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画院邵晓峰教授晋京书画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参加国家画院邵晓峰教授晋京书画展,第1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徐庆平、赵朝平、王文娟、黄华三、高毅等学校老师参加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基金主办的“近林观象——邵晓峰教授晋京书画展”开幕式,随同前往的还有艺术学院艺术学系的同学们。徐庆平是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朝平是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艺术学系主任、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学术部主任王文娟,绘画系主任黄华三、副教授高毅等均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现有绘画系、艺术设计系、音乐表演系、艺术学教研室、徐悲鸿艺术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所、文化艺术策划与推广研究所、绘画材料研究与修复工作室,招收绘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专业的本科生,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音乐学的硕士在职学习,同时还招收美学专业的博士在职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徐庆平先生、王文娟主任还应邀参加了展览开幕后的邵晓峰书画研讨会。参加研讨的专家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主编王镛先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郑工先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先生等。与会专家对邵晓峰书画艺术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高度评价。

邵晓峰,江苏南京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此次展出的邵晓峰教授近年来创作的100幅书画作品。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法治与新闻讯 文/陈昊 郭伟    郑宪春,男,大专学历,1941年8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城内,自1956年曾先后拜孟庆荣、王同平、霍中涛等当地名师学习书画,至今50余载。

七十年代曾在本县美术社任社长,八十年代调入本县豫剧团专职画景、写字幕并兼任舞美队队长,后调入县文化局美术广告公司并任经理。

现任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画师,河南农民艺术协会、中原书画艺术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院院士。

1997年,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公益博览会二等奖;2000年,获全国书画家新作品展优秀奖;2002年获中宣部、文化部建军75周年艺术人才优秀奖;2003年中国首届医药书法大展获国际书法艺术家协会银奖;2007年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画展二等奖;新农村迎新春书画精品展一等奖;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获河南诗书画展优秀奖;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展黄金奖;2008年第二届、2011年第六届、海峡两岸书画展获一等奖和金奖;2013年第三届炎黄杯获银奖;09年河南首届、二届曙光杯分别获二等、三等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书画展获一等奖。。。。。。。

想将看到的大好河山用画笔描绘下来的人很多,有的人在想,有的人在学,有的人在等待中忘记了这份念想,而郑宪春先生却甘于用大半生的精力去潜心创作出自己眼中的祖国那每一刹那的大好河山。他用禅定般漫长的坚持和创作,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成就了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情画、山水画,也获得了以上的殊荣。

纵览郑宪春先生的画,可以看出,他笔下的艺术境界是很独特的。我见过许许多多的风格各异的现代山水画,比来比去,我觉得与之笔墨相近或相似的,恐怕只有我国画坛巨匠傅抱石和津门著名山水大家的孙克纲两位先生了。于是我问“是不是经常揣摩两位国画大家的画风”。他说:“艺途有时是不谋而合的,我很喜欢他们的风格,受到一定的影响也是肯定的”。郑先生告诉我,在早期他更热衷于水彩和油画,并且在探索西洋画的民族化方面下过功夫,而在探索当中,他对中国传统花、鸟、虫、鱼、亭​、台、山、水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因而多年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了山水画的创新,着重赋予山水画以朦胧感,特别追求山水画的意境。

  观赏郑宪春先生的水墨艺术,不管是泼墨还是积墨,总有疏松聚散,烟云飘渺之感,且磨合得那样巧妙,令人回味无穷。你瞧画家为我们描绘出的那清新的田野,苍莽的林海,巍峨的峰峦,澄清的流水、蒸腾的瀑布,还有迷茫的烟树,幽静的山村,仿佛把我们带到远离市井喧嚣,优美恬淡的另一世界。画家通过艺术之笔为我们再现了大自然的旖旎景色。你翻着宪春先生的山水画册,犹如旅行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之中,使你入神忘情,真可谓“神州大地收眼底,万里江山入画来”,于此我们怎能不赞叹画家的艺术魅力呢!

