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哲理句子加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含义,第1张

1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文言文

1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感叹时光流逝,无法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不论是贫是富,时间都是公平的,都是每天24小时。

2 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染谁能御之。

哲理:百姓归附如水往低处流。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哲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敢于开拓,奋发前进,那么前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2 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作品概述

名称《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诗意画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 李炯峰先生书写的《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1]

注释译文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看清楚。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1]

作品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1]

后世影响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 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苏轼的三首庐山诗,第一首是《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庐山诗之第二首《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何如举似人。”

苏轼庐山诗之第三首《瀑布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的烟雨与浙江钱塘江潮水,是古来最具名声的旅游必到的景点。于是旅客未去之时便万般盼望、千般牵挂,以期前往一览风光胜景。但当去过之后,便会觉得: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外还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3 100句古诗名句加上意思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 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

4 十句含义深刻的诗句(诗句、句意、寓意、道理)

题目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5 有哲理的文言文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 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 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

6 求情感类,励志类,写景类,哲理类古文句子,每个十句,谢谢

情感类: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后。 [辛弃疾《青玉案》]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绿罗裙》]

5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楚云深》]

6 相亿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凉州词〉 ]

7 带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李商隐]

8 多情总被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9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一剪梅]

10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畿道《临江仙》]

励志类: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 曹操龟虽寿)

6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 曹操 短歌行)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尽心上)

写景类: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过故人庄)

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宿建德江)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山居秋暝)

4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山居秋暝)

5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渡荆门送别)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望庐山瀑布)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北风行)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10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敕勒歌)

哲理类: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李将军传)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耿弇传)

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 王霸传) 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冯异传)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学记)

励志类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 青 园 中 葵 ,

朝 露 待 日 晞 。

阳 春 布 德 泽 ,

万 物 生 光 辉 。

常 恐 秋 节 至 ,

焜 黄 华 叶 衰 。

百 川 东 到 海 ,

何 时 复 西 归 ?

少 壮 不 努 力 ,

老 大 徒 伤 悲 。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1 关于哲理的诗句含意思

关于哲理的诗句含意思 1富有哲理的诗句带意思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有哲理的句子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3含有哲理的诗句十句

题目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且先看应该如何励志修身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否也一样。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就不会互相怨恨。

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

1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8、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4、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的人。

27、不以一眚(sheng)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29、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如何与人相处很重要,听听古人的劝诫吧!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33、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3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9、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0、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42、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4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惟有满怀真诚的友善之心,才能真正与别人相处的好,可是这一切无不是常怀感恩之心,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的。

4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6、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4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4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先要增强本领才会受人青睐!怎样搞好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达人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5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5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5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5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60、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6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6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6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66、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67、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9、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7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7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7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7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7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7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7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8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8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8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人生的目标是有用于国家,因为国家的命运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爱国是从古至今恒久不变的主题!

8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8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8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9、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0、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91、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9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9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9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9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96、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7、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10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

哲理唯美古风句子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3 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4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0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1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12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3 事务巨细,事必躬亲。

14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5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6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21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2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23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24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25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8 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明方孝儒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0 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3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3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3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3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9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哲理唯美古风句子精选

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5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

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7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励志古风句子

励志古风句子

1、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7、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8、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0、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11、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3、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14、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15、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1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1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0、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2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2、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2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2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2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7、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3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1、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32、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3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4、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

35、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3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3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40、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41、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4、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45、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46、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47、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48、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4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0、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5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5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5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7、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5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1、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6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6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64、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6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6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6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4、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75、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76、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77、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7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7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有深度有哲理的文言文句子例如: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2、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

3、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4、地上者,妙在邱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5、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文言文是古人的智慧,有很多哲理的 名言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些文言文哲理 句子 ,希望你喜欢。

文言文经典哲理句子

 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8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文言文经典哲理句子热门

 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9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12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13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4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7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1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 。

 19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文言文经典哲理句子经典

 1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2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