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蔡文姬的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有关蔡文姬的典故,第1张

古代才女不算多,蔡文姬算一位。蔡文姬出身于世家大族,父亲蔡邕是当时的大文豪,写得一手好书法,还精通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后的蔡文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无所不通,此时的蔡文姬可以说是上苍的宠儿。

然而身处三国这个大乱世下,谁又能不被时局左右呢。所谓哪怕入错行、哪怕嫁错郎,蔡文姬的首位丈夫卫子仲道算是个好夫君,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守寡的蔡文姬饱受婆家刁难。所幸并无一儿半女,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忍受不了婆家说她克夫的闲言碎语,回了娘家。但是好日子依然没过多久,受董卓之乱所害,机缘巧合之下蔡文姬被掳到南匈奴,又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幸运的是左贤王对蔡文姬礼遇有加,蔡文姬身处异乡的十几年,不但为左贤王剩下两儿子,还通晓了胡族的一些乐器。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饱受思乡之苦的蔡文姬依然渴望回到中原故土。正巧此时统一中原的曹操也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蔡邕,在得知蔡邕只有一个独女还被掳到匈奴后,便派使者同匈奴交涉,花了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蔡文姬看到来接她的使者,一时间喜极而泣,但回头望着自己的儿子又难以割舍,最终在故乡情和母子情之间,蔡文姬选择了前者。车辚辚马潇潇,看着马车扬起的尘土,蔡文姬回首十余年匈奴生活,一时间泪如雨下,她拿出胡笳趁离别之际创作了动人心魄的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如果,乱世是男子造就英雄梦的机遇,那么,乱世于女子而言,就是无法逃离的灾难。

出生在汉末三国动荡战乱时期的蔡琰,就是命运多灾多难的代表人物。

蔡琰,字文姬,后世惯称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邕作为当时誉满洛阳的大才子,除通史学,还善于书法,精于音律。

相传蔡邕出外游玩时,看到一老妇人在用木头生火做饭。闻到放入火中的木头散发独特的香气,以蔡邕对乐器的熟知,便知这是一块做乐器的好木头。

于是不顾已燃起的火,徒手取木。开始老妇人很生气,但听了蔡邕的解释,就慷慨的把木头送给了蔡邕。

后来,由木头做成的琴,果然音色婉转动听,与众不同。

这便是有名的焦尾琴的由来。

而蔡文姬如每一位子承父学的儿女一样,自小便深受其父影响。

史书曾记载蔡文姬辨琴的故事,一日,蔡邕在家中弹琴,忽然弹断一根弦。

此时蔡文姬刚好经过,在房门外说"可是第二根",听到问话的蔡邕仅当女儿碰巧答对。于是,为了验证,又故意弹断了一根,蔡文姬答"是第四根"。

由此可以看出,蔡文姬自小便精通音律。

其父蔡邕承继遗风,本无意官场,天性洒脱,专注于闭门读书。

可以说给蔡文姬营造了书香门第的氛围,然蔡文姬也不负父望,饱读诗书,才思敏捷。

在如此家庭长大的蔡文姬本以为会此生与诗书为伴,音律为友,现世安稳。

不曾想被一个人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个人就是在貂蝉的故事中,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司徒王允。

王允因蔡邕被董卓重用过,并很受董卓赏识,具有有很高的威望。又恰巧在王允提及董卓时,蔡邕有悲伤之色。

于是心胸狭窄的在杀过董卓后又处死了蔡邕,此时,蔡邕的史事还未修撰完成。

蔡文姬十六岁嫁于河东子弟卫仲道,与其举案齐眉,不料一年后,卫仲道因病去世,没有子嗣的文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父亲被王允定罪关押时,董卓的胡骑散队正在长安烧杀抢掠。

在叩响蔡府大门日,蔡文姬正在闺房之中,胡骑抢完家财,回头看到貌美的蔡文姬。便野蛮的抢了蔡文姬,直奔边塞的匈奴镇地。

一路向南的马车上,满腹才学,心思敏感的蔡文姬,忐忑不安的心里充满恐惧与无助。

她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此刻,途中扬起的风沙吹乱她的思绪,前进的车轮碾压她的灵魂,无声的眼泪抽离她的激情。