    我看画,总爱联系到画家本人。宪春先生温文儒雅,画如其人。作为中国画的本体,我们能够赏阅的画内容很多很多:造化的无穷变幻,传统的纷繁流派,技能的精粗渲化等等,然而学什么,采什么,表现什么和追求什么,无不取决于画家主观的意向,所以最后决定仍归于画家其人,这是无可置疑的。宪春先生并与众多有造诣的艺术人士交往探讨。他不畏艰苦地默默耕耘,努力地实践前贤“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谆谆的教诲。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传统,应该说是东方艺术瑰宝中之瑰宝,它的意象理念体系,它的丰富的程式和技巧,但也不囿于传统,他有很好的素描基础,却也更重视写生的必要性。为了加重中国山水画的墨韵,光影和层次,他在水彩画、油画、以至人物和花鸟画的机理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艺术贵在创新,宪春先生深谙这一点,但创新谈何容易。为了探索山水画新的韵味,宪春先生一面广采博取,有意识地吸收象傅抱石这样大家绘画中浑然一体的整体感,钱松苍劲的骨法用笔、富有流动感的云的走势,李可染处理逆光的高超手法,能融合贯通,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画上。另一方面他很注重师法自然,深入生活,他多次深入黄山,桂林和大江南北的名山,孜孜不倦地观察,写生,进行艺术的提炼。尤其他大胆泼水和淡墨,造就朦胧境界的技法,真令人叫绝!

  宪春先生 有他自己独立不群的艺术哲理,他重传统又不因袭和重复别人,更不为追求现代而现代,他的画绝不是抽象得谁也看不懂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所谓“现代水墨”。山水云树是千里水墨画中反复表现的题材,但他能摆脱传统的水墨技法的束缚而着重从潜意识中开拓自己的山水画境:重神韵表现自我生命寄托高远之情怀因而可以纵笔挥翰。他的画有时只为你提供一个信息,给你一个抽象的启迪,而后全凭欣尝者本人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去理解,去感悟。

  宪春先生的水墨画,清狂跌宕,温文雅逸,卓有浓郁的书卷气。其笔墨虽自由放任,却不失法度,有丰富的情趣,当然,这样具有精神性和书卷气的笔墨并不是所有画家都具备的,全凭学识涵养得来。

  说过宪春先生的水墨画,不能不说说他的书法,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一流会展中,屡获大奖,成为书坛参天树,峥嵘常春。 他的书法作品也多次走出国门,获得国际书法巡回展证书。作品除在国内艺术品拍藏市场有地位,在国外也有广泛的空间。国外艺术馆频频将他的书法作品当成必收藏品,就书法艺术的传播劲风来看,更拥有传统文化辉耀于四海的重要文化品牌价值。他是一位精心修炼碑帖原功,倾情翰墨研究,追先贤求圣功,书法已经得成极高专业造诣的书法大家。真草隶篆,先修碑帖,再创新奇,师于古而不拘泥于旧。他自幼修书法解笔墨,对书法有着天然天工的领悟能力,临池不辍,诸体精湛,成为翰墨全能。为了探源书法的原风朴茂,对金石秦篆有力透精髓的研究过程,他把甲骨、大篆的刀刻之法,以及小篆书的方圆劲秀,悄然融成笔法的坚韧俊逸,用研究书法源泉的精深所得,让书法创作极显有根有源的深厚气场。仰观其书,篆书刚柔相济,方圆转承,用笔显灵动,结体成神华,古风原质,有技法的复古高度,也有文化传续的深厚功德,篆书习成可以成金石秦篆的文化版本。在得成篆书方圆俊美的文化功成之后,他修两汉隶书,功取十碑。把华山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等碑隶,收诸笔下,一碑不漏,反复琢磨,极力体验。通过隶碑研究,生成了他书法强烈的碑学功力,笔如琢崖,力如劈石,雄浑质迈的书法气象,就是碑学力透的法度呈现。他不但通碑学,而且把碑学所得融会各体书法的创作之中,活学而得活用,所以无论篆、隶、真、行、草都带有隶书的高古气韵,可谓是碑学精通,诸体精美的典范。 修炼楷书他也施以卓力。楷书虽然难修难成,但是他不是绕其而过,所以他有修唐楷数十年而不辍笔的定力,通过汲取颜筋柳骨涵养书法的精气神,然后吸纳欧楷儒雅品位,学成欧楷笔法的奇险英姿,笔法千变呈万化,法度严谨,中正大气。另外他的行书师宗二王,对兰亭序、中秋帖等稀世名帖皆达入境临成的功力,不但精于形,而且入于镜,心临功高,大功告成,把二王书法的自由快意核心,转汇成自己笔法的出神入化,挥笔恰好风拥去,闲适潇洒,正宗文人书法的极致美感。 特别是他的书法除了谨从二王的精工之外,又向前探源汉晋品韵,向后参融唐元书法的飘逸,还汲取明两代书法的正态,有钟鲧的秀韵,也有赵子昂书法的飘逸媚美,还有董其昌书法的严华。就书法的师古视野来看,真可谓无门不通,无功不达,纵横上下,左右兼得,最后炉火一融成纯青,风格自然独入品。他的草书功法,则师从二张加怀素。把张芝草书的法度、张旭草书的癫狂、怀素草书的神化一一揣摩入心,三位一体,纵笔腾龙起,墨落凤归梧,草书不但是线条变化的奇妙姿态,也是心绪呈发的大家手笔, 倾情翰墨修大功,技高一筹四海名。与此同时,他更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他不但经常义务进学校传授书画知识,而且还经常用书画的形式进行法治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被众人称为:一颗挺立在中原书画大地上的不老松。  图/许顺喜  责任编辑 高翔

