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出自哪本书
问题一:守株待兔出自哪本书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释义: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墨守陈规。
问题二:守株待兔出自哪一本书讲的寓言故事是什么 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故事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启示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问题三: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哪 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问题四:“守株待兔”出自于哪儿? 守株待兔: 解 释: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 处:
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问题五:守株待兔出自哪里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问题六: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都出自哪本书 《论语》
问题七:守株待兔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地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儿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锭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问题八:守株待兔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自相矛盾,叶公好龙。
问题九:守株待兔、买椟还珠出自哪?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
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问题十:守株待兔,郢书燕说,买椟还珠等寓言故事均出自哪里 守株待兔出自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郢书燕说出自: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买椟还珠出自:宋・程颐《与方元u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野兔
“守株待兔”出自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有一个叫做小张的农夫,他勤劳好学,一直在田里工作。有一天,他在田地里看到一只兔子从他眼前飞奔而过,而他也注意到兔子跑进了一棵大树的洞里。
从那一天起,小张每天早上都来到这个大树下坐着,等待兔子自己跑出来。从早晨一直等到中午,小张依然没有等到兔子,只好离开回到家里。他期望第二天能看到兔子被困在洞里,但是结果还是一样:他一整天都没有等到兔子的出现。
小张的邻居们都劝他不要守株待兔,说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不值得浪费时间。但是小张听之任之,他年复一年,天天守株待兔,并且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终于等到了一只兔子。
可惜的是,这次他并没有发现兔子从那个洞里跑过,反而是在一棵别的树下遇到了一只兔子。小张非常高兴,以为他已经找到了“传说中”的怎么也躲不过兔子的树。于是他重复这个过程,但是他再也没有等到过一只兔子了。
最终,小张明白了一个道理:守株待兔从来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是一个非常愚蠢和浪费时间的行为。事实上,要想成功,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指望外界的机遇和福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守株待兔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需要付出真正的努力和汗水,不断改进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守株待兔》的翻译:宋国时期,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有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可以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心存侥幸心理的话,终将会一无所获。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心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处: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为韩国公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守株待兔》是一个出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定语,多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之财,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一点点地创造的,如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人生就会像这个宋国人的田地一样荒废掉。
人们也经常用这个寓言讽刺那种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不肯积极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获的人们,因此,我们也不应死守教条规矩,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成果。
本文2023-08-22 00:43: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