚羊角散治痰湿攻伤,绿风内障。羚羊角(锉细末)薄荷羌活半夏(炙,各钱半)白菊花川乌

《疡医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分别大小圆翳内障论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 21 拼音名 22 黑参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黑参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黑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黑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黑参 1 拼音

hēi shēn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

21 拼音名

Hēi Shēn

22 黑参的别名

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

23 来源

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i Franch、美观马先蒿Pedicularis decora Franch及褐毛马先蒿Pedicularis dunniana Bonati [ P aequibarbis HandMazz],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24 性味

甘、微苦,平。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

26 黑参的用法用量

2~3钱。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黑参的方剂 黑参汤

:hēishēntāng《银海精微》卷上:黑参汤:处方:黑参黄芩生地黄赤芍药菊花青葙子白蒺藜制法:上

黑参丸

次。摘录:齐强方《御药院方》卷九:黑参丸:处方:黑参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麦门冬(去心,炒

凝翳通明散

成:防风1钱半,茺蔚子1钱,人参1钱,茯苓1钱,黑参2钱,桔粳1钱,车前子2钱,柏子仁2钱。主治:黑

明目川椒丸

,拌淹1宿,3度换盐,淹3夜取出,晒干去盐用),黑参半斤(锉)。功效:补益疗眼。主治:眼有黑花。用

酒调洗肝散

拼音:jiǔtiáoxǐgānsǎn处方:黑参、大黄、桔梗、知母、朴消、栀子、黄芩。制法:上为末。功

更多用到中药黑参的方剂

用到中药黑参的中成药 夏枯草膏

成:京夏枯草1斤半,当归5钱,白芍(酒炒)5钱,黑参5钱,乌药5钱,浙贝母(去心)5钱,僵蚕(炒)5

百部丸

苏22两,紫菀(去苗,洗)22两,马兜铃22两,黑参8两,肉桂(去粗皮)4两。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

党参固本丸

75%乙醇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黑色至黑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

黑锡丹

Dan标准编号:WS3B185294处方:黑锡60g硫黄60g川楝子30g胡芦巴30g木香3

天王补心丸

归(洗,焙)1两,远志(去心)1两,石菖蒲1两,黑参1两,人参(去芦头)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

更多用到中药黑参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黑参 《张氏医通》:[卷十五]婴儿门下

钱)竹叶(十片)水煎。不时温服。一方。无竹叶。有黑参。独圣散治痘疮毒盛伏陷。鼠粘子僵蚕(炒研)紫草茸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内障眼

)治圆翳内障。茺蔚子防风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两)黑参川大黄细辛芒硝车前子黄芩(各一两)上为细末。以水

《张氏医通》:[卷十二婴儿门下]例治(四十则)

肌汤。出尽而壮热不退者。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荆芥、黑参。没后而壮热不退者危。急需凉解为主。其有热数日止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外障眼

(出龙木论)治冰瑕翳深外障。茺蔚子防风(各二两)黑参细辛大黄枳壳知母芒硝(各一两)芍药(一两半)上为

《张氏医通》:[卷十五痔门]目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出处 4 拼音名 5 空青的别名 6 来源 7 性味 8 归经 9 功能主治 10 空青的用法用量 11 配伍禁忌 12 饮食禁忌 13 附方 14 各家论述 15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空青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空青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空青 空青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kōng qīng

2 概述

空青又称空青石,为中药名,是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味甘酸,性寒,有小毒。

3 出处

《神农本草经》

4 拼音名

Kōnɡ Qīnɡ

5 空青的别名

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

6 来源

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

7 性味

甘酸,寒。有小毒。

①《神农本草经》:"味甘,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甘酸。"

③《名医别录》:"酸,大寒,无毒。"

④《玉楸药解》:"味苦,性寒。"

8 归经

《本草经疏》:"入肝。"

9 功能主治

空青具有明目,去翳,利窍的功效。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中风口歪,手臂不仁,头风,耳聋。

①《神农本草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

②《名医别录》:"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能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再得见物。"

④《日华子本草》:"浆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

⑤《范汪方》:"治中风口歪不正,以豆许含咽。"

空青为眼科常用退翳障药,具有明目,去翳,利窍的功效:

(1)用于黑睛翳膜,圆翳内障,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如空青丸,外用如空青散。

(2)用于青盲、雀目。《神农本草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

(3)用于中风之口眼歪斜。

10 空青的用法用量

外用: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1~3分。

11 配伍禁忌

《药性论》:"畏菟丝子。"

