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古代把鬼叫做什么?还有请说出古代有名的鬼怪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
但是,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的战神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乱贼”?蚩尤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他和黄帝之间是否只是敌对关系?蚩尤和苗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他对苗族民俗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对此类问题作一初步的考索。
一、蚩尤与黄帝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2五帝本纪》: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
《归藏》: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
《述异记》:
“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
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
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
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二、蚩尤的战神形象
蚩尤是什么样的神呢?
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的。
古人往往把劳动发明的文化英雄崇拜为神,这是对超常的劳动创造能力的崇拜之人格化。大约因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属武器,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所以经神话思维的作用,蚩尤就被幻想为“铜头铁额”的神化人物,而且还“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广大。《尸子》:“造治者,蚩尤也。”(御览833引)《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铜,《管子·地数》、《山海经》均说蚩尤铸金为“剑铠矛戟”等“利器”。
秦始皇、汉高祖都立祠祭奉蚩尤,把他作为战神、“兵主”,加以崇敬,以利战事。《史记》“封禅公”:“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这里说蚩尤为“兵主”,主管战争大事,处第三位,非常重要,其地位在阴阳日明四时之上,岁首祭祀用鹭的祭品,非常隆重。这种祭祀“自古而有之”“绝莫知起时”,可见其古老。大约黄帝时已端倪,前引《龙鱼河图》曰:“制服蚩尤,(黄)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后又画蚩尤形象。直到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还“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宋史·礼志)
蚩尤的大墓在东平,这是古代黎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始终崇拜蚩尤,他们很可能是蚩尤九黎部族的后代子孙:
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东平在鲁西,不仅有高七丈的蚩尤冢,而且还有同样大小的“肩髀冢”,可见人民对战死的英雄的崇敬,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旗”,更是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蚩尤神化了。天上的星星,是神圣之象征,蚩尤在神话中也是耀眼的星星。“司兵之星名蚩尤”,天上的慧星被说成是“蚩尤之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史记·高祖本纪》:
(众)乃立季(刘邦之宇)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攀哈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
在这里,刘邦是把黄帝与蚩尤放在一起祭祀的,《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旗鼓。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这里只提“祠蚩尤”,而且保佑汉王打了胜仗。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
三、蚩尤与黄帝的臣属关系
汉高祖之所以把蚩尤与黄帝一起祭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除战争中的敌对关系之外,还有臣属关系。黄帝制伏蚩尤后,即“使之主兵”,当了军事大臣。
汉代古籍《越绝书》曰:
