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用纸
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纸很快便取代了竹帛,而广泛应用于书写或印刷。桓玄废掉晋安帝以后,曾下令说:“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至少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纸的普遍应用起了催化作用。
我国古代的纸张种类繁多,但用于书写和印刷的,主要是麻纸、竹纸和皮纸。麻纸分白麻纸和黄麻纸两种。白麻纸正面洁白有光泽,背面略为粗糙;黄麻纸微呈**,纸张亦比白麻纸略厚,但皆宜于书写或印刷,而且这种纸经久耐用,很受人们看重。早在唐代,宫廷起草诏书就用黄麻纸,故后世又称“草诏”
为“草麻”,宋、元(包括辽、金)刻本,不少都采用这两种纸印刷。
五代有一种名贵的纸叫澄心堂纸。所谓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弁的宫室之名,可见这种纸是专为南唐宫廷制造的。这是一种楮皮纸,生产于安徽的池州和歙州。据说,这种纸要用腊月敲冰所取的水抄纸,故宋人梅尧臣写诗歌咏这种纸说:“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
这种纸后来大抵只供文人把玩而已,因其昂贵,没有普遍使用的价值。
宋代开始用竹造纸,称为竹纸。宋人周密在其所著《癸辛杂识》前集《简椠》条中说:“淳熙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余者……”竹纸的颜色微黄,故又称作“黄纸”。我国南方产竹,故竹纸多产于南方。福建的麻沙镇,不但印刷业发达,而且造纸业同样发达,所生产的纸即竹纸,称为“麻沙纸”,多为当地印书所采用,故宋麻沙本多竹纸。竹纸质地较脆。吴、越和蜀地的竹纸质地较好,南宋陈《负暄野录》认为越地的竹纸“甲于他处”,并且说:“今吴人取越竹,以梅水淋,晾令干,反复捶之,使浮茸去尽,盘骨莹澈,是谓舂膏,其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故吴笺近出,而遂与蜀产抗衡。”这是说,吴人将越地的竹纸再行加工,制成了一种与蜀产竹纸质地相仿的竹纸。
以树皮为原料所造的纸称为皮纸,也称棉纸,常见的`主要是楮皮纸和桑皮纸,质地平滑、细白,南宋廖莹中世采堂所刻《昌黎先生集》,就是用桑皮纸印刷,是现存宋刻的珍品。
明清以来,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的质量亦不断提高,著名的宣纸就是一种皮纸。以前多认为宣纸的原料是楮皮或桑皮,今人潘吉星先生则认为是榆料的青檀皮。因这种纸产于安徽宣州府的泾县,故称宣纸。这种纸洁白,质地绵细腻,且有韧性,特别是其受墨性极好,故印书、绘画广为采用。后来的“棉连纸”、“料半纸”、“玉版纸”,都是宣纸的不同品种。
明人毛晋汲古阁印书用竹纸,“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见《常昭合志稿》)。毛边纸或毛太纸略呈米**,正面光洁,质地较脆,清乾隆以后的印本,多用毛边纸。由于造纸技术的提高,明清
之际出现了不少纸的新品种,如产于浙江开化县的开化纸,又称桃花纸,质地细白,有较强的韧性,清初内府及武英殿刻书,多用这种纸印刷。
再如太史连纸,只是颜色略比开化纸微黄,质地则很相近,清雍正间用铜活字印《古今图书集成》,即采用了开化纸和太史连纸。
古代造纸,由于主要是手工操作,技术不平衡,纸的质量亦各异,但大体掌握了麻纸、竹纸和皮纸的基本特点,对于考定古书的年代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手工书签制作步骤如下:
①准备好原材料:例如卡纸、彩笔等,如果卡纸你喜欢比较硬的,可以选择硬卡纸然后裁剪成为你喜欢的样子,彩笔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一个选择颜色,而对于书签的上面那根线,你也可以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样式。
②准备好内容填充:内容填充上面的选择比较多,所以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好一个内容填充,比如一些小的装饰品或者是在里面写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字或者是一些名言名句,也可以找老师让老师帮你写一些赠言之类的,写好之后就可以准备装饰或者是塑封了。
③准备好装饰品:装饰品是一个备选方案,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选择的话主要是用一些小的花朵或者是一些笔画上去,或者是用针线缝上去一些好看的装饰品,但是需要考虑实用性的话,一些装饰品比较厚的话在使用书签的时候不是很方便,所以尽量弄得薄一些。
④准备好塑封材料:书签,经常使用的话会出现一个坏掉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可以在自己制作完成之后用塑封封一下,封好之后,不会出现坏掉或者是弄脏的情况了,所以一定要塑封一下,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的!
