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十香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注意 310 规格 311 密藏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6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 61 组成 62 功效 6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用药禁忌 7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 71 组成 72 功效 7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 85 用药禁忌 9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香丸 十香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í xiāng wán
2 概述十香丸为方名,同名方约9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十香丸成方制剂标准,方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近。
3 十香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Shixiang Wan
32 标准编号WS3B167394
33 处方沉香100g、木香 100g、丁香100g、小茴香(炒)100g、香附 (制)100g 陈皮100g、乌药 100g 、泽泻 (盐水炒)100g、荔枝核 (炒)100g、猪牙皂100g
3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30~ 150g 制 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3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37 功能与主治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气滞寒凝引起的疝气、腹痛等
3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 丸,一日1~2次。
39 注意孕妇慎用。
310 规格每丸重 3g
311 密藏密封。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组成为丁香、苏合香、檀香、沉香、木香、香附(炒,去毛)、白术、高良姜、安息香、麝香、熏陆香、朱砂、冰片各半两,炒荜拨、诃子皮(煨)、犀角屑、姜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日四至五次。治中恶、霍乱不识人,心腹胀痛,不思饮食[1]。
41 组成丁香半两,苏合香半两,白檀香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莎草根(炒去毛)半两,白术(锉,炒)半两,高良姜(锉)半两,安息香(研)半两,麝香(研)半两,薰陆香(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龙脑(研)半两,荜茇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犀角(镑屑)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42 主治《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主治霍乱、中恶,不识人,心痛腹胀,不思饮食。
4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温酒送下,1日45次;甚者,温酒研下。以愈为度。
44 制备方法上17味,除别研者外,为细末,与别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瓷盒收贮。
5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又名十香舒郁丸、十香正痛丸。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煨荔枝核、皂角(微火烧烟尽)各等分。为末,酒糊为丸,弹子大者磨化服,桐子大者汤引下;癫疝,温酒送下。治气滞、寒滞诸痛[1]。
51 组成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皂角(微火烧烟尽)1两。
52 功效舒气、散寒,止痛。
53 主治《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主治气滞、寒滞诸痛,胃疼,腹痛,妇女行经腹痛,男子疝气,气郁不舒,两胁痛腹胀肠鸣。
54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汤引下;疝,温酒下。
6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 61 组成沉香1两,麝香1两,白檀香1两,青木香1两,零陵香1两,白芷1两,甘松香1两,藿香1两,细辛1两,芎1两,槟榔1两,豆蔻1两,香附子半两,丁香3分。
62 功效《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具有令人身体百处皆香之功效。
6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绵裹,日夕含之咽津,味尽即止。
6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5 用药禁忌忌五辛。
7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 71 组成麝香1两(细研),沉香1两,丁香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降真香1两,藿香1两,甲香1两1,苏合香1两,薰陆香1两,牛黄3分(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当归3分(微炒),桂心3分。
72 功效《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具有破积血,除疫病,去恶气,好音声,畅六腑,调五脏,壮气,益心神之功效。
7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以温酒嚼下15丸。
74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8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 81 组成沉香1钱,檀香5分,母丁1粒,广香8分,乳末1钱5分,槟榔1钱,茯苓1钱5分,枳壳1钱,台乌1钱5分,官桂8分,伏毛1钱,藿梗3钱,青皮1钱。
82 主治《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主治腹痛。
8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为丸服。
84 加减小腹胀痛,加小茴(研),酒下3钱。
85 用药禁忌气弱人禁用。
9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 91 组成甘松(炒)4两,益智仁(炒)4两,香附子4两,京三棱2两,莪术2两,青皮3两,陈皮3两,砂仁1两半,木香1两,甘草(炒)1两。
92 主治《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主治伤饮食,胸膈腹疼,或气滞积聚。
9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汤送下。