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
这里说蚩尤仕于黄帝,为主管金属冶炼官,辅佐少昊。少昊之地,在今山东曲阜之带,与九黎活动地区一致,此说有一定道理。可能是涿鹿之战以后,蚩尤族的一部分成为黄帝的臣属,主持金属兵器的制造工作。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
把蚩尤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之当时”的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用。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
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黄帝与蚩尤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合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四、蚩尤即是炎帝(神农氏)吗?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了。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系谱》曰:“神农牛首”,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五、蚩尤与苗族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
蚩尤神话是一种古史神话,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发展、迁徙的历史。所以它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从前引文献资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蚩尤的遗迹和有关和风俗、神话传说,如冀州涿鹿蚩尤城、蚩尤神、蚩尤川、蚩尤泉、蚩尤齿,山东东平的蚩尤墓、蚩尤旗,陕西长安、江苏沛县有蚩尤祠,山西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主疫,其俗遂为立祠。”(《述异记》)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历史资料。如:宋代文献所记“蚩尤血”:“解州盐泽,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解州在今山西省,其盐泽卤水色红,不随天气变化,非常神奇,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血。并引《皇览·冢墓记》说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而蚩尤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又《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按:华州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
由以上可知,蚩尤确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是九称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他们首先发明、使用金属工具与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强的军事力量,与轩辕黄帝势均力敌,并且有密切的联系。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后代,而炎帝与黄帝乃是同胞兄弟。]炎帝与蚩尤曾先后同黄帝大战于河北涿鹿阪泉一带,大战之后,蚩尤族一部向南方迁徙,而许多人则留在北方,逐渐与黄帝族融合为一。所以他们保持着对其英雄祖先蚩尤的崇拜。
如今苗族有枫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古文献中亦可找到根据,说明此俗与蚩尤有关。《山海经》: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郭璞注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又云枫树即今香树。此传说与蚩尤血传说相似,都是因为蚩尤族人对蚩尤被杀一事的怀念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像。枫树叶是红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类记载颇多,又如《轩辕本纪》:“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述异记》更记术了枫木成精变为人形的灵怪传说:“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炎枫。”《南方算术状》:“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瘿瘤,一夕遇暴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枫木是一种灵木,对枫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枫木的神性更强,《苗族史诗》中《枫木歌》是整个史诗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来源、人类始祖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其主要情节如下:
