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庙都在全国哪个城市,东北有吗
钟馗,传说人物,道教中赐福镇宅圣君,其为陕西终南山西安户县(西安欢乐谷)人。另一说是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钟馗形象是自上古大傩中的面具形象演变而来。《左传·定公四年》记商朝遗民七族中,有“终葵氏”,终葵即“椎”的分解音,终葵氏即以椎驱鬼之氏族也。后世遂以“终葵”为辟邪之意,逐渐演变为“钟葵”、“钟馗”。钟馗一名最早见于《唐逸史》。话说唐明皇病中梦见小鬼偷去玉笛和杨贵妃的绣番囊,正当值怒时见一满面虬髯大鬼,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此鬼自称南山钟馗,高祖年间应考武举人,但因其貌不扬落第,羞愤撞殿前石阶而死。蒙高祖赐缘袍陪葬,钟馗化鬼后誓要为大唐斩妖除魔。唐明皇醒后,病不药而愈,遂向吴道子忆述梦中所见,并命其绘出钟馗像,颁布天下。民间亦挂其画像驱鬼避邪。 钟馗庙全国分布简考 1、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石井镇阿姑泉钟馗故里,“钟馗宫”,“钟馗庙”,“钟馗寺”。
2、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石井镇牡丹园“钟馗宫”。
3、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祖庵镇大重阳万寿宫,藏唐吴道子《钟馗神威图》。
4、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甘河镇“钟馗庙”。
5、台湾省嘉义县:复金村“钟馗庙”。
6、澳门:福庆街“钟馗庙”。
7、广东省广州市:仁威祖庙,内刻“钟馗镇邪”故事。
8、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钟馗庙”。
9、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岭厦围前街钟氏宗祠“钟馗庙”。
10、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粟塘村“钟馗庙”。
11、江西省萍乡市:麻山镇景星村“钟馗庙”。
12、江西省萍乡市:腊市镇救塘村“钟馗庙”。
13、江西省南丰县:钟馗傩庙。
14、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神祠内存:“钟馗造像碑”。
15、四川省丰都县:“钟馗庙”。
16、湖南省长沙市:河西芙蓉山“钟馗庙”。
17、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一都新坡,五都碑头“钟馗庙”。
18、湖南省常德安乡县:唐家铺“钟馗庙”。
19、湖南省浏阳市:官桥一圣“钟馗庙”。
20、湖南省浏阳市:官桥“钟馗庙”。
21、湖南省株州市:石峰区“钟馗庙”。
22、湖南省炎陵县:五子“钟馗庙”。
23、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桐镇“钟馗庙”。
2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江区:扬美镇“钟馗庙”。
请问漳州有几个游览区?
陈元光墓 位于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公里。陈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号龙湖,光州(今河南省潢川)人,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自著兵书,父亡后,他接替父职,受命任鹰扬将军。唐垂拱二年( 公元686年 )获准在泉、潮之间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公元落711年,陈元光死于征战之后,被尊奉为“开漳圣王”,初葬于漳浦,后移葬今址。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近年来台湾及海外陈氏后裔常常到此寻根祭祖。 木棉庵 木棉庵位于龙海市九湖镇木棉村口,距漳州市区13公里。庭前左侧一座八柱方形石亭,名为“木棉亭”。亭后立六块石碑,其中一块上题“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遒所立。两旁石柱雕刻一副对联:“为天下除奸,明春秋大义”。宋德冶元年(1275年),会稽县尉郑虎臣押解被贬黜的大奸臣贾似道往循州(今广东龙川),途经木棉庵时,愤然将贾似道推落粪坑处死。后人屡次在此建亭立碑以抒褒贬之意, 铜山古城 东山岛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省政府已批准为省级旅 游经济开发区,这里海湾辽阔,沙滩平坦,绿树成荫,胜景众多,极 具南国海滨风光特色。 东山岛古称铜山,铜山古城即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距漳州 市区157 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此以石垒城,设立水寨,坚守海防。古城几经战争洗礼,如今雄风依存,城楼宏伟壮观。古城内有一座回廊曲径、玲珑雅致的关帝庙,又称武庙,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庙门曰“太子亭”,是一间宫殿结构琉璃瓦屋顶的亭阁,庙内木雕石刻之人物造型,呼之欲出;彩瓷剪贴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庙门两侧,有数椽古老庐舍,是黄道周出生地。关帝庙附近海滨石崖上,有一块重约200吨的临海巨石,状似玉兔蹲伏,底部接触仅数寸,风吹石动,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该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世界地理之最》。