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兵法谁知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戚继光的兵法谁知道?,第1张

有《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郭应响补释戚继光兵书

前不久,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收到的山西省平遥县收藏家彭令寄来的明代兵法手抄本《补释戚少保(即戚继光)南北兵法要略》彩照10张,此书填补了明代人详细补释戚继光兵法的空白。此书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仅著录3部。一为五卷本,明抄本,藏浙江天一阁文物保管所;二为三卷本,清抄本,藏江苏泰州市图书馆;三为三卷本,藏南京图书馆。外加此次民间收藏的这部三卷本,目前存世的戚继光兵书仅为4部,均为手抄本。这本《补释戚少保(即戚继光)南北兵法要略》可视为明代人耳闻目睹戚继光统帅千万“戚家军”,浴血抗倭的真实场景后,从独特的角度补释戚继光兵法的惟一一本传世古籍。那么,此书的作者是何人呢?

该书作者为郭应响,成书于崇祯二年(1629年)。郭应响是明代为抗倭做出贡献的福清人,曾任知祁州、擢刑部员外郎,转户部,督理甘肃固原粮储,兼三边赞画,后在一次军事守备中,手杀3贼后牺牲,被朝廷赠大常寺卿,予祭葬荫恤,谥忠烈,载于《明史》。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到福清抗倭,当时,化南里人、地方志专家郭万程的儿子郭遇卿(郭应响的父亲)、郭造卿两兄弟,因抗倭之事与戚继光结下深厚情谊。戚继光平倭后北调蓟门,兄弟两人均应邀随行,为戚继光所器重。郭氏兄弟与戚继光在战事中的交往和他们之间的友谊,为郭应响以后著作《补释戚少保南北兵法要略》奠定了基础。

郭遇卿少年时喜欢研究兵器,攻读《孙子兵法》。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进犯高山镇,他组织义兵奋勇抵抗,并亲手杀死倭寇头目。戚继光得知郭遇卿的抗倭事迹,专程前去看望。此后,郭遇卿多次与戚继光探讨抗倭计策。后来戚继光奉命北调镇守蓟门,郭遇卿应邀同行,很受戚继光器重。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被调到广东。蓟门军民怀念戚继光,罢市而哭。为寄托缅怀之情,蓟门父老纷纷到景忠山上为戚继光建祠、刻石、立像,郭造卿也撰写了《总理成公景忠山去思碑》碑文,追忆了戚继光在闽、浙抗倭以及后来戍边的丰功伟绩。

郭造卿是郭遇卿的弟弟。他少年就很有名气,曾游学于吴越。胡宗宪、李襄敏、叶梦熊都很器重他。戚继光抗倭时,每有大事都找郭造卿切磋。明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北调镇守蓟门,邀郭造卿同行。郭造卿到蓟门后,戚继光特地建造馆舍给他居住,请他编撰《燕史》。不久,戚继光调往南方,郭造卿续史,直至书成。

郭家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同抗倭,多有交往。故此,作为郭家的后人,并曾亲身经历战争场面的郭应响补释、研究戚继光兵法,其史料的真实性、角度的独特性就不言而喻了。

郭应响少年时期跟随父亲从军打仗,目睹戚继光统军作战时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场景,在此书中颇为多见。其父郭遇卿为军事理论家,他承接家学,长于军事。由于身临战争其境,又得承传先辈,所以郭应响的许多见解与观点,对于深入研究戚继光兵法及戚继光本人有着其它相关书籍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补释戚少保南北兵法要略》卷端题“闽中希声郭应响选”,前有郭应响《补释戚少保南北兵法要略序》,后附有郭应响《兵农鄙论》4篇奏议。该书卷一为浙闽纪效上,摘录《纪效新书》的《请创立兵营公移》、《请任事公移》、《纪效或问》、《束伍》篇等部分的内容,并补有《安营》篇。卷二为闽浙纪效下,摘录《纪效新书》的“长兵短用说”、“短兵长用说”、“布城诸器图说”等部分的内容。卷三为蓟门实纪,摘录戚继光的练兵条议、议虏、议建空心台等7篇奏议以及将略、兵纪、赏罚、营、车战、操车骑等《练兵实纪》中的内容,并有补充。

书中有70余幅手绘图,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细腻,如“鸳鸯阵”、“搜伏防伏之图”、“伏兵起身出敌图”、“兵牌”,精美耐看,极富艺术性。