远古枫树生出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中又生出了人类始祖姜央、龙、虎、雷公等等。
这里存在着枫树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存在着卵生神话的观念。而卵生神话观念又与鸟图腾的民俗文化有关。我们知道殷商是有玄鸟图腾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话说他们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简狄吞食燕卵之后怀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有很多部落,也有许多图腾。“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说明其联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在涿鹿大战失败以后,蚩尤为乎的九黎部落曾受到多次征讨、迁徙,有的向西,为犬戎、西羌,有的向南为三苗。他们的史迹是不少的。关于向西的一支,《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前引《遁甲开山图》已有“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记载。《尚书·尧典》说舜“窜三苗于三危”。《孟子·万章》:“杀三苗于三危”。《地道记》曰:“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今敦煌县东有三危山,离千佛洞不远。西羌、西戎,似皆与苗民有关。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民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是甘肃东乡县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亚一带早在五千年前已发现了铜器。这也许同苗民祖先有关。《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神异经·西荒经》:“西北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逸无理,名曰苗民。”[51]这些记载较简,有正统思相的偏见,并不精确,更不全面,但却反映了苗民流向西北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
三苗的大部迁往西南,经过了多次的战斗与转移。《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
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
可见经过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一步步把三苗赶到西南山蛮荒之地。其路线近年苗族学者唐春芳曾有专门研究论文《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52]把苗族口碑、习俗资料与古文献对照研究,发现二者相当吻合。
今各地苗族丧礼仪式中均有鬼师所唱《引路歌》,可把亡灵沿古代苗人迁徙路线上溯送回老家。都说苗族老家在东方,有的说是“杨州杨县”,有的说是“黄河入海口那太阳升起的地方。”[53]这一带正是古代九黎活动之地,有众多的蚩尤遗迹。蚩尤曾佐少皞,如今曲阜城中有少皞陵,是中国少有的金字塔形高大石墓。九黎部族兵败后被打散,不少人留在当地,逐渐与华夏黄帝族融合,在山东一带的九黎,后来就成了殷商族这鸟图腾,古属东夷。至今苗民叫男子为yil,音夷。这“夷”与“苗”并列,为苗族的族称。九夷中的畎夷,实为崇拜盘瓠龙犬图腾的湘西苗族的一支。古代九夷与九黎不但音近,在民族来源上也有密切关系。后来的“西南夷”之“夷”也与此有一定瓜葛。
留在中原的九黎与东夷其他部族一样,皆逐渐融合互华夏汉族之中了,而更多的则举族西迁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荆楚地带成为三苗。《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说苑·君道》有类似记录。)后来又从荆楚地区西迁南进,分散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乃至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之中。
《苗族古歌》最后一部即为《跋山涉水歌》,歌唱苗族人由东方海边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经过三条大河西迁到贵州的事,充满神话色彩,当时女性在生活中还起重要作用,可见时代比较古老。有的古歌说苗族老家在“浑水河一带”,这“浑水河”苗语为edfangxebniel。意为“黄水浑水”,实即是黄河。西部方言区苗族(云贵川毗临地区)把黄河的花纹绣在花衣上,表示不论迁徙到哪里,都不忘老家黄河。湘西苗族妇女绣的花边花带上有“骏马飞渡”图象,叫“埋辽里清”,其意亦为“浑水河”,表示苗族先民,骑马在黄河岸边奔驰。《跋山涉水歌》所唱的三条大河,一条河“河水黄央央”,即为黄河;第二条河“河水白生生”,就是长江;还有一条河“河水清幽幽”,则为南方山青水秀的河流。
