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痈瘰疬 ’ 这四个字怎么读?它是一种什么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疖痈瘰疬 ’ 这四个字怎么读?它是一种什么病?,第1张

疖(jiē)痈(yōng)瘰(luǒ)疬(lì)

一、疖

疖子,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性的化脓性炎症。易发生于头面部、颈和背部。

二、痈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三、瘰

〔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四、疬

1、见〔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2、古又同“癞(lài)”。

扩展资料

一、疖组词:疖子、刺唬疖、疔毒疮疖

例:刺唬疖 [ cì hǔ jiē ] 

一种毒疮。

二、痈组词:痈疽、悬痈、痈气、痈病、喉痈、养痈、热痈、鹚痈、徙痈、外痈、肠痈、痈疮、溃痈、吮痈

例:养痈[yǎng yōng]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三、瘰组词:瘰疬、_瘰、瘰串、瘰_、恫瘰、红瘰疣螈

例:瘰串 [ luǒ chuàn ] 

即瘰疬。

四、疬组词:瘰疬、石疬、_疬、鬣疬、疬疡、疬疡风、提疬丹、瘰疬敷药

例:石疬 [ shí lì ] 

颈项部淋巴结肿大之坚硬如石者。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数为金**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中医亦称疖,多由暑、湿、热毒蕴于肌肤所致。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葡萄球菌。其特点为初起即有多个粟粒样脓头,溃后状如蜂窝,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范围较大,甚者大于30厘米。属中医“有头疽”范围,多因外受风温热毒,内有脏腑蓄毒所致。

疔是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很容易走黄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以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蛇头疔,指疔毒发于手指末端,肿胀形如蛇头者。

方一清暑汤

出处《外科全生集》

组成银花2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滑石15克,车前仁10克,花粉10克,赤芍10克,薄荷6克,荷梗10克,生甘草5克。

功用清暑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夏秋季节,患处结块,形似如锥,单个或多个,胸闷少食,小便短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热疖方

组成银花2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营和血。

主治患处突起,形似如锥,灼热疼痛,脓成溃破,数日而愈,或有发热、口渴。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五味消毒饮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银花,地丁,紫背天葵,公英,野菊花,酒少量。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

方解银花清气血热毒,地丁、紫背天葵、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清解之力尤强,并能令血散结,消肿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防风通圣散

出处《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各6克,石膏、黄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3克。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

主治疖肿此愈彼起,不断发生。散发全身各处,疖肿较大,易转变为有头疽。

方解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血,白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托里透脓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党参6克,生黄芪10克,白术3克,当归6克,穿山甲、白芷各3克,升麻2克,皂角刺5克,青皮、甘草节各2克。

功用益气活血,托里透脓。

主治治气血亏损,痈疮将溃,体虚邪盛,脓成未溃,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舌淡苔白,脉虚缓。

方解本方治证乃气血亏损所致。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补托;穿山甲、皂角刺、白芷、青皮溃疡排脓;当归补血活血。其配伍特点,是益气升陷与托里透脓同用,使气充陷升,提脓泄毒。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痈疮脓熟、正虚不溃的方剂。以气血亏损,痈疽脓熟不溃,见紫陷无脓者。若疼痛较剧者,加乳香、没药;气虚不足,面色萎黄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阳虚畏寒,局部紫陷者,加鹿角、肉桂。用于多种化脓性疾病,产后缺乳,心悸等属气血亏损者。

用法水煎,1日1剂,半饿时分3次服下,每次冲酒少许服用。疮疡已溃者忌用。

方六托里定痛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白芍、川芎各9克,乳香、没药各7克,**壳6克,肉桂2克。

功用补血行瘀,内托止痛。

主治治痈疽溃后,因体弱血虚疼痛者。

方解方中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补血活血;肉桂温经助阳,通血脉,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壳专止疼痛。诸药共奏其功效。临床应用:本方是补血行瘀,内托止痛的方剂。

用法水煎,1日1剂,半饿时分3次温服。实热者忌用。

方七阳和汤

出处《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肉桂、麻黄、生甘草各3克,炮姜炭2克。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治阳虚寒凝所致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不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外科常治一切阴证疮疡。

方解本方所治阴疽,属阴寒之证,由营血本虚,寒凝痰滞,痹阻肌肉、筋骨、血脉、关节而成。故本方重用熟地黄,以温补营血;鹿角胶填精补髓,强壮筋骨,助熟地黄以养血;炮姜、肉桂温中有通,以温通经脉,解散寒凝痰滞;麻黄开腠理以达表;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与温补药同用,则补而不腻,通而不散;生甘草有化毒之功。本方配伍特点,为温补营血不足,解散阴凝寒痰,使破阴回阳,消寒化痰。

