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惜粮食的古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关于爱惜粮食的古诗,第1张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宋·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田上》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野老歌 / 山农词》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与“粮食”有关的诗句如下:

1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第三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全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郑玄注:“行道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袁绍)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内中单表西洞庭有个富家,姓高名赞,少年惯走湖广,贩卖粮食。”

粮:形声字,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后泛指可吃的谷类、豆类等。

食: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后亦指粮食。《战国策·西周策》:“籍兵乞食于西周。”注:“粮也。”《史记·货殖列传》:“食太阴在卯穰。”索隐:“谓谷也。”《汉书·食货志》:“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三国志·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五谷:古书中一般指稻、菽、稷、麦、豆。后泛指粮食。具体所指不一。《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谷:通“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谷,百谷之总名。从禾谷声。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尚书·太古誓》:“五至,以谷俱来。”郑注:“盖牟麦也。”《诗经·豳风·七月》:“亟(同“急”)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颜仁郁《农家》:“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又:(1)粟的北方俗称。如谷草。(2)即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

稻:形声字,从禾舀(yǎo)声。本义水稻。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他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周礼·职方氏》:“其谷宜稻。”《诗经·小雅·白华》:“浸彼稻田。”

稻谷:没有去壳的稻的子实。《北史·卢文伟传》:“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振赡,弥为乡里所归。”宋岳飞《申省条画合行事件札子》:“泰州全藉兴化县在水乡多收稻谷,以赡兵卒。”

菽:豆类的总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汉书·五行志》:“菽草之难杀者也。”“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稷:形声字,从禾畟(cè)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稷,齌也。五谷之长。”《尔雅·释草》注:“稷,粟也。”《广雅疏证》:“稷,今人谓之高粱。”《国语·晋语》:“黍稷无成。”注:“粱也。”按,千谷粟三者为黍,稷稻梁之大名。梁则今小米子之大而不黏者,与稷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引申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晋陶潜《桃花源诗》:“桑竹垂余荫,菽稷时时艺。”

麦: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从攵(zhí)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麦,芒谷。”《诗经·鄘风·桑中》:“爰采麦矣。”《诗经·鄘风·载驰》:“芃芃其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麦田浅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野有麦场。”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又指“芝麻”。

黍:形声字,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黍,禾属而黏者也。”按,今北方谓之黄米。《诗经·魏风·硕鼠》:“无食我黍。”《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注:“黍火谷。”《礼记·曲礼》:“黍白芗合。”又指糜稷一类草本植物。宋王安石《后元丰行》:“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粳米:粳稻碾出的米。《南史·徐孝克传》:“(徐孝克)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红楼梦》第42回:“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

小豆:赤豆、赤小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小豆大率用麦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须兼留。”宋苏轼《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馀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宋惠洪《豆粥》诗:“出碓新秔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

大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或紫色,有根瘤,豆荚有毛。种子可食用,亦可榨油。亦以称这种植物的种子。

黄黍:黍的一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北方谓之黄米。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晋郭义恭《广志》:“大黑黍,或云秬黍,有温屯、……”亦称“稷”“糜子”。

大麦:

(1)又名牟麦,元麦。禾本科植物。一、二年生草本。叶子宽条形,子实的外壳有长芒。麦粒可食。麦芽可制啤酒和饴糖,麦杆可编草帽或其它用品。《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

(2)指这种植物的子实。《后汉书·酷吏传·董宣》:“年七十,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小麦: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片长披针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又指这种植物的子实。

胡麻:即“芝麻”。东印度群岛的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其花主要为蔷薇红色或白色。亦称“芝麻”“脂麻”。相传汉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胡麻,一名巨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晋书·殷仲堪传》:“城内大饥,以胡麻为廪。”《南史·刘虬传》:“罢官归家静处,常服鹿皮袷,断谷,饵术及胡麻。”唐王维《送孙秀才》诗:“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唐葛鸦儿《怀良人》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按,芝麻一名脂麻。据今人研究,脂麻是我国原生植物,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一带。参阅李璠《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第二章。