倪建峰(大兵)字三川                                 

出生河北邢台 北京人  职业画家 师承李津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0年入伍在省军区警备司令部服役五年,期间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

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创立艺术家独立品牌尼尔瓦娜

2018年  清风入夏 吴昌硕故居清风馆双个展

2018年  生长 宋庄优秀艺术家五四青年邀请展

2017年  中国艺术品博览会  中国国际艺术展览中心

2017年  素美术馆  叶问

2017年  北京宽的空间 六合雅集

2016年  青岛 中国水墨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6年  吉祥大理 优秀艺术家作品展

2016年  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学术展

2016年  美学中国 中国新民艺运动特展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016年  北京798感叹号艺术空间个展

2015年  北京1+1艺术中心 执心各异

2015年  法国 斯特拉斯堡 艺术节

2015年  北京 国际首饰设计艺术年展

2015年  北京展览馆 国际艺术品交流展

2015年 798 圣之空间 食-物 当代艺术展

2015年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2015年 798 悦美术馆 际当代艺术展。

2014年 中国西部画院 起点的结局

2014年 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双年展获大奖

2014年 树美术馆 个展

2014年 颐和悦馆(个展)

2013年 红门画廊(亚洲顶级画廊) 挪威展

2013年 红门画廊(亚洲顶级画廊)

                                                   我看大兵 —— 陈震生

     大兵选择了用中国画的技术来画他的画。但他并没简单地用一般的方法来进行这事,而是依据自己独特优异的造型能力,确定了以色彩的写意的没骨法做为自家的手段。这意味着:舍弃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以墨色为主调的清雅、细微的刻画。他必须在浑沌的块面中突出线条的质感,必须协调色彩在斑斓中透出严谨的秩序,必须在粗放中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不容易,大兵却已坚定起步在这路上。

在画什么上,大兵以中国式的诗性思维表现着西式的幽默,以天人合一的视角去观照万物,同时又不泥于某一物完全本色的意义。他画的一切都穿着喜剧的外衣:变形、夸张、玩具化,却又似是而非地调侃、批判着什么,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咂么着某种与众不同的滋味。能这样,需长有一个诗的心眼。

郝中豪   Hao  Zhonghao

曾用名郝洪亮,山东菏泽人,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作品曾参加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

2006 入选法国卢浮宫中国当代画家联展,并参加法国卢浮宫中国当代画家回国精品展;

2007 全国政协和谐颂名家特邀展。

2009 全国政协澳门回归十周年名家特邀展。

2013 南京五味子画展。

2013、14中韩国际当代水墨交流展。(南京、扬州、韩国济州岛)

2014年中国国际艺术大展。(临沂)

2015年北戴河国际艺术精品展。

2015年“清风出袖——七大闲人成扇艺术”精品展。

2015《十人阵线》当代青年水墨邀请展(南京)

2016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东营

2017入选《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大展(南京)

入选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上海)

