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舌常见于哪种疾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镜面舌常见于哪种疾病,第1张

镜面舌多见于感染发热、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结核病、心力衰竭等病的重症患者以及贫血的晚期阶段。另外,有消化吸收障碍,维生素、烟酸等营养元素缺乏时也可出现。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由于舌上皮细胞内氧化代谢障碍,细胞大量死亡,导致除基底细胞外的舌黏膜上皮全部剥脱,使得黏膜变干,丝状乳头完全萎缩消失,从而形成镜面舌。   镜面舌在老年人中常见。进入老龄后,口腔黏膜变薄、萎缩,舌下血管周围的弹力纤维退化,对血管的支持作用减弱,就会引起舌苔改变。老年人舌体微循环障碍等原因,也可以导致这种症状的发生。   中医认为,镜面舌是由于在疾病过程中过度耗伤了人体的正气,如气、血、精、津液等物质,以致气阴枯竭而产生的。此病是因燥而起,燥有内燥与外燥之分。外感温热或者外触毒物,积而成火可导致外燥。津液或精血亏损则形成内燥。   中医治疗镜面舌,应用滋阴泻火、养血解毒的方法。给以滋阴解毒汤:沙参20克、麦门冬15克、玄参30克、生地黄30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天花粉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5克、乌梅12克、丹参30克,麦味丸、黄柏丸、逐瘀丸口服,有良好的效果。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点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像草霉的果实一样。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

  裂纹舌: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黏膜萎缩,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

  僵硬舌:舌体既不肿胀、也不缩小,而活动强硬,失去平时柔和灵活的一种征象,也称“舌强”。“舌强”常见于一些较严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少数因舌上局部因素,如严重的舌溃疡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积而使舌体转动不灵活,但容易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舌僵硬相区别。

  颤动舌:舌体伸出时出现不自主的颤动,可见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弄舌:反复地将舌伸出口外,舔弄口唇者,称为弄舌。心脾有热,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伸舌与弄舌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伸出而内收困难,后者能伸能缩,但反复将舌缩进吐出。

  痿软舌:舌头柔软是正常状态,但如果舌头痿软而无力,由转动和伸出,则称之为痿软舌。人体任何部位痿软,虽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脉失养而废弛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软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气血亏损,不足以濡养舌的筋脉而成;舌痿软而舌色红绛,则为热极伤津,或是阳虚火旺,使胃和肾的气津两亏,舌的筋脉失养所致。舌痿软而舌色干绛无津,是肾阳已亏到极点的表现,病情险恶。

  歪斜舌: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属局部性疾病的,则为舌下神经受压迫损伤或面神经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应提高警惕,排除颅内的病变。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药毒的病因病机 4 药毒的症状 5 药毒的诊断 51 荨麻疹样 52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 53 固定型药疹 54 多形性红斑 55 湿疹皮炎样 56 剥脱性皮炎 57 大疱性表皮松解 58 紫癜型 6 需要与药毒相鉴别的疾病 61 疫痧 62 麻疹 7 药毒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湿毒蕴结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热毒入营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气阴两虚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3 其他疗法 8 药毒的预防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药毒的穴位 2 治疗药毒的方剂 3 治疗药毒的中成药 4 药毒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药毒 1 拼音

yào dú

2 概述

药毒(drug eruption)为中药学名词。又称中药毒、药疹、药毒疹[1]。是指因药物所致,以皮肤起疹,多形损害、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1]。因误服有毒药物,或治疗中错用药物,或用不合格、变质的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及药物配伍失度所致药物毒副作用,引起的皮肤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

药毒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1]。

3 药毒的病因病机

总由禀赋不耐,药毒内侵所致。或风热之邪侵袭腠理,或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或外邪郁久化火,血热妄行,溢于肌肤;或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发于皮肤,内攻于脏腑。久而导致阴液耗竭,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

引起药毒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临床上常见的有:

①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为氨芐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如磺胺噻唑、长效磺胺等;

