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催动”全身阳气!升起心中阳气、脾胃阳气、腰部阳气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粥谱》、《中华药海》、《实用中药辞典》
古人讲,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阳气,就是我们生命的力量。
不过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阳气,是潜藏于内的。
我们的身体,容易受到阳气不足的困扰。
现在,我想给我的读者们,说一个小方子。这个小方子啊,可以帮助我们“催动”阳气。就是说,阳气在我们的身体里,猫着藏着,不爱出来。那我们呢,用这个小方子,就好像拿了一把小扇子,扇呼几下,把阳气给催出来。
这就是利用肉桂。
准备中药肉桂,研成细粉,然后粳米加水煮到快熟的时候,加入肉桂末和红糖,再煮2到3沸即可服用。
这个小方子,源于《粥谱》,还是那部我非常喜欢的清代食疗专著。
在这里,我得提示几句。
第一个,我说的是中药肉桂,可不是烹饪的作料桂皮。后者的药用价值相当有限,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二个,这个肉桂,用到3克就可以了,你别自作主张,说我多用点吧。这坚决不可以。肉桂这个药,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是有小毒的。用到5克就已经算常规用量的最高值了。3克,对一般人来说,就可以。
第三个,凡是你平时爱上火的、大便干的、嘴里渴的、爱牙疼的、口腔溃疡的、舌红少苔的、闹心失眠的,这类人都通通不要用。孕妇忌用。
那么,这个肉桂到底是啥呢?它是如何帮助我们催动阳气的呢?我给你仔细讲一讲。
这个肉桂啊,它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还有一个亲戚,叫做桂枝。它们是同一植物的不同的用药部位。桂枝是在上头的,属于嫩枝,故而药性往上走,善于治疗上肢的问题。肉桂呢,原则上是树皮,靠近下部,所以走人体的下焦,能暖丹田。这是两者的区别。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入心经、脾经、肾经和肝经。要我说啊,这个东西就是能催动阳气的一味药。
肉桂是怎么催动阳气的呢?
首先,它催动我们的心阳。比如说,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人,一到天凉的时候,或者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就可能感觉到前胸闷痛、气短,心痛彻背,同时感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舌头颜色偏淡,苔白厚腻,脉象弦紧。这个时候,可以用肉桂来缓解疼痛、提振心阳。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肉桂可以扩冠,增进冠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这个可以看作是药理学依据。
其次,它能催动我们的脾阳。我们有些人,脾阳不足啊。一吃凉的,立刻拉稀。天气一冷,立刻胃疼。还有的呢,早晨四五点钟肯定拉肚子。与此同时,伴随脉象沉弦、舌体白腻、大便溏、小便清、口不渴、四肢凉,疼痛的时候用热水袋暖一暖会好。这时候,可以用点肉桂。肉桂可以入脾经,温脾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促进胃机能,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得分泌增加,蠕动增强。可见,肉桂这一作用是有依据的。
再次,它可以温补我们的肾阳。这是最重要的。
提到肾阳,我们首先会想到生殖机能。临床上,遇到男子痿遗之疾,证属肾阳不足的,医师们会想到肉桂。这类人往往脉象沉细,迟弱,舌体淡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者白腻,伴随全身乏力、四肢畏寒、腰膝酸软、面色晄白、动辄自汗,腰部以及腰以下有冷感。白天的时候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这个时候,用肉桂是可以的。1994年的《浙江中医杂志》曾经刊发文说,介绍一个小办法,就是利用肉桂和煨姜,以及新鲜带肉的骨头,加食盐少许煮汤,每日2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肾阳不足型生殖障碍,见效明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参考。
另外,肾阳不足者,往往有寒湿腰痛的问题。这类人往往脉象沉紧,舌体白腻,腰部冷痛,有重着感,得热则舒,静卧也得不到缓解,早晨起来后更感觉到不舒服,阴天下雨的时候症状加重。这就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腰间,正气不足兼感寒湿所致。这个时候,用肉桂较好。1983年的《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刊发文说介绍方法,就是用肉桂治疗肾阳虚所致腰痛,效果满意。
当然,肉桂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比如杀虫、治疗外科疾病等等。受时间和篇幅所限,我就不多介绍了。
