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大蒜的时候用啥调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古代没大蒜的时候用啥调味,第1张

  汉代以前,“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以调味。因此也称为“醢酱”和“醯酱”。

  醢的起源约在殷商时期,远早于豆酱。其制法是:以干肉为原料,加梁曲、食盐和好酒,渍之,置于容器中,密封百日,即成。古籍记载,周代有醢酱,包括兔醢、鱼醢、蚳(蚁卵)醢;有枸酱(一种水果酱)、芥酱(一种蔬菜酱)等。

  至汉代,因“醯”带酸味,借指醋;“酱”则包括豆腐。

  醋

 

 一种酸性调味料。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大约起于汉代。在甲骨文、钟鼎文及其他已发现文物中,未见有关于谷物醋的记载。醋,最初指酸的滋味。殷商时期,调

味用盐与梅。至周代,制作肉酱,秀醢,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因而,酱汁的味道是酸的,称为“醯”。至汉代,醯、

酢混用,皆指食醋。南北朝以下至唐,始从“酢”渐过渡到用“醋”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制曲酿醋的方法,其时并已能酿造具有独特风味的陈醋。唐代时《新修本草》中载有米醋、麦醋、杂果醋等外,药物学家还特制加有药物的药醋,用于治病。后世传其技,使醋成为中国人民调味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驰誉中外的有山西太原一带的老陈醋,江苏镇江的香醋,四川阆中用多种中药制成的保宁醋等。古代,又称女子善妒为“吃醋”、“醋娘子食杨梅”,以为调侃。  

  我国古代食用油脂来源于植物与动物。植物油脂在食物烹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与生产当晚于动物油脂,大约迟至秦汉之际,人们已知道以白苏子榨油,然其产量甚低。其后,中国人食用的植物油脂主要有: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向日葵油、豆油等。

  芝麻,也称脂麻、胡庇,原产于我国,古籍中称麻、苴、油麻等,其所产油也称香油,大约于唐代时开始生产。

  油菜,也称胡菜和芸薹,来自西域,初时作为蔬菜,见载于《齐民要术》。唐代开始榨油。

  胡麻,原产我国,即由用亚麻,生长于北方,《诗经》中以其为粮食作物,榨油食用的记载见于明代的《土方记》,至清末已火面积载培,成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也名落花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中尚未见记载,始见于王世懋《学圃杂疏》,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始谓其可以榨油。

  向日葵,十七世纪时从国外传入,原产美洲的墨西哥与秘鲁,当时以其籽炒食,别名有向阳花、迎阳花、天葵子、转日莲、西番莲、西番葵、西番菊、大菊、洋瓜子等,至近代才榨油。

  大豆,原产于我国,古代作为粮食作物的“五谷”之一。称为菽,以其榨油食用,大约在隋、唐、宋时期。

  其中,以芝麻油、菜籽油、豆油最为重要,与饮食烹饪有密切的关系。

蔗糖

  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糖。中国自古以来就栽培甘蔗、饮食蔗汁。

  公元前,即推广至中原地带,已懂得将蔗汁加工成固体糖块。至五世纪,甘蔗产地,由两广、两湖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能从蔗汁炼制“沙糖”。

  七世纪初,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工艺,使制出的白沙糖和冰糖质量远超过外国。

  蔗糖,因其原料、工艺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色味和形态,在古籍中又称做石蜜、糖霜、蔗霜、蔗冰、沙糖等。古代除食用外,还常用于医药。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方物蔗糖二斤十两三分,献给东大寺,同时,也把制糖的方法传给了日本人民。 

 

