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十二:麻黄根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袖珍小儿》卷六:麻黄根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麻黄根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加减 6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根汤 1 拼音
má huáng gēn tāng
2 《圣惠》卷十二:麻黄根汤21 处方
麻黄根1两,黄耆1两(锉),五味子半两,牡蛎2两(烧为粉),甘草3分(炙微赤),龙骨1两。
22 制法上为散。
23 功能主治伤寒虚汗不止。
2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5 摘录《圣惠》卷十二
3 《袖珍小儿》卷六:麻黄根汤31 处方
麻黄根1钱半,知母1钱半,槟榔1钱半,三棱(煨)1钱半,蓬术(煨)1钱半,半夏3钱,白芷1钱,贝母5分,常山1钱,甘草1钱。
32 制法上锉散。
33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盗汗,寒热进退。
3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方中白芷用量原缺。
35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4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麻黄根汤41 处方
麻黄根2两,牡蛎(烧赤)1两半,黄耆(锉)1两,人参1两,龙骨1两,枸杞根皮2两。
42 制法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4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5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51 方名
麻黄根汤
52 组成人参2钱,当归2钱,黄耆1钱半(炙),白术1钱(炒),桂枝5分,麻黄根1钱,粉草5分(炒),牡蛎(研)少许,浮麦1大撮。
53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54 加减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4分,熟附子1片;渴,加麦冬1钱,五味子10粒;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1盏、姜汁半匙,以清痰火;血块不落,加熟地3钱;恶风寒,加防风5分,桂枝5分。
6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61 方名麻黄根汤
62 组成麻黄根(锉)、牡蛎(煅)、黄耆(锉)各等分。
63 主治虚劳盗汗不止。
64 麻黄根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3寸,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麻黄根汤 《胎产指南》:[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九、产后类疟其方药必当滋荣益气,以退寒热,有汗急当止汗,如麻黄根汤等药。若头有汗而不及手足,乃孤阳绝阴之危症也,
《妇科秘书》:脱汗亡阳及诸汗论四傍,不使妄行于外而为汗也。亦用加参生化汤,或麻黄根汤,并间用黄、五味煎汤,送六味丸。《医通》云∶因
《胎产心法》:[卷之下]脱汗亡阳及诸汗论溉四旁,不使妄行于外而为汗也。亦用加参生化汤或麻黄根汤,并间用黄、五味煎汤送六味丸。《医通》云∶因外
《傅青主女科歌括》:[产后编上卷产后诸症治法]出汗。产后汗出气喘等症,虚之极也,不受补者,不治。麻黄根汤治产后虚汗不止。人参(二钱)当归(二钱)黄(一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一]伤寒后盗汗麻黄
麻黄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
麻黄属辛温解表药。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小剂量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应激性和加快传导,大剂量则抑制心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麻黄 [ 最后修订于2017/4/29 16:40:31 共1223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 2.《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黄芪50g煎服,每日1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颇佳(中医杂志,2000,6:331)。]每日口服黄芪提取液2ml(含生药2g),预防小儿上吸呼道感染100例,有效率94%(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5:366);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阻抗图等疗效均优于心痛定和丹参(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2:119-120)。本品还有用于小儿哮喘、冠心病、关节炎、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产后非感染性发热、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 4.不良反应:黄芪注射液有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12例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因连续服用黄芪15天,总量300g以上,结果过期妊娠8例,产程延长6例,胎盘迟剥3例,会阴侧切4例,产钳助产1例,胎儿过大行剖腹产1例,胎儿体重3500g~4600g。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钩玄》卷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 25 用药禁忌 3 方出《医心方》卷十三引《玄感传尸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 35 附注 4 《卫生总微》卷十五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牡蛎粉 1 拼音
mǔ lì fěn
2 《金匮钩玄》卷中 21 方名牡蛎粉
22 组成牡蛎粉。
23 主治盗汗。
24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酒调服12钱。
25 用药禁忌
气实者忌用。
3 方出《医心方》卷十三引《玄感传尸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1 方名牡蛎粉
32 组成麻黄根3分,牡蛎粉3分,蒺藜子2两,熟朱砂半两(末),白术粉6分,胡燕脂1两。
33 主治传尸骨蒸,盗汗。
34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绢袋盛之,夜卧汗出傅之。
35 附注方中麻黄根、白术粉、胡燕脂,《圣济总录》作麻黄(不去节)、白米粉、胡燕屎。
4 《卫生总微》卷十五 41 方名牡蛎粉
42 组成牡蛎粉2两,麻黄根1两,赤石脂1两,糯米粉1两。
43 功效止盗汗最佳。
44 主治诸汗。
45 牡蛎粉的用法用量每用1匙头,新锦包扑有汗之处。
4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龙脑末钱拌之。