如今苗族许多地方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对蚩尤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西部苗区传说远古苗民居住在黄河边的平原上,蚩尤从小离家出去学艺,刻苦修炼,会用120种医药,成了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大神。当时有个垂耳妖婆,捉去了十八寨的老幼苗民。蚩尤设计杀死了妖婆,解救了十八寨苗民。数十年后,苗寨兴旺发达,发展成为八十一寨。蚩尤的九个儿子也长大了,一人管九寨,蚩尤成了八十一寨的大首领。后妖婆之兄黄龙公攻打苗寨,被蚩尤打退,虽多次失败,仍不罢休,又联合赤龙公,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才打败了蚩尤。八十一寨苗民,只好放弃平原向太阳落的“鬼方”迁徙,渡过了黄河,长途跋涉,来到豺狼、鬼怪的“鬼方”。苗民吹芦笙、打鼓,把豺狼、鬼怪赶跑,开山种地,在这墨洋大箐居住下来。此外还有《蚩尤智斗饿虎》、《蚩尤传神药》等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各地苗民,对蚩尤都念念不忘,非常崇敬。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三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有7个次方言、18咱土语,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人地一致。黔东南东部方言而有信中叫老祖宗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九黎蚩尤”,而云贵州川西部方言区更直接称“蚩尤”,不少地方有蚩尤庙,对蚩尤祭祀是隆重的、经常的。湘西、黔东北苗人在祭祀祖先“剖尤”或“九黎蚩尤”时,用竹蔑编成山洞状,糊上纸,巫师从洞中敲竹筒、摇铃铛,不能击鼓。据说当年剖尤战败退入同中,击鼓易被敌人发现。黔工业区南有苗族史诗《榜蚩尤》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人们在歌唱时,或言谈中,听到榜香尤的名字都肃然起敬。
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风俗,传说此俗的形成蚩尤关系密切。当时蚩尤率领苗民抵抗黄帝东进,失败之后,被打散,退入深山,为召集四方苗人前来会聚,蚩尤在山上树起高高的树杆,系上给腰带,令男女年绕花杆欢歌跳舞,吹起芦笙,如此热闹的聚会吸引了众多苗人,于是重整旗鼓,又投入了战斗。此俗后来成为定期的歌舞盛会而流传下来,成为苗族传统节日。
总之,蚩尤作为苗族的“第一祖先”,始终受到各地苗族人民的崇敬与纪念,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民间文艺中有许多表现。许多古史传说,尽管有神话思维的幻想成分。却往往与古代文献资料不谋而合,这充分说明民间习俗、民间文艺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它可以印证并补充书面文献,这是活动的更生动的历史资料,我们要善于应用它们——
在中国古籍中,通常记载着鬼怕桃木,如《南华真经》曾言:“插桃木于门上,令孩童不惊,让鬼邪不敢入。”又如《太平御览》引《典术》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桃木之精气在鬼门,制百鬼。”意思是桃木可以制服并杀百鬼。
而现在的影视剧中,用桃木做成的剑都是道长捉鬼除怪的标配工具,具有奇效。鬼怪只要一见到桃木,便不敢近身;倘若被桃木刺中,轻则重伤难愈,重则魂飞魄散。可见,在古籍中和影视剧中的鬼,的确怕桃木。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受中国古代神话的影响。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3000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怪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折桃木为武器,痛打他们,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因为鬼一见到桃木,就会想起被神荼、郁垒痛打的经历,所以对桃木十分畏惧。
后来民间便有了鬼怕桃木的传说,桃木也成了驱鬼利器。除了这个传说,其实还有一个故事能阐述鬼为什么都怕桃木。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宗布神。何为宗布神?其实就是“羿射九日”中的后羿,据《淮南子·诠言训》中记载到:“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意思是后羿为了不让自己的箭术失传,便收了逢蒙为徒。逢蒙学了几年后,认为天下比自己箭术高的人只有师傅后羿,就起了杀心。后来逢蒙找了个机会,用桃木将后羿给锤杀了。后羿死后,天帝念他劳苦功高,便封他为宗布神,统领三界所有鬼怪。
因为后羿是被桃木所杀,所以鬼非常怕桃木。桃木可杀鬼王,当可避鬼。变成宗布神的后羿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布神一闻,如果是好鬼,便放行,倘若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
