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江苏泰州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名人,第1张

1、季 ,字葵藏,江苏泰兴人。

清代画家,擅长画猫,“季猫”的美誉,著有《畊砚田斋笔记》。

其父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季振宜。

季 出身于清代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季家原先在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后来迁到泰兴县城。

清代康熙时期,当时全国的富豪有“北亢南季”之称,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卷三中说:“乾嘉间海内富室,推宛平祝氏、査氏、盛氏,怀柔郝氏。

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

祝米商也,郝起农田,余皆业鹾典”。

“北亢”是指山西平阳府的亢氏,人称“亢百万”。

南季指的就是泰兴季氏。

这个家族从明代季三卿开始,历经数代,在康熙时因为经营盐业积累下巨额的财富。

与此同时,季氏家族还出了许多进士,尤其是季 的父亲季振宜,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为清代著名的大藏书家,所藏之书富甲天下。

季 就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功名,只是一个岁贡生,就是从州学中被选送到国子监读书取得的功名,但是练就了一手画猫的绝技。

因为他的家中藏有名画无数,从他的祖父季寓庸开始,家中不但藏书,还收藏字画,比如东晋王羲之的摹本《神龙兰亭》和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都曾经被他收藏。

每天耳濡目染,让他成为一个擅长画猫的大家。

2、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号曙峰,清泰州人。

早年师从梅文鼎研究天文历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

历任苏州府学教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撰等职,曾任康熙五十七年会试同考官。

陈厚耀在算学、天文外,还著有《借根方算法》8卷、《算法纂法总纲》3卷、《八线根表》1卷等。

对《春秋》也深有研究,著《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通表》、《摭遗》等。

史书还有记载,康熙皇帝在位时,经常请懂数学的外国人给他讲西洋数学,当时给康熙当陪读的二人中,就有一个是陈厚耀。

在史书所载康熙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中,多有陈厚耀的名字被提起,由两人的密切关系分析,《积求勾股法》一文很可能是由康熙“口授”、陈厚耀记录的。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主动学习数学的就很少,而有著述者更是凤毛麟角。

从迄今数学史研究的情况看,康熙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惟一留有数学著作的人。

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康熙时期所著的《三角形论》一书,书上标有“御纂”二字,表明康熙当时曾亲自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

此次备受关注的康熙“钦授”著作,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部康熙数学著述。

3、陈潮(1801-1835)字东之,江苏泰兴人霞幕圩(今曲霞镇)人。

道光十一年(1831)(一作1835)举人。

工书,尤工篆书,用笔斩截,非描画者此。

陈潮治学严谨,研究精审。

为研究《周髀算经》,曾夜登高台观察星象,达旦不寐。

为研究《缀术》(算经十书之一,祖冲之撰,久佚),从唐代以明算科取士对缀术考试的重视,以及《唐六典》、《隋书律历志》、唐李淳风注刘徽《九章算术》、王孝通辑《古算表》、宋秦九韶《数学九章》序、沈括《梦溪笔谈》等各种古籍无不一一仔细探究。

认为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于是准备结合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写成《缀术辑补》一书。

由于刓精敝神,劳瘁成疾,他过早地在京师寓所离开了人世,时年35岁。

陈潮的英年早逝,人们无不为之痛惜。

徐松为之殡殓。

友人杨亮,因同时客于徐松家,在共同治学中结下深厚友谊,千里归故友之丧,到泰兴陈潮老家升堂拜母,痛哭而去。

这样,陈潮才得以魂归故里。

4、季娴(1644~1661),江南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

字静棨,一字扆月,号元衣女子,清初才女。

江南富商季寓庸之女,清初直臣季开生与藏书家季振宜之妹,李长昂之妻。

季娴出生于一个诗礼传家的富裕家族,幼年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又随家人宦游驱驰,见多识广;其夫李长昂开明博雅,“不以俗辙相羁限”。

这些都给予了她得天独厚的创造条件。

季娴喜为诗,兼工长短句,著述极丰,计有《学古馀论》、《前因纪》、《学禅诨语》、《百吟窗》、《近存集》、《季静姎诗》、《雨泉龛诗选》,《雨泉龛合刻》、《闺秀集》等。

其中《闺秀集》为诗集,女子出诗集在当时非常少见。

季娴一生笃信佛教,对父母更是克尽孝道,曾多次为母亲与弟弟治病而割股祝佛。

其兄季开生流戍,迎双亲于家侍奉至孝,又督侄读书,时得称颂。

季娴生有一子李霖,一女李妍。

5、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哲学家,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

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

王艮创立的学派,因地而名,称“泰州学派”。

地以人闻,“派”以地名,这是人杰地灵、人地底蕴深厚的体现。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一生勤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学识博大渊深、包涵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详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