附近另有一石,侧后恰似披着袈裟、躬身朝拜的和尚,前方正好是隔海相望的一座宝塔,巧成“石僧拜塔”奇景。古城东门外海边有一天然石洞,形如张开虎口,幽深清爽,石缝有清泉滴落,故名虎蛇滴玉。古城西北面,九仙山耸立海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民族英雄郑成功,都曾在此安营扎寨,训练水师。山顶一块镌刻“瑶台仙”的巨石,是当年的水操台,周围古榕遮荫,树根在石缝之间攀附盘扎,景色独特。 赵家堡 俗称赵家城。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宋朝末代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曾逃难隐居在此。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500年)、四十八年(1620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及其于赵义又两次重修扩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城堡分内、外城。内城建一座三层四合式“完璧楼”,取意“完璧归赵”。楼内挂着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外城围墙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6,厚2米,周长1200米。外城主要建筑为五座五进并列的府第。城堡内还有卞派桥、禹碑、宋代书法家米芾乎迹“墨池”石刻、聚佛宝塔等珍贵文物。 漳州土楼 漳州土楼遍布在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宋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并800多座。建楼最早:华安县沙建镇“齐 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林语堂纪念馆] 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这里天蓝水碧,十里蕉香,纪念馆依山而建,主体为二层环型建筑,正面古色古香,环型结构却近于西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林语堂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纪念馆从建筑设计、馆名题写,到塑像雕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堪称“名人名馆”。 [威镇阁] 位于芗城区新华北路南端,俗称八卦楼,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是闽省十大古建筑之一,1971年因建桥需要拆除,1997年毗邻原址重建。重建的威镇阁为三层八角形楼阁,高5188米,依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威镇亭遥相呼应,是漳州城的标志,也是人民心目中稳定与安宁的象征。站在“势若华表撑空”的威镇阁上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自豪。 天福茶博物院 茶博物院于2000年元月8日奠基,2002年元月7号开院,整个博物院总占地80亩(53公顷),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目前界最大之茶博物院。 博物院4幢主建物:(1)主展馆:主要展示茶的历史、中国茶文化及茶叶产销状况、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情及天福集团的发展历程等;(2)茶道教室:一楼高有专业茶艺表演厅和溢和轩、品茗阁等优雅的品茗场所,兼作茶道教学。二楼为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厅;(3)日本茶道馆(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设有精亭、俭亭、敬亭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风格的日本茶室;(4)书画馆(厅石斋)内设三个展厅。主展厅展示本馆收藏字画,活动展厅不定期个人工主题书画展;二楼设聊谊厅不定期举办笔会及现场挥毫;厅石斋主要展售各种厅石、雕刻等工艺品。 博物院内还有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风石刻、示苑茶园等造景设施。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 云洞岩 云洞岩位于龙海市步文镇,距漳州市区10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一石洞,每当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待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故名云洞岩。相传隋开皇年间,曾有潜翁隐居山上养鹤修道,山下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云洞岩海拔280米,山上布满花岗岩石,奇形怪状,层层迭迭,构成无数幽深石洞和奇特的山石风光。最大石洞为千人洞,最高石峰为天柱峰。还有一线天、月峡、风动石等景观。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摩崖石刻比比皆是,行、草、楷、篆各体兼备,琳琅满目,共150余处。最早的是五代时期的“许昔寻偃月子至此”题刻,至今已1000余年。