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偏方有效果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偏方要看怎么说 那些骗子开出来的偏方 那肯定是没效果 不出副作用就烧高香了 至于那些祖传医家的偏方 那是肯定有效果的 甚至有些好药方的效果比西医好得多 至于科学依据 根本就不需要那玩意 中医几千年的经验总结 无数前辈的亲身经历 那就是科学依据
给你举个例子 就像某一天 你上车 看到一堆红毛老外唧唧呱呱的说 旁边一个中国人在那说 美圆换人民币 100美圆换200人民币 心动了吧? 接着上当了吧? 但是你下回就不会上当了 偏方也是同理 头一次 吃了 把病人弄翻了 有副作用了 下回注意 再加以修正 就成了药方了 就像炒菜 这次盐放多了 咸了 下次就少放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古籍上的三大长生不老药,白纸黑字,为什么从未被人成功配制?
长生不死,一直以来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或者说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一个美好的目标。而这一点在古代的帝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千秋大业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他痴迷于长生不死药的寻找,炼制。甚至不惜派遣徐福出海寻药,不过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明显的。秦始皇并没有成功,甚至在巡游的半途就因病去世,而秦朝而因为胡亥的昏庸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也许正是因为秦始皇满世界都没找到长生不死药的原因,所以我们后世人总认为长生不死的仙药是非常的神秘的。但是事实上,在葛洪的《抱朴子》中其实早已经记录了不少的长生不死药的配方。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神秘呀,毕竟方子都有了,对照着配制不就结了。不过看完药方后,想来会有重新的认识呢。因为,真的不好弄啊!
第一种:肉芝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仙药的秘方吧。这个方子是相当的简单了,就一个原材料,那就是肉芝。不过难就难在肉芝的身上了。传说中,如果你走在深山老林中,遇到有七八寸长的小人坐着车子,骑着马经过你的身边的话。那么,同志,你撞大运了,因为你遇到了千年难见的肉芝啊。这种时候,就应该小心翼翼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一把抓住。抓住后也不用做什么处理,直接生吃就行,吃了后就可以羽化登仙了。不过讲真,这样真的很残忍啊,小人的模样,怎么下得了口啊!
第二种:蟾蜍与蝙蝠
第二种比起肉芝的话,从模样上来说,虽然丑了点,但是好歹心理压力小一点。不过这种药也不好找啊。因为虽然原材料不过是蟾蜍和蝙蝠,看似不难寻。但是一旦加上了年份的话,那就稀少的不行了。毕竟一万年的蟾蜍和一千年的蝙蝠,那还是动物吗?妥妥的妖精啊,对比起战斗力的话,普通人类恐怕是不行的。
第三种:风生兽
最后一种要说的就是一种叫做风生兽的神奇生物了,传说中这是一种浑身青色,外形像豹子却只有狸猫大小的野兽。而且这货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典型啊,想要捕获他,还有着一整套的流程。首先要用大网去捕捉他们,捉到以后,必须先用几车的柴火去烧他,烧完以后得拿刀死命的砍他的头,砍完以后他看起来是死了。但是也绝不能放松,因为这不过是假死,这个时候必须要赶紧拿石头上生长的菖蒲去塞他的鼻孔。做完这些,他才是真的死透了。待他死后,要取出他的脑髓,然后和上菊花,定时定量的吃上十斤,那么就可以活上五百岁啊!
以上就是《抱朴子》中记载的三个长生不死药的配方,一溜看下来,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难处在哪里。这些原材料,简直是难找到爆炸啊,而且就算这些药不难找,恐怕一般人也不忍心下手什么的吧,毕竟看起来有些残忍啊。不过当长生不死摆在眼前,想来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啊!(来自网络,侵删)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治疗阳痿的15则秘方
“阳萎”是“勃起功能障碍(ED)”的曾用名。1992年,经有关专家讨论,美国国立卫生院决定用勃起功能障碍一词代替阳萎一词。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过去三个月中,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以进行满意的性交;ED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尽管ED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密切相关,也是许多躯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ED的发生不仅受到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躯体疾病,以及性伴侣关系,家居状况等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手术,种族,文化,宗教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也与ED的发生有关。
加味天雄散
组成附子、当归、巴戟天各12克,白术、生龙骨、生牡蛎、肉苁蓉、*羊藿各18克,韭菜子15克,枸杞子9克,党参30克,肉桂、冬虫夏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补肾固精、益气壮阳。
主治肾阳不足、精关失固、证见头晕疲乏、腰痛怕冷、阳痿早泄、脉沈细,两尺无力,苔薄。可用於阳痿早泄,精子不足的男性不育症。
疗效临床应用,须持续久服,坚持治疗,每获痊愈。
益肾填精汤