粱:形声字,从米梁省声。本义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又指高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粱,米名也。”按,即粟也,穈也。芑也。今小米之大而不黏者,其细而粘者谓之秫,古舂粟之率,自粝至于侍御皆言粱也。《三苍》:“粱,好粟也。”《礼记·曲礼》:“粱曰芗萁。又,大夫不食粱。”注:“加食也。”《国语·晋语》:“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注:“食之精者。”《诗经·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黄粱:是一种粟米,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称黄米、糜子、夏小米、黄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黄粱、小米同出北方,但与小米为不同作物。在《别录》《本草再新》等书籍中有记载。

菜:形声字,从艸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记》:“皮弁祭菜。”注:“芹藻之属。”《礼记·月令》:“习舞释菜。”《仪礼·士昏礼》:“乃奠菜。”《荀子·富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

蔬:形声字,从艸疏声。本义蔬菜;可做菜吃的植物(多属草本)。《说文新附》:“蔬,菜也。”先秦无“蔬”字,用“疏”表示。“蔬”是汉魏间字。《小尔雅》:“菜谓之蔬。”《论语》:“饭疏食。”孔注:“菜食也。”《国语·鲁语》:“能植百谷百蔬。”《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周礼·太宰》:“八曰臣妾,聚敛疏材。”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明史·海瑞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刍: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割草。又指:(1)喂牲畜的草。《左传·僖公二十九年》:“馈之刍米。”《庄子·列御寇》:“食以刍叔。”《资治通鉴》:“民争负薪刍助之。”《宋史》:“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穰:形声字,从禾襄(xiāng)声。本义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也指瓜果的肉。又指:(1)丰收。《韩非子·五蠹》:“穰岁之秋。”汉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2)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杆茎。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烧黍穰。”(3)饱满的稻粒。

稼穑: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尚书·洪范》:“士爰稼穑。”《汉书·高后纪赞》:“天下晏然,民务稼穑。”

(1)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尚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穑,殖五谷。”唐薛存诚《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

(2)指农作物;庄稼。《诗经·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穑卒痒。”朱熹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穑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唐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穑黄。”

稼:形声字,从禾家声。本义种植五谷。《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山海经·大荒南经》:“巫载民不稼不穑食也。”《仪礼·少牢礼》:“宜稼于田。”《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又:(1)从事农业生产。《荀子·解蔽》:“好稼者众矣。”(2)禾所结的果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朱骏声曰:“在野曰稼。”《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城圃,十月纳禾稼。”《周礼·遂大夫》:“简稼器。”(3)谷物;庄稼。《吕氏春秋》:“稼生于野,而藏于仓。”唐王维《宿郑州》:“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李朝威《柳毅传》:“伤稼乎?”宋沈括《梦溪笔谈》:“一亩之稼。”清郑燮《喜雨》:“共说今年秋稼好,碧湖红稻鲤鱼肥。”

穑:形声字,从禾啬(sè)声。声符有表意作用,见前。本义收获谷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穑,谷可收曰穑。”按,穑即啬之后出字。《尚书·洪范》:“土爰稼穑。”王肃注:“种之曰稼,敛之曰穑。”《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又引申:(1)收获的谷物。《诗经·小雅·信南山》:“曾孙之穑,以为酒食。”(2)谷类植物的穗。《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所艺禾穑特大。”《天工开物》:“凡苗吐穑之后,暮夜鬼火游烧,此六灾也。”

耕:形声字,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翻松田土。《正字通》:“耕,治田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又指种田;播种。《商君书·慎法》:“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孟子·公孙丑上》:“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刈: 本作乂,形声字,从刀乂(yì)声。本作“乂”。本义割草。后指收割庄稼。《广雅》:“刈,断也。又,杀也。”《诗经·周南·葛覃》:“是刈是濩。”鲍照《代东武呤》:“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获:形声字,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获,形声字,从禾蒦(huó)声。本义收割庄稼。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获,刈谷也。”《易经·无妄》:“不耕获。”《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大雅·生民》:“是获是亩。《诗经·周颂·载芟》:“载获济济。”《国语·吴语》:“以岁之不获也。”《荀子·富国》:“一岁而再获之。”《礼记·儒行》:“儒有不陨获于贫贱。”明徐光启《甘薯疏序》:“耕获菑畲,时时利赖其用。”