她如行尸走肉般进入匈奴的领地,被献给左贤王,好在左贤王待她不错。

她为其生育两子,自此,一入胡地十二载。

直至,曹操统一北方,因曾与蔡邕有过"管鲍之好",顺时想起了蔡文姬。

几番打听下来,得知蔡文姬在胡地,便派人以重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虽对胡地无所留恋,但对于已育下的两子却是万般不舍。

说不定此去便再无相见日,此别便是诀别。

但蔡文姬胡地十二载的忍辱负重,苟且存活的目的就是回家乡。

古今注重落叶归根,要死,也要身埋故乡土。

思虑纠结几欲肝肠寸断,蔡文姬最终还是决定回中原。

可是回到中原就真的能找回昨日之前的温馨的家吗?残酷的现实告诉这个极度渴望归家的女子,并没有。蔡文姬回到家中,只看到皑皑白骨,至亲的人早已不复存在,家也荡然无存。

心力交瘁的蔡文姬百感交集,千焦百虑,无所依靠。

此时,曹操出面为蔡文姬定下一门与才子董祀的婚事,这桩婚事是典型的姐弟恋。归汉的蔡文姬已两度嫁人,生有两子,已35岁,而董祀仅20出头,风流倜傥。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想象婚后的蔡文姬的幸福指数,恐怕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

因十二载的胡地风沙早已吹皱蔡文姬的皮肤,十二载的思家忧国势必苍老了蔡文姬的心,就是这样一个内心与外貌都青春不在的人,怎会讨董祀的欢心。

所以,婚后不久,董祀便犯下罪过,曹操扬言早处于死刑。

生活刚稳定的蔡文姬,听此消息,顿时泪流不止,悲痛万分。董祀虽没有那么在意她,但于情于理董祀是她除却远隔千里的两子外,唯一的依靠和亲人。

她便披头散发,心急火燎的去寻曹操,求曹操放过董祀。

而此刻的曹操正好抓住机会,他当初接蔡文姬归汉绝不仅仅只是念及与蔡邕的情分。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行为,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般臭名昭著的话的曹操,只是想找一个精通修史之人,能够框正他些许形象。

一代文史学家蔡邕即已不在,那就寻其女蔡文姬。

而迫于形式的蔡文姬这时有求于他,也没有了推辞的理由。于是乎,一口气,默写下家中曾有过的古籍400余篇,且一字不错。

曹操也假意卖了蔡文姬这个人情,果断放了董祀,重归家的董祀,也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也就不再冷落蔡文姬,两人不久便过上了和谐的隐居生活。

在此之前,蔡文姬写下《悲愤诗》两首,一是五言 体,一是骚体。此诗贡献之大,后来的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都被影响。

而蔡文姬作了《胡笳十八拍》更是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派》是古乐府琴曲歌辞,共一千二百九十七个字。

写尽蔡文姬一生的坎坷动荡和心酸悲苦,是那个时代的实录也是蔡文姬悲惨遭遇的见证。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都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蔡文姬作为在深夜里痛哭,在人生中坚强的绝世才女,她的坚毅无人能比。

如今,蔡文姬已距离我们有千年之久,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戏剧或话剧。清楚的看到那个穿越千年历史的不朽灵魂,驻足于我们的生活。

这位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为什么会在众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那是因为她的存在意义,已远超她的时代,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如果悲剧人生只是为了造就旷世奇才蔡文姬,我们宁愿她平安喜乐。

然而,事实是蔡文姬就是蔡文姬,独一无二的蔡文姬。命运赋予她颠沛流离的一生,让她经历多少心上留痕的日子。

仅此让她的才学得以在《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中施展,留给世人绝世名篇,世代回味。

如今,蔡文姬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她名字本身的意义。蔡文姬创造了悲剧形象,她在中国历史中已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不可替代,自始至终。

蔡琰,字文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蔡文姬作品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五言体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表达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音乐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

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 默写古籍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文姬归汉

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文姬归汉”的故事。

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曾取材于此。

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79年正式颁布了这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总体评价

东汉末 曹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憎恨悲凉的时代悲歌。 曹操、曹丕、王粲……都是这个时代里产生的优秀男歌唱家,就在这雄浑、高亢、悲凉的时代合唱队伍里,一个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饱尝战乱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 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名人评价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常识考试《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蔡文姬

1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蔡文姬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2轶事典故

(1)默写古籍。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2)文姬归汉。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二、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受女皇宠幸,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女皇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以聪慧得幸于武则天,颇能诗,武后称帝时,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

