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刻本按性质分为多少种?
按活字性质分为: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铅活字本、铁活字本、瓷活字本等。
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开如发明的是雕版印刷,这应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谓雕版,是指用木板雕刻。木板选料有讲究,质地太松不适宜,所以一般用梨木和枣木,前人把刻印书叫做“付之枣梨”,印书一般都用黑墨,但第一遍印时为了便于三校,有时也用蓝色或红色印,清代以到民国时刻书则多用红印,也有用蓝印,当然也可以不用红蓝试印直接用黑墨印。雕版印刷发明的时代,明清以来有种种讲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隋文帝开皇时说和唐太宗贞观时说。雕版印刷进入五代,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即不再停留于刻民间需要的日用印刷品以及一些字书、宗教读物,而转入刻印正统的书籍。重点是刻经,这不仅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经是最主要的、为人所必读的书籍,而且和唐以来推地科举制有很大关系。 编辑本段书册制度 是指书籍的形式,再具体点可以说是单指书籍的外形,而不包括书籍的内容,也不包括书籍的材料,以及抄写、刊刻或其他印刷的方法。“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或者可以说是从卷子到册叶的过渡形式。翻到哪里就可翻到哪里,查找起来极其方便,即使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其迅速,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个“旋风叶”的名称。旋风叶进一步演变就成了“蝴蝶装”。到蝴蝶装书已不用长条木板印刷而改用长方块木板印刷,成为若干单页装订起来的书籍。 纸面上印版所占的地方,叫“版面”。版面以外空白的余纸,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脚”,左右都叫“边”。版面的四周叫“版框”,拼成版框的粗线叫“边栏”,也叫“栏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左右叫“左右栏”。边栏只有一条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在粗线内侧现加一条细线叫“双边”或“双栏”。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三种形式,而绝无作上下双边而左右单边的。版面用直线划分成若干“行“。版面中间一行,不刻正文(当然也不刻小注),叫“版心”,也可叫“中缝”。版心往往用花纹或横线分划成三段,花纹按其形状叫“鱼尾”。只有上面一个鱼尾,下面用横线的叫“单鱼尾”,上下都有的叫“双鱼尾”。
鱼尾有很多种,常见的那种除外,白鱼尾、线鱼尾、还有以圆圈代替鱼尾,除了外观上的区别,并没有其他的实际意义。书口鱼尾的朝向并无特别意义。除了双鱼尾是上下相对之外,如果只有上鱼尾,那一定是朝下的,习惯而已。
因为鱼尾的功能其实是书页刷印好了之后,用作折页的对准线而用,通常以下鱼尾为准来折叠书页。但很多古书只有通常意义上的“上鱼尾”,下鱼尾很多会用一条线代替,那么折叠书页的时候,通常就以下面这条横线为基准,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鱼尾还可以用来鉴定古书的版本,比如高丽本通常是花鱼尾,如果开本大,纸张为皮纸,就确定无疑为高丽本了。
版记的各个要素之下均有一条反线,反线的长度和版心的宽度相同这句话是:正确的
反线的简介:
反线,别称水线,是印刷物的表格界线、轮廓线或装饰线的铅制边线。
印刷物的表格界线、轮廓线或装饰线的铅制边线,也称水线,压印面有正线和反线之分,刨细的一面叫“正线”,未刨细的一面称“反线”。一般表格的外框用反线,表内用正线。一正一反两种线并列排时又称为文武线。
在公文中使用边线时,内容轻松的配正线,内容重要的配反线、文武线。
版心的简介:
版心是页面中主要内容所在的区域。即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在我国,民国以前的图书排版、装订方式与现代有很大不同。古籍里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在不同的时代,由于图书装订方式不同,版心朝向也有所不同,比如蝴蝶装的版心朝内,包背装的版心则朝外。
花鱼尾一般来说是高丽朝鲜刻本,这种鱼尾受元代刻本的影响很大。花鱼尾古籍在韩国旧书市场比比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元刻,因为很多书用赵体。后来才知道都是朝鲜刻本。
图为朝鲜末期刻本。
本文2023-08-21 23:07: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