树:形声字,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树,生植之总名。”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国语·晋语》:“夫坚树在始。”注:“树木也。”《周礼·中庸》:“地道敏树。”注:“谓殖草木也。”《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又泛指种植。《广雅》:“树,种也。”《孟子·滕文公下》:“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艺: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艺”。“艺”从“帅”乙声。本义种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艺,种也。”《诗经·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诗经·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以艺粟菽。”清张廷玉《明史》:“艺蔬自给。”

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又特指庄稼可收割或有收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煖燠孰多》:“天之道出阳为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非薰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

垦:形声字,从土(kěn)声。本义翻土;开垦。《说文新附》:“垦,耕也。”《广雅·释地》:“垦,耕也。”《国语·周语上》:“土不备垦。”《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饥馑: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诗经·小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馑降臻。”《史记·货殖列传》:“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宋苏轼《送孙勉》诗:“是时累饥馑,尝苦盗贼变。”宋司马光《苦雨》诗:“连年困饥馑,此际庶和熟。”

饥:形声字,从食几(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饥,谷不熟为饥。”《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诗经·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馑:形声字,从食堇(qín)声。本义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馑,蔬不熟曰馑。”《尔雅·释天》李注:“可食之菜,皆不熟为馑。”唐白居易《除李逊京兆尹制》:“或纷扰之际,或荒馑之余;威惠所加,罔不和辑。”又指谷物欠收。《墨子·七患》:“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

1古人说的关于珍惜粮食的话或诗句及意思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江上渔者》范仲淹 宋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现代格言]

吃尽芋头粥,享尽天下福。

吃别人的东西出汗,吃自己的东西出眼泪。

千重纱,万重纱,不如一层破棉花。

米多菜多,日子还多。

手里没有米,吃鸡鸡不理。

贼偷三遍不会穷,火烧一遍也会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裁缝不落(贪)布,老板娘子没有裤。 裁缝衣破没布补,木匠屋下没凳坐。望采纳

2关于粮食的诗句有哪些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君子以俭德辟难。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北宋司马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明薛瑄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清朱用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珍惜粮食的名人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勤俭的美德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现代格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2、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4、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5、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6、〈〈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7、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2、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3、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4、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5、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6、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回答者: 六月飞雷 - 高级经理 七级 10-27 19:37

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盘中粒粒皆辛苦!

饱时不忘饿时饥!

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省下一颗粮食,已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4珍惜粮食的诗词名句

出处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看看可不可以。经典一点的还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类的。

悯农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悯农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农 夫 犹 饿 死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应该够了吧。

5节约粮食的古诗,名人名言(带作者)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6古人对“赞美大米”诗句有哪些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唐 · 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3、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新凉》宋代:徐玑

译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

4、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

译文: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

5、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上元竹枝词》唐代:符曾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7古代有哪些描述大米的古诗词

标题含有稻的诗1、《稻陂》宋·陆游 白水满稻陂,投种未三宿,新秧出水面,已作纤纤绿。

年来残俸绝,所望。2、《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

3、《稻积峰》宋·陈岩 探得松苓足养身,仙家留稻仓囷。岂知山下人辛苦,五月青苗已粜新。

4、《戏咏老农观稻以秋字为韵》宋·方回 扶杖行阡陌,粳籼极望秋。

儿孙邀按视,父宿听分抽。村佃同黄馘,山妻。

5、《尝稻》宋·罗公升 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

农业年年减,官征。6、《从幸亲稼殿观新秧稻奏御》宋·宋庠 宸扆尊农扈,滮池入禁廛。

耨区周耜熟,分墢禹沟连。苒苒香塍色,油油。

7、《西成获稻数十斛辄分三子一甥二首》明·王跂 九龄文弱骄庭宠,三十清狂恃母怜。常谓优游堪卒岁,不知饥冻逼衰年。

8、《南乡子·卧稻雨馀收》宋·黄庭坚 卧稻雨余收。

处处游人簇远洲。白发又扶红袖醉,戎州。

乱折黄花插满头。9、《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稻畦》唐·韩愈 罫布畦堪数,枝分水莫寻。