因为在古代,人们都将鬼视为灾害和邪祟。既然鬼怕桃木,桃木能驱鬼杀鬼,古人自然认为桃木能镇灾避邪。那桃木能镇灾避邪,这是真的吗?《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桃弧棘矢,以除其灾”。用桃木做弓做箭放在家中,可以震慑鬼邪,去除灾害。
又据《太平御览》引《典术》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故今做桃木剑以压邪,此仙术也。”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这样写到:“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所以,桃木能镇灾避邪,在古人眼里是真的。但现代的科学对此说法表示怀疑。
正因为桃木在古人眼里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所以被他们称之为仙木,也被叫做“降龙木”、“鬼怖木”,是中国古代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镇灾避邪的材料,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关于桃树的来源,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在他追日期间,因渴得要命,便跑到黄河去喝水,黄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赶到渭河。渭河的水也喝干了,还是不解渴。他又往北方的大湖赶。但还没来得及赶到大泽,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死的时候,丢掉了手里的拐杖,拐杖落下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桃林。夸父的身躯变成了一座大山,称为夸父山。
中国古代有很多有趣的鬼怪传说,这些传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话题。例如古老的《山海经》,《夷坚志》,《聊斋志异》等等。这些书籍非常有阅读的价值,里面的故事和传说匪夷所思,荒诞不经,但又那么有趣能吸引人们读下去。
虽然这些传说很多,也讲了很多鬼怪方面的故事,但中国却并没有像日本的百鬼夜行那一类的鬼怪体系。中国的鬼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日本的百鬼夜行也是取自于我国的鬼怪传说,不如我国的鬼怪传说深奥驳杂。
平常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鬼怪妖精,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狐仙,蛇仙,鬼仙这些词语。其实这里面的分类很细,每一类别都有很大的不同,和人们想象中并不一样。
总结这些鬼怪的传说,大致的了解可以归纳出来一些东西,人间有六道,万事万物都在六道中轮回,所有的鬼怪也都在六道轮回中。
传说中说人死以后为鬼,如果升天了就叫神,只有那些没有升天在人间或地府生活的才叫做鬼,而鬼又分为很多种类,有成百上千种之多。《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就是中国最有名的鬼了。
传说中还认为万物有灵,无论是动物,植物,甚至是石头等通过日月滋养吸收天地灵气都能得道,得道之后就是妖精。我们最熟悉的狐仙,蛇仙就是属于动物通过修炼成妖精的。我们最熟悉的有传说中的蛇精白素贞和狐仙辛十四娘,传说中她们都是有情有义,从来不害人的好妖,最后都得道成仙了。
传说中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怪物,比如长四只角的羊,会喷火的龙,能够翱翔的彩凤,这些怪物我们没见过,但它们都有神力,也都是很有智慧的。
在这些传说中,鬼怪妖精都要受到玉帝的管束,如果有不听管束的,就要被惩罚。还有一些远古的鬼怪传说,那个时候玉帝还没有出现,读起来更是光怪陆离,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的鬼怪传说太多太深奥了,真希望一些有学问的文学家能归纳出一个体系,让我们多多学习。
缢鬼,又名吊死鬼,指自杀上吊而死的鬼。
缢鬼的披头散发,面目苍白,眼睛突出,口里能够吐出一条血红色的长舌头,是中国常见的十二大鬼类之一。缢鬼一般喜欢缠在有求死之心的人的身旁,看着他自杀死去。在《子不语》、《夷坚志》、《耳食录》等书都有缢鬼的事典:江西临川有一个叫刘秋崖的教书先生,为人旷达,好读书,经常废寝忘食。一天夜里读书的时候,看见月光下,一名女子偷偷摸摸的将一物藏在草垛中。刘秋崖拿着蜡烛查看,发现是一条麻绳,长二尺多,闻起来有一股腥臭味,刘秋崖读过很有学识,知道这是缢鬼害人的东西,就藏了起来。过了两个时辰,刘秋崖听到邻居家经常纺织到深夜的女子,在叹息哭泣,这时缢鬼又出现了,对纺织女子百般引诱,劝其自缢,邻居纺织女子却犹豫不决,而缢鬼却向是在找东西,刘秋崖知道缢鬼找不到绳子,就没有办法害人,便默不出声。缢鬼寻到刘秋崖家门口,叫门道:“我丢失了一件东西,希望先生能够还给我。”,刘秋崖道:“你的东西就在我的书底下,你有本事就拿走吧。”缢鬼变化成散发吐舌之状,又变化成*荡美丽的妇人状,均不能使刘秋崖还绳,天渐亮,缢鬼跪地恳求,答应刘秋崖不害邻居纺织女子,刘秋崖才把绳子还给鬼,鬼拿了绳子急忙走了,邻家女子也断绝了自杀的念头。溺鬼,又名落水鬼,水浸鬼、水鬼等,指掉落在水中溺死的鬼。
