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古人会做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大寒节气古人会做什么,第1张

答案:采集冰块

解析:在古代,一到大寒时节,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都忙着采冰贮冰,因为此时冰最硬最厚。据《周礼》记载,古代专门设有掌管冰政的官员,叫“凌人”。大寒时节,由“凌人”主持采集冰块,放入地窖,留到第二年夏季使用。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

从小寒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根据气象观测:全国平均气温,小寒比大寒更低。那为何小者为“大”,而大者为“小”呢?小寒时,寒气尚有余劲;历经半月到大寒时,已接近尾声,大自然开始酝酿着温暖的到来。大寒之后便是立春,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寒到尽头春将至,简简单单的节气命名,已然显示出了祖先们面对大自然周而复始规律的大智慧。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二十四节气被各自赋予人形,称为“二十四节气神”。部分庙宇将其彩绘在内壁上,进而演化为门神的一类。“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大寒神长相颇似四大天王中凶神恶煞的二位。他手捧大冰块,全身冻得发青,下半身裹着动物皮毛,处处显现出大寒时节寒气已极的面貌。

大寒虽冷,但景色尤美。正如清代张若霭所画的《墨妙珠林(卯)册》中大寒一页所绘:山峦虽然失去了其他季节时的鲜亮浓郁,但山体或险峭、或宏伟的形态愈发显现。一座座山在凛冽的寒风中安静了下来,等待春天。

大寒时节的美景不仅壮阔,而且可爱幽默。这点从扬州画派代表人物——清代杰出画家华喦的《寒驼残雪图》中便可见一斑。天寒地冻、晓月高悬的雪夜,一位胡人旅者与骆驼露宿山间。寒夜里,胡人裹着棉被从帐篷中探出脑袋,关切地探看自己唯一的动物伙伴。华喦像是拍照一般将这个颇具情趣的瞬间入画,寥寥几笔便让严寒中的温暖跃然纸上。

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一诗中写道:“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大寒之日,连狐兔这样的耐寒动物都藏进了森林。古人出门时,把手躲进厚厚的皮衣里还是感到冷怎么办?就像我们现在常用的电暖手宝,古人会将盛有火炭和香药的小铜炉笼在怀内或藏入衣袖,取暖的同时还能让全身香喷喷。这种名为“手炉”的物件真可谓“雪中送炭”。

在古代,每逢大寒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采冰储积起来。采冰是为了来年夏天使用,古代没有冰箱,靠最冷时采集的冰供夏天使用。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在大寒时节,古人会采集冰块。

古代是没有制冰的技术的,古时候的冰块都是从高山上弄下来,然后盖上厚棉布,防止与外界热空气接触,放到地窖存放。古代富裕的家庭和皇室都是有专门的冰窖用作储存冰块,在大寒河里上冻的时候,命人收集冰块,以用作在夏天使用,炎炎酷暑,是很需要冰块解暑的。

在古代,一到大寒时节,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都忙着采冰贮冰,因为此时冰最硬最厚。据《周礼》记载,古代专门设有掌管冰政的官员,叫“凌人”。大寒时节,由“凌人”主持采集冰块,放入地窖,留到第二年夏季使用。

大寒时节介绍: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

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