94 制备方法水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 101 组成茴香(淘去沙,炒)1两,乳香(别研)1两,沉香(微炒)1两,蓬莪术(炮)1两,木香(湿纸裹煨)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肉豆蔻2两(炒),槟榔半两,吴茱萸2分(用米醋半盏浸1宿,取出炒干,用1分),丁香3分(不见火)。
102 主治《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主治一切气注刺,心腹胀痛,痰涎壅逆,不美饮食,脏腑多泄。
10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10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阿魏1钱研开,入面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 111 组成乳香1钱,没药1钱,花椒1钱,硫黄1钱,水银3钱(用唾研如泥),麝香3分,蛇床子(炒)5钱,大风子(去壳)2两。
112 主治《串雅外编》卷三方之十香丸主治疥疮。
113 十香丸的用法用量外擦用。
114 制备方法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 21 拼音名 22 紫藤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紫藤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紫藤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紫藤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化学成份 310 毒性 311 性味 312 归经 313 功能主治 314 紫藤的用法用量 315 各家论述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紫藤 1 拼音
zǐ té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21 拼音名
Zǐ Ténɡ
22 紫藤的别名藤萝
23 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
24 性味
甘、苦,温。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止痛,杀虫。用于腹痛,蛲虫病。
26 紫藤的用法用量1钱。
27 备注(1)种子内含氰化合物,用量过大有中毒的可能,虽能治疗蛲虫病,但不宜久服。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紫藤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紫藤,花LU碎拭酒醋白腐坏;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著树,从心重重有皮。
32 拼音名Zǐ Ténɡ
33 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Wisteria
34 紫藤的别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小黄藤、紫金藤、轿藤、黄环、藤萝、黄纤藤、小黄草。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茎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茎或茎皮,晒干。
36 原形态紫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光瑞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陜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湿润,避风向阳,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繁殖均可。播种繁殖:于秋后来种晒干贮藏,次年早春浸种,气温1013℃即可发芽。扦插繁殖:可于秋季,选当年生茎部枝条长810cm,带种扦插,如控制温度16℃则生根较快。变种可用嫁接繁殖:以实生苗作砧木。春夏进行嫁接。定植宜选空旷地,以利根系发展与枝蔓攀援,寒冷地区应选向阳避风处,防止晚霜使嫩叶受冻。定植后设立棚架,以便枝蔓牵引。
病虫害防治 有刺蛾、赤杨毛虫、紫藤叶虫等为害叶片,可用敌百虫防治。
39 化学成份茎皮含aL吡喃鼠李糖基(1→5)βD呋喃木糖基(1→3)a香树脂醇[aLrhamnopyranosyl(l→5)βDxylofuranosyl(1→3)aamyrin],β谷甾醒(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12羟基三十烷4,7酮(12hydroxytriacontan4,7dione),原甾醇(protosterol)B和山奈酚(kaempferol)。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ol7glucorhamnoside),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ol7rhamnoglucoside)即忍冬苦甙(loniceroside),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ol7rhamnoglucoside)即野漆树甙(rhoifol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花含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22,23二氢豆甾醇(22,23dihydrostigmasterol),夏至草素(marrubiin),鲜花含挥发油,经GC分离获得120个峰,其中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辛烯3醇(1octen3ol),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芐醇(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2phenylethanol),6乙炔基四氢2H吡喃3醇(6ethynyltetrahydro2Hpyran3ol),2,3氢苯并呋喃(2,3dihydrobenzofuran),2氨基苯甲酸(2aminobenzoic acid),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a金合欢烯(afarnesene),1H吲哚(1Hindole),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十六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二十二烷(heneicosane),二八烷酸(coctadecanoic acid)即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三烷(tricosane)。
310 毒性紫藤甙及树脂均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311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小毒
312 归经肾经
313 功能主治利水;除痹;杀虫。主水YIN病;浮肿;关节疼痛;肠寄生虫病
314 紫藤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315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主水YIN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316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 紫藤香散
téngxiāngsǎn《圣惠》卷六十七:方名:紫藤香散组成:紫藤香2两,马齿苋10两(阴干),薯蓣
军门丹拼音:jun1méndān处方:紫藤香(即降香中最佳者,瓦镰刮下碾细)1两,五倍子(去虫屎)1两,牡