溺鬼一般长着绿色或红色的眼睛,可以像水獭一类的动物一样快速的在水中游动,在水中水鬼的力气会变得很大,有十个成年男子加在一起这么大的力量,水鬼的皮肤像抹了油一般黏滑,一般像在水中抓住水鬼是不可能的。水鬼总是想把人拉到手中淹死,作为自己转生的替身,水鬼最怕火和热的东西,做为中国最常见的十二类鬼之一,水鬼的事典有很多:福建泉州百源村的池塘里常有人溺死。有一位名叫季九我的书生在这座池塘的附近开办了一间私塾。他总是救起快要溺毙的人,所以被水鬼们视为眼中钉。尤其,女水鬼似乎很争强好胜,不断地出现在季书生的窗前,嚷着:“给我火”,以扰乱他读书。有一次,季书生正在用功,女水鬼再度前来要求给火。于是,季书生取出红墨笔在它的手掌上写下一个“火”字;这个女水鬼大叫一声,把手缩回去。因为手掌上的“火”字真的起火燃烧。后来,在女水鬼苦苦哀求之下,季书生才用纸把字擦掉。刀劳鬼,出没在江西临川山间的怪物,它出没的时候常常伴有大风大雨,发出的声音好像人在咆哮(俗称“鬼叫”或“鬼嚎”),刀劳鬼能够从口中喷出剧毒的气体,这种气体会像箭一样射人,被毒气射中的地方,会发肿,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后就会毒发死亡,而死亡的人不经过火烧的处理,也会变成刀劳鬼。刀劳鬼分男女,男的全身呈墨绿色,毒性急,女的全身呈紫红色,毒性缓,但是他们的活动区域有限,喜欢在山中潮湿阴冷的地方待着,无风无雨的日子不会出来活动,而且奔跑速度并不快,遇到他们憋住气,快速逃跑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中毒,也不用害怕,在半天之内将发肿的地方砍掉,就有可能痊愈,当然如果射中心脏等地方,就无药可求啦。拘魂鬼,相貌与常人无异,经常是两人一起出入,喜穿紫衣。他们身上藏有要拘将死者的名字和时间的名册,按照时间到达将死者的身边,出声呼唤将死者的名字,他们的呼唤具有很大的神力,只有将死者自己能够听见,听到这种呼唤后,人的“气”(或者叫魂)就会与身体分离,人就会死去。然后拘魂鬼会拿一种所住魂的索链,防止魂滞留人间,将其带往冥界。据传元和年间(806—820),长安一个叫李和子的人,爱吃猫肉和狗肉。一天李和子在途中遇到两个穿紫色衣服的人,告诉他:“四百六十只猫和狗在冥界将他告了,他将要死去。”李和子十分害怕,并请二人喝酒,二人答应李和子,准备四十万块钱,借给李和子三年寿命。李和子应允,将钱烧与二人,可是三天后,李和子还是死啦,原来阴间的三年就是人间的三天啊。小儿鬼,又名夜啼鬼,夜啼儿。
小儿鬼是夭折的小孩死后所化,形如儿童,行为无法预测。他经常出现在夜晚小孩子的床上,蹦蹦跳跳,惹的小孩子无法安睡,而放声大哭。如果小孩子不是因为尿尿和肚子饿,经常在夜里哭喊,那么附近一定有顽皮的小儿鬼出现,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小孩子就会发高烧不退,因为小儿鬼总是喜欢增加自己同伴的数量。小儿鬼是中国古代十二类常见鬼之一,它非常怕光,也非常怕红色的灯笼,所以遇到小儿鬼,点上灯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小儿鬼的力量很弱,但是却跑的很快,所以要抓住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典:江苏有一个姓陈的人家,孩子经常在夜晚无原因的啼哭,后来还发了高烧不退,陈家请医生看病也看不好,只好请来的道士,道士说是有小儿鬼在作怪,便在夜里点亮了七盏红灯笼,孩子便不哭闹啦。雷鬼长得头似猿猴(或似猪、似熊),唇如朱砂,目如镜面,头顶长有长角(短者三尺,长则六尺),肉色青,背后有青色肉翅,展开长丈余,他的手足是**的,有的还长有豹子一样的尾巴。有的时候雷鬼拿着斧头,有的时候拿着棍子,常常伴着雷声出没于空中,能够引导雷电伤害人。雷鬼喜欢吃蛇,其弱点是他的屁股和翅膀,如果被击中,他们就会摔落到地上,失去害人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的事典中:《神仙传》《搜神记》《夷坚志》《宣室志》《聊斋志异》都有关于雷鬼的记载,有的人说雷鬼就是雷公,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雷鬼没有雷公出没于云中的能力,只能悬浮在空中2米左右的高度,雷鬼常常是自己出来害人,单独行动,而且力量与人相似,有种说法,他们是被雷电击打死的人的鬼魂。墓鬼,顾名思义,墓鬼是在墓地出没的鬼魂。墓鬼是很安分的鬼,一般情况不会害人,不顾他们喜欢安静,不喜欢别人骚扰他们,所以常常和骚扰他们的人开个小玩笑,使他们远离墓地,比如墓鬼会发出飘荡在空中的鬼火,或会让人怎么也走不出去墓地,在原地兜圈子(俗称鬼打墙)。墓鬼有托梦的能力,在他们在阴间缺少物品的时候,会托梦给子孙,让他们祭奠自己,而他们则安静的等待再一次转生的机会。墓鬼是中国十二类常见鬼类中数目第二多的,但是千万不要拆毁他们的墓地,挖掘他们的栖息的棺材,如果这样做了,人会感染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甚至会祸及家人。墓鬼也会保佑其子孙安宁的,吃了供奉他们的食物,特点是供尖,会得到好运;如果子孙面临危险,墓鬼也会利用托梦的能力,告诉子孙,使他们逢凶化吉。蓬头鬼,这种鬼的长相很奇特,头发像针一般直立着,感觉有点像现在的嬉皮士的爆炸头,头发乱蓬蓬的盖在脑袋上,显得头很大,他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总是出没在森林里等动物密集的地方。当人类杀死动物的时侯,他往往会出现,说蓬头鬼是动物的保护鬼似乎更恰当一点。蓬头鬼是可以白天出现的鬼,而且具有身体回复的能力,遇到蓬头鬼的时候,不要害怕,只要答应把杀害的动物尸体掩埋就可以啦。事典中说:在清代的时候,也有不相信蓬头鬼的人,在海宁有一个姓陈的屠夫,每天杀猪,一天上午,他遇到了蓬头鬼,陈某举起杀猪刀去砍蓬头鬼,蓬头鬼被一劈两半,可是很快这两半身体就又复合了(可以蓬头鬼有快速复合身体的能力,这样要用一般的武器杀死蓬头鬼,恐怕不是这么容易),陈某又把蓬头鬼劈成四片、八片,蓬头鬼还是能够复合在一起,陈某害怕的答应不再杀猪,蓬头鬼才消失。陈某以为自己是白日做梦,第二天继续去杀猪,结果半个月后身体就瘫痪了,不能举刀,人人都说他是违反了和蓬头鬼的约定,而造成的(琥珀认为也有可能是现在的中风或脑血栓哦)。
