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弃捐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团扇弃捐的意思,第1张

团扇弃捐的意思是:纨扇之捐。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团扇弃捐”典故出自两汉时期班婕妤的《怨歌行》一诗。“团扇弃捐”意为, 借扇子到了秋天别被遗弃,比喻容颜再好的嫔妃,最终被帝王始乱终弃的不幸命运。

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成语示例:今时所重,皆在彼而不在此,即欲不为纨扇之捐,其可得乎?清·李渔《闲情偶寄·贵显浅》。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纨扇之捐”几个大字。

(2)淙淙不会写成语“纨扇之捐”的最后一个字。

(3)金旭大哥哥为我们讲了“纨扇之捐”的历史典故

(4)苗苗写不出成语“纨扇之捐”,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5)赵州镇中学的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纨扇之捐”。

(6)今时所重,皆在彼而不在此,即欲不为纨扇之捐,其可得乎?见清·李渔《闲情偶寄·贵显浅》。

 扇子在中国汉文化中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归纳后可分为平扇与折扇这两大类,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属于平扇之一的团扇到底有着怎样起源与发展

  团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为何称之为团扇呢是因为扇子为圆形,有团圆友善、吉祥如意之意。中国的扇子最早起源于商朝,那时的扇子不是用来扇风纳凉的,而是在帝王出巡后起遮蔽风沙的作用。团扇用于扇风纳凉还要从西汉开始算起,比如东汉末年的军师诸葛亮,就时常轻摇手上的鹅毛扇。

  东汉以后的团扇逐渐发展为以长圆、六角、葵花等形状为主,再佩以流苏、扇坠、玉器等作为装饰。而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据史书《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有一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

  西汉著名才女班婕妤还为团扇著有一首诗,诗名曰《怨歌行》:“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古代团扇发展至今,主要的形状有以下六种:圆形团扇、花瓣形团扇、长方形团扇、芭蕉式团扇、桐叶式团扇以及椭圆形宫扇。唐朝时期,团扇开始传入当时还处于奈良时代的日本。

  团扇至北宋时,就已被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所取代了,其扇骨多为牛角、象牙、湘妃竹等多种名贵材料,样式分琴式、如意头、竹节式。南宋开始盛行画扇、藏扇之风,明清时期尤为最盛,如竹石画家郑板桥、扬州八怪中的金农与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等都喜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