 省称“蜜”。即由蜂采花汁酿制而成,不加人工或略加人工的具有天然甜味的一种稠厚液体。在麦芽糖发明前,是唯一的甜味食品。蜜的组成及香气、颜色,因蜂

种、蜜源的花不同而异。含有多量果糖及葡萄糖,此外尚有蔗糖、麦芽糖、有机酸类、挥发油、维生素类等的微量成分。我国用蜜,约始于周代后期,人们以蜜作食

品,封建贵族间以蜜作馈赠之礼,其时已有蜜渍的果实。所食之蜜,皆为岩石、林木、土穴间野蜂所产,因而称为石蜜、崖蜜、岩蜜、木蜜、土蜜等。至迟东汉时,

已有人工养蜂产蜜。魏晋南北朝至隋,有蜜饯、蜜蟹等食品。蜜多由南方贡献至中原。宋以后,广泛用于菜肴、糕点、医药。

目录 1 拼音 2 新定拯阳理劳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新定拯阳理劳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新定拯阳理劳汤 1 拼音

xīn dìng zhěng yáng lǐ láo tāng

2 新定拯阳理劳汤的别名

拯阳汤(《证治汇补》卷二)、救阳理痨汤(《冯氏绵囊)卷一)。

3 处方

黄耆(酒炒)6克 人参(去声)6克 肉桂21克(去皮)当归(酒炒)45克 白术3克(土炒)甘草15克(酒炒)陈皮3克(去白)北五味12克(打碎)

4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助阳固表。治痨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脾阳不振,食少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肠鸣腹痛,舌淡苔白,脉虚弱。

5 新定拯阳理劳汤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姜3片,枣肉2枚,煎取200毫升服。

如烦热口干,加生地黄,气浮心乱,加丹参,枣仁;咳嗽加麦门冬;挟湿加茯苓、苍术;脉沉迟,加熟附子;脉数实,去桂,加生地黄;胸闷倍陈皮,加桔梗;痰多,加半夏、茯苓;泄泻,加升麻,柴胡;口渴,加干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干姜。

6 摘录

《医宗必读》卷六

古籍中的新定拯阳理劳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劳伤]虚劳最重脾肾论

,行动喘急,表热自汗,心中烦躁,偏身作痛,新定拯阳理劳汤主之。人参(一钱)黄(二钱)白术(二钱)甘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土也。柯氏云。甘烂水状似奔豚。而性则柔弱。故又名劳水。钱氏云。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故也。张锡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人参五钱,甚者一两,水一盏半,煎至半盏服之。喘定者生,不定者死。治元气素虚,伤寒汗下后,气短气喘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荆芥、羌活、芎、归。活命羊肝丸白羯羊子肝一片,新瓦上焙干,熟地一两半,菟丝子、车前子、决明子、地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人参固本酒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8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81 组成 82 功效 83 人参固本酒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固本酒 1 拼音

rén shēn gù běn jiǔ

2 处方

何首乌60g 枸杞子60g 生地黄60g 熟地黄60g 麦门冬60g 天门冬60g 人参60g 当归60g 茯苓30g 白酒6000ml

3 炮制

1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

2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

3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

4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

5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4 功能主治

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

5 人参固本酒的用法用量

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6 备注

(1)何首乌、怀熟地、枸杞子:补肝肾,填精髓。怀生地、天冬、麦冬:滋阴。人参:补气。白茯苓: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

7 摘录

《菉竹堂经验方》

8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81 组成

人参2两,枸杞2两,天门冬(去心)2两,怀生地2两,怀熟地2两,当归2两,白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2两,何首乌2两(制法如常)。

82 功效

种子。

83 人参固本酒的用法用量

用酒2425斤,盛入2罐内,将药各1半,用好绢小袋盛药,入罐内,用面糊封固,用桑柴阴阳火煮2炷香为度。一七后方可服。

84 加减

不卧,加酸枣仁;虚甚,加黄耆;脾虚,加白术、陈皮;肾虚,加黄柏、知母。

古籍中的人参固本酒 《养生类要》:[后集养老类]加味搜风顺气丸

瘫痪痰火之病极效(方见冬类)固本酒老人常服补脾清肺养心益肾大补阴血人参(一两)甘州枸杞(一两)天门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二证治提纲]附∶证治赋

荣汤除热补虚。一秤金、七仙丹乌发驻颜,琼玉膏、固本酒延年益寿。(以上补气血脏腑。)以方加减存乎,人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拾遗