防风复元散、官桂、香附、生地、熟地。功能主治:紫稍疯,色如紫藤,模样似牛皮。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5贴后,
槐白皮汤》卷下:槐白皮汤:处方:槐白皮1两,桑白皮半两,紫藤香(即降真香)半两,防风半两。功能主治:化毒气,
乳香散:上为末。《普济方》卷三○○:方名:乳香散组成:紫藤香半两,乳香半钱(针挑,麻油灯上烧存性),古半两
更多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古籍中的紫藤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降真香
(《证类》)释名紫藤香(《纲目》)、鸡骨香。曰∶《仙传》∶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损止痛生肌诸方散。薄贴于疮上。止痛。干疮。神效。干疮长肉止痛。紫藤香散方。紫藤香(二两)马齿苋(十两阴干)薯蓣(二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全参卷四十木部]降真香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耳。紫藤香即降香之最佳者,曾救万
《卫济宝书》:[卷上论治]痈疽五发,长三寸六分;打炼刀一枚,小钓一个。上用桑白皮,紫藤香煮一周时,以紫藤香末藏之。阳针,针独疽。阴针,
《医说》:[卷七汤火金疮]治金疮《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大雪节气言:“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那些纷纷而落的雪花,落在枝头成了梅花,落在纸上,便成了浪漫的大雪诗词。“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似乎有关于雪中之景,总少不了梅花的身影。因此本期的节气香,我们选择了《陈氏香谱》中的 梅花香 。
传统香事古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模拟梅花香气的香方,梅花树于冬日凝霜绽放,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因此颇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于天地皆白之时,携一暖炉,踏雪寻梅,更是冬日里极风雅可爱之事。
作为古代香方中的热门选手,梅花香有多种不同的配比,仅《陈氏香谱》中就有20余个,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苏东坡的雪中春信、韩琦的韩魏公浓梅香、寿阳公主梅花香、李王帐中梅花香等等。尽管香料不尽相同,但大都少不了丁香。丁香本身是花,香气酸甜如梅子,在低温、中温、高温区都能表现出明显的花的特性,在传统合香体系中,几乎可以算作梅花的具象化表现。
本次的梅花香,同样也是以丁香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纯天然香料:藿香、甘松、檀香、牡丹皮、零陵香、白茅香、降真香、白芷、茴香、小甲香等,经九龙沉香博物馆传统非遗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成线香,香气自然纯粹,纯天然香料也让它可以作为家居香薰来使用,同时也是非遗文化的传承。
最后呈现出来的香气,在温软清甜的花香调基础之上,又有着草本香料的凛冽与微苦,这种轻盈的山林质朴之气,再叠加上薄荷冰所模拟的枝头飞雪的寒意,冲淡了花香的媚,显得格外清净出尘。
淡雅柔和,幽静清远,如见泠泠红梅,霜雪仙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降香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降香的功效与主治 14 使用禁忌 15 降香的化学成分 16 降香的药理作用 17 降香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浸出物 176 含量测定 177 降香饮片 1771 炮制 1772 性味与归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1774 用法与用量 1775 贮藏 178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降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降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降香 1 拼音
jiàng xiāng
2 英文参考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lignum acronychiae [朗道汉英字典]
dalbergiae odoriferae,lign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gnum acronylch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osewoo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osewoo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降香
降香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lbergia odarifera T 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rosewoo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降香的别名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
降真香、紫藤香[2]。
7 来源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lbergia odarifera T 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1]。
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T.Chen的根部心材。产广东海南岛[2]。
进口降香为印度黄檀D.sissoo Roxb的心材[2]。
8 原植物形态乔木。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树皮褐色,粗糙;小枝近平滑,具密集的苍白色皮孔。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小叶较小,阔卵形,侧脉和网脉于两面略凸起。圆锥花序腋生;萼钟状,5裂,上部2裂齿短阔;花冠蝶形,淡**或乳白色,各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枚,1组;子房狭椭圆形,具长约25mm的柄。荚果舌状长椭圆形,长45~8cm,宽15~18cm,柄长5~10mm。种子常1枚,稀2枚。花期4~6月。
生于中海拔地区的山坡疏林中、林边或村旁。
9 产地降香产于海南。
10 采收与初加工全年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11 生药性状降香心材呈长条形或不规则碎块。表面紫红色或褐色,有致密的纹理,纵断面不整齐。质硬,有油性。气香,味微苦。
12 性味归经降香味辛,性温;入心、肝、脾经[2]。
13 降香的功效与主治降香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降香具有降气散瘀,止血定痛的功效[2]:
降香治呕吐,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脘腹痛,冠心病心绞痛[2]。
降香治吐血,咯血,跌打损伤:煎服,3~9g;研末服,2~3g[2]。
降香研末敷创伤出血[2]。
14 使用禁忌血热出血证忌用降香[2]。
15 降香的化学成分降香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有β没药烯、反式β金合欢烯、反式苦橙油醇等。
