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的时候要贴春联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为什么过年的时候要贴春联呢?,第1张

年的来历,来自上古历法,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

古代民间最初的岁首指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是由黄道推算出来的节点,是天象规律。“春”在古代很受人们重视,如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的之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意味着新的一年、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过年习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年节起源于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2日,就是腊八节,它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就要准备挂灯笼、贴对联。客走进大街小巷,甚至一些高楼大厦,乃至一些庄重严肃的地方,人们贴对联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左右不分,闹出了不少笑话。

目前,国家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我们发展的根,而对联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下面,有关对联的几个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中国人,还是要读一读的为好。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起源于何时,有一定争议。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来自于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在《楹联丛话》中,梁章钜引《蜀梼杌》,认为第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所作:

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蜀梼杌》

也就是说,孟昶让辛寅逊写一个桃符,有人为他写得不工整,又自己写了一个,也就是被人们称为对联始祖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其实,孟昶所作,叫做春联。而要说起对联的话,则要源远流长的多。我们知道,中国文化讲究阴阳,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但思维本质上相通的阴阳两半,《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这个意思。

敦煌民俗学研究专家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曾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中就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就是一副非常工整的对联。

如果按照谭蝉雪先生的观点,凡是对仗的就是对联的话,其历史又要前溯若干年了。比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也是很工整吗?更早一些的《周易》则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卦六三)。

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对联,难以找到,从现存的古籍来看,起码周朝,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那就是五代之后的事了。

二,对联的分类

前面谈到,对联起源很早,而春联则起源相对较晚。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其实是对联的分类。很多时候,我们谈到对联,就将他和春联等同起来,其实,对联,是可以分成很多类的。我们下面,从五个角度来对对联进行分类:

1从功用的角度

总体上来说,对联是一种实用文体,主要是在某些场合来使用。在春节的时候,用来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的,就叫做春联。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另一种就是喜联(或者婚联),顾名思义,是用于结婚的时候的祝福。比如“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吉日吉时传吉语,新人新岁结新婚”。

还有就是寿联,用于祝寿的对联。比如著名的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另外,还有丧联(也叫作挽联),用于对逝者的哀悼或者评价的对联。如“寿高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此外,还有名胜古迹联,比如成都武侯祠那一副著名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2从语义关系的角度

从上联和下联的语义关系的角度,又可以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

正对指上联下联的意思表达是相近的,相关的,互为补充的。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串对指上联下联的意思表达是承上启下的,形成一个递进、转折、假设等关系。如“除夕刚饮祝捷酒,新年又看报春花”。

反对则指的是上联下联的意思表达是相反的,尖锐相对的。如“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杭州西湖岳王庙前的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属于典型的反对。

3从字数的角度

随着对联的发展,字数长短开始出现了变化。一般来说,每句9字以下的,就是短联,而超过9字的,一般成为长联。据统计,目前最长的对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就是武汉黄鹤楼的对联,共有350个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

对联的分类,还可以从对仗格律的角度,分为宽对、严对,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又可以分成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隐字联等。如相传为乾隆皇帝所写的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非常巧妙。

三,上下联的判断

探讨对联的起源,其实更多的是历史意义,解决的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自己撰写对联,那么,如何张贴对联呢?

要正确张贴,首先要区分上下联。一般来说,上下联,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的。

1平仄区分法:上联最后通牒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所谓平声,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讲,大多是一声和二声,而仄声主要指的是三声和四声。古代有入声字,归入仄声,太过于专业,这里不做讲解了。比如,“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笑”即为仄声,所以是上联;而“身”为平声,所以是下联。

2含义区分法:引导作用为上联,含义深刻为下联。如神州飞船发射成功后,有人撰联“探密驾神舟一帆风顺 下联:兴邦驰骏骥万事亨通”,上联引导,下联含义更为深刻。

3时间区分法:旧时是上联,新时是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旧岁”在前,“新春”在后。

4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范围小者是上联,范围大者是下联。如“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春满人间欢歌阵阵”。“小院”范围小,“人间”范围大。

四,如何张贴对联

上下联区分清楚了,紧跟着就是如何张贴了。其实,张贴春联,是与人们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的。古代人们是从右往左读,所以,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大家有意识注意,那些名胜古迹的对联,都是如此。

而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所以,今天很多人张贴对联,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横批——对联是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者构成的,在张贴对联的时候,既要遵循传统的习惯,还要与横批的写法一致——古代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大多是由左至右书写。自然,在张贴对联的时候,如果横批由右至左,那么,上联就在右;如果横批由左至右,那么,上联就在左。

个人以为,既然是传承传统文化,还是要遵循古人的习惯为好。关于对联的一由左至右些基本知识,你是否已经清楚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讨论。

关于古琴的春联如下: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琴音静流水,诗梦到梅花。

3、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

4、梅花香静琴心古,瑶草春深鹤语闲。

5、琴余相鹤风生竹,书罢笼鹅水满溪。

6、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7、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

8、梅魂菊魄兰神韵,鹤骨松心竹品格。

9、身比闲云影,溪光常澄清。

10、心同流水声竹色共忘机。

11、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3、琴音静流水诗梦到梅花。

14、梅花香静琴心古瑶草春深鹤语闲。

15、竹雨松风琴韵茶香梧月书声。

16、晶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 ,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而“年”这一概念来源于上古历法中“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年”是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古人定出了一年的岁首,即干支历中的“立春”。

古代民间最初的“年”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但随着朝代更迭、历法变动,中国历代的新年日期并不相同。比如到夏朝时期是以农历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秦朝时期以农历十月为正月等。而现在我们说的春节,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了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并提出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8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三、春节的诗歌:

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3、《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5、《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9、《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0、《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四、春节的对联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

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

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

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麟趾春深千岁酒 ,莺声日暖四时花” 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

答:“春意正浓的时候,祥兽麒麟被这悠远绵长的酒香所吸引,寻着酒的香气而来; 和煦的阳         光照耀着,四时的鲜花有序绽放,各种小鸟在怒放的花海中欢快婉转地鸣叫,鸟鸣声清脆悦耳。”

这是故宫钟粹门外东侧迎瑞门的春联:麟,即麒麟,是中国传统祥兽,麟趾,麒麟的趾       迹 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代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扩展 资料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增加节日气氛:过年贴春联也是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而且很多人家也会在大红春联上方挂上大红灯笼,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

3、驱邪保平安: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古人贴春联的本意就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传承了古人寄托愿望的方法,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扩展资料:

春联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参考资料:

--贴春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