在天柱峰百丈峭壁上,刻有“搔首”二字,每字2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的《鹤峰云洞游记》石刻,书法遒丽,全文1100多字,为国内碑林所罕见。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云洞岩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两处题刻。明代道学家蔡烈也曾在此隐居著书讲学,现尚存蔡烈墓及碑亭 漳平生态旅游! 漳平、永安两市旅游部门人员及有关专家从漳平双洋镇至赤水镇香寮村的天台山进行生态旅游考察。沿途游宁洋古城,访景弘故里,探岭兜溶洞,揽天台胜景。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 漳平双洋、赤水两镇原属宁洋古县辖区,毗邻永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厚。位于赤水镇香寮村西北的天台山,主峰海拔高1478米,山麓在宋朝时就建有上下天台庵各一处,据古籍记载:“天台山在香寮离城四十里,去地千百丈,流水花开自为胜景。”天台山有一片开阔的沼泽盆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条山涧汇集于此,涧水清澈见底,一尘不染。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植被保护完好,还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繁多:娃娃鱼、云豹、熊、猕猴,红豆杉、花榈木等野生动植物数百种。极具开发生态旅游市场潜力。 从人声喧嚣的双洋镇,登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山塔,宁洋古城尽收眼底;走进古老的民居,斑驳而沉重的黑漆大门后,是昏暗深长的过道。屋内门联以及匾刻洋溢着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或悬挂门头,或嵌于廊柱,或文字飞扬,或图文并茂;天台山的所在地——赤水镇香寮村,这里是王景弘的故里,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始他先后8次参与组织和领导郑和下西洋活动,先后到达亚洲、非洲37个国家和地区。 王景弘下西洋的壮举,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乡土教材;从小桥流水、古民居到深山古寺,在这儿应有尽有。青山碧树,小桥流水,走不了多远就有这么一座。这里还有唐代始建的香山桥、岭兜万安桥、化龙桥、登嬴桥等十几座古桥。上山了,山上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没沾上一点尘埃。极目远眺,只见山野由嫩绿到青绿到碧绿再到墨绿,清晰的色带在耀眼的阳光下一派宁静柔滑,似绸似缎。一路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来到山顶,视野极为宽阔。只有山下的镇子,尽收眼底。山上还存有南宋舍利塔、明朝崇祯进士王镜读书处以及漳平最古老的寺庙天天庵遗址、古驿道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代文人留下的吟咏天台山风光的诗赋多篇。明朝进士户部员外郎刘锐有诗云:“石馨一声天地晓,白云卷地鹤归来。” 2002年5月华侨大学旅游系、旅游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双洋、赤水两镇一带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并将其定位为“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同年被省旅游局资源法规处审定为“近期开发的旅游景区”。目前,永漳公路已全线动工,到今年底将全程贯通。 双洋经赤水岭兜到达香寮、香寮通往永安上石村等旅游路段也在配套实施中。 —————————————————————————— 永福之行,是与"花"的约会。 福建有两个天然大花园,一个是厦门"海上花园",另一个就是永福"高山花园"。永福,处福建最南端的高山盆地,是漳平市高山区的一个乡镇:群山环抱,一马平川|,四季如春,有"小庐山"的美誉。这里不愧为国十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处处洋溢着花的气息,处处渲染着花的色彩。 走进永福,如同走进一个花花世界。花圃、田垄,是花,房前屋后,街上店内,是花;眼里看到的是花,嘴边"咀嚼"的是花,鼻中嗅到的也是花;红的,白的,紫的,黄的,花色缤纷$兰花、杜鹊、瑞香、铁树、山茶花等花卉百余类一千多个品种,见过的,没有见过的,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花样实在繁多。在这里,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个中滋味。 永福人"拈花惹草"并非一时之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永福所产兰花、茶花、瑞香等名花便已萤声江南,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各国。据说,清嘉庆八年,永福仙宫李邹春向朝廷进贡的一盆珍品素心兰,四季开花,馨香四溢,令皇颜大悦,而赐封"进宝状元"。当地族谱中记载的这则逸事,还有当地广为传颂的"八仙"之一花仙铁拐李与永福的神话传说,泄露了花乡永福的底蕴。 花为缘。花与永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绎出瑰丽多彩的花的故事与传说。花为媒。花结出了永福"中国杜鹊花之乡"的果实,花又成就了永福的一方经济。 有了花,永福福祥永驻g有了花,永福人永远有福。而寻花永福,看一看花色,闻一闻花香,沾一沾"花乡"的福气也有福!