12 饮食禁忌

服用空青忌吃一切血[1]。

13 附方

①治眼疏疏不明:空青少许,渍露一宿,以水点之。(《普济方》)

②治眼黑翳覆瞳子肤起:贝子四枚(烧),空青一两,矾石一两(熬汁尽)。上三味末,取如黍米注翳上,日二。(《僧深集方》)

③治肤翳昏暗:空青二钱,蕤仁(去皮)一两,片脑三钱。细研日点。(《圣济总录》)

④治雀目及内外障眼,风毒青盲、暴赤眼等:杨梅青(好者,水浴过,控干、研)、胡黄连(水浴过,为细末)各一分,槐芽(初出如雀舌时,不计多少,侯干为末)一钱半。三味同研匀细如粉,入龙脑一字许,更研匀,密收,每夜卧时,先温水净漱口,仰面卧,用苇筒子吹药一字,入两鼻中,但令如常喘息,便自睡着,眼中觉凉冷为妙,隔夜一次。(《圣济总录》空青散)

⑤治卒中风,手臂不仁,口歪僻:空青末一豆许,著口中,渐入咽即愈。(《补缺肘后方》)

14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空青甘寒能除积热,兼之以酸,则火自敛而降矣;热退则障自消,目自明。耳者肾之窍,水涸火炎,故耳聋,肾家热解,则火启水生,而声复聪矣。九窍不利,无非火壅,肝家有火,则血热气逆,故血脉不通,凉肝除热,则精气自益,阴足火清,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精神自长矣。目赤痛、肤翳、泪出,皆肝气不足之侯,益肝气则诸证自除矣。其曰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者,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阴气自复,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

15 出处

《辞典》

1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治法 6114 方药治疗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6121 症状 6122 证侯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药治疗 613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治法 6134 方药治疗 614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 6141 症状 6142 证候分析 6143 治法 6144 方药治疗 615 注意事项 62 外治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623 局部热敷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632 耳针 64 其他疗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瞳神紧小的方剂 2 治疗瞳神紧小的穴位 3 古籍中的瞳神紧小 4 治疗瞳神紧小的中成药 5 瞳神紧小相关药物 1 拼音

tóng shén jǐn xiǎo

2 英文参考

papillary seclus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ntracted pup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iridocyc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瞳神紧小(contracted pupil;iridocyclitis)为病证名[1]。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神缩小(见《审视瑶函》)、瞳人锁紧(出《银海精微》)、瞳神细小(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瞳神焦小[1]、瞳缩[1]。是指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3]。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地论述[3]。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3]。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3]。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3]。

瞳神紧小类似西医的虹膜睫状体炎[1][3]。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瞳神紧小可由肝胆火炽、风湿热邪、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等上犯清窍引起[1]。亦可由外伤,某些白睛、黑睛疾病罹致[1]。

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索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风湿与热搏结于内,上犯清窍。

3.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以致黄仁展而不缩,瞳神紧小。

此外,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真睛破损等,邪毒内侵,亦常引起瞳神紧小。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瞳神渐渐缩小如簪脚,甚则如针”《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展缩失灵,可兼见头目疼痛,泪热羞明,视力下降,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黑睛内壁下部可有白色点状物附着,黄仁纹理模糊,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失治则黄仁与其后黄精粘附而成瞳神干缺[1]。

瞳神紧小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2]。

瞳神紧小以瞳神失去正常的展缩功能,持续缩小,伴有眼痛畏光,胞轮红赤,黑睛后壁点状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4]。

瞳神紧小有急性、慢性之分[3]:

1.急性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颞,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

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著(图1),以致瞳神偏缺不圆(图2)。

图1 瞳神干缺侧面观

图2 瞳神干缺正面观

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图3),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黄液上冲。

图3 黑睛内壁沉着物

2.慢性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若瞳后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封闭瞳神(图54)。两者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图4 瞳神膜闭侧面观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3]。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3]。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来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3]。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3]。内治,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3]。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目[3]。本病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3]。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风热,以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11 症状

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

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3]。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

6112 证候分析

风热交攻则发病急。邪循肝经上壅于目,故眼痛视昏,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热邪煎熬致神水变混。黄仁属肝。其色晦暗,纹理不清,瞳神紧小,皆因肝经风热上攻,血随邪窦,黄仁肿胀纵弛,展而不缩所致。全身症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及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象。[3]

