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古籍研究综述
刘知几对于历史与史学更革变化的认识是多方面的, 在整个中国古代学者中间也是十分突出的, 因
此研究他在这一方面的思想认识对于理解古代学者的历史观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
一、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对于中国史学变革大势的认识, 从《尚书》、《春秋》到唐代, 刘知几把它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以《五经》为代表的先秦史学。这个时期, “文之将史, 其流一焉”, 文与史混然为一。二是以三史为代表的两汉史学。这一时期历史著作不多, 为文初尚丽词, 然尚能据实而书, 《史记》《汉书》、《东观汉纪》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三是两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的史学, 刘知几常以
“近古( 或近代) 诸史”名之。
( 二) 提出“今古异同, 取叶随时”的主张
历史在不断变化, 史学著作要能反映这种变化,沟通古今, 让后人对前人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他认为“盖取叶随时, 不籍稽古”, 能反映历史变化的真实情况才是正着。《史通?一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 撮其要者约为二端。
其一, 用当时语言, 直书其事。其二, 前史之所未安, 后史之所宜革。
( 三) 师古而不泥古, 才能有利于史学的更新发展
刘知几一方面强调历史著述“取叶随时”、“不籍稽古”; 另一方面又提出模拟古人, 即“师古”问题。
二、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形成
( 一) 千古史学纳诸胸中, 为其讨论史学变革、变化奠定了基础
刘知几总角之年即开始习史, 对历史的爱好使他“耻以文士得名, 期以述者自命”, 勤勤于史学大半生。所谓学富才能汇通, 汇通之中才能见出变化。这是他史学变革思想形成的基础。
( 二) 区分类聚的研究方法, 有利于排列史事、总结得失、对比古今、见出递变
刘知几的区分类聚首先是从具体分析入手, 弄清每一史书的细节内容, 得失利害, 然后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排比综合, 条分类归, 勒成一个个事目, 叙述从古代一直到唐代的演变情况。
( 三) 敢述前非的批判精神, 帮助他找到史学变革的突破口
中国学术思想一向强调继承性研究, 所谓有容乃大, 而批判性研究则不大为人所称道。《史通》作
为史学批评性著作, 充分体现了刘知几追求真理、敢于批评的精神。
( 四) 时代为他史学变革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契机
刘知几所处的时代正是史学走向自觉反省的时期。刘知几适逢其时, 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 对整个中国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为以后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对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评论
第一, 从整个史学发展上看, 刘知几的史学变革思想在中国旧史学家中间是很突出的, 对史学变革
加以研究总结, 并且颇有建树, 他应该说是第一人。
第二, 刘知几讨论史学变革特别注意与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这种认识比之商鞅、韩非子等人随便说到上古、中古、当今之类, 不仅自觉性强, 而且具体, 又有认真细致的比较分析, 其进一步发展就是今日所谓的历史发展阶段论了。
第三, 以批评为史学变革的手段。刘知几讨论史学变革问题都是通过批评以往史学的方式完成的, 这构成了他史学变革论的又一个明显特点。
当然, 对刘知几的史学变革论我们也要看到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几过多地强调写史要遵循成
例, 批评别人唯以其例评断是非, 缺少变通精神。
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拥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三个研究方向,并且与历史系共建辽金史研究方向。历史文献研究方向拥有:古文字学、中古文献、古代书法文献三个研究方向。
先秦史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1人,副教授1人。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古文字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历史文献研究方向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
书法文献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2人。
古籍研究所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多年前就实行了博士化工程,现有19名教师,到目前为止,古籍所教师均取得博士学位。
据网上搜索知: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包括现代的语言和古代的语言。例如对《诗经》的研究中,不但可了解古人如何运用文字,运用语言叙事抒情,还可了解到许多现在已经消失或者不常接触的植物名、动物名、生产生活方式、重要的祭祀活动等等;面对一个词语或者成语,除了现今的意思和用法,还可以知道其来源、典故等。事实证明语言学的研究是引领人们了解历史,思考未来语言发展的明灯。
学科交叉研究法是把多种学科引进语言学,把语言学引进别的学科的指导方法。即立足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多向交流,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科际交流,尤其表现在方法的借鉴与习得上。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多种方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如融会语言学上的共时描写法、历时分析法、社会学上的社会调查法、阶层分析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统计法、历史研究法等等。这一研究方法的领域十分广阔。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张全民,1968年生.汉族.安徽桐城市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2年、1997年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分别获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一1999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于1994年晋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底至今在湘潭大学工作,2003年被评为教授。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胜君教授,1970年生,现任古籍所所长。1990年至1994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何琳仪、刘钊先生攻读古文字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开始师从吴振武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裘锡圭先生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专著有《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线装书局2008年版。《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尹波,男,1963年11出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尹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代表作品 :《古玩宝典》 主要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参加了《全宋文》的编纂工作,校点500万字。主编了《古玩宝典》(全10册)、《宋人年谱丛刊》(全12册),担任《宋集珍本丛刊》(全108册)、《儒家德治思想探讨》副主编,合作校点《朱熹集》、电子版《宋会要辑稿》。参加编写了《四库大辞典》、《江万里研究》等。在《文献》、《四川大学学报》、《宋代文化研究》、《大陆杂志》、《文史知识》、《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两次。目前正在进行《儒藏》的编纂,及《魏了翁集》、《蜀中广记》的整理工作。 尹波先生
本文2023-08-21 23:07: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