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无常是哪个朝代的人
黑白无常起源于清代至民国一段时间,最早应该也不过元明。
首先“无常”一词,应该是由佛教用语转变而来。在魏晋时期(甚至可能汉代),佛教的经典之一《大般涅槃经》就传入了中原,并被中原人士翻译。其中有一首偈子很有名,如下:
一切有为法 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 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 不应生忧憹
这时的“无常”一词还只是指事物变化瞬息万端,恐怕还没有成为勾魂使者的代名词。不过此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以勾魂为职责的鬼,打扮也与黑白无常有些相似,穿着黑衣服,但领子是白的,被称为“黑衣白袷鬼”。这鬼不好好干本职工作,跑去和秉持“无鬼论”观点的书生吵架,真是闲着无聊。
到了唐代,勾魂使者开始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出现,不过衣服换成了紫衣。他们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应对恳求自己延寿的人。可怜的寿命将尽的人用四十万钱换来了他们“延寿三年”的允诺。然后过了三天就死了。因为“人间一天,阴间一年”。
最晚在元明时期,“无常”一词已经开始正式被用来代指勾魂使者或是表示寿命已尽。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水浒传》成书时间和征方腊一段的谜团虽然还比较多,不过也出现了未随五道将军走,定是无常二鬼催。这样的句子。可见此时已有了勾魂的“无常鬼”这一概念。此外,勾魂使者除了“鬼”之外,开始出现了人行鬼职的“走无常”。通常是阴间由于死人太多,鬼吏不够用或者是有什么脏活累活要干时,就会征召一些人类来阴间干活,这些人类就被称为“走无常”。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黑无常、白无常”这样明确区分无常鬼的概念。甚至《西游记》有关冥府的描写根本没有出现无常鬼,而是用“勾司人”代替。
到了清代,《玉历宝钞》开始在民间流传,据说在此书中,出现了黑无常与白无常的形象。但这是由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的。至于他看到的插图本《玉历宝钞》是由什么时候绘制的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推断:黑白无常起源于清代至民国一段时间,最早应该也不过元明。
因为白无常是城隍旗下大将中的第7位,所以白无常叫七爷。
黑白无常属于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对神祇,也是最出名的鬼差。这两位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魂魄,协助冥君赏善罚恶,也常为阎王、城隍等冥界神明的部将。
而作为城隍旗下8员大将中的第7,第8,所以叫做七爷八爷。他俩前面还有文武判官,牛头,马面,枷爷,锁爷六人。既然只有八个人,那么也不存在九爷十爷了。
扩展资料:
黑白无常列入十大阴帅之列。黑无常一脸凶相,面似狰狞,长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白无常则笑颜常开,面容偏善,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一见发财”四字。
白无常有老婆陪伴,不见黑无常有无常婆。在中国神话中,阴间的黑白无常是来接引人死后的鬼魂的。人们对黑白无常有的只是一种恐惧,没有人会去问他们到底代表什么。天地易人认为:所谓的“鬼神”只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状态。黑白无常也是一种存在状态。
-白无常 (地府官差)
人们常说,人死之后,都要先喝一碗孟婆汤,这是为了忘记在人世间的一切。从此以后,过了奈何桥,就要过上另外的生活了。然而在此时,就会出现两个重要人物,一个黑无常一个白无常。据老人们讲,他们两个是专门来到人世间勾人魂魄的,这是他们的职责,是阎罗王委派他们的任务。那么黑白无常原型是啥?是什么修炼成仙的?古籍记载很诡异!
黑白无常如此恐怖,令人发抖,但他们原型是啥呢?相信我!得知了他们的原型之后,你将不再害怕他们,反而甚感亲切,很暖人。据古籍记载,黑白无常在阳世时便是一对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他们是好兄弟,他们生死与共,形影不离,用现在的话来讲, 是一对好基友,但绝对是无私心的赤诚的。
白无常名为谢必安,黑无常是范无救,两人自幼相依为命,虽为结义却情如亲生。一次两人出门,走到家门外的桥边忽然阴云密布,似大雨将至,谢必安让范无救在桥头等待,自己跑回去取伞。谢必安一路飞奔回家,取了两把雨伞正准备向南台桥赶去,不料肚子一阵剧痛。
谢必安走后,南台桥那边就下起了大雨,于是就站在桥下等着,不料山洪暴发,河水渐涨,范无救想着有约定在身,不能离开,就死死的抱着桥住,等着谢必安。等他赶到南台桥,发现范无救还在桥下等着,人已经被淹死了……谢必安没想到范无救这么守信用,大悲之下将自己吊死在桥梁上,所以谢必安总是以吊死鬼的形象出现。
两人到了阴曹地府之后,阎王爷被两人的感情感动,于是便将两人封为黑白无常。其实说起来,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我们是没有必要相信这些鬼神论的,就算存在,他们也是不与我们在一个平行空间的,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去防备这些鬼神之物会为我们带来影响。不过就算是不相信,我们也还是应该对这样的事情保持敬畏之心的。
本文2023-08-21 22:54: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