组成熟地、阳起石各15克,山药、狗脊、覆盆子、仙灵脾各12克,葛根、川断、伸筋草、桑螵蛸、知母、巴戟天、蛇床子各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填精、兴阳。
主治阳痿(不育证),证属肝肾两虚者。证见婚後多年未育,或因避孕抑制接触而致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精子多数畸形,活动力差,舌尖红、苔薄根腻,脉弦细。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体格检查
重点注意第二性征,周围血管,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1)第二性征发育注意患者皮肤,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有无喉结,胡须和体毛分布与疏密程度,有无男性乳腺发育等。
(2)外周血管检查注意触摸股动脉,足背动脉及阴茎背动脉搏动强弱。阴茎背动脉较细小,需仔细触摸,患者取平卧位,将手指轻轻放在阴茎背侧根部即可触到动脉搏动。在动脉硬化,外伤和老年男性中搏动减弱或消失。
(3)生殖系统检查注意阴茎大小,有无畸形和硬结,睾丸是否正常。
(4)神经系统检查会阴部感觉,腹壁反射,提睾肌反射,系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等。
壮肾抗痿散
组成熟地黄、阳起石、巴戟天、*羊藿、肉苁蓉、覆盆子各90克,生黄芪、当归、白芍、麦冬、枸杞子、柏子仁、石菖蒲、鹿衔草、鸡内金各80克,海龙3条、韭菜子、九香虫、蜈蚣、甘草各30克。
用法先将*羊藿(羊脂炙)、鹿衔草(温水洗净)、阳起石(煆透白酒淬碎)、海龙(白酒浸1~2小时,炭火烤黄),再合其他诸药壹起晒干或烘干,共研极细末,过80~120目筛,贮瓶备用,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3次(分早、中、晚饭前服),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
功用滋肾填精、强阳抗痿。
方解阳痿之因,古人论之甚详,如《类证治裁》云:“或先天禀弱,或後天食少,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者,……伤色欲者,须辨水衰火衰,水衰者真阴亏乏,……火衰者精气虚冷……”《景岳全书》则云:“但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忧思太过……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说明阳痿致因甚多,且阳虚居多。治疗本病,应抓住病之根本,兼顾兼证。以治肾为主,再随证辅以疏肝、清利、活血,和解之剂。壮肾抗痿散方用熟地滋肾填精;配白芍养血缓急;麦冬润燥生津;枸杞子滋肝肾、生精血;海龙滋阴散瘀以增强滋肾填精之功。佐巴戟天、*羊藿、肉苁蓉、覆盆子、阳起石温肾壮阳以抗痿;再入黄芪益气;当归活血补血,石菖蒲、柏子仁养心安神以壮阳道;蜈蚣、九香虫通络走窜兴阳之道;韭菜子配鸡内金温肾固精以治早泄;黄芪配当归,补血养肝;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甘草解毒以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填精、强阳抗痿之功,而且无助伤阴之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本方确是治疗阳痿的壹首有效良方。壹般情况,只用本方,坚持用之,多能取效。
主治阳痿(性神经衰弱),证见阴茎痿软而不勃起,或不全勃起、或勃起不大、大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乍交即泄、阴茎迅速痿软。且兼证多因证而异。
加减临床中,壹般情况仅用本方即可,若病情或兼证明显、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方,水煎送服本散,如肾虚型偏阳虚甚者或加用金匮肾气丸或大补元煎加减;肝气郁结型,选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肝经湿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血瘀阻型,用四逆散加活血化瘀和益肾助阳之品;寒热错杂型用乌梅丸加仙灵脾、蛇床子、鹿角胶之类。医不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
疗效治疗120例,结果痊愈(阴茎勃起持久、性生活正常、生育能力恢复,诸症若失,1年以上未复发者)85例;显效(阴茎勃起能持续10~20分钟、性生活基本正常、诸症显著改善,1年以内有复发者)28例;有效(阴茎勃起在10分钟以下,诸症改善)5例;无效(阳痿及诸症未见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83%。
本组病例,医治10天以内痊愈或见效者5例,11~20天者7例,21~30天者15例,31~40天者18例,41~50天者15例,51~60天者15例,61天以上者45例。最短7天,最长壹年半,平均55天。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临证中,还要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壹般来说,年轻人之阳痿,多责之失志(精神因素,为肝郁、惊恐)、湿热、阴虚;高龄人之阳痿,多责之肾虚、且阳虚居多,但又不尽然。实践证明,青年人亦有阳虚,高龄人亦有肝郁。继发性阳痿,又应注意到致病原由,如因血管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前列腺炎及泌尿系感染或药物等引起的阳痿,应治宿疾而阳痿自除。治疗阳痿,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善於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激发性感,并消除精神紧张恐惧心态,从容为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蜻蜓展势丹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大蜻蜓40只、原蚕蛾30只、露蜂房20克(酒润)、丁香、木香、桂心各10克,胡椒5克,生枣仁、酒当归、炙首乌各2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或为散剂,备用,每次服7~8克,空腹以黄酒送服。日服2~3次。
