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古籍或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一饭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古籍或典故,第1张

一饭千金源于韩信::以千金来报答他人的恩惠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勤劳的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随从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地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资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千金”的。

实事求是的来历以及意思

实事求是这一成语取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当前实际出发,既不夸大问题也不忽略问题,而是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用更好的途径解决问题。

刘德的故事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德喜欢研究学业喜欢古代典籍,他从实际出发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三个孩子,刘德在公元前155年受封为河间王,作为皇子,刘德不是很关心政治,而是特别喜欢儒学,不参与皇子的斗争,一心想要恢复儒学正统。

刘德非常喜欢儒学,他的一举一动还有自己的服饰都仿照当时的儒生,再加上他对儒学认真的态度,山东的儒生也都大多依附于刘德。

汉景帝时期儒学还未成为统治者支持的思想,也未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才成为正统思想,因为秦朝末年发生了很多战争,儒学典籍几乎被毁于一旦,学儒学的人也非常之少,而就在儒学艰难发展的时期,刘德想要恢复儒学,何其艰难。在刘德成为河间王的26年中,他从来不参与王权的斗争,他将自己的终生都奉献给了儒学,他整理并且搜集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古籍,推动了儒学的兴起,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刘德对于搜集书籍之事异常上心,为了搜集书籍,他的足迹遍布儒学书籍所在之地,他不怕艰险,亲身前往民间,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善于写书的人,他都会亲自前往那人的家中,并且用重金求购,而且会仔仔细细让人重新抄写一份,以供民间百姓所需。而且面对不愿给书籍的人,并不以强权相逼,而是和气的求取书籍,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地步,所以刘德的名声就开始传播起来,有很多当时的知识分子都不远千里,拿着自己先祖曾经保留过的书籍,送给刘德,而且刘德也非常感恩,常常给予重赏和重用,刘德得到的书籍相当之多。

作为皇子,刘德专门参与了对于搜集到的古时书籍的整理工作,而且选取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其中不乏当时的能者之辈,他对于古籍的整理相当仔细,这些古籍残缺不全之处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商讨,来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书籍。刘德在最后整理了大量的古籍,对于当时书籍缺乏的汉朝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汉武帝上位之后,每次刘德送书都特许嘉奖,但是最后还是受到汉武帝的猜忌,郁郁而终。他受后世知识分子的推崇,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美名。

形容中国传统典籍的成语主要有:丰富多彩、少私寡欲、厚德载物、不耻下问、回味无穷、得道多助、化干戈为玉帛。

丰富多彩,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fù duō cǎi。彩:神态、花色。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出自峻青《秋色赋》、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少私寡欲(拼音:shǎo sī guǎ yù)是一则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指私念欲望很少,后亦指人淡泊名利,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

吴隐之是淮阳初城人,他的家族曾经很有背景,祖上吴质曾经是魏文帝曹丕信赖的侍中。后来,家道中衰,吴隐之的父亲就沧落为下层的寒族。家庭本来就不宽裕,不幸的是父亲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早死了,一家人更是吃糠咽菜,过着清贫的生活。

贫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性情,少年老成的吴隐之更加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他孝敬母亲、敬重师长,为人正直,从来不贪图不义之财。

关于古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八索九丘:古书名。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掉文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

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麇骇雉伏:形容惊怕躲藏。麇,古书上指獐子。

枯竹空言:竹:竹简。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三四调狙: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指诈术欺人,实质不变。

三写成乌: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牙签锦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牙签犀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钻研故纸: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成语: 不见书传 成语简解 编号 : 4589 成语 : 不见书传 注音 : ㄅㄨˋ ㄐ|ㄢˋ ㄕㄨ ㄓㄨㄢˋ 汉语拼音 : bù jiàn shū zhuàn 参考词语 : 不见经传 释义 : 义参「不见经传」。见「不见经传」条。 Emoji符号 :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不见书传”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不见经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见经传」原作「不见书传」。「经传」、「书传」都是典籍的代称,「不见书传」即是指从未出现于文献记载中,在《史记》里就有这种用法。〈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众弟子的身世,取材自古籍文献。孔子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但并非每个都像颜回、子路、子游、子夏等那么有名,可以在文献里找到相关的生平资料。有不少人是不见于书传中,生平不详,只好将他们列在后面。后来「不见书传」变为「不见经传」,较早的书证如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三.再书博古图》:「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经传。」意思是说:「在以往众多典籍中,都没出现过叔液这个名字。」后来「不见经传」就被用来比喻没有名气,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没有来历。如:「这种说法不见经传,恐是作者自创的吧!」 典源 : 此处所列为「不见经传」之典源,提供参考。《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冄伯牛,仲弓。政事:冄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1>有年名及受业2>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3>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冄季字子产。……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注解〕 (1)显:明白、清楚。 (2)受业:追随老师学习。 (3)有:音|ㄡˋ,通「又」。 书证 : 01《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源) 成语接龙

“传”字开头的成语

传闻不如亲见

“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学无术 不共戴天 不伦不类 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 不胫而走 不求甚解 不速之客 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足挂齿 不识时务 不翼而飞 不修边幅 不屈不挠 不胜枚举 不知所措 不见经传 不可一世

“传”字结尾的成语

名不虚传 不见经传 道听途传 据经引传 不见书传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不见书传”分成的单字详解:

不, 见, 书, 传。

狐假虎威

发音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史记》,作者:司马迁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历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