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正骨文化之初诊口诀精要秘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中医推拿正骨文化之初诊口诀精要秘法,第1张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1脊柱穴位定位:

  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三气海腰四大(肠);腰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2腰椎诊病:

  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按那那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

3皮神经分布:

  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腰1盆带2腿前;腰三主管膝周炎;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

4骨神经分布歌:

  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

椎侧疼痛触诊说明---

(一)八大痛源:1,关节障碍;2,痉孪;3,僵硬;4,损伤;5,劳损;6,肿胀;7,紧张;8,触痛;

(二)在低颈椎或胸椎的两侧肌肉内发现上述的任一痛源,就会使颈、肩、肘、腕和手有反射疼;

(三)在低胸椎、腰椎或荐髂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现上述任一痛源,就会使腰、臀、膝、髁和足有反射疼;

(四)在痛源附近的椎体,就是患椎,矫正此患椎,疼痛即消除;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正骨按摩的意思是:用推拿手法治疗骨折、脱臼、伤筋等病证的中医骨伤科主要外治法。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

中文名

正骨推拿

别    名

正骨按摩、伤科按摩

实    质

推拿治疗的中医骨伤科主要外治法

最早出现

周代

文    献

《周礼·天官》

分    类

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

目录

1历史背景

2使用范围

3分类

4注意事项

▪误区一

▪误区二

▪误区三

▪误区四

历史背景

编辑播报

早在周代就有了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介绍了用牵引等手法正复关节脱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下颌复位手法至今还用于临床;《理伤续断方》中记载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总结了正骨推拿和用药封裹、膏摩等骨伤的综合治疗方法。元代豪族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明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论述颈椎、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及髌骨脱位之正复与固定方法已相当 先进。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中所记述的正骨手法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复骨折的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手法的经验,概括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又有所改进及创新,充实和提高了正骨推拿的内容和水平。

使用范围

编辑播报

正骨推拿适用于以下几方面:

①肌腱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完全破裂者须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可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

②肌腱滑脱。在疼痛部位能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出现严重障碍,若治疗失当,可转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对此应及早施用手法使其回纳。

③各种关节的脱位、半脱位,在正骨后根据不同情况配合固定、敷药、服药等治疗措施加速恢复。

④新伤骨折,对于闭合性骨折,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

分类

编辑播报

正骨推拿根据其作用及适应症的不同,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类。正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和脱位,通过手法恢复骨与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 。 正骨八法为正骨的基本方法。理筋手法主要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如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提捏法等。

注意事项

编辑播报

都市白领,长时间用电脑,经常固定一个姿势工作,肌肉劳损,椎关节错位,以至于颈椎病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康复科专家认为,正骨推拿可以针对椎关节错位,运用手法让关节复位。但值得强调的是,手法复位并非保健按摩,专家强调,在进行手法复位时,非得要有症状、触诊和X光片三方面的诊断依据均相符合“颈椎错位”为前提,否则不懂正骨别乱来,弄坏了颈子,后果很严重。

误区一

腰酸背痛就是颈椎病犯了,找个推拿师傅按摩下

白领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特别容易引起肌肉过度疲劳,颈椎失稳,造成小关节错位,继而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去休闲场所,让保健师按摩按摩,缓解疼痛和不适。

正骨推拿疗法可以治疗颈椎病,特别是对关节错位,椎体轻度骨质增生、椎间失稳等情况有效。但在做推拿之前,必须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这些疾病不能随便推拿,被称为“推拿之禁忌”。

尽管颈椎病非常普遍,但作为康复科医生来说,对病情一定是需要细心分析,通常问诊、触诊之后,还要再结合包括X光片(有需要时,可做CT或MR检查),最后作出准确定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

误区二

抽空去做个按摩,左扳右扳三五分钟搞定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热身。没有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段俊峰说,“通常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

在复位的时候,一定先放松痉挛的肌肉群。特别是在复位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紧张,要用放松肌肉的手法,比如痛点按摩,揉、擦、捏等软组织充分放松,然后才将患者颈椎调整到有利于关节复位的姿势,或转动颈椎将其“摇正”,或侧屈颈椎将其“扳正”,正骨过程中,一定是“动中求正”。