临汾市古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1、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城内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牡丹”的石壁三合千年牡丹、战国名相蔺相如墓、宋代道观—延庆观、清代民居—张家大院、太岳山国家森里公园等。
牡丹文化景区则位于古县城南25公里处的石壁乡,包含三合千年牡丹园、张家大院两处景点。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大宅,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至光绪五年重修。
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宽敞豪华的会客厅凸显着主人的富足,门侧楹联“泰而不骄正乎内外厚德载物,勤且尚俭永自春秋书剑传家”,是张氏家族的治家准则。
自起初以务农为本的张氏家族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等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
2、蔺相如公园
相如公园,以古县历史名人——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命名,是一处集游乐、晨练、少儿活动、垂钓、停车为一体的休闲广场,总造价960万元,占地面积104719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29414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设计有蔺相如塑像、纪念馆各一座,塑像气宇非凡,纪念馆疏朗大器。
整个公园曲桥幽径别赋风韵,山石亭阁错落有致,百花灼芳,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风鸣两岸杨柳舞,月照一舟翩翩浮”的怡人画卷。相如公园的建成,不但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而且解决了我县多年来“有城无园”的尴尬局面,在我县城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古县张家大院
山西古县石壁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完整的深宅大院。张氏家族自明末清初迁居石壁,挖窑洞,扎篱笆,务农为本,惨淡经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家族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廪贡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民国初年,以张庆澜为代表的张氏家族盛极一时,富甲一方,成为当时岳阳县最大的“万石侯”。
传统的家族制度和文化理念,主要根植于广布乡村的院落之中。以宗族聚居的院落,均呈现出井然的秩序感与等级特征,并使围绕血脉的人以居住方式一脉相承。
落叶归根的传统,也使得乡村成为古代中国的财富聚集地,数代人苦心经营的财富,逐渐汇聚成乡村的豪宅大院和良田万亩。
4、临汾延庆观
延庆观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创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竣工于辽延庆初年(1124),故名延庆观。距今八百七十余年,由城东登延庆,山道崎岖盘旋,非健者,力不能支。延庆观内上院,建三清殿,古朴典雅,为旧时供神之所。殿前有古枞一株,高18米,围4米余。
树冠为黛青色,形似伞状,时有异禽翔集其上。殿东为神龙祠,石崖间有泉水汩汩而出,凿石汇水,则清流潺潺。泉水冰寒震齿,但严冬却不结冰。
泉水潜流出祠,循院中明暗二渠,经石龙之口,注入鱼池之中,人称其为“活水龙吟”。池内锦鳞游泳,碧藻沉浮。晴空倒映,泉声淙淙。临池精神顿感清爽,而尘烦尽涤矣。神龙寺南有石窑三孔,上建小亭。登亭,北可仰望霍顶,西可鸟瞰县城。
5、热留关帝庙
热留关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古县古阳镇热留村据碑文记载,创建于宋,后世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正殿及东西廊房,占地约1220平方米。正殿为庙内主体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柱头斗_六铺作。
屋顶琉璃剪边,菱形方心,殿内采用减柱造,六椽_直通前后檐外,元代手法显著。2019年10月7日,热留关帝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怎么样?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是一处以“天下第一牡丹”即三合千年神牡丹为主看点,以石壁河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处别具风格的人文景观为辅看点。