降香心材含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元、刺芒柄花素、鲍迪木醌、美迪紫檀素、降香紫檀素、异微凸剑叶莎苏合香烯、羟基钝叶黄檀苏合香烯等[2]。
16 降香的药理作用降香可镇静、镇痛、抗惊厥,还可促进微循环障碍血流恢复,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2]。
17 降香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降香
Jiangxiang
DALBERGIAE ODORIFERAE LIGNUM
172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173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174 鉴别(1)本品粉末棕紫色或黄棕色。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完整者直径约至30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大而清晰,管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纤维成束,棕红色,直径8~26μm,壁甚厚,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直径6~22μm。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至15细胞,壁稍厚,纹孔较密。色素块红棕色、黄棕色或淡**。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降香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醚三氯甲烷(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j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与无水乙醇(1:9)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75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76 含量测定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甲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177 降香饮片 1771 炮制除去杂质,劈成小块,碾成细粉或镑片。
1772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1773 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
1774 用法与用量9~15g,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1775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78 出处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红末子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准绳·疡医》卷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红末子的用法用量 74 加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红末子 1 拼音
hóng mò zǐ
2 处方独活2两,何首乌2两,南星(制)2两,白芷2两,羌活2两,当归2两,骨碎补2两,苏木2两,牛膝2两,赤芍药2两,红花2两,川芎2两,细辛1两,川乌(制)1两,桔梗1两,降真香1两,枫香1两,血竭1两,乳香1两,没药1两。
3 制法上为末。
4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瘫痪顽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风。
5 红末子的用法用量酒调下。
骨折欲好之际,加自然铜(制)1两。
6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7 《准绳·疡医》卷六 71 组成
独活2两,何首乌2两,南星(制)2两,白芷2两,羌活2两,当归2两,骨碎补2两,苏木2两,牛膝2两,赤芍药2两,红花2两,川芎2两,细辛1两,川乌(制)1两,桔梗1两,降真香1两,枫香1两,血竭1两,乳香1两,没药1两。
72 主治打扑伤损,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瘫痪顽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风。
73 红末子的用法用量酒调下。
74 加减骨折欲好之际,加自然铜(制)1两。
75 制备方法上为末。
古籍中的红末子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跌扑伤损]内服方药欲好之际,加自然铜制一两,只折骨者,便可用之。红末子治证同前。独活何首乌南星(制)白芷羌活当归骨碎
《仁术便览》:[卷一中风]祛涎散方痰厥不省人事,清油灌下,须臾,吐痰好。一方大红末子治痰迷心,不省人事。白矾(一两)朱砂(一钱)一
《疡科纲要》:[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第六节·化腐搜毒收湿止痒诸方挹尽脓水,须以一百倍石炭酸淋洗净,棉纸挹干。以此末子细细掺遍疮口,以膏盖之,一日两换,吸尽脓腐,不伤
《疡科纲要》:[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第二节·薄贴各方脓水,宜用西法棉纱、棉花、锌养油膏,再加提脓化腐末子为佳。至新肌已满脓水不多,覆盖此膏即易收口。《疡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二妊娠门]妊娠恶阻方论第二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21 方名 22 七气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41 七气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72 炮制 73 功能主治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102 七气汤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08 附注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46 加减 147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加减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气汤 1 拼音
qī qì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人参、炙甘草、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虚冷上逆,及七情内结,积聚坚牢,心腹绞痛,不能饮食[1]。
21 方名七气汤
22 七气汤的别名四七气汤、四七汤
23 组成半夏1升,人参1两,生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
24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劳气、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则欲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1日3次。