如果上来就是左扳右扳,急于求成,万一判错方向,粗暴复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误区三

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放心。

无论休闲还是康复,很多人在做推拿按摩时都对“咯得”声音上瘾。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

段主任说,其实,我们在做颈椎关节的手法复位时,一般是将患者的头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突然加力),就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在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咯”声。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复位都一定有关节“咯咯”作响,并不盲目追求这一响声。同时专家表示,青壮年患者可以用轻巧的“闪动力”复位,青少年和老年人则不宜用“闪动力”,而是将复位的动作反复做2-3次,缓慢复位,在缓慢复位过程中,可能就没有这个关节弹响。

误区四

颈椎病犯了,只做推拿,其他的辅助治疗都不考虑

一旦人体颈椎小关节错位,就会有症状显现出来,比如头晕、四肢麻木、肩背痛等,单单只做正骨推拿,只是让关节复位,并不能彻底让椎关节问题,一定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辅助方法,比如理疗、针灸、中医中药等,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既能治骨又能治软组织,才能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可以的话帮小编点个赞,谢谢哈。

一、指禅推拿

传说一:梁武帝时达摩菩提取旧有推拿 加入搓擦滚捻缠揉六法。

传说二: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物归一。

宋朝俱阺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佛教教义,天龙竖起一个指头而令俱阺大悟。今可考者:为清咸丰武举人李鉴臣客居扬州传予丁凤山。今之朱春霆与王纪松为李之第四代传人。一指禅推拿手法常用十四法即:推拿 滚捻搓抄缠揉摇抖抹勾。其特点是循经,技巧,取穴准适合内妇儿杂病。

二、滚法推拿

滚法推拿创始人丁季峰原为一指禅推拿门人,临床以滚法为主要手段,配合揉按拿捻搓和肢体被动运动而发明滚法。其特点是:

(一)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有关生理、解剖、病理等理论为实践依据。

(二)经周密检查之后,以轻巧灵活手法治疗。因其接触面积大,压力也大而又柔和舒适有利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其适应范围主要有半身不遂、小儿麻痹、颈肩腰臀及四肢关节软组织扭挫伤等。

三、内功推拿

内功推拿以山东马万起、马万龙兄弟为代表,其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念,扶正驱邪并以少林内功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其手法包括擦拿(五指拿捏拿)、点(包括肘按)分、合、扫散、理、劈、抖、搓运、拔伸、击(掌击、拳击、棒击)等法。内科推拿另一特点是用湿热敷及棒击法配合治疗。

四、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 、伤科 。是以矫正骨缝开错、筋结筋歪等一类骨伤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方法。其基本手法为推拿 摸接端提八法。临床应用可分为正骨手法和推拿手法然两者又可配合运用。近代中医正骨推拿名家有杜自明、黄东山、陆文。正骨推拿在治疗骨伤疾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正骨手法可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原、突者复平。《正骨心法要旨》说:手法各有所宜,其愈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五、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或称指压推拿、指针疗法。临床上主要是以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素问·举痛论》中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本法特点是感应强、作用快、损伤小。其基本手法是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按压穴位,可不动或拨动或颤动或滑行。此外,另有爪掐、肘压、叩点、禔针。近代点穴推拿名派有郑怀贤经穴 手法、按脊疗法、胸穴指压法与指压麻醉法。

六、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或称小儿 。《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唐·《外台秘要》记载用 而头及脊背以防治小儿夜卧不安。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 经》(1601年)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着(单行本)。

小儿推拿临床特色:

(一)是强调手法操作程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

(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如旋推为补,直推为清。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

(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并根据季节和病症的不同,分别选用葱姜汁,滑石粉或凉水等做介质进行推拿,既可保护娇嫩的皮肤又可增强手法的疗效。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指六岁以下,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提醒您:中国大陆目前六大推拿学术流派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