西方有句名言:“伟大的女性,引导人们上升。”在古代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记录女性的名字屈指可数。尤其是南宋以来,理学给女人带来得戕害更甚,为了迎合男性变态的审美而要求女人裹脚,对女性的身体进行统治外,还给女人套上了“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此外更是剥夺了女人在宗谱、祠堂、墓碑上的姓名权。在厚厚的地方志中,虽然专辟一章“贞节”,但她们是有姓无名的群体。在江南垟还有不少为女性而立的贞节牌坊。这些志书和牌坊,都浸透着女人辛酸的血泪。在千年的历史中,江南垟的女性以自己生命的爱恨,在男人的世界中争取一席之地。笔者在翻阅江南垟大族的宗谱之时,挑选几位典型的女子综述如下。
舍命保子
柘园村是陈氏家族聚居地,自唐朝就定于此。柘园三世祖陈直的妻子窦氏生育难产,医生说,母亲和孩子只能存活一个。窦氏坚决地说,“宁可让我死,让孩子活。”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呐喊,记录在《陈氏宗谱》中,在陈氏后世子孙中相传。这个存活下来的孩子名叫陈琪,后来考中进士,当上大官,为了纪念母亲舍命之恩,便舍地80亩在芦江建一座“报恩寺”。他自小由姑妈养大,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又在新渡(现龙港)地方建一座“报姑寺”。陈琪还把自己的坟墓也建于报恩寺后,以日夜陪伴母亲。窦氏在古代的江南垟抒写了一阙大爱之歌。后世的杨奔老师在修县志时,看到这则故事,不禁感动,在他的《霜红居夜话》一书中写到:“我眼前出现那个全身痉挛的产妇,张大了失神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睛,在血泊中挣扎着。最后在婴儿出生的哭声中断了气。这是个悲壮的场面,和战场上一样。为了保全下一代,就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报恩寺、陈琪墓、报姑寺(即龙慧寺)等遗迹至今尚存。
育子成才
在《金氏宗谱》中也记录了一位伟大的女性育子成才的故事。明代钱库金处人,国子生金寿庆任河源县主簿,其妻姓赵妙善,四明(宁波)人,是宋宗室后裔。金寿庆在任上去世,年仅三十六岁,留下年仅两个儿子:九岁的金宗和两岁的金敬。赵氏以惊人的毅力,千里迢迢把丈夫的灵柩运回故乡钱库安葬,然后承担起抚育两子的重任。长子金宗稍大,非常懂事,协助母亲办理父亲的丧事,举止得体,获乡人赞誉,金宗后来官拜思州府经历。
赵氏改嫁给湖北汉川人胡某,金敬随继父改姓胡。金敬少小鲁钝,但赵氏很有耐心教育金敬,常常陪他读书到半夜。金敬读书困倦或者饥饿了,赵氏准备好茶水和粥供应。待到金敬成年,赵氏告诉他说:“你是金氏的子孙,世居平阳金舟乡龙江里(现钱库),你父亲河源主簿金寿庆去世时,你尚在襁褓之中。我千里运送灵柩回乡安葬,当受族人欺负,我孤苦无依,只得带你改嫁到湖广。现在你已长大,若要认祖归宗,就必须勤奋学习,他日昌大金氏之门,我就死而无憾了。”
金敬从此发奋图强,赵氏的心血没有白费,金敬于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官拜浙江道监察御史。后来经皇上批准,金敬复姓成功。金敬和金宗兄弟同朝为官,棣萼联辉。金宗一次染上风寒,不治而逝,年仅五十七岁。而赵氏尚在,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赵氏临终之时留下遗嘱:“我不幸至此,死后当归葬汉川,慎勿违我言,汝能官守职,保终始,使父有知亦无恨矣!”言毕而逝。金敬谨遵母命,护送灵柩回湖北汉川,归葬于继父之侧。
赵氏丧夫后没有守节,或许并非完美,但他忍辱负重,在二十多年时间里,把金宗和金敬培养成才,尤其是金敬,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作为母亲,她是非常成功的。
救夫殉身
明万历年间,江南垟有一位女人,她以舍命救夫之事迹而被立祠祭祀,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她就是河前(现湖前社区)进士吴宝秀妻子陈氏,是明初江口进士陈讷的后代,知书达理,聪明贤慧。嫁给吴宝秀后,夫妻恩爱,因不能生育,陈氏便为丈夫另娶两名小妾,后来小妾生子,陈氏视若己出。据说孩子出生后,亲生母亲没有奶水可喂,陈氏向天祈祷后,竟然自身涌出奶水。当然,这传说太神,并不靠谱。
吴宝秀任南康知府(今江西九江市),上任不到一个月,因得罪税监李道,神宗皇帝下诏以“抗旨匿税”的罪名逮捕吴宝秀进京。消息传来,南康军民大震。陈氏恳求随夫进京,生死与共。但吴宝秀不允许,劝她带家人回平阳老家,“扫先人丘墓”。陈氏将家中余资和簪珥约合三两银子,放入一个小布囊,给了两位小妾,并交代她们带好孩子。当夜风雨怒号,陈氏悬梁自尽。当地百姓为陈氏的刚烈而恸哭。南康义民但宗皋的母亲听闻后,命儿子送来一副原给自己准备的上好棺材,让陈氏顺利下葬。
吴宝秀的冤屈激起了高僧真可的侠义心肠,他与吴宝秀素不相识,但他到京城利用自己的关系,疏通打点,尤其是把陈氏自尽的事迹告诉皇太后,激起了她同情之心,皇太后果然在皇帝面前替吴宝秀申辩冤屈。神宗皇帝是孝子,总要给母亲面子。加上有正义感的太监田义帮忙,吴宝秀终于保住了性命。后来南康和平阳两地都给吴宝秀夫妇立祠,记录于志书,班班可考。
纺织授经