③解热镇痛类: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的发病率最高;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以鲁米那引起者最多;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草药:文献中报告的单味药物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白蒺藜、大黄等,中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4 药毒的症状

皮肤起疹,多形损害、瘙痒。

湿毒蕴肤者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热毒入营者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气阴两虚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5 药毒的诊断

药毒症状多样,表现复杂,但基本上都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前有用药史,原因除去易于治愈;②有一定的潜伏期,第重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③发病突然,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纳差,大便于,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④皮损分布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呈全身性,对称性,且有由面颈部迅速向躯干四肢发展的趋势,皮损形态多样。

临床上常见以下类型:

51 荨麻疹样

荨麻疹样型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磺胺类及水杨酸类等引起,表现与荨麻疹相似,风团大小形态不一,色红,散在分布于躯干、四肢,严重者可出现口唇、包皮及喉头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等。

52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较常见,多由解热镇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型的皮损为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型的皮损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2—3天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致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损。本型患者的皮损多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稍轻,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症状,白细胞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l一2周病情好转,体温也逐渐下降,皮损颜色变淡,继之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

53 固定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常由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或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皮损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2—3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严重者其上有水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下黑 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或同类药物,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发皮损处发痒,继则出现同样皮损,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出现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以出现新的皮损,随着复发次数增多,皮损数目也可增多。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口唇、口角、 、 等皮肤粘膜交界处为多。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发于皱襞粘膜处,容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7—10天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缓。重者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54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型常由磺胺药、巴比妥及解热镇痛药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性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小水疱,境界清楚,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及口唇,有痒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 、外生殖器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

55 湿疹皮炎样

湿疹皮炎样型大多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类似的药物而引发。皮损为粟粒大小的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类似于湿疹,自觉瘙痒,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56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型为严重的类型,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引起。多数病例是在长期用药后发生。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起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片,终至全身弥漫性红肿,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剥脱,以后头发、指(趾)甲也可脱落。口唇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者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病程常超过1个月,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57 大疱性表皮松解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为严重类型,常由服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常起始于腋部或腹股沟,迅速遍及全身,触痛显著,旋即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的坏死表皮,留下疼痛的剥露面,口腔、颊粘膜、眼粘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开始时似多形性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泛发全身。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而死亡。

58 紫癜型

除上述类型外,本病还可出现紫癜型,皮损类似于紫癜;痤疮样型,皮损类似于痤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天疱疮样皮损及假性淋巴瘤综合征等。

6 需要与药毒相鉴别的疾病 61 疫痧

疫痧无用药史,发病骤然,高热,头痛,咽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呈弥漫性针头大小的点状红色丘疹,肘窝、腋窝、腹股沟处可见排列成线条状瘀点,初期舌 红肿肥大,可见杨梅舌,口周苍白圈为其特征。

62 麻疹

麻疹经9~11天潜伏期,出现鼻流涕,眼部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初期口腔粘膜可见蓝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约经2~5天皮损发齐。发疹时高热,出疹5~7天后体温下降,皮损开始消退。

7 药毒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湿毒蕴结

药毒疹·湿毒蕴结证(drug eruptionwith dampnesstoxin amas ent pattern)是指湿毒蕴结,以皮损处呈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

7111 症状

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7112 辨证分析

湿热毒邪蕴蒸肌肤,故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剧痒;湿热毒邪内扰则烦躁,或有发热;热毒之邪灼伤津液则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毒蕴肤之象。

7113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7114 方药治疗

萆藓渗湿汤加减。

712 热毒入营

药毒疹·热毒入营证(drug eruption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是指热毒入营,外灼肌肤,以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绛,舌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

7121 症状

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7122 辨证分析

热毒炽盛,内人营血,外伤肌肤,故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热毒炽盛,气血两燔则高热,神志不清;热毒之邪伤阴耗血则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为热毒入营之象。

7123 治法

清营解毒。

7124 方药治疗

清营汤加减。

713 气阴两虚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drug eruption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