王艮与泰州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具体如下:

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学”,是王艮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季

——陈厚耀

——陈潮 (清朝泰兴籍文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是一本,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一本和二本及三本的院校。一本与二本主要在南京。在仙林大学城及汉中门。三本是翰林学院在泰州。

扩展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 、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33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有4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仙林、汉中门、泰州3个校区。

溱 [zhēn]

溱,地名用字。如:溱潼(Qíntóng)(镇名,在江苏)。

zhen 古水名,溱头河,在河南省驻马店,今作“臻头河”。出自《孟子·离娄下》:“ 子产 听 郑国 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 溱 洧 。” 赵岐 注:“ 溱 洧 ,水名。”

中文名

拼音

zhēn qín

部首

字码

U+6EB1

五笔

IDWT

快速

导航

详细释义

方言集汇

常用词组

古籍解释

基本信息

拼音:zhēn qín

注音:ㄓㄣ ㄑㄧㄣˊ

部首:氵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繁体部首:水

五笔86&98:IDWT

仓颉:EQKD

郑码:VCMF

笔顺编号:4411113431234

四角号码:3519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EB1[1]

详细释义

zhēn

◎ 古水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密县。

◎ 〔~~〕a.众多,繁盛,如“百谷~~,庶卉蕃芜”;b.出汗的样子,如“汗出~~”;c.舒展的样子,如“物出~~”。

◎ 古同“臻”,至,到。

qín◎ 〔~潼〕地名,在中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东)地名,在江苏省东台市。[1]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n1 [梅州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 潮州话:之因1(真)[1]

常用词组

◎溱溱 zhen zhen

(1)盛多貌。

(2)汗出貌。[2]

◎溱洧 zhēn wěi

(1)溱水 与 洧水 。在今 河南省 。《诗·郑风·溱洧》:“ 溱 与 洧 ,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孟子·离娄下》:“ 子产 听 郑国 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 溱 洧 。” 赵岐 注:“ 溱 洧 ,水名。” 唐 白居易 《经溱洧》诗:“《郑风》变已尽, 溱 洧 至今清。”

(2)《诗·郑风》篇名。诗写男女春游之乐。旧注谓其“刺*乱也”,后因以“溱洧”指*乱。 宋 陆游 《避暑漫抄·群居解颐》:“ 元和 初,达官与中外之亲为婚者,先已涉 溱 洧 之讥。”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微词·舜禹诗》:“ 元祐 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 溱 洧 之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以其初涉 溱 洧 ,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

扬州历史: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

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区)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扩展资料:

扬州的过年习俗

“老扬州人十分看重拜年,特别是家中的晚辈在春节期间一定要给长辈拜年,甚至有‘不来拜年,不认往来’的俗规。”

扬州人在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必须有安豆炒百叶(寓百事平安)、水芹菜(寓路路通)、烧杂烩(寓全家福)、烧鲢鱼(寓年年有余、吉庆有余。此鱼当晚不吃),同时要煮好“隔年陈”,大年初一不吃生的东西,不动刀剪,也不扫地,扫地会扫走运气,会破财。

过年拜年时,亲友上门,互致恭贺新禧、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祝福话语,扬州人家家都会端上桌盒,内置各种果品茶食,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橘子。扬州方言里“橘”和“吉”发音相近,扬州人借橘子向来客表示祝福。随手,老人给了一个橘子说:“新年走大局(橘),大吉大利!”

扬州人在大年初一,要全家人一起在家吃汤圆。做法多种多样,其中有四喜汤圆,用四种馅心做成: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取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还有的人家在大年三十夜,家中长男要向房屋顶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抛洒黄豆,防火防灾,祈求来年家中一切平安。

-扬州

人民网-探访扬州历史文化街区 寻市井民俗“年味”

有学妹想要关于泰院的学校环境的分享,今天给学弟学妹们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教室,我们的教室还挺多的,A区是教学楼,分一二三区,分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当然美术生的教室也在这些里面,但是内部结构和一般上课教室不一样。

图书馆的话,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693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0804册;中外文电子期刊692万册,电子图书33057万册,视听资料10883片;自建“泰州学派古籍资源数据库”,拥有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数据库34个。

宿舍应该是很多人选学校很关心的一个方面了。泰院的宿舍分为新楼和旧楼,无论新旧,泰院几乎所有宿舍都是4人寝,上床下桌,有空调有阳台,极少数男生有可能碰到6人寝,6人寝是指4个上床下桌+2个上下铺,上下铺的有床上桌,在下面也会拼一个长桌。

目前学校环境就先说这么多,如果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我,欢迎大家报考泰州学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