伥鬼,被老虎吃掉的人,他的灵魂会依附在老虎的身上,变成老虎吃人的帮凶,或者帮助老虎吃人的向导,所谓的“为虎作伥”指的就是这么回事。
伥鬼的样子和人无异,要想分辨他们出来他们,其实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一般出没在深山老林中,男子左手没有小指头,而女子右手没有小指头,他们的眼睛在半夜是会放出光的。老虎一般不吃喝醉酒的人,所以遇到伥鬼佯装喝醉酒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他们就不会把你带去喂老虎了。从前有一个打虎的名人姓周,他的身上到处布满和猛虎搏斗时所留下的伤痕。他说老虎和其他动物不同,不单是猛兽,也是一种神奇的灵兽。老虎原本不太攻击人。老虎之所以会吃人,都是因为“伥鬼”在作祟。据这名周姓男子所言,老虎会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交配。老虎一旦吃了狗之后,就会处于如同人们酩酊大醉一样的状态。捕捉老虎的时候,要先记住它头部的位置,无月的暗夜,在其头部挖掘约一尺深,必可获得一颗小石子。这是一块包含于老虎视线内的精魄渗透至地下而成的石子,人们称之为琥珀,据说它具有治疗孩童癫痫的功效。只要老虎死去,伥鬼就能转世了。
活见鬼中的鬼指的是跑到伞下同行的人
与鬼同行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
有一个人到外面去喝酒,夜晚才回来,又赶上天下大雨,打着伞遮蔽自己这时一个人站在房檐下,看见他打着伞就跑到伞下和他同行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人也不说话,持伞者怀疑此人是鬼,就用脚踢他一下,恰好没有踢到,就更加害怕,越发认为是鬼了当走到一个桥上,持伞者就用力把那人挤到桥下,然后就急速地往前走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1、镬身饿鬼,又名镬汤鬼。该下油锅或开水中煮,因为他们前生曾以杀生为生,包括刽子手和屠夫之类;还有的是因为生前有人托他寄存财物,他见财起意,拒不归还者。
2、针口饿鬼,又名针口臭鬼。咽喉食道如针尖一样细小,别说吃饭,连咽一滴水也不能通过,因前生雇凶杀人所致。
3、吐食鬼,吃喝后立即吐出。这大多数是妇人的果报,生前其夫乐善好施,劝妇人施舍钱财,但妇人吝惜,积财不施。
4、食粪鬼,只能食粪。前生为人妻,老一个人自己偷吃,让丈夫忍饥挨饿,或嫌弃丈夫。
5、食火鬼,饥渴时所食所饮立即化为烈火,烧的痛苦嚎叫。前生曾断人食粮,令人饿死。
6、食气鬼,常感到饥渴,但不能吃喝。前生总是自己独吃独喝美食,不顾妻子儿女。
7、食法鬼,常年饥渴不堪,瘦的皮包骨,只有靠听僧人说法解些许饥渴,维持精气不散(如同维系生命)。这是因为前生以营利为目的为人讲说佛法。
8、食水鬼,心中焦渴异常,拼命喝水也不能缓解。前生曾以烈酒为水骗人上当,或不持斋戒。
9、希望鬼,常感到饥渴难耐,但不得饮食,只有在祭祀时才能吃喝一点儿。因前生作买卖是用尽心机,以不正当手法谋取利润。
10、食唾鬼,常感饥渴,又时时被扔时的汤锅烧煮。只能食人的唾液和脏东西。因前生以不干净食物打发乞食僧人所致。
11、食鬘鬼,有人用鲜花进行祭祀时,此鬼便于此时食花,虽身常饥渴,但也不能吃其他东西。因前生用装饰佛像的“华鬘”(鲜花编制成串的装饰物)来打扮自己。
12、食血鬼,只能于祭祀时,吃些带血的祭品。因前生自己宰杀牲畜自己吃肉,不给妻子儿女吃。
13、食肉鬼,此鬼奸诈而且相貌丑恶,为人憎恶。只能吃供祭的杂肉,不能吃别的东西。前生为屠夫,将动物肢解切碎而秤卖,并常常却斤短两,或挂羊头卖狗肉。
14、食香鬼,以香烟为食。前生曾以劣质香当作优质香卖,赚取高额利润。
15、疾行鬼,平时总以肮脏的东西为食物,吃进以后,突然全身燃着,烧的死去活来。这些鬼前生为僧人,身着法衣,四处化缘,假说为病人看病,但是化缘过来的钱,全买成好吃的独自吃了。这是破戒之报。
16、伺便鬼,浑身毛发常常自燃,以食旁人排出的秽气而存活。皆因前生诈骗钱财,不修福业。
17、地下鬼,或称黑暗鬼,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总住在布满毒蛇的黑暗地方,被蛇咬的痛疼不堪,尤如刀割,天天发出凄惨的哀鸣。前生多为赃官,贪赃枉法,将无辜的人打入牢狱。
18、神通鬼,称大力鬼,虽有大力神通,但常由此而被役使招来祸患。其前生皆曾拐卖人口,偷盗财物:能量很大,却全用来做坏事上。
19、炽燃鬼,常无缘无顾浑身着火,像被人浇上汽油再点着火,痛的鬼哭狼嚎,满地乱滚。此类鬼前生或为官兵,或为流贼,攻城掠地,杀害百姓。按规定,此种鬼再投生为人后,还要遭别人抢掠。
20、伺婴儿便鬼,以食婴儿大小便为生,而且常加害婴儿。前生曾杀害婴儿,性情爆躁。
21、欲色鬼,混迹于人间,与人类交合,靠兴妖作怪维持生存。此类鬼前生多行*乱,靠卖*谋财。
22、住海渚鬼,住在大海孤岛上,无以蔽体,遭受绝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暴寒暴热之苦。因前生曾于旷野,遇到孤独无助的病弱者,巧取豪夺其财物,故受此报。
23、阎罗王持杖鬼,供阎罗王役使,执杖奔走。前生皆谄谀国王,阿附权贵,弄权窃国,多行暴恶。