7131 症状

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7132 辨证分析

病久耗伤阴液,气无所生,致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于,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象。

7133 治法

益气养阴清热。

7134 方药治疗

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72 外治法

外治以清热利湿、收敛止痒为原则:

(一)局部红斑、风团、瘙痒甚者,用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外搽。

(二)糜烂渗液多者,以黄柏、地榆各15g,水煎湿敷,渗出减少后,用青黛散外扑。

(三)局部干燥结痂者,可外涂黄连膏;结痂较厚,可先予地榆油外涂轻揩,待痂去,再涂黄连膏。

73 其他疗法

本病症轻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如扑尔敏、特非那丁、息斯敏等口服,并配合维生素C、钙剂等;严重者,如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型,除用中药治疗外,应积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20mg,维生素C,1—3g,加到5%~10%的葡萄糖水1000—2000mL中,静脉滴注,至病情缓解,再改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同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输血或血浆,维持水电解质酸堿平衡。

8 药毒的预防

1.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量及使用时限。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及抗毒血清制剂,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皮肤瘙痒、出疹、发热者,要考虑药疹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3.皮损忌用水洗,避免搔抓,忌用 性的外用药物。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9

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还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或黑色。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也会出现黑苔。经常熬夜,抽烟过多,便容易发生黑苔。另外,一些食物,如酸梅、黑芝麻糊等,或药物,如复方甘草片、铁剂等也容易将舌苔染黑,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不必担心。

舌头是人体 健康 的晴雨表,舌诊是中医 在临床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苔的 变化,能客观地反映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 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准确地反映出 身体的状况。

一般来说,舌苔厚腻说明人体内湿气较 重。由此很多人认为,舌苔越干净越好。在 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不断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

然而,有些朋友的舌头无比光滑,一点 舌苔都没有,甚至像镜子一样,这种舌象叫 做“镜面舌”。“镜面舌”一般是由于患者贫 血、维生素缺乏、胃阴虚等引起的。“镜面舌” 多见于久病殃及肾阴的患者,表现为胃口不 好,消化功能差。建议出现“镜面舌”的患者 结合自身状况辨证治疗,在补胃阴的同时滋 补肾阴,当人体阴液胃气得到恢复后,舌苔 自然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有些患者明知自己出现“镜面舌”的症 状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因为“镜面舌”不痛不 痒,似乎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事实上,出现 “镜面舌”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身体可能会 变得越来越虚弱。

文:佟彤

建议:根据舌苔剥落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舌前半部苔剥脱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脱者,称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脱者,称根剥苔。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称花剥苔;舌苔周围剥脱,仅中心一小块者,称为鸡心苔;舌台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舌。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称为类剥苔。一般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也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剥脱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薰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舌所致。由于导致胃气胃阴亏损的原因不同,损伤的程度也有轻有重,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剥脱苔。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气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舌色huang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剥苔范围的大小,多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剥脱部位,多与舌面脏腑分布相应,如舌苔前剥,多为肺阴不足;舌苔中剥,多为胃阴不足;舌苔根剥,多为肾阴枯竭。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x0d\\x0d\主病及相关研究:\x0d\\x0d\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x0d\\x0d\裂纹舌主病:\x0d\\x0d\(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x0d\\x0d\(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x0d\\x0d\(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x0d\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x0d\\x0d\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x0d\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x0d\\x0d\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x0d\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x0d\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x0d\\x0d\《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x0d\衰之甚微。\x0d\\x0d\——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x0d\\x0d\——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x0d\\x0d\——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x0d\\x0d\——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x0d\\x0d\——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x0d\\x0d\——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x0d\\x0d\——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x0d\\x0d\——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x0d\\x0d\——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x0d\\x0d\——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x0d\\x0d\——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x0d\\x0d\——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x0d\\x0d\——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x0d\\x0d\——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x0d\\x0d\——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x0d\证;\x0d\\x0d\——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x0d\\x0d\——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x0d\\x0d\——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x0d\\x0d\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