药理抑制结核杆菌,扩张血管,强心,利尿。地黄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1日1剂。

方八回阳三建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附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茯苓、陈皮、枸杞子、山茱萸各6克,木香、甘草、紫草、苍术、厚朴、红花、独活各3克,煨姜5克,皂角树根白皮6克,米酒30毫升。

功用补气助阳,托毒消痈。

主治治阴疽发背,初起不肿不疼,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后皮色紫暗,根脚平散,软陷无脓,皮不作腐,身冷,肢体倦怠,脉细。

方解方中附子、人参、黄芪补气助阳,以扶正逐寒;川芎、当归、红花活血养血,以通经脉;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温燥寒湿,以除阴凝之邪。诸药合用,共奏扶正托邪,转阴回阳之功效。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阴疽不起之危证的方剂。以阴疽不起,根脚平散软陷,皮色暗而不活,无脓不腐,身凉,脉细为据。用于疮疽痈疡等化脓性感染合并全身性脓毒败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水煎,1日1剂,分3次服。

方九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大黄、黄柏、五倍子。任选1种,每种30克,或3种同用各等量。

主治疖。

用法研为细末,用食醋适量,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每日4~5次。

方十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巴豆6克、生姜10克、大黄6克、桂圆20克。

主治疖肿初期。

用法上药捣烂后加面粉调拌,塞于鼻孔中,左右交替,1日4次,3天为一疗程。

方十一神功内托散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6克,白芍、川芎、茯苓、陈皮、附子、穿山甲各3克,人参、黄芪、白术各5克,炙甘草、木香各2克,煨姜6克,大枣6克。

功用补气益血,温阳托毒。

主治治疮疡日久,气血两虚,寒邪凝滞所致疮疡平塌,漫肿钝痛,不散不腐溃,身凉,舌淡,脉细弱。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大枣补气健脾;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附子温阳散寒;穿山甲散结透脓。诸药合用,共奏托毒外透之功效。临床应用:适用于蜂窝组织炎,乳腺炎,多种化脓性疮疡,贫血,心肌劳损,心力衰竭,属气血不足,寒邪凝滞者,畏寒肢冷者,加鹿角、肉桂;疼痛者,加乳香、没药;身有寒热者,加麻黄、白芷。

用法水煎,1日1剂,半饿时分3次温服。内服药的同时,外敷温散箍毒药。

方十二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鲜马兰头100克,白酒适量。

主治疖、痈。

用法前一味加食盐少许捣烂用酒拌成糊状,涂敷于疖痈患处。

问题一:疖肿怎么治疗? 疖肿治疗1、没有破溃的疖肿,先用碘酊或碘肤消骸疗肿与周围皮肤,再外敷拨毒膏、硫酸镁药膏、鱼石脂软膏等,可消肿止痛,促使疖肿成熟和愈合。2、对已出头排脓者,先用双氧水清除脓液,用碘肤消毒疖肿与周围皮肤,再用百多邦软膏、或鱼石脂软膏涂于患处,并用无菌纱布包扎。3、防止挤压,症状较重者可口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4、对大的疖痈,应到医院治疗,切开排脓,再外敷抗菌消炎药,以防引起全身感染。如经常或多处发生疖肿,应检查并治疗相关原因,如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皮脂腺分泌过旺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问题二:脸上长出了毒疖肿怎么办?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一般过一两天后,红色肿物的中央会形成脓拴,二三天后会自行破溃。也有的疖肿可能不发生破溃而自行消失。疖肿虽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 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擦洗干净疖肿,涂上抗感染药膏,并用消毒纱布敷盖在疖肿上,这样可以避免衣服对疖肿的磨擦,还可以防止疖肿的感染扩散。 切不可为了将疖肿的脓液挤出,而用手去挤捏疖肿,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使感染加重,带来更多的麻烦,一般只有等脓液自行流出。一旦疖肿破溃,要及时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清洗干净患处,并继续保持患部的卫生,用消毒敷料再覆盖几天。 为了防止感染的扩散,应当注意患者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毛巾。如果疖肿长在皮下组织致密区域或淋巴附近,或者疖肿有血性流体流出,应当去医院医治。 疖肿常出长在毛囊处,形成圆锥形凸出皮肤表面,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发红。渐渐表面变亮面坚硬,压痛,顶部形成脓疤,中心有脓栓及坏死部分。破溃后脓栓脱落而排脓,排净后炎症消失形成紫斑及疤痕。有时成批出现或此起彼伏常年不愈。 由于疖肿在化脓部分四周形成薄的泡状壁,如果挤压,排脓就会使薄壁损伤,脓液进入周围地区,使周围再形成疖肿。最危险的部位是鼻周和上唇,称为危险三角,若挤压此处的脓疖,会引起脑海绵窦栓塞及脑脓肿危及生命。挤压也会引起脓液入血引起全身脓毒血症。所以一旦引起发烧及全身症状应马上到医院治疗。 毛囊炎初起可热敷促使炎症消退,局部用龙胆紫红霉素软膏涂敷。已经成疖后要切开引流。可口服红霉素、交沙霉素等消炎药物。 平日注意勤洗澡,保护皮肤清洁,不要抓伤皮肤以防引起感染。夏季防痱子,不要用碱性肥皂以免去脂过多降低皮肤的保护作用。蚊虫叮咬后及时涂上风油精及虫咬水止痒防止抓伤。常患疖肿者要注意营养,多吃维生素目的及胡萝卜素食物,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毛囊发炎及皮肤疖肿都可用芦荟治疗。芦荟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可有效地消炎消肿止痛,治愈后不留疤痕。 小的化脓性感染,可涂芦荟叶汁或芦荟嗜喱膏于患处,每日3次,便会不知不觉地痊愈。大的皮肤脓肿,应消毒局部皮肤后,在脓肿处敷上用热开水消毒过的芦荟叶肉,再盖上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一天至少换3次,脓疱就会开口,把里面的脓液排出来,这时,仍要坚持贴芦荟叶肉,5-7天就会痊愈, 而且无明显疤痕。