我国世界遗产有长城、莫高窟、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明清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中国世界遗产

推荐以下九个景点,可以任选其一,都距离左权县不太远。

1、榆社县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响堂寺千佛洞、文峰塔、云竹湖。

2、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榆次旅游资源丰富,猫儿岭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榆次老城有明代清虚阁,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榆次城隍庙,享有“中国儒商第一家”美誉的常家庄园,“天然氧吧”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中国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观园,民间文化艺术的博物馆。

3、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境内山峦起伏,风光壮丽 。昔阳是陈永贵故里,二月河的家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还有马岭关古长城遗址、千年古刹石马寺、幽谷盈香的太行大峡谷、太行渔乡水磨头、晋商故居毛家大院、避暑胜地龙岩大峡谷、虎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景点,是感受历史、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4、寿阳县历史悠久,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清代名人“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尹灵芝烈士陵园就在寿阳县境内,这是一处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文昌阁也是著名的古代建筑。鹿泉山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集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为一体,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这里的朝阳阁气势宏伟结构完整,城中还有美丽的林芝公园,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5、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的四座完好古城之一,已有2700多年历史。建筑按照封建传统礼制“左祖右社”和朱元璋“高筑墙”的政策修建,且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平遥还有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票号——日升昌,正是平遥八大票号的金融巨子造就了今日的平遥。

古城门:平遥有六道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平遥汽车站离古城的北城门近,火车站则距西门近。南门和西门是游客最多的地方。

古市楼:在平遥古城内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闹市中心,也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明清一条街:就在平遥古城里,是古城最主要的街道。两边是各种店铺,有餐馆,有创意衣服店,有乐器行,还有咖啡馆和酒吧,古典与现代融合得相得益彰。

6、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灵石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古遗址、王家大院、资寿寺、晋祠庙、后土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静升文庙,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极具游览价值。

7、介休素有“三贤故里”的美称,古晋贤人源缘于此,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传统节气—— 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介子推“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千古绝唱就发生在介休绵山之上。但绵山绝不仅仅是它的全部,去神秘的古堡转转,或者看看国内仅存的建筑孤例,再吃吃山西面食,介休之行会让你收获颇多。

介休的景点不多,以山西省内游的游客会直奔绵山,只将介休作为下山后歇脚之地。因此介休市内的袄神楼和后土庙往往就被忽略了。但如果时间稍充足,大多数游客会选择去张壁古堡一游,较绵山更靠近市区的秦柏旅游生态园区则只作为备选景点。由晋北向晋南较经典的路线为平遥古城——张壁古堡——绵山——王家大院——壶口瀑布。

8、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东临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和顺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9、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祁县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祁县素以文风着称,祁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17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03万册,善本图书3万余册,数量之多,版本之精,为县级图书馆少有。祁县最为着名景点为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所有场景都在乔家大院拍摄,成为祁县最着名的旅游景点。

邮编:30600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因古时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全县辖6镇2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160个村民委员会,289个自然村。境域面积85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61万人。-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12'5"-112°39'6",北纬37°4'5"-37°28'6"之间。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市67公里。

自然条件

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山川秀丽,景色万千。山地峰峦重叠,沟壑交错,表层为土石结构,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丘陵地区表层为厚层黄土覆盖,粮丰林茂。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主要产粮区。全县土地面积854平方公里。

祁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9°C,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12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以干旱现象最为普遍。

河流属汾河水系。共有汾河、昌源河、滹溪河、乌马河、阎灿河、王贤河等大小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面水径流量703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437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65974万立方米。

祁县地当通衢,历来是山西省交通枢纽之一。古时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是秦陇等地北上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子洪口,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海拔均在1100以上,沟宽500米,长20公里,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今,交通更加方便。南同蒲铁路东西向横贯县境,长20公里,设祁县、东观2个车站。祁临高速、国道108线、208线及大运公路纵横贯穿县境,乡村公路网络交叉。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