神龙元年,与太平公主亦多往来,与武三思私通。曾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操纵政治,树立私党,广纳贿赂。景龙四年(710年),中宗崩,韦后欲效武后而称帝,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安乐公主,拥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执意杀上官婉儿,年仅46岁。开元初年,唐玄宗广征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成文集20卷,张说作序。《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婉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左冲右突,成为盛唐时期的“无冕女皇”。智慧、肉体、灵气、才华……婉儿凭借这些法宝,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篇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

四、卓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返回娘家住。

1文君听琴

卓文君父亲卓王孙宴请并亲自相迎相司马相如,卓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倾吐爱慕之情。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也产生了敬慕之情。

2文君夜奔

宴会完毕,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

3当垆卖酒

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当垆卖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居然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居然一点都不自卑,一点都不羞愧。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远近闻名、门庭若市。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第一拍:

我刚出生的时候,天下还太平无事,我长大以后汉朝的国运急剧衰败。苍天不施仁德啊!降下战乱流离。大地不见仁心啊!让我生不逢时。连绵不断的战乱啊!世道分外艰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啊!汉人无不悲叹。

烽烟遮蔽四野啊!胡兵大肆掳掠;违背本意苟活着,失去节义心有愧。匈奴习俗差别大,汉家女儿难适宜;遭受种种耻辱啊!让我向谁哭诉?胡笳吹一节啊,瑶琴弹一拍;满腔悲愤和怨恨,举目无亲没人知。

第二拍:

胡人强逼我做家妾;挟持我西行向天涯。高山重重入云烟,归程渺渺难回返;疾风吹千里,处处扬尘沙。胡兵人多又残暴,野蛮凶悍如毒蛇;携带弓箭又披甲,一路骄横挥皮鞭。心志早被催残尽,唯有独自枉悲嗟。

第三拍:

越过汉朝国界,进入匈奴城中;既亡家园又失身啊!苟活莫如辞人生。毛毡皮衣穿在身,心惊肉跳骨也寒;羊肉膻味臭烘烘,强逼下咽泪盈盈。

半夜狂风卷黄沙,不知不觉堵塞门。伤今感昔唱不尽,琴笳三拍又制成;含冤饮恨留心中,心中悲愤何时平?

第四拍:

日日夜夜都如此啊!哪会不思我乡土;世上能喘气的人儿啊!有谁比我更苦悲?只能怨我红颜薄命啊!从此沦落在匈奴。

习俗不同两条心,怎能同吃又同住;爱好各自不相同,心中苦闷谁可听?回想我的经历啊!几多艰难和险阻;胡笳四拍也制成啊!曲调悲哀更凄楚。

第五拍:

大雁高飞远离去,直到不见雁踪影;肝肠寸断又如何啊!只能默默苦思寻。紧锁双眉望明月,轻抚慢弹雅琴曲;五拍的曲调清幽幽啊! 愁怨的心情积更深。

第六拍:

夜听远处的陇河水啊!如泣如诉汩汩苦;早起看见万里长城啊!归路慢慢在何处?回想往日西行的情景,艰难的旅程凉透心。六拍唱完悲重来啊!推开瑶琴不复弹。

第七拍:

匈奴的习俗太残忍,贱待老弱病残人;年轻力壮食美味,看不下去心不忍。哪儿水草丰又美,哪儿安家筑营垒。漫山遍野是牛羊,活像蜂窝和蚂蚁。七拍唱完恨有余阿!恨死这瓢泊不定的日子。

第八拍:

如果天神真有灵啊!为何让我天南海北孤又苦?我对天公哪有错啊?为何让我匹配不相称的丈夫?

我对天公有何罪啊?为何惩罚我沦落在荒凉边州?制成胡笳第八曲啊!只希望籍此排忧愁。

第九拍:

苍天无涯啊!大海无边;我心里的忧愁也苦海无边。人生就是这么短暂,时光如墙缝里看骏马奔驰;满怀忧愁啊!找不到一点欢乐;可叹我风华正当年。

第十拍:

城头的烽火不见熄灭,疆场的征战何时停歇?天天是杀气腾腾满城门,夜夜听呼呼北风吹边月。故乡的信息被隔绝,苦无眼泪气将绝;十拍唱出深深恨啊!颗颗泪珠如滴血。

第十一拍:

我并非贪生而怕死,不能捐躯自有因;日月如梭,年复一年;身在匈奴受熬煎;胡人丈夫宠爱我,生下儿子好喜欢;养育他们娘责任,丝毫不知羞与耻;十一拍胡笳添新曲,骨肉情也从此添!