在翻阅南监《杨氏宗谱》,我不禁被另一位女性感动。她是白沙刘店名士刘学瀛之女,南监儒生杨润妻子。她知书识礼,勤俭持家。杨润年轻而逝,遗下两个幼子,杨诗是老大。刘氏是一位有见识而又坚强的女性,丈夫去世后,她便独立支撑起抚育孤儿之责。因家穷请不起先生,刘氏便一边靠纺织度日,一边亲自向两儿传授经书。刘氏所过日子可谓含辛茹苦,后来杨诗的好友陈崖筠创作了一幅《纺织授经图》,陈銧坦、林滋秀等名士在图上写序,“孺人帷堂块处,巾萐衔悲。昔也青衿,曾夫君之有耀;今兹黄卷,忍弱子之无成。于是杼柚劳心,躇蹰写意……”独来真是凄恻动人,催人泪下。
杨诗功名不遂,但他继承其父杨润遗志,在家创“集鸿轩”,埋首学问,立志著述。著有《瓯海遗珠集》等书十四种。有诗词歌赋,史料考辨,涉及门类极广。当时芦浦偏僻之地,杨诗能出如此之多作品,确实令人惊叹。郡守裕璋在主持修《温州府志》时,收到乡绅杨芝庭送呈的杨诗的著作,阅后不禁感叹道:“此诚五县博士也”!
我曾在温州图书馆古籍部翻阅仅存的《瓯海遗珠》共二十多本,全部是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就,抚摸着先贤手迹,深服他的勤奋和天才。但若不是母亲刘氏的纺织授经,杨诗焉能取得如此成就?
战时女人
战争是男人们的游戏,女人和孩子大多只是作为战利品而存在。在江南垟也有奇女子,社会动荡之时,与男人们一样,举起造反的旗帜,在苦难的人间发出几声微弱的呐喊,为史册增添了几分亮光。
元朝大德年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江南垟也有举起义旗,令人称奇的是,为首的居然是一名女性。据明《歧海琐谈》中记载,元大德元年(1297) 四月,江口人陈空崖与嫂子苏锦娘,聚众抗元,建立其“罗平国”,年号正治。可惜十月份苏锦娘就兵败被俘,这个农民的“理想国”,仅仅维系了半年就灭亡。
时隔数百年,在江南海滨炎亭,有一个美貌女子,生性豪爽,风流成性,“夜喜野宿”,丈夫也管不住她,就将她转卖给一位剃头匠,但她还是性情不改,艳名远播。海盗集团首领蔡牵慕名去见她,尽管乔装扮作客人,这女子颇有识人之才,两人交谈投机,蔡牵就用十几两黄金将她买下。此女进入海盗集团后,如龙游大海,马放南山。她治军有法,作战有方,勇不可挡,屡次打败官兵的围剿,因不知其名,人以“蔡牵妈”称之。
有一次,久经海战的镇军项统,率数十艘船队与蔡牵集团在海上对决,项统坐在船尾,旁边有士兵持罗盖遮阳。蔡牵妈亲自点燃火炮,射向项统,恰巧项统俯身捡拾烟管,炮弹把身后持盖的人打死,项统侥幸逃生。在这场战斗中,官军提督李长庚战死,蔡牵军大胜,从此这名女海盗令官兵闻之胆寒。蔡牵妈后来不知何故,触怒了蔡牵,结果被蔡牵一脚踹死,不久蔡牵集团海盗也被官军剿灭。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六月,受北方义和团的影响,平阳蔡郎桥人金宗财设坛收徒,成立“神拳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加入,其中就有一位江南垟的女性首领章陈氏,人称“三姑娘”,是江南七河村圆通教主陈有理的妻子。金宗财和章陈氏率兵攻打钱库天主教堂,结果被官兵和民团夹击,腹背受敌而遭失败。章陈氏逃亡到郑家楼,被当地团民郑有本抓获,押送官府,终被斩首。
战时女人
当然,江南垟有贞女烈妇,也有才貌俱佳的女子。如殷执中的爱妾郑蕙(1850—1872),字雪兰,原籍永嘉,是金乡城殷执中的小妾。殷执中襄助福建总兵秦如虎镇压金钱会有功而当上知府。他尽管已有妻子,当见亲戚郑松岩15岁的女儿郑蕙年轻貌美,便强娶为小妾。郑蕙聪明伶俐,喜欢阅读《楚辞》、《杜诗》等书,且她非常勤奋,“每夜闻鸡便起,伏案吟诵。”郑蕙出口成诗,可惜她不育。几年后,殷执中又移情别恋,又纳许琼为妾。当许琼生了一个儿子,殷执中更加疏远了郑蕙。可怜郑蕙孤苦无依,唯有以诗书度日。许琼也是一位才女,在郑蕙的影响下,也学会作诗。失宠的郑蕙被殷执中扔在长乐县,而他却带着许琼到云霄县上任。郑蕙举目无亲,写下了几百首诗歌。有人评价她的诗歌“感物而兴,语言简练而旨趣遥深,一洗闺秀绮靡柔曼习气。”
嫁给殷执中九年,苦多乐少,年仅二十三岁的郑蕙郁郁而终。在临终之际,叮嘱亲人将她平生所作的诗稿付之一炬。并托人带话给父母:“生女无益”。郑蕙去世后,殷执中总算还有良心,他取其焚余诗稿翻刻为《素心阁遗集》一卷,并请名士李慈铭为写墓志铭。
不幸贞女
以上几位或为大爱感人,或红颜薄命,或为 ,让人读来击节赞叹,荡气回肠。可是生活中女性毕竟无法自己掌握的命运。她们在纲常伦理和人 望的张力之间,往往为了名节两字而牺牲自己青春乃至性命。如果说女性选择后者是出于对现实生活所迫,或者对道德压力的无力抗争而只能无奈地选择接受,那是值得同情的。然而也有不少女性,为了名节而主动做出一些令男人也骇异的事情来,我不知道是否用可悲而称之,比如殉夫之举。
张家堡杨佩芝是江南垟的著名的大地主,也是著名的乡绅,他曾协助伯父杨配篯组建江南民团。杨佩芝去世后,停棺期间,他有一位年轻的小妾是温州城区人,跟平常无异,后来她突然沐浴更衣,就在杨佩芝出殡前,喝下早就预备好的毒药,自尽殉夫,令人措手不及,后来杨氏族人为她旌节表功。
夏口吴氏也有一位这样的女子,她的名字叫郑鹤云,六岁时父亲就将她与夏口吴开性订婚,她生性乖巧,足不出户,亲戚也很少见到她的面。长至21岁,吴开性去世,郑氏想去奔丧,但母亲不许。郑氏就哭闹着绝食 ,甚至以死威胁,才得许可。她到吴家后拜见夫家亲戚,而后抚棺痛哭,日夜陪伴。晚上还点灯,她把吴开性所读的书放置案上,虽不识字,但用手指比划,有时还泪流不止。吃饭时餐具也准备两份,一份为死去的丈夫准备。她在夫家和娘家之间往来了三年,每次到娘家后总把自己关在房间内默坐,一天深夜,母亲睡觉醒来,发现女儿不见了,见窗户半开,感觉不妙。第二天郑氏的尸体在河上被发现,面色如生,人人称异。后来吴家把尸体接去与吴开性合葬。
郑氏女自尽殉夫的节烈让人感慨不已,吴开性的族叔祖吴荣烈写诗纪念她:“矢志奔丧血泪倾,归宁中夜顿捐生。秦楼无晤吹萧侣,楚水旋添鼓瑟声,赴眷三年情独挚,全贞千载操常清,丹书何日光潜德,务使幽芳达帝京。”