问题三:长疖肿了怎么办? (一)普通康复疗法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患处碰撞挤压,给予清凉饮食,忌食辛辣食品,戒烟,酒及油腻的食品全身症状的疖及疖病要多注意休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千万不能任意挤压,以免引起并发病症。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热毒蕴结

初起皮肤出现圆形小结节,红肿,疼痛,逐渐增大,中央突起,形成米粒样点,继之丹节中心处变软,溃破出脓.轻者疖肿只有1~2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干,溲赤、便秘、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连翘败毒丸加减:金银花16克,赤芍12克,生甘草6克.热毒较甚加黄连,生山栀,紫花地丁等,小便短赤加车前子、六一散等,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生石膏等。

2.暑热漫*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小儿头面部,单个或多个散在小疖,或兼见发热腻,脉滑数。

[治法] 清暑利漫,凉血解毒.

[方药] 清暑涵加减:鲜藿香65克,鲜佩兰65克,赤芍12克,青蒿12克皮12克,六一散16克。若热甚可加黄芩,生山栀等增加清热之力。

3.体虚毒恋

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缠绵不愈,或串通皮肤,脓水溢流,表面结脓痂,可伴食少纳呆,口干不欲饮,苔腻,脉滑。常见于体质虚弱或有某些慢性病患者,井有相应的全身证候.

[治法] 健脾扶正,利湿解毒。

[方药] 一般可选用二妙散加味;土茯苓3s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归尾12克,白术12克,白茅根35克,六一散13克,蜂房12克。阴虚内热者可加生地,玄参、天门冬等.如有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病,应视原发疾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4.维生素

一般可补充维生素。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C片,每次o.2克,口服,每日3次.

(三)局部治疗

(1)早期病灶涂擦络合碘、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药膏或金黄膏.患处以50%硫酸镁湿热敷或物理疗禁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五)中成药疗法

可选用防风通圣丸,连翘败毒丸、梅花点舌丹、醒消丸、蜡酥丸等内服或外敷。

(六)挑刺疗法

在蒌中穴处先行 十数次,用2寸针直刺该穴1~2寸深,重手法捻转,留针lO~30分针,拔针后挤压针眼,使出血形成瘀斑,隔日1次,lo次为一疗程。

(七)药酒疗法

(1)甘草升麻酒;炙甘草20克,升麻2克,沉香20克,麝香o.6克,淡豆肢35克。上5味,除麝香外,共捣碎过筛,与麝香拌匀置瓶中密封.每次用15克,酒1杯同煎至八成,去渣。早晚食前各服1次。渣热敷肿处。本方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上肿毒,刺痛难忍。

(2)瓜萎甘草酒:瓜萎1枚,甘草2克.上2味,粗碎,用酒1小杯、水1小杯,煎3~5沸去渣。临睡时温服。本方具有消肿、化瘀的作用.适用于痈疗多日不消者。

(3)忍冬藤煎酒:忍冬藤150克,生甘草10克.先取一把忍冬叶入砂盆研烂,入酒少许和匀成膏.再将忍冬藤、生甘草人砂锅内,加清水2碗,武火煎至1碗,入好米酒l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渣,分为3份.将药膏调涂患处四周,留头。早、午、晚各服一份药酒,病重者1天可服2剂.本方具有消肿解毒、清热祛湿的作用.适用于痈疮初发,关节红肿热痛。

(4)神效酒:人参30克,没药3>>

问题四:疖肿破了,现在该怎么办 你好,这个症状可以用碘伏消毒和外敷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同时服用罗红霉素治疗。

问题五:我得疖肿每年都复发,疖肿要怎样才治好不 这和天气有关系,另外坐的时间过长,都可以造成,久坐使臀部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皮肤不洁净,很容易发生臀部疖肿。 可用热敷或理疗,促进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成脓未溃时可在顶部点涂石炭酸,或采用针挑、切开排脓,脓头排出即好,祝你好运!

