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手太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 5 穴名·手太阳 51 经穴别名·手太阳 511 位置 512 穴位解剖 513 功能主治 514 配伍 515 刺灸法 52 经外奇穴名·手太阳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太阳 1 拼音

shǒu tài yáng

2 英文参考

HandTAI YA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ángǔ SI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手太阳:1手太阳小肠经;2穴名。

4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

手太阳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简称[1]。出《黄帝内经灵枢·经水》。手太阳小肠经为十二经脉之一[1][2]。代号SI[2]。与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1]。五行属火[1]。《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本经从小指尺侧末端少泽开始,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于尺骨茎突部的养老,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肘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小海,再沿上臂外侧后缘上行,出肩关节后部的肩贞,绕行于肩胛,与督脉在项部大椎穴处相交,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脏,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它的分支,从缺盆沿颈旁向上至颊,到外眼角,折回来进入耳中;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内眼角,交于足太阳膀胱经[1]。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颔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2]。

手太阳小肠经(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图32(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5 穴名·手太阳

手太阳为穴名[1]。

51 经穴别名·手太阳

手太阳为经穴别名。见《针灸学》(南京)。即前谷穴[1]。前谷为经穴名(Qiángǔ SI2)[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3]。荥穴,五行属水[3]。前,后之对;谷,山谷[3]。第五掌指关节高突如山,前缘凹陷如谷,穴当其处,故名[3]。

511 位置

在手指,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3]。

512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3]。

513 功能主治

有清热解表、调气通络作用[3]。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3]。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3]。

514 配伍

本穴配大椎治疟疾;配照海治急性喉炎;配合谷、曲池、外关治手痛、前臂痛[3]。

515 刺灸法

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3]。

52 经外奇穴名·手太阳

夏至(6月22日~7月7日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芒种,那是羊的能量走到顶点,到了夏至,太阳走回北回归线,准备反转往南 。但是北半球的气温从现在开始才逐渐炎热 。七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虽然气温持续高涨,但阴的能量已经在体内悄然滋生 。阴是属安静稳定,流动性不大的能量,稳定才能使盛载,蕴藏生机 。夏至初生的阴属于小阴,能量薄弱,需要细心照顾,不要因妄动而造成伤害夏至气候炎热,午后又常发生天雷阵雨,天气湿热,为了贪凉穿衣轻薄,罗露肩颈空气中的湿气。风邪易侵入体内,伤害出生的小阴 。

如果脾经是生产线,与运输部,小肠则是品质管控部门儿 。长泾是体内重要的营养分配中心,它承接为所消化的食物,吸收营养与水分 营养交给脾经送到心脏输送全身 ,糟粕送到大肠 。小肠属火,将吸收的水分再化成水汽,润泽脏腑,使 用过的不洁水分渗到身体的汗水处理场膀胱排出。《黄帝内经》 称小肠经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那小肠经是不容出错,如果小肠经婚内气血的品质就会混乱,身体健康受到大影响 小肠经又与心经互为表里,保养小肠经就是保养心经 。

1适当休息

身体无法得到休息,心火会变得旺盛 。心经便将热传导进入小肠经。过多的热能会消耗小肠经的水分,于是尿量变少,颜色变深,排尿时易造成尿道有刺痛感

2不要让背肩受凉

小肠经过肩背 湿气风邪会从小肠经进入体内,造成腹泻,肠胃不适

3长期待在冷气房内

过多的寒气会损耗浮在体表的阳气,容易出现关节酸痛,肩颈僵硬的现象

4温和的肩颈运动

那么小肠经经花油多做疏通小肠经运动,小肠经健康去学饱满,脸色红润亮甲,不易暗沉,长斑

5不可熬夜

夏至熬一夜,伤害等于熬三夜 。因为夏至一阴生,肾属阴,夏至伤阴就会耗弱肾阴就会损耗肾阴

6别蝴蝶袖

小肠经是阳经,阳经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体内阳气宣放置体表。保持身体不让湿气,风邪侵入体内脏腑,将体内吸收的水分气化。使用的配方需活络温暖小肠经,同时提升小肠经阳性的能量