在古代社会,贞节观念害苦了多少年轻的女性,在夫权之下,她们是一群没有名字的弱者。但这个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在男人的世界中,争取了宗谱几页的文字。
我掩上宗谱,唯有一声叹息!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登泰山记
[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干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第 1 页
审问椅厂家直销 木质铁质不锈钢办案区桌椅
最近31分钟前有人拨打电话咨询问题
专业生产安防家具,操作台,一体化集成智能桌,软包防撞桌椅,让您一站式购齐,量身打造,快速制定方案,欢迎咨询安智盈
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云霄县旭知信息咨询 广告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第 2 页
桐城姚鼐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干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
第 3 页
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熘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
第 4 页
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煳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注释
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第 5 页
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干隆三十九年:即年。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第 6 页
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蹬(dèng):石级。
级:石级。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中岭:即黄岘(xiàn)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第 7 页
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
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云:语气助词。
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
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
第 8 页
漫:迷漫。
摴蒱(chū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极天:天边。
采:通“彩”。
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若偻:像嵴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偻,
第 9 页
驼背。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干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煳或缺失。漫:磨灭。
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圜:通“圆”。
瀑水:瀑布。
赏析:
东岳泰山,巍巍峨峨,犹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以其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雄距于齐鲁大地。
第 10 页
其实,泰山险不过华山,雄不过恒山,海拔高度在五岳中仅排第三位。学者王克煜认为,它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泰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此外,泰山之所以被视为五岳之尊,与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分不开。司马迁《史记》援引《管子·封禅篇》说,上古之时,封禅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帝王。后来,历代帝王几乎无不封禅泰山。泰山别名“天孙”,意为天地之孙,主招魂,知人生命之长短,这大概是历代帝王钟情于泰山的重要原因吧。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座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化山。泰山又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它壑深谷幽,峰奇石怪,山高水长,风卷云舒,历来就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为它长啸短吟,为它泼墨挥毫,为它锦上添花。姚鼐也是其中的一位。