总之,你记住,这个肉桂能温补我们的心中的阳气、脾胃的阳气,还能鼓舞我们腰部肾阳。它的确是催动全身阳气的一味好药啊。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利用肉桂务必考虑安全性。它针对肾阳虚症候明确的人。假设你这几天,天凉了,感觉到自己手脚不热乎,于是就琢磨用点肉桂来补阳气,这就不合适。因为天凉以后手脚不温,这个是正常的,不能当做肾阳虚的诊断标准。如果阳气不虚,你却用肉桂,闹不好就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这就得不偿失了。总之啊,得辩证准确才可以。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肉桂熬粥的具体办法,我前面都说了,你自己再仔细看看吧。希望我的读者,在这个冬天,都能过得热热乎乎、舒舒服服。
全文完。
肉桂是一个中药材,多是用干燥的树皮制成的药材。它的药性比较偏热,味道是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温通经脉的功效。在中医上常用来治疗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以及头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痛经、闭经等等。作为药用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材区别于西药的地方在于缺乏有效性的数据或者资料证实,一定要在中医师的处方的指导下,服一定的剂量和疗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用药过程中的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症状加重,以及其他的症状出现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停药到医院就诊。
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树皮芳香,可作香料,味与产自斯里兰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较辣,不及桂皮鲜美,且较桂皮厚。在北美则肉桂粉不问来自中国肉桂抑斯里兰卡肉桂,均不加区别地一起出售。
肉桂皮从茎和枝条剥取,搁置干燥后,卷曲成卷。有的品种则为刮取。刮取者薄而为亮红褐色,未刮过的树皮厚而为灰色。肉桂粉浅红褐色。中国产肉桂的香味稍逊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产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中国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实贴生于硬而具皱的灰褐色杯状花萼中,通常长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径约6公釐(025吋),连萼筒摘下干燥即称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于食品调味。
1、各有各的好处。
2、肉桂主要入药用;桂皮一般指的是香辛料,做菜较多,肉桂和桂皮各有各的好,中医认为: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在中医中使用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等功效;桂皮味辛、甘,性温,归脾、胃、肝、肾经,应用桂皮主要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功效,烹饪一些性质偏寒凉的食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一些桂皮来降低其寒凉性。
肉桂和桂枝虽同属于肉桂树的产物,但在中药里,由于各自的药用部位不同,其性味功能主治与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故不能混为一谈。所谓肉桂,是指将其树皮去除最外层栓皮后的树干皮,即是桂树的老皮,中医将其形象称为“肉桂”。而桂枝入药,则仅取其带木质心的嫩枝。中医认为,二者虽均味辛、甘,均能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以及经寒血滞引起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等证。但两者的药性是有区别的,也就是温阳的力量依次递增。桂枝性轻而走上,肉桂性沉而入下,所以在治疗上感风寒时易用桂枝,治疗中下焦寒症取肉桂性沉而入肝肾。肉桂性热,归心、肝、肾、脾经,力强而功专走里,宜用于治阳衰与里寒重症,补命门火、治寒疝腹痛等症。而桂枝则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力缓而既走表又走里,治阳衰与里寒轻症宜用,又能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有汗或无汗。(一般治感冒用桂枝而不是肉桂)另外,肉桂与桂皮一样,也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卤料调味,但因其味辛性热,极易伤阴助火,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内热上火、痰热咳嗽、风热感冒、血热出血及妇女经期量多者切忌服用,以免引发新疾或加重病情。简单归纳如下:共同点:辛甘性热,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痰饮、胸痹,以及经寒血滞之痛经、经闭。 性能区别:肉桂为树干之皮,力强而功专走里。桂枝为树之嫩枝,力缓而走表。
本文2023-08-21 23:02: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