6113 治法

祛风清热[3]。

6114 方药治疗

可用新制柴连汤[备注]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柴胡、川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山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凝脂翳。加减治疗[3]。

方解:原方主要具有祛风散邪,清肝泻热的功效。若目中赤痛较甚,可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3]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livergallbladder excessive heat)是指肝胆火炽,以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21 症状

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2]。

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3]。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3]。

6122 证侯分析

目为肝窍,眉棱、颞颥分属肝、胆。肝胆实火上攻,热盛血壅,故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受灼,遂变混浊,或为黄液上冲。若火入血络,逼血外溢,则黑睛之后可见血液沉积。口千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症,亦由肝胆火炽所致。[3]

6123 治法

清泻肝胆[3]。泻肝胆实火[1]。

6124 方药治疗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 主治:胞肿如桃、聚星障、凝脂翳、风轮赤豆,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暴盲。加减治疗[1][3]。

方解:原方重在直折肝胆实火。若眼赤痛较甚,或黑睛之后有血液沉积,可选加丹皮、赤芍、蒲黄以凉血活血或止血。若见口渴便秘,黄漉上冲,宜加生石膏、知母、大黄等清泻阳明之火,亦可参照第4章之黄液上冲用药。[3]

由火热深入引起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1]。

613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winddampness plicated by heat)是指风湿夹热,以发病或急或缓,眼珠坠痛,连及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蒙,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31 症状

发病或急或缓,眼珠坠痛,连及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蒙,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2]。

发病或急或缓,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赤痛,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黑花自见,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症。[3]

6132 证候分析

风湿与热相搏,阻滞于中,清阳不升,湿浊上泛,故致目赤痛,头昏重,眉棱、颞颥闷痛,视物昏朦,黑花自见。湿热上蒸神水,则神水粘浊;熏蒸黄仁,则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展而不缩;黄仁瞳神缘与晶珠粘著,则偏缺不圆。至于全身所见之胸脘满闷,肢节痤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等,均由风湿热邪所致。虽同属风湿热邪为患,其风热偏重者,往往发病较急,眼症表现较剧;热邪不盛,风湿偏重者,一般发病迟缓,眼部赤痛诸症时轻时重,易反复发作,黄仁晦暗,瞳神多偏缺不圆。[3]

6133 治法

祛风除湿清热[3]。

6134 方药治疗

可用抑阳酒连散[备注]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生甘草、黄芩、寒水石、栀子、黄连、防已。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加减治疗[1][3]。

方解:原方主要以独活、羌活、防己、白芷、防风、蔓荆子祛风除湿;黄连、黄芩、据子、黄柏、寒水石清热泻火;生地、知母滋阴抑阳;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抑阳之功。本方用于风热偏重,赤痛较甚者,宜酌减独活、羌活、白芷等辛温发散药物,加茺蔚子、赤芍清肝凉血,活血止痛。若用于风湿偏盛,热邪不重,脘闷苔腻者,宜减去知母、黄柏、寒水石等寒凉泻火药物,酌加厚朴、白蔻、茯苓、苡仁宽中利湿。[3]

614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病势较缓或久病不愈,时好时犯,眼内干涩,视物昏花,抱轮微红,黑睛后壁沉着物久不消退,神水微混,瞳神干缺,全身兼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病程绵长,而瞳神缩小者,多为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1]。

6141 症状

病势较缓或久病不愈,时好时犯,眼内干涩,视物昏花,抱轮微红,黑睛后壁沉着物久不消退,神水微混,瞳神干缺,全身兼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2]。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圆[3]。常兼见头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3]。

6142 证候分析

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症时轻时重及反复发作等,属正虚而邪不盛,正邪相搏,互有进退的表现。因素体阴虚或病久肝肾阴亏, 不能上濡于耳,以致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瞳神干缺。火炎于上,故目赤头晕。火扰心神则失眠。阴虚水不制火,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致。[3]

6143 治法

滋养肝肾[3]。滋肝肾,清虚火[1]。

6144 方药治疗

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 主治:白涩症、宿翳、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绿风内障、圆翳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近视、远视、胎患内障。加减治疗[3]。

方解:原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之阴,壮水制火;枸杞、菊花增强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若用于阴虚火旺,眼部赤痛较重者,宜加酱寒泄热之知母、黄柏,共奏滋阴降火之功。[3]