26 各家论述《医方类聚》引《易简方》:此汤之巧,盖以半夏之性,可为君子,可为小人,各随其所流而为之。今半夏辅人参。甘草,而人参为君,甘草国老,故能使其和五脏,调七情,顺诸气。诸气既顺,不滞为痰,病可去矣。
27 附注四七气汤(《保婴撮要》卷五)、四七汤(《内科摘要》卷下)。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洗)五两,姜厚朴、桂心各三两,茯苓、白芍药各四两,紫苏叶、橘皮各二两,人参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服。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1]。
31 方名七气汤
32 组成半夏(汤洗)5两,厚朴(姜制)3两,桂心3两,茯苓4两,白芍药4两,紫苏叶2两,橘皮2两,人参1两。
33 主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
服。
35 制备方法上锉散。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又名大指迷七气汤。其组成为三棱、莪术、青皮、陈皮、香附、桔梗、藿香叶、桂心、益智仁各一两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皮[1]。
41 七气汤的别名大七气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42 处方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陈桔皮(洗)桔梗 藿香叶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5克,无陈橘皮)
43 制法上药为散。
44 功能主治《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治七情相干,气道壅滞,致成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膜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46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泡洗)三钱,桂心、延胡索(炒,去皮)各二钱半,人参、乳香、甘草各一线。加生姜五大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七情为病,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1]。
51 方名七气汤
52 组成半夏(汤泡,洗)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玄胡索(炒,去皮)2钱半,人参(去芦)1钱,乳香1钱,甘草1钱。
53 主治《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则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5大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即四七汤[1]。四七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方。又名厚朴半夏汤、大七气汤、七气汤。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炙脔,或中脘痞满不舒,痰盛气急,呕逆恶心,及妇人恶阻等[2]。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72 炮制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73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7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七气汤
82 组成青皮(去白,炒)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湿纸裹,煨)1两,北梗(去芦)1两,肉桂(去粗皮)1两,藿香(去枝)1两,益智(去壳,炒)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炙)1两,半夏(汤泡)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独活(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降真香1两。
83 主治《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治积年久损,入经络,服药无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风劳发动,日渐羸瘦,每到秋来,损病复作。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大盏半,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随病上下服之。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七气汤
92 组成半夏1钱半,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生姜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半两,紫苏子1钱。
93 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七气。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盏,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七气汤
102 七气汤的别名大七气汤、聚气汤、大化气汤
103 组成京三棱1两半,蓬莪茂1两半,青橘皮1两半,香附子(去毛)1两半,陈橘皮(洗)1两半,桔梗1两半,藿香叶1两半,桂(取心)1两半,益智1两半,甘草(炙)3钱。
104 功效《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具有行气消滞,和血消积,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食,消胀软硬,散聚气,辛温消导之功效。
105 主治《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治情志不舒,气郁血滞。胸脘痞闷,腹部胀痛,或有积聚,肌黄食少者。聚气,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多饮成酒癖积块,腹胀疼痛,身肿肌黄,少食。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盏,食前温服。
107 制备方法上为散。
108 附注大七气汤(《女科百间》卷上)、聚气汤(《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大化气汤(《万病回春》卷三)。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七气汤
112 组成吴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
113 主治《风痨臌膈》之七气汤治七情郁结,五脏六腑互相刑克,阴阳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入前药,煎至2升,倾1杯,冷热随病人服。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七气汤
122 组成香附4两,木香1两,片姜1两,石菖蒲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缩砂仁1两,白术1两,乌药1两。
123 主治《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治胸膈不快。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沸汤调服亦可。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七气汤