身偏枯,手足拘挛,一切风疾神,衰年染患者亦宜。固本酒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白茯苓各

《济世神验良方》:中风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柑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柑皮的别名 24 来源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化学成份 28 炮制 29 性味 210 功能主治 211 柑皮的用法用量 212 注意 213 附方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柑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柑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柑皮 1 拼音

gān pí

2 《辞典》:柑皮

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

Gān Pí

23 柑皮的别名

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

24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热果实,剥取外层果皮,阴干或晒干。

25 生境分布

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

26 性状

完整的果皮,多剖成3瓣,每瓣近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有时破碎分离成单瓣。瓣片多向外反卷,白色的内层明显外露;果皮厚约1毫米。外表面黄橙色至红橙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点。内表面白色棉絮状,油点微凹入。质较疏松而柔软,干燥后仍不脆。香气浓郁,味微辛,但不甚苦。以皮薄、片大、质柔软。少病斑,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27 化学成份

蕉柑的果皮中,含橙皮甙、川陈皮素和挥发油。

28 炮制

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29 性味

①《七卷食经》:"小冷。"

②《纲目》:"辛甘,寒,无毒。"

210 功能主治

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病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

②《本草拾遗》:"去气,调中。治产后肌浮,为末酒下。"

③《七卷食经》:"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

④《日华子本草》:"皮炙作汤,可解酒毒及酒渴。"

⑤《纲目》:"伤寒饮食劳复者,浓煎汁服。"

211 柑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212 注意

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

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213 附方

治酒醉:柑子皮(去瓤)不计多少,焙干为末,入盐点半钱。(《经验后方》独醒汤)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柑皮的方剂 柑皮煮散

拼音:gānpízhǔsǎn别名:柑皮散、柑皮煎散处方:柑子皮2两(洗,焙干)。制法:上为散。功能主

酥蜜膏酒

大枣肉(研为脂)1升,杏仁(去皮尖)1升(研),柑皮5具(末)。功效:止气嗽,通声。主治:肺虚寒,厉

蔺花散

蔺花散:处方:马蔺花半两,川楝子半两,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半两,荔枝核半两,附子(炮,

通声辛甘煎

核,研)1升,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1升,柑皮5枚(为末)。主治:肺虚,为风寒所伤,语声嘶嘎,

槟榔饮

。附注:方中白术,《千金方衍义》作“柑皮。《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名:槟榔饮组成:槟榔5

更多用到中药柑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柑皮的中成药 生茂午时茶

葛根24g桔梗18g茯苓24g苍术105g五指柑360g岗梅30g柴胡9g制法:以上三十二味,五

快应茶

3125g金沙藤6250g广金钱草3125g五指柑10938g布渣叶7813g木蝴蝶625g白花茶

制金柑丸

甘草45g玫瑰花111g香橼90g小茴香15g陈皮60g枳壳90g乌药90g党参90g白芍90g制

复方制金柑冲剂

g高良姜6g干姜6g枳壳6g佛手6g毕澄茄6g陈皮6g青皮6g藿香6g吴茱萸3g郁金3g紫苏梗6g

漳州神曲

赤芍10g青蒿20g石菖蒲20g谷芽(炒)10g柑枳20g滑石100g薄荷10g独活5g山楂40g

更多用到中药柑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柑皮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

之患矣。此乃六陈之一,天下日用所须。今人又多以乳柑皮乱之,不可不择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极苦,至熟亦苦

《三家医案合刻》:卷二

之而起。治在肝胃。生白芍炙草沉香汁藕节灰苏梗汁金柑皮荆芥炭楂炭炒黑石耳子炒黑荷蒂脉右尺举按少力,左关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中品]乳柑子

癖、大肠泄。又有沙柑、青柑、山柑,体性相类,唯山柑皮疗咽喉痛,效;余者皮不堪用。其树若桔树,其形似桔

《婴儿论》:辨疳病脉证并治第五

消疳汤主之。消疳汤方茯苓(三分)白术(炒二分)乳柑皮(五分)莪术(五分)三棱(五分)马舄(五分)使君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