姚鼐写过多篇有关泰山的诗文:《登泰山记》、《游灵岩记》、《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歌》(诗)、
第 11 页
《泰山道里记·序》等。《登泰山记》是历代泰山游记中的佼佼者。读这篇游记,我们被作者浓厚的游兴所感染。文人登泰山,多选春秋良时,姚鼐却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和一个特殊的日子。“余以干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姚鼐这位主张“义理、考据、文章”的桐城派代表,偏要“越长城之限”,实地考察古长城之貌,其精神令人由衷敬佩。作者登山这天,是除夕的前一夜,观日出时正值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三十。冬天登山已不多见,选择岁除之日观日出则更加少见。你想,在万家团聚共度良时之日,作者于泰山之巅皑皑白雪之中翘首迎接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是不是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男儿自负乔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作者的语言十分洗练。“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
第 12 页
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寥寥三十余字,将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二楚。句式整饬,朗朗上口。接下来,作者连用“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写出自己的行进路线,语句清晰如水,又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作者写景的语言也是非常简练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几句写了泰山雪景、夕阳、云雾,如诗如画,令人遐想不已,但又是何等的惜墨如金。作者写日出盛景,用墨极少,却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再次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这是正面描写。“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是间接描写。文末描写也是精彩之笔。“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第 13 页
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文章缺一不可。在这篇文章中,这点体现得是很好的。单说考据,文中处处可见。“古长城”、“三谷”、“环水”、“东谷”、“石刻”、“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也许有的读者会说,作者对自己的内心感情压抑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全篇无一句抒情语。我们不好臆测作者当时的心境,但从他写的诗句来看,能够感觉出他是有很多感慨的。但他远不像范仲淹《岳阳楼记》那样尽情抒发。如果不进行一番“考据”,仅从桐城派文章风格上解释这一现象,恐难讲通。
干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同上泰山。泰山气势雄伟,风景壮丽,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春秋佳日,联袂登山,吟哦题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姚鼐的《登泰山记》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真实动人地描绘出来。且记述的是冬日的游历,有别于徐志摩
第 14 页
、李健吾、杨朔、冯骥才等诸公的文字,因而显得不落窠臼,更具特色。
第 15 页
百度文库
搜索

百度文库10亿海量资料,查找管理一应俱全
打开APP

展开全文
免费读登泰山记原文、翻全文
APP
打印
导出为WORD
导出为PDF
发送至微信
APP打开
版权说明:应版权方要求与设置,本文档不支持阅读全文,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页数说明:当前展示页数为百度文库重新排版后结
本文2023-08-22 04:42: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