132 组成桔梗2两,人参3两,芍药3两,茱萸7合,黄芩2两,干地黄3两,枳实5枚(炙),桂心2两,干姜3两,甘草3两(炙),橘皮3两,半夏3两(洗)。
133 主治《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治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隔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安。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
135 制备方法上切。
136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芜荑等。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七气汤
142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诃黎勒(去核)1两,连皮大腹(锉)1两,草豆蔻仁1两。
143 功效和顺三焦,消化痰饮。
144 主治《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治脾虚,脏腑秘泄不常,腰重头昏,舌干眼涩,食后多胀,肢体疼倦。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46 加减寒多者,更加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147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七气汤
152 组成草豆蔻(去皮,生用)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大腹(和皮锉,生用)半两,诃黎勒(煨,去核)半两,甘草(炙)1分。
153 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治上气,食即吐逆。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5 加减不思食,加生姜。
156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七气汤
162 组成桂(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高良姜(炒)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大腹连皮(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炒)3分,牵牛子(炒)半两。
163 主治《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治奔豚气,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腰腹疼痛,或冲心满闷。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23行为度。
1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七气汤
172 组成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173 主治《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主治气郁。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空心服。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七气汤
182 组成藿香、青皮、陈皮、蓬术、三棱、桔梗、肉桂、益智仁、甘草、香附、半夏(生姜制)。
183 主治《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治妇人气血滞涩,经水将行,小腹先作痛者。
184 加减有块,加当归尾、川芎,又名香归饮;行经,加赤芍、乌药、桃仁、大黄。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七气汤
192 组成青皮1两,陈皮1两,桔梗1两,蓬莪术1两,辣桂1两,藿香1两,益智仁1两,香附两半,甘草(炙)3分,半夏(制)3分。
193 主治目录 1 拼音 2 《朱氏集验方》卷六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倍香膏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倍香膏 1 拼音
bèi xiāng gāo
2 《朱氏集验方》卷六 21 处方
五倍子(烧存性)、乳香少许,降真香少许。
22 制法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痔疾。
24 倍香膏的用法用量
用津液调少许,搽痔上。
古籍中的倍香膏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六痔漏门]诸痔(一个)黄白皮(不拘多少)上为末。津液调涂上。倍香膏治痔疾。(出朱氏集验方)五倍子(烧存性)乳香(
《万病回春》:[卷之八]疮疮肿痛者,风热温毒也。荆防败毒(方见痈疽。)三香膏治远年近日,一切疮溃烂至骨疼痛。乳香(二钱)松香(
《经验丹方汇编》:[经验丹方汇编]疔疮加乳香、绿豆粉,甘草汤下。(《赤水玄珠》)蟾酥乳香膏蟾酥(酒化)砂白丁香轻粉各一钱蜈蚣(炙)一条朱砂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胫部]〔月廉〕疮歌夹纸膏贴〔月廉〕疮破,黄丹轻粉身茶没,雄黄竭倍银朱矾,油纸夹贴腐可脱。又方:解毒紫金膏组成:明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一]肿疡(十六)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肺脾郁的方剂 2 治疗肺脾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肺脾郁 1 拼音
fèi pí yù
2 注解
肺脾郁 病证名。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肺脾郁,营损肌瘦,养营汤去桂心,减熟地黄。”参见五脏郁证条。
治疗肺脾郁的方剂 芍药地黄汤方四物补血、丹皮、焦栀、柴胡清肝火,香附、陈皮解脾郁,泽兰、荆芥祛风热,桔梗开乳窍,甘草泻内热。《普
归脾汤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伤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闿气醒脾
更多治疗肺脾郁的方剂
治疗肺脾郁的中成药 丹参
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
更多治疗肺脾郁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肺脾郁 《类证治裁》:[卷之三]郁症论治
络伤胁痛,金铃子散加桃仁、归须、郁金、降真香。肺脾郁,营损肌瘦,养营汤去桂心,减熟地黄。心脾郁,怔
《类证治裁》:[卷之三诸气论治]诸气脉案攻胸脘胀痛,身热口干便秘,寸脉浮长,关小数,此肺脾郁久化热,致津液不行,故便燥而艰也。用苦降法,枇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六郁证门]治法郁宜用苍术、半夏、砂仁、神曲、陈皮、越鞠丸之属。肺郁者,毛皮枯涩,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者是也。治肺
《医学妙谛》:[卷下杂症]口病舌病章亦口咸食酸明。肺热口辣内热苦,口干欲饮皆热因。心脾郁热,曰舌生疳,唇赤且燥小生地生甘草麦冬鲜石斛滑石
《女科指掌》:[卷之三胎前门]胎上逼本文2023-08-22 03:20: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