第十二拍:

大地回春暖气多,汉家天子一讲和;两国交欢无征战,从此可以罢兵戈。忽遇汉朝使者来,专程来赎我的身;可叹抛别我幼子啊!从此一别难重逢。十二拍唱的是有喜有哀对半分,去留两难无奈何啊!

第十三拍:

谁曾想到此残生,还能回到汉国中;搂抱两个亲生儿阿!泪下如雨湿衣襟。生死离别痛煞人啊!偏在此时骨肉分;走一步呀远一步,脚步如有千钧沉。十三拍得琴曲啊!弦急调悲裂人心。

第十四拍:

夜深人静恍惚中,梦见孩儿身边依。梦中拉住我的手啊!一个喜来一个悲;醒来痛煞我的心,何时才会有歇息。十四拍的琴曲啊!一把鼻涕一把泪。

第十五拍:

十五拍曲调声急促,气填胸腔谁体会?住的是帐篷,嫁的是胡人;心中有牵挂啊!乐极又转悲。母子活活被拆散啊!我心怎能承受起。是生是死全不知,叫我何处去寻觅。

第十六拍:

十六拍啊愁思茫茫,我和亲儿啊天各一方;日日夜夜空相望啊!儿不能相随思断肠。忘忧草啊忧难忘,弹起琴啊情更伤。

第十七拍:

弹到十七拍啊心鼻酸,关山重重阻隔啊行路难。塞上野草一片片,枝枯叶干触目寒;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浑身气力都已用完。

第十八拍:

十八拍琴曲已弹到尾声,余音袅袅啊忧思难尽。匈奴与汉朝啊,地域不同习俗悬殊;好比天和地永远相隔啊,儿子在西母亲在东。天地四方再广阔啊!也无法将我的哀愁包容。

参考资料

-胡笳十八拍

历史人物:蔡文姬

人物简介

蔡文姬(约194年-约208年),又称蔡琰,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自幼聪慧好学,精通音乐、书法和诗词等多种艺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蔡文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和音乐作品,被誉为“才女”。同时,她还因其与汉末名将曹操之子曹植的爱情故事而广为人知。

生平介绍

蔡文姬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

庭,从小受到优秀的教育,才华横溢。

然而,她的一生并不顺遂。她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早就得了病去世。随后被匈奴俘虏,被迫嫁给了左贤王,度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最终,曹操出资赎回了她,将她送回故乡。嫁给了同乡的董祀,才过上安定的生活。蔡文姬不仅才情出众,而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她的许多作品,如《长相思》、《鹧鸪天》等至今仍广为传诵。

生平事件

听音辩琴

蔡文姬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说:“是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

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文姬说是第四根。从小就展现出了一代才女的不同之处。

默写古籍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非常羡慕。曹操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

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不是成语典故,是历史典故。

据《后汉书·列女·蔡琰传》注引《列女后传》: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后汉书·列女传》载,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12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史载,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

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 

曹操之所以费尽周折,让蔡文姬回归大汉,主要是慕其才耳。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赞蔡文姬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扩展资料

文姬至于音律,亦颇多建树。其作品《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文姬多才,渊源于其父。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据《宣和书谱》载,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字改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琰述父中郎邕语也。

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后汉书·列女传》载,文姬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

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

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结果其凭记忆的默写,竟与原著丝毫不差,令人称奇。曹操因此自豪,以为为国家保护了旷世才女,是一大政绩矣 

后世据此史实,编有《文姬归汉》,以曹操赎回蔡文姬为故事背景,改编的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描写蔡文姬的戏曲剧目有许多,如郭沫若的话剧以及据此改编的昆曲《蔡文姬》,程砚秋的京剧《文姬归汉》以及李世济的改编本,同时,各地方戏也都有相同内容的戏曲。京剧剧目里蔡文姬属于正旦角,先后有京剧演员李海燕、李佩红饰演过的蔡文姬形象,另有越剧演员戚雅仙饰演过越剧里的蔡文姬。 

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是蔡文姬墓冢,墓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蓝田县又在此建文姬展览馆一座,将文姬轶事及境内出土文物陈列展出,用四体书法镌刻《胡笳十八拍》于18块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 

蔡文姬纪念馆,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蓝田文物精品展》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文姬归汉

“千古第一才女”指的是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扩展资料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