历史沿革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祁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春秋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今仍被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王允、温峤、温大雅、王_、王维、温庭筠,王溥、罗贯中、戴廷_、渠本翘等历史人物,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对人类社会进步,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员、抗日民族英雄武克鲁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令日军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昭馀儿女雄姿英发,涌现出一代风流人物。有党政军高级干部,有科技界专家学者,有文化界名流,更有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祁县素以文风著称,历来注重教育。创办于金代大定年间的学宫及后建之昭馀书院,至今遗址犹存。1905年,渠本翘首倡创办祁县中学校,是山西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1909年,孟步云力排众议,创办女子小学,开女子教育之先河。尊师重教相习成风,藏书、出版亦很可观。祁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17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03万册,善本图书3万余册,数量之多,版本之精,为县级图书馆少有。宋版书《昌黎先生集考异》系海内孤本,被誉 为“国宝”。祁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达4600多件,其中古字画1000多件。历代名家如南宋管道升、明唐寅、仇英、蓝瑛、董其昌、清傅山、何绍基、钱载等人的真迹,均有所藏。

祁县为晋剧主要发祥地。同治七年(1868)创办的上下梨园,是较早的晋剧班社。张庄的荣升班也培养了众多的晋剧艺徒。晋剧爱好者们还组织了许多技艺很高的票庄社。对晋剧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祁县又是祁太秧歌的发源地之一,为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曲,拥有剧目300多个。还派生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祁县武秧歌,表演方式以武打为主,采用传统武术套路,真刀真枪,具有独特风格。

祁县民居建筑,集实用、艺术于一体,实现了二者和谐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中国民居精华》系列片,已介绍到国外。祁县古城明风清韵,古色古香。全城共有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民居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被誉为“双璧”。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含20个小院。整个宅院呈双“喜”字型,不仅富有整体美,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所有场景都在乔家大院拍摄,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2019年3月,祁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6年2月,祁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因古时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全县辖6镇2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160个村民委员会,289个自然村。境域面积85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61万人。-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12'5"-112°39'6",北纬37°4'5"-37°28'6"之间。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市67公里。

自然条件

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山川秀丽,景色万千。山地峰峦重叠,沟壑交错,表层为土石结构,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丘陵地区表层为厚层黄土覆盖,粮丰林茂。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主要产粮区。全县土地面积854平方公里。

祁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9°C,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12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以干旱现象最为普遍。

河流属汾河水系。共有汾河、昌源河、滹溪河、乌马河、阎灿河、王贤河等大小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面水径流量703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437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65974万立方米。

祁县地当通衢,历来是山西省交通枢纽之一。古时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是秦陇等地北上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子洪口,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海拔均在1100以上,沟宽500米,长20公里,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今,交通更加方便。南同蒲铁路东西向横贯县境,长20公里,设祁县、东观2个车站。祁临高速、国道108线、208线及大运公路纵横贯穿县境,乡村公路网络交叉。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

历史沿革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祁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春秋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今仍被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王允、温峤、温大雅、王_、王维、温庭筠,王溥、罗贯中、戴廷_、渠本翘等历史人物,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对人类社会进步,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员、抗日民族英雄武克鲁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令日军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昭馀儿女雄姿英发,涌现出一代风流人物。有党政军高级干部,有科技界专家学者,有文化界名流,更有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祁县素以文风著称,历来注重教育。创办于金代大定年间的学宫及后建之昭馀书院,至今遗址犹存。1905年,渠本翘首倡创办祁县中学校,是山西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1909年,孟步云力排众议,创办女子小学,开女子教育之先河。尊师重教相习成风,藏书、出版亦很可观。祁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17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03万册,善本图书3万余册,数量之多,版本之精,为县级图书馆少有。宋版书《昌黎先生集考异》系海内孤本,被誉 为“国宝”。祁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达4600多件,其中古字画1000多件。历代名家如南宋管道升、明唐寅、仇英、蓝瑛、董其昌、清傅山、何绍基、钱载等人的真迹,均有所藏。

祁县为晋剧主要发祥地。同治七年(1868)创办的上下梨园,是较早的晋剧班社。张庄的荣升班也培养了众多的晋剧艺徒。晋剧爱好者们还组织了许多技艺很高的票庄社。对晋剧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祁县又是祁太秧歌的发源地之一,为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曲,拥有剧目300多个。还派生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祁县武秧歌,表演方式以武打为主,采用传统武术套路,真刀真枪,具有独特风格。

祁县民居建筑,集实用、艺术于一体,实现了二者和谐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中国民居精华》系列片,已介绍到国外。祁县古城明风清韵,古色古香。全城共有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民居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被誉为“双璧”。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含20个小院。整个宅院呈双“喜”字型,不仅富有整体美,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所有场景都在乔家大院拍摄,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2019年3月,祁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6年2月,祁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