夏至时用手太阳小肠经精华油配方中的甜马志兰可以温暖小肠经,红花缅栀可协助小肠经抵御外湿,风邪。高地牛膝草帮助气化小肠经吸收的水分

红花缅栀:气味清香优雅,有强大阳性能量 ,性甘凉,微苦 。用于肺经,大肠经 有清热消暑的功能 ,可帮助气血循环顺畅排除身体多余水分 ,适用于夏季因湿热造成的感冒发烧,咳嗽,中暑,拉肚子等症状

缅栀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高地牛膝草 :具有饱满的阳性能量,可以化解呼吸道粘液 ,可以用作烹调的香料,增加食欲,帮助肠胃蠕动,助消化,祛胀气

性温,辛,略苦,适用于肺经,胃经,大小肠经 ,你温暖疏通小肠经循环,缓解肩颈僵硬,促进肌肉循环 可以帮助肠胃蠕动,排除肠道 晦气,嗅吸使用可以增加呼吸深度,帮助顺畅肺经

甜马兰:维护身体情绪健康帮助很大 称为幸福和谐的象征 。性温,辛,可帮助脾经,胃经,肺经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帮助消化,维持健康 助于缓解贫血 有温和抗菌功效,提升免疫力,预防过敏,也可以抑制皮肤的痘痘生长。有温和的阳性能量,即适用于小肠经,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帮助消化,缓解呼吸道疾病,帮助恢复元气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吉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少泽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少泽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吉 1 拼音

xiǎo jí

2 英文参考

Shàozé SIl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小吉为经穴别名,即少泽穴[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少泽 汉语拼音 Shaoze 罗马拼音 Shaotse 美国英译名 Young Marsh 各

号 中国 SI1 日本 1 法

国 莫兰特氏 IG1 富耶氏 IG1 德国 DÜ1 英国 Si1 美国 SI1

少泽为经穴名(Shàozé SI1)[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少吉。属手太阳小肠经[3]。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3]。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3]。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4 小吉的别名

小吉(《针灸甲乙经》),少吉(《外台秘要》)。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

6 特异性

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3]。

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水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4]

8 所属部位

指端[5]

9 少泽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6][7]。

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8]。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3]。

少泽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穴的位置(肌肉)

少泽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3]。

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9]。

11 穴位解剖

少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著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直接从掌浅弓(动脉弓)发出的小指尺侧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动脉、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经,在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骨膜之间的"闭密间隙"内形成各自的吻合丛状结构。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3]。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7]。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7]。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8]。

12 少泽穴的功效与作用

少泽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的作用。

少泽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3]。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行上肢后侧,出肩解,交肩上,循颈项,入耳中,到目下及头面部,故少泽穴为治疗头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9]。

乳汁的生成和诸多脏腑相关,其中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重要环节,故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可主治乳痈、乳汁少[9]。

少泽穴为五输穴中的井穴,取之又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热病等[9]。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有通经活络、开窍利乳之功,其所治症为口热、心烦、喉痹、目翳、舌强,皆取润泽之力也[4]。

13 主治病症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7]。

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 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3]。

少泽主治热病,中风昏迷,头痛,项强,咽喉肿痛,鼻衄,目翳,乳痈,缺乳等[8]。

少泽穴主治中风昏迷,癫疾,瘛疭;头痛,目翳,胬肉攀睛,咽喉肿痛,舌强不语,耳聋,耳鸣,鼻衄;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妇人产后乳汁不足,乳痈;项强不可顾,臂内廉痛,小指不用;疟疾,黄疸,热病[9]。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昏迷;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白内障;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其它:热证,前臂神经痛。

此穴为急救穴之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斜刺01寸[7]。

一般斜刺01~02寸[3][8]。

浅刺01~02寸[9],局部胀痛。

三棱针点刺出血[7][3][9][8]。

注意:对虚证禁用三棱针点刺;孕妇禁用[9]。

142 灸法

可灸[3][7][9]。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8]。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配伍

少泽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3]。

少泽配后溪、阳谷、昆仑,治项强急痛[9]。

少泽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3]、目赤攀睛[9]。

少泽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3]。

少泽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少泽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少泽配复溜、昆仑,治疟寒汗不出[9]。

少泽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3]。

少泽配乳根、膻中,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痈[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瘛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医宗金鉴》:主鼻衄不止。

《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17 研究进展

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妇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3]。

针刺少泽,可使缺乳妇女血中生乳素含量增强,使收乳素含量减少,又可使垂体后叶催乳素分泌增加[9]。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