24、食小儿鬼,此是常吃婴幼儿的历鬼。前生曾假作咒术,骗人财物,并无缘无故地虐杀猪羊。死后先下地狱,服满刑期,又堕入鬼道。
25、食人精神气鬼,此鬼乃食人精气的历鬼,前生为军官或士兵,战斗时与亲友相约,互相救护,实际上眼看他人苦战而亡也不救护,反依靠他人的勇气掩护才逃得性命。
26、罗刹鬼,此类恶鬼专门吃人,能凌空飞行,常为饥火焚烧。前生是杀人成性者。
27、火炉烧食鬼,此类鬼生前极吝啬贪婪,乃至从僧人空中夺食,死后先下地狱,出地狱后转生鬼道,常被大火炉烧身。
28、不净巷陌鬼,出没于巷间小路,检食垃圾或肮脏的东西吃。前生给出家人吃不干净的食物,故受此报。
29、食风鬼,常十分饥渴,但只能喝西北风,因前生见僧人来乞食,非但不给,反而作弄一番。
30、食炭鬼,常不自觉地吞进火炭,烧的半死。其生前曾主管刑狱,虐待犯人,让他们忍饥挨饿。
31、食毒鬼,先堕入地狱道,刑满后转生鬼道,饥饿时只能吃一种毒火,受烧身之痛。其前生曾在食物中下毒,而致人死命。
32、旷野鬼,常患饥渴,被天火烧身。其前生曾霸占旷野中湖池,不许过往人饮用,并口出恶言。
33、冢间食土鬼,常吃死人,常住在被焚烧的尸体热灰上。其前生以盗卖寺庙花果为生,故受此报。
34、树中住鬼,住在树中,饱受热寒之苦。本来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积阴德的事,但此类鬼前生,偏心怀恶意,盗伐众人乘凉的大树而换取钱财。
35、交道鬼,常遭飞来的神锯割解肢体,死而复生。饥渴不得食,只有在十字路口祭祀时,才能吃些祭品。其前生拦路抢劫,夺取路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口粮。
36、摩罗身鬼,又称杀身恶鬼,此鬼应属于魔中之死魔,能伤人性命。《智度论》卷六十八说:“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命杀者”。其前生皆信邪教,行邪法,挠乱佛法智慧,故受此报。
这里所举的三十六鬼,多属于饿鬼类,仅能窥见一斑,其它种类的鬼佛经上多的难以统计。如《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有三种鬼专与坐禅人捣乱,破坏精进修行。其一名“精媚鬼”,专迷惑禅定者,它或变美貌少女,以色相动摇禅定者心意;或变成老弱病残之人,声色凄苦,使之产生怜悯之意;或化作狰狞恐怖的形象,使之生畏惧心理。禅定者只要心里一乱,则前功尽弃。这种鬼是鼠精,一般子时活动。坐禅者如见到这样的鬼在子时出现(23点至1点),大声叫出“鼠”字,它便立刻消散。
还有悚惕鬼,是第二种鬼。其第三名摩罗鬼。这两种属于魔鬼类。摩罗鬼见上面第36鬼中,与饿鬼有物种差别。其中还有更可怕的鬼如罗刹鬼和夜叉鬼,它们伤及人命与使人致病者比比皆是。
1、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牛僧孺撰。原十卷,今本一卷。
此书旨趣大都涉及神仙道术、定命再生、鬼怪妖物等内容,这与作者笃信道术、嗜好志怪有关。在艺术上集中故事新奇,文字委婉,篇幅漫长,逐渐增多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比之以前的志怪小说,显然有所发展。
4《子不语》
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
《子不语》中尽是一些有关托生转世、冤鬼索命、厉鬼为祟的离奇故事;城隍、土地、冤鬼、隶卒等各种神鬼形象随处可见,完全不涉及鬼神的故事也只寥寥数篇,且多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说的迷信思想。袁枚也正是以这些神鬼形象、怪诞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完整的阴间社会。
5、《搜神记》
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正史里面太多了,基本上每一部都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说《后汉书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记载的王忳在亭子里面遇到受冤狱而死的女鬼:
“仕郡功曹,州治中从事。举茂才,除郿令。到官,至藜亭。亭长曰:「亭有鬼,数杀过客,不可宿也。」忳曰:「仁胜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闻有女子称冤之声。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女子曰:「无衣,不敢进。」忳便投衣与之。女子乃前诉曰:「妾夫为涪令,之官过宿此亭,亭长无状,贼杀妾家十余口,埋在楼下,悉取财货。」忳问亭长姓名。女子曰:「即今门下游徼者也。」忳曰:「汝何故数杀过客?」对曰:「妾不得白日自诉,每夜陈冤,客辄眠不见应,不胜感恚,故杀之。」忳曰:「当为汝理此冤,勿复杀良善也。」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明旦召游徼诘问,具服罪,即收系,及同谋十余人悉伏辜。遣吏送其丧归乡里,于是亭遂清安。”
又比如《晋书 卷五十四 陆机传》记载陆云与王弼的鬼魂大谈《老子》:
“初,云尝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趣之。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
本文2023-08-21 23:58: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