古籍中的牡蛎粉 《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牡蛎。附方旧七,新十四。心脾气痛,气实有痰者∶牡蛎粉,酒服二钱。(《丹溪心法》)疟疾寒热∶牡蛎粉、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五]诸汗论(去芦)人参(去芦各一两)熟干地黄天竺黄(研)牡蛎粉(研各半两)上为细末拌匀。每服半钱或一钱。煎竹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三产后诸疾门]虚汗若两手拭不及者。不可治。或产后黄白术防风熟地黄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茯苓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八]治产后虚汗不止诸方术龙骨当归(锉微炒以上各三分)生干地黄黄(锉)牡蛎粉(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三]治小儿盗汗诸方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产地 8 性味归经 9 麻黄根的功效与主治 10 麻黄根的用法用量 11 麻黄根的化学成分 12 麻黄根的药理作用 13 麻黄根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性状 134 鉴别 135 检查 1351 水分 1352 总灰分 136 浸出物 137 麻黄根饮片 1371 炮制 1372 鉴别 1373 检查 、浸出物 1374 性味与归经 1375 功能与主治 1376 用法与用量 1377 贮藏 138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麻黄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麻黄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麻黄根 1 拼音
má huáng gēn
2 英文参考radices ephedrae [朗道汉英字典]
Ephedra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phedrae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Ephedr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phedr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麻黄根为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adix Ephedr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ephedr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的根[2]。
7 产地麻黄根主产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陜西、甘肃等[2]。
8 性味归经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入心、肺经[2]。
9 麻黄根的功效与主治麻黄根具有止汗的功效,治自汗,盗汗[2]。
10 麻黄根的用法用量煎服,3~9g[2]。
11 麻黄根的化学成分麻黄根含麻黄根堿、麻黄根素等[2]。
12 麻黄根的药理作用麻黄根浸膏静脉注射,能使动物血压下降[2]。
麻黄根生物堿部分能止汗[2]。
13 麻黄根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麻黄根
Mahuanggen
EPHEDRAE RADIX ET RHIZoMA
132 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
133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或**,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134 鉴别(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其外有落皮层。栓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中柱鞘由纤维及石细胞组成。韧皮部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由导管、管胞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广,含草酸钙砂晶。有的髓部有纤维;薄壁细胞具纹孔。根茎的射线较窄。
粉末棕红色或棕**。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棕色,含草酸钙砂晶。纤维多单个散在,直径20~25μm,壁厚,木化,斜纹孔明显。螺纹导管、网纹导管直径30~50μm,导管分子穿孔板上具多数圆形孔。石细胞有的可见,呈长圆形,类纤维状或有分枝,直径20~50μm,壁厚。髓部薄壁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具纹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35 检查 1351 水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H第一法)。
1352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 K)。
13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80%。
137 麻黄根饮片 137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或**,纤维性,具放射状纹,有的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1372 鉴别(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373 检查 、浸出物同药材。
1374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心、肺经。
1375 功能与主治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1376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1377 贮藏置干燥处。
138 出处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八九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石粉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仙拈集》卷四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石粉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石粉散 石粉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í fěn sǎn
2 《普济方》卷三八九 21 组成寒水石(煅)、牡蛎(煅)各等分。
22 主治小儿衄血,日夜不止,头痛心烦。
23 石粉散的用法用量3岁半钱,冷水调下,连进2服。
24 制备方法上为末。
3 《仙拈集》卷四 31 组成
石膏3钱,轻粉3钱。
32 主治漆疮。
33 石粉散的用法用量韭汁调敷,水调亦可。
古籍中的石粉散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五]浴儿法一十一首疗少小壮热,不能服药,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麻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黄水疮第一百十七、风动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蛤粉散蛤粉散治黄水疮脓水沿开痒痛当石膏黄柏并轻粉水调敷上实时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五]尔朱丹第三十三婴孺》治小儿尔朱丹及一切丹粉散方。牡蛎(赤)乌头(烧)麻黄根(各三分)石膏(一分)真珠(二分)麝香
《疡医大全》:[卷三十幼科诸疮部]小儿初生无皮门主论汤去,或头面半体无皮,名曰皮疮,宜玉粉散掺之。(玉粉散用桂府滑石水飞一两,甘草三钱,冰片二分,研细扑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四诸疮肿门]痱疮本文2023-08-22 00:01: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