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卷轴形式成为中国书画的主流形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为什么卷轴形式成为中国书画的主流形式?,第1张

卷轴,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的独有形式。长卷的画幅是横向展开的,虽然画幅的高度不可能很大,而宽度可以充分延伸,画面容量之大,是其它绘画形式难以比肩的。长卷有它的特殊难度,难处就在于它的“长”。没有画家的“心象”思维和高度艺术概括能力,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图》,用如实表现对象的思维方式和科学透视规律作画,也不可能产生《长江万里图》。长卷里的场景转换、结构的衔接、笔墨的变幻等等,都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复杂,也更难驾驭一些,中国画的特点,在长卷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所谓“笼天地于形内,借万物于笔端”是也。 中国画简介: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折叠式或卷轴式 中国至迟在战国时已用帛来写字,除简册之外已流行帛书。帛书有折叠和卷轴两种形式。长沙战国墓发现的楚帛书是折叠式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的帛书既有折叠式又有卷轴式,卷轴式是将帛卷在一根木片上的。东汉时虽已有纸,但当时人们重视帛书而轻视纸写的卷轴书。晋南北朝时帛书被纸卷轴书取代。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 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