:
书签是一种纸质、电子、植物叶片、金属制作的读书用的标签。用作题写书名,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及标记阅读到什么地方。书签是指为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书签等,以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
古代指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指贴在线装书书皮上的标有书名的纸或绢的条儿,其上的文字可以手写或印刷。有些新式装订的书也仿照它的形式直接印在书皮上。
在网络中指在gopher客户程序(client)和web浏览器(browser)中,用户在菜单或页上做的标志,以便作为今后查找的参考。在gopher客户程序中,所有书签出现在一个gopher的菜单上。在Web浏览器中,它们出现热点清单(hot list)或者收藏夹中。
水蜜丸(waterhoneyedpill)为中成药剂型。是指将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如六味地黄丸等。是在水泛制丸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本法比手工塑制法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丸粒小,又光滑圆润,易于吞服。
详见百科词条:水蜜丸 [ 最后修订于2016/6/28 14:40:28 共1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单看外观特征,确是黄花梨阴沉木,但笔者不建议随身佩戴任何用阴沉木做的手珠及饰物,以我国道家风水的理解,阴沉木深埋于地下或沼泽水下,其积年累月阴气甚重。且它的形成来自于自然界诸如泥石流、地震、火山、洪水等灾害导致树木不见天日被深埋,伴随它一起被埋葬的也有无数的生命体,绝不适宜带入居室或佩戴。阴沉木出水必须经数年至数十年避光通风处搁置,方能成器,历史上它一直被国人用来做棺木,有道本是地下来还往地下去,这也是国人物尽其用绝妙的思维。加上阴沉木木质硬重含有油脂不腐不烂,多数阴沉木带有异香,实为棺木上好的材料。
以下《阴沉木》一文我早年发表,供参考。
《阴沉木》
阴沉木学名:碳化木
四川民间所谓“乌木”就指阴沉木。“乌木”只是一种地方性别称、俗称。二者在概念及本质上均有天壤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辞海》1979年版解释“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也叫‘阴木沙’。一般多为杉木,质坚耐久,旧时以为制棺木的贵重木料。”山之北,水之南皆曰阴,一般将生于山北或秋冬生者称之为阴木。而阴木显然与阴沉木有异,阴木为生于地上之木,阴沉木则是久埋于地下之木。阴沉木是古代用来制作棺木的材料。
阴沉木的形成久远,据可考资料记载: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百年千年名贵古木,由于遭受到突如其来的重大的地理、气象变化(如地震、山洪、雷击、台风等),有的被深埋于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有的被埋藏在缺氧的阴暗地层中,时间长达数千年,甚至几万年,它们历经激流冲刷、泥石碾压、鱼啄蟹栖,以致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经大自然千年磨蚀造化,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华贵,断面柔滑细腻,且木质油性大、耐潮、有香味,万年不腐不朽、不怕虫蛀,浑然天成。古籍中记载个别树种还具有药用价值。
阴沉木并不单指杉木一种,而是久埋于地下未腐朽、可以为器的多种木材的集合名称。这些木材的共同特点为耐潮、耐虫、耐腐并具香味,油性重。其种类繁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椆木、野荔枝木、苦梓、绿楠、铁力等。阴沉木全球都有分布,把阴沉木拿来使用的可能也就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及非洲是阴沉木最集中的地区,由于阴沉木形成的特殊性和并不高的利用价值使得多数国家民族对它的忌讳多于锺情。我国由北到南都有阴沉木,对它的称谓各有不同,“浪木”、“沉江木”都是指阴沉木。四川则称阴沉木为“乌木”(主要阴沉木颜色一般呈深色)。
2000年后,512形成的堰塞湖就会出土这些阴沉木。它伴随着的是无数的生命一同沉眠于地下。我国的风水学认为:阴沉木阴气深重。其香幽悠飘忽让人难以琢磨。也不宜做随身物携带,也少见用它制成物件搬入居室、宅第。
阴沉木,但见天日其香会快速退去,手握阴沉木块(最宜晚间),则会有淡淡暗香自手心溢出,多数难于描述其香。但觉其香不正。
阴沉木出土,含有极高的水分,不能见光,须在阴暗之地存放多年。否则会开裂无法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当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开裂脆性,还是无法用于制作大的物件。
阴沉木并不名贵,多数只是炒作而已。
本是地下来相伴地下去,是古代对阴沉木制做棺木绝佳的利用。阴沉木不腐、微香、深沉油亮的色泽、都为棺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古人多数都是;人活着时就预备好往生的棺木或棺材,阴沉木必须经长期的存放才能用于制作,符合了阴沉木与生俱来的特点。看来国人的智慧对阴沉木物尽其用也有很深的造诣和悠久的历史了。
只是现在社会已经没有制作棺木的需求,用阴沉木制作骨灰盒当然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周阳提供
本文2023-08-22 04:18: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