可用清肾抑阳丸加减治疗[1]。

615 注意事项

在使用内服药治疗瞳神紧小的同时,应及时扩瞳,以免导致瞳神干缺[1]。

由外伤或某些严重的白睛、黑睛疾患波及所致者,根据所示证候,参照以上处理[1]。

62 外治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发病之初即用药物迅速充分扩瞳,既可防止瞳神干缺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又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常用药为1%阿托品液或软膏,每日点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后,应压迫内眦部3~5 min),或视病情而定。[3]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可用黄芩眼药水[备注]黄芩眼药水(《临床眼科学》):黄芩100 g制法:将黄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适量蒸馏水煎煮1h,滤出药液,药渣再加蒸馏水煎30 min,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200 ml为止。然后加入95%乙醇(约为药液之两倍量),静放5~6h后,间接加热蒸发乙醇,至无酒精味为止,滤出药液加入5%活性炭煮沸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过滤后煮沸灭菌即可。其pH值为65。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花翳白陷、凝脂翳。或10~50%千里光眼液[备注]千里光眼药水(《医院制剂》修订本):千里光全草50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 ml。 制法:取千星光洗净,沥干,切细,加5~6倍乙醇,浸2~8日,过滤,药渣再用4~5倍量乙醇浸2日,合并两次浸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蒸馏永50ml,搅拌,加石蜡2g,在水浴上加热使完全熔化,冷后,于冰箱中放置1h,将凝结在药面上之石蜡除干净,溶液再加蒸馏水至100mL加1%活性炭,搅拌加热煮沸10 min,放冷;抽滤脱炭,过滤至澄明,用蒸馏水调整至100ml,即得。 主治:暴风客热、金疳、白涩症、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瞳神紧小、瞳神干缺。[3]。

623 局部热敷

常用热水或内服药渣煎水作湿热敷,以退赤止痛[3]。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取穴: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肝俞、足三里、合谷[3]。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配1~2穴。[3]

632 耳针

可取耳尖、神门、眼等穴[3]。

64 其他疗法

必要时可用激素类或抗生素类药物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3]。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

白内障,是因为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多见于老年人,也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此外,接触到某些有害物质、外伤及先天性因素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是目前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古籍中无白内障之名。今之所谓白内障一病,包括在内障眼病这一大类之中,如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等。唐代《外台秘要》将本病称为“脑流青盲眼”,谓:“无所因起,忽然漠漠,不痛不痒……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症状描述颇为仔细。由于各人睛珠混浊的程度、颜色、形态、位置及原因不同,名称各有所异。宋元时代《秘传眼科龙本抡》一书,对内障眼病分类有23种之多,每种症候,均作了具体论述,后世的《世医得效方》、《审视瑶函》、《证治准绳》、《目经大成》等医书也多有论及。在病机方面,《龙木论》认为主要由肝风或肝脏积热所致,元代倪维德则强调“阴弱不能配阳”,肾阴不足为其本。明代《针灸大成》认为其病因为“怒气伤肝,血不就舍,肾水枯竭,气血耗散。”在治疗方面,古代治法也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千金要方》中的神曲丸(即磁株丸)被后世医家誉为“开瞽第一品方”,《龙本论》中还载有20首治疗内障眼病的专方。针灸治疗,早在《针灸甲乙经》就有记载,以后的《千金方》、《龙木论》均有许多介绍。《针灸大成》在提出针灸处方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亦难治疗”。此外,中医还较早运用手术治疗本病,如《外台秘要》“用金篦决”,《龙木论》较详细地论述了金针拨障术。

现代中医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报道在1957年,至1991年,共有80篇左右的文献资料,其中,用药物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近50篇,占半数以上,疗效多在80%以上。40多年来,在继承古代治疗内障眼病的基础上,中医对本病的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均有所发展。许多眼科专家强调,本病以虚证居多,与肝、肾、脾三脏有关,其中与肝肾阴虚最为密切,甚至有人提出人身之阴气只供得30年视听之用,30年后肝肾不足,则可出现自内障的观点。还有人运用活血祛障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补充了前人在治则上的不足。在治法上,除药物外,针灸应用较为广泛,头针、耳针、激光穴位照射、穴位冷冻等方法时有报道,针灸对恢复视力,疗效确切。此外,金针拨障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眼科手术,现在应用得也非常广泛。

当前,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在早期,对中晚期的观察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也存在着疗程长以及不能消除晶状体混浊等问题,对局部用药的研究也较少,实验室研究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注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