2017尚意精神全国中国画大展(写意)优秀奖

《2017中国梦》上上国际美术馆邀请展(北京)

2017书香门第邀请展(北京)

2017《墨问》扬州八怪名家邀请展——(扬州八怪纪念馆)

2018水墨柔情海丝梦全国中国画入选奖(福建省美术馆)

2018国画《且听风吟》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

2018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成都)

逸笔草草:郝中豪的禅意中国画作品

        最近,每个周末都会去大兵工作室一坐,因为每次去,大兵都会叫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谈谈各自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个人的艺术理想……说实话,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氛围来单纯的谈艺术了!大家都很真诚,而且在每次的交谈中,都会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并带引我重新思考和梳理一些艺术问题。

     上周相遇的正是中豪老师,并欣赏了他的水墨作品,品赏过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和感动。个中原因,恐怕最重要的是中豪所画,于我心有戚戚焉!

      中豪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话评价,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再合适不过了。

       什么是“逸”?曾看过一篇文章,朱庚博在《中国画之境界——逸格》一文中,根据历代对“逸”的论述,将其内涵概括成六个字:“不象、自由、出尘。”

     所谓“不象”,是不愿意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意即实在不屑于那个“象”。

     所谓“自由”,是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其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所谓“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要求。当然她又决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是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所以,“逸”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的超越,尤其是个体的超越,从而流露出本我、真情、自然的状态。如果没有超脱的境界,是断然不能洒脱、不能“草草”的。而看了中豪的作品,完全是这种感受,不得不说这和中豪的禅宗信仰有关。而中豪也说,“我的绘画受佛教的影响,表现出‘清冷虚无’、‘韵味幽深’、‘浑然一体’的意境,使‘禅’、‘画’、‘文化’三者的交融。”其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我们知道,禅宗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直接参与并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体系。古代士大夫常说,诗贵有禅思,画贵有禅趣。唐宋以来,禅宗风靡一时,几乎到了文人士大夫“人人谈禅”的地步,而细品中国画论,无不是“禅思”的结果。但随着明清以来佛教人才的稀缺,禅宗亦渐渐失去了往昔那种活泼泼的精神气象,时至今日,禅宗更是一种边缘文化被修行人士所理解和认识,真正深入禅宗精神的更寥寥无几,仿若禅宗思想已与中国文化的血脉血缘渐行渐远。

        再观中国绘画研究,发现禅宗思想只是深刻影响着古人的绘画创作,如王维、梁楷、法常、八大、石涛等,而很少与当代画家有关系,即使被认为当代最能代表禅宗思想艺术审美倾向的“新文人画”,也被指责为类“禅宗”,多少有些做作,并没有真正体悟禅宗精髓。当然,这一方面和中国的大环境有关,唯物主义的信仰使当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非常淡薄,再加上禅宗涉及到高深的佛教思想,真正领会是需要证悟的,确实亦令很多艺评家、画家避而远之。所以真正深入禅宗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来进行艺术创作了。我不敢说中豪已经有所证悟,但他长久学佛,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体现在作品上,即自然流露着淡泊、清寂、悠闲的禅意。

        古人讲,绘画创作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融入在艺术家的血液里。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在佛学影响下产生的一个艺术理论命题,心源为本,造化为师,方有妙悟。当下书画艺术虽然看似异彩纷呈,但又有多少人只是用笔在画,而不知道心去了哪里?而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中豪践行的是“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因此也呈现了自我的独特面貌。

       其实,艺术的创作也是一种修行,从“有我”到“无我”的境界,每一步舍弃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修炼。中豪这样一种风格面貌的形成,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最初也是从工笔入手,但随着自己对禅宗思想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也更加开阔、包容,最终舍弃了被市场、大众接收认可的艺术,进而走向了追寻“本我”的艺术道路,也许并不能“雅俗共赏”,但言有尽而意无穷。

        自古书画就有正统和野逸之分,中豪无疑属于后者,而宋庄画家的境况大家都有所了解,一个体制外的画家,能在当下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做出如此追寻,大概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了,真为中豪这种精神感动称好。但这也是极令人欣喜的,因为中豪在艺术上找到了一条自我修行之路,愿他能在这条道路越修越好,走出更高的境界。

宛真于北京  2017122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