问题六:多发性疖肿,怎么治疗 对于经常出现疖肿的情况可以找调理一下身体,经常出现疖肿可能是个人体质的问题,平时少吃 上火的食物,状况出现期间可以贴拔毒膏,这个一般不太好找了,不过在某宝上搜拔毒膏还可以找到

“疮”,指皮肤上粟堆样的肿块,引申义是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背后的疮”就是人的后背的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这种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小病,在古代却成为时常要人性命的大病,成为人谈虎色变的大病,死于此病下名人也是“不计其数”。项羽的大谋士范增、三国时期的刘表、大明功臣徐达、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等都因得此疾病而一命呜呼。

那么,只是一种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为什么在古代却成为一种要人命的“不治之症”呢?不但是普通百姓,就是官宦人家,在得了“背后的疮”后也大多一命呜呼,究竟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疮”是由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而在古代,根本没有与细菌对抗的药物,就是有某些带有“消炎清火”的药物,也不是一般的大夫可以掌握的“绝技”,关羽在得了受到箭“疮”之后,在接受刮骨疗毒的治疗后,才保住了性命,可世上如关羽这样的英雄豪杰又有几人,又有几人能承受这样的剧痛?

此外,古代的卫生条件差,得了“疮”之后,往往无法保障疮口位置的卫生,这也导致了疮口处会滋生更多的细菌,加重“疮”面感染,细菌“攻入”血液,“攻入”人体重要脏器,一来二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死亡。

当然,在古代,也不是得了“疮”就会要人的性命。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

从中我们得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就为部下治愈过“疮”,而治愈的方法就是用嘴吸,吸尽脓包毒液。而从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嘴吸,确实起到了消毒和去除有毒物质的作用,挽救了患者的性命。

近日,人民日报微博针对某热点事件指出“娱乐圈当挖疮割痈、激浊扬清”,以正视听!“挖疮割痈、激浊扬清”措辞严厉,义正辞严。

青春期正是建立“三观”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应当通过正面和反面两个典型,传递和引导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给世界以浩然正气,给青少年真正的榜样力量。

而“挖疮割痈”的痈是什么呢?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查到了“痈肿疮疖”一词。

据查,该词释义为皮肤上或粘膜上发生溃烂的疾病,[拼音][yōng zhǒng chuāng jiē]。

它是中医名词,是中医四种疾病的名词,这四种疾病都属于皮肤疾病,比如说痈属于化脓性的炎症,经常出现在颈部和背部,患者常常会引起发热的症状,肿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属于一种病症表现,疖是一种疮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主要是因为葡萄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症表现。痈肿疮疖的发生主要由于“毒”积聚于体内所致。

也正是由于是因为是“毒”积聚于组织内,所以为了根治其病,破除不良思想的侵害,必须挖疮割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全社会当努力宣扬和推行的价值观念, 该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共12个价值观念,囊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而道德之演进,一如大江之行,回旋起伏,变化万端,激浊扬清,而终归于进步!

问题一:痈疽疔疮 是什么意思 痈疽是 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证见局部肿胀、{热、疼痛及成脓等。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内痈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且现今外科专书对其症治不作论述;外痈系指发于体表的痈。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疔疮是痈疽等化脓性感染之局部肿胀形似疔盖状者,

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等。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治宜早而迅捷

问题二:痈肿的疾病简介 痈肿(yōngzhǒng)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但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而随病程迟早,病变范围和位置深浅而异。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的,局部症状可不明显。这些症状的病理基础就是充血、渗出和坏死三个基本变化。2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病程较长时,因代谢的紊乱,包括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血浆蛋白减少和肝糖的大量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全身性感染严重的病人可以发生感染性休克。

问题三:痈肿是什么意思 痈肿 [yōng zhǒ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痈疽脓肿。

百科释义

痈肿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问题四:疔疮痈肿怎么读 furunculosis and beltina

问题五:痈肿的临床表现 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容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疖,以防止感染扩散。

问题六:疔疮怎么读音是什么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走黄症情凶险,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问题七:什么东西能治疔疮图 中药:五味消毒饮,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使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