鱼肥知已秀,鹤没觉初深。

10、《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关于稻的诗句1、家家打稻趁霜晴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2、室中盛稻粱魏晋 阮籍 《咏怀》3、十里西畴熟稻香宋 范成大 《浣溪沙》4、卧稻雨馀收宋 黄庭坚 《南乡子·卧稻雨馀收》5、但得时平鱼稻熟宋 刘克庄 《贺新郎·草草池亭宴》6、稻粱收宋 吴潜 《水调歌头·重九先三日》7、稻粢穱麦先秦 屈原 《招魂》8、稻粱栖亩雁初下宋 陆游 《即事》9、处处人家打稻声宋 陆游 《秋思》10、吉日初开种稻包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1“珍惜粮食”的10首古诗有哪些

1、《悯农·其一》唐代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2、《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明代:王守仁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释义: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3、《农家》唐代: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释义: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4、《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释义: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5、《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释义: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6、《观田家》唐代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释义: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7、《悯农·其二》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释义: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8、《农父》唐代: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释义: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

家中无法生活,不知哪一天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卖掉呢!9、《咏田家 / 伤田家》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释义:二月蚕未结茧,早成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也已忍痛卖出。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之烛。不照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10、《别州民》唐代: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释义: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1关于爱惜粮食的古诗

悯农

李 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

李 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谁知道有关爱惜粮食的儿歌诗句或谚语

词: 酷热、闷热、炎热、火热、炽热、烈日炎炎、烈日当空、骄日似火、热气蒸人、热不可耐、热浪滚浪、五彩。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季的谚语

3李绅的诗句 关于爱惜粮食的

李绅的诗句中关于爱惜粮食的是:

《悯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作品赏析: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4劝人爱惜粮食的诗句有哪些

劝人爱惜粮食的诗句有如下这些: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李绅《悯农》诗。意思如下: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语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

全诗文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诗词大意为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这首诗的第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直接点题,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小麦Wheat(学名Triticum aestivum) ,为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为各种粮食作物之冠,是重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占第二位的粮食(仅次于玉米)。一般以为小麦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区。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也可以用面筋的含量来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小麦磨成面粉为人食物,或者可以直接喂家禽家畜。小麦也可以酿啤酒,但是没有大麦用得多。另外还有不太结种子的小麦用来放饲牛羊。

详见百科词条:小麦 [ 最后修订于2015/9/8 19:44:47 共28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看古代史书,在涉及官员的薪俸时,总会看到一个我们今天不怎么用的计量单位:石(dan)。诸如万石、二千石。石,是粮食的计量单位。万石,是汉朝的最高官阶——三公,月薪为三百五十斛谷,一年下来就是万石谷。而二千石,一般是指太守,所以,史书直接用“二千石”来称呼太守。后来随着时代变化,不可能薪水一直用石来衡量,于是,万石也泛指高官。

当然,万石有时候也是指一家人的年薪加起来达到万石。例如西汉的官员石奋,他的年薪为二千石,他的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的薪水都达到了二千石,父子五个加起来年薪就达到一万石,天下号为“万石君”。汉景帝说:你们父子五个年薪达万石,真是集尊崇于一门啊,“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估计汉景帝是提醒石家,不要忘记了高薪是谁给的。

汉朝著名的酷吏严延年,兄弟五个都是能吏,都当上了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严延年的家乡人就称他的母亲为“万石严妪”,大概就是“万石严家老太”的意思。

到唐朝还有这个说法。唐朝的张文瓘有四个儿子:张潜是魏州刺史, 张沛是同州刺史,张洽担任卫尉卿,张涉当殿中监。父子五个都官至三品,社会上的人都称他们为“万石张家”。

宋朝也有这个说法,《宋史·廖刚传》记载,宋人廖刚有儿子四人:廖迟、 廖过、廖遂、廖遽,都是主政一方的大官员,家乡人号之为“万石廖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