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之——3荨麻疹
荨麻疹的中医病名有很多,主要根据其病因和症状而定,有的称之为“瘾疹”,有的称之为“赤白游风”,还有“赤疹”、“白疹”、“风疹”等名称。
中医认为瘾疹的发生总由 禀赋不耐、风邪侵袭、营卫失和所致 。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外邪与气血相搏于肌肤之间,营卫失和而发病。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腥膻发物,或肠道寄生虫,使肠胃积热动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气血亏虚,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受风邪侵袭;血虚则肌肤失养,化燥生风,风邪阻滞肌腠而发生本病。
中医将本病在临床表现上大致分为 风寒、风热、胃肠湿热、气血两虚 :
风寒型 患者风团多为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加重,得暖则减,常伴怕冷,冬季多发,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治疗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法。
风热型 患者多表现为红色风团,灼热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可伴有低热、咽痛。舌红苔薄黄,治疗以疏风清热止痒为主。
胃肠湿热型 患者常表现为大片的风团,色红,瘙痒剧烈,发疹同时可伴腹脘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而需要注意的是此型患者常由于饮食不节而发病,此时治疗多以通腑泄热,调和脾胃为法。
气血两虚型 患者常表现为迁延不愈的慢性荨麻疹,风团色淡红或呈皮肤色,瘙痒,常因劳累而发或劳累后加重,多伴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悸气短,面色不佳,治疗以益气养血祛风为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这些都会诱发人体免疫系统紊乱。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往往是一些病人的发病原因。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异体蛋白,多吃五谷杂粮。
要勤修剪指甲,如瘙痒较重时不可过度搔抓,尽可能外涂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控制瘙痒,瘙痒较重时,也可口服抗组胺药如开瑞坦、西替利嗪、西咪替丁等西药控制瘙痒。
1 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 积极寻找和去除诱因最为关键,尤其应注意日常起居中能使自己敏感的各种物质,常见的多为食物或药物吸入物等,或排查过敏源。应调整胃肠功能,治疗各种慢性病灶,避免吸入或食用已发现的过敏物。慎起居,避风,不宜熬夜或劳累。
3 鱼虾海鲜和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
4 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几率。
百病风之始,谁来主导风呢如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中医说的风为百病之长,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这是为什么呢?简单的说是因为风邪易”走窜”的特性,加之风邪一般携带另外几种致病因素。在中医学上认为,春季主风,我们都清楚,四季皆有风,但春季由风邪引起的疾病较多,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而流动的气流,来去较快。
风邪外袭多从皮毛肌腠而入,引发人体生病。风为百病之长,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致病广泛,历代中医大家对“风”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始终不离“外风”与“内风”之说。
中医学认为,风属于“阳邪”。《素问·疟论》云:“风者,阳气也。”所谓阳者,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都属于阳;而静止的、下降的、内在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观察,我们身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和外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古人抬头望着辽远的天空,低首看着大地上各种动植物和我们自己的变化,不断思考,最终总结出了这么几种外界的环境异常变化,会导致我们身体生病,它们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
风邪善动不居,有清扬、生发、向上、走窜的特性,经常损伤人体的头面部、经络中的阳经和肌肤皮肉。所以感受风邪经常出现头痛、汗出、怕风等表现。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风寒湿的三气而引起的“痹证”,其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另外,风邪致病变换无常,发病迅速,如体表的风疹就有皮肤瘙痒,此起彼伏的特点。
外感热病,发病急,传变也较快。风无孔不入,易使腠理疏松而开张,所以说:其性开泄。腠理开张则易汗出;汗出则腠理更疏而恶风;风邪袭表,正气趋表抗邪,正邪相争于表则发热,但是汗出则热易泄,所以它的热一般不高。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使人致病的六种因素。风,善行而数变,四季皆能伤人。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人们常患的伤风感冒,就是被风所伤而致一人体受了风寒之邪,会使气管炎、胃痛等病发作或加重;如果风邪与寒邪一同阻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会形成痹症,使人患上腰腿痛,歪嘴风(面神经麻痹症)的发生也与风邪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搜索《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风邪,了解如何避免由风邪引起的感冒、关节痛等问题。
本文2023-08-22 00:2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