功用峻补肾督、壮阳展势。
方解方中蜻蜓、蚕蛾为通补养身之品,于补益之中,尤具活泼之性,皆可入肾、督、肝脉,用其血肉有情之体峻补肾督肝脉之虚、以壮阳展势起痿。其中蜻蜓,《名医别录》云其功能“强阴,止精”、《日华子本草》云“壮阳,暖水脏”,《陆心本草》谓其“治肾虚阳痿”。临床观察,本品可入肾经、督脉,能补肾兴阳以强壮阴器,且活而不滞,补中有行,实为治疗肾虚阳痿之佳品。临床验证,确有良效。露蜂房、丁香、木香、桂心、胡椒温煦肾督,益火之源。枣仁、当归、首乌,滋阴养血,阴中求阳,使源泉不竭,并防温阳燥烈之品伤阴耗血之弊。诸药合用,肾督得补,肝脉得温,阳痿得起,共奏峻补肝肾,壮阳展势之效。
主治阳痿(证属肾督亏虚型)。伴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一般服3~5日见效,15~25日可愈。
蜈蚣疏郁汤
组成大蜈蚣2条(研末分吞)、地龙、海参(研末分吞)各10克,蚕蛹15克,柴胡、香附、王不留行各10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达肝脉、畅行宗筋、展势起痿。
方解阳痿一症,多从肾阳虚论治,有效有不效。诚然肾主生殖,阳事活动多由肾发。然肝主宗筋。肝气不畅,气血瘀滞,宗筋失主,也易引起阳痿。故方用蜈蚣为君,辛温有毒,善入厥阴肝经,“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解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故为肝郁阳痿之君药,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地龙、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畅达宗筋;海参、蚕蛹滋肾壮阳;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并防蜈蚣等辛燥之品耗伤阴血。合而用之,共奏疏肝、柔肝、养血、补肾之功。而君以蜈蚣,确收良效。
主治阳痿。此由心情不畅,抑郁不舒,肝失疏泄所致。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
附记治疗期间暂忌房事。
回春兴阳散
《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山萸肉、熟地、杞果、石燕、白术各40克,巴戟天30克,当归(原文列当)、五味子、茯神,淮山药各25克,鹿茸、炙海马各10克,炙蛤蚧1对,炙蜂房25克,炙蜗牛50个,阳起石50克,仙灵脾30克,全虫、蛇床子、地龙各2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后分成60包,或炼蜜为丸,备用。每次服1包或1丸,日服2次,饭前服用。1个月为1疗程。
功用益肝肾、壮肾阳、健脾通络。
方解历代医家对阳痿多有论述,治法亦有千秋,但多以壮阳为主。张景岳云:“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类证治裁》又云:“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萎。”陈氏以精之封藏在肾、神之主宰在心,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源源能用,但用必有节。为此,阳痿症多由纵欲过度、严重手*、恐惧不释、神思过用等而致。肾虚精竭,命门火衰,宗筋不振,阴筋不兴病所由起。特将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拟订本方,以补先天养后天,水升火降则为合,阳痿自愈。
主治阳痿。疗效治疗297例、治愈274例,占9225%。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与烟酒。
其他检查
可用于口服药物无效而需实行相应有创治疗者,或患者要求明确ED病因及涉及法律与意外事故鉴定等。
(1)夜间阴茎勃起监测夜间阴茎勃起是健康男性从婴儿至成年的生理现象,是临床上鉴别心理性和器质性ED的重要方法。
(2)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主要用于鉴别血管性、心理性和神经性ED。
(3)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应用诊断血管性ED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4)阴茎海绵体造影术用于诊断静脉性ED。
(5)选择性阴部动脉造影技术主要适应证:①骨盆外伤后ED;②原发性ED疑有阴部动脉血管畸形;③ED经NPT和ICI试验反应阴性;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供血不全并准备行血管重建手术者。
化瘀起痿汤
组成水蛭3~5克,当归20克,蛇床子、*羊藿、川续断、牛膝各15克,熟地30克,紫梢花5克,桃仁、红花各10克(水蛭、紫梢花各研细末吞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补肾起痿。
方解瘀血痹阻宗筋,气血不能充养,故阳具痿起不振。经云:“治病必求于本”,活血化瘀为治本大法。又肾主生殖,阳事活动多赖肾气的鼓动。故在治本的基础上佐以鼓动肾气之品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方中水蛭咸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功能活血化瘀、通经破滞。《本草经疏》云其治“恶血,瘀血……因而无子者。”善趋下焦,走血分而攻瘀。因其本为水生,乃水精所化,物随水性,虽为嗜血之虫,但其药力缓布持久,亦少酷烈之性。精道、尿道之瘀血惟本品可剔除之。用少功多,剂微而效著,故以本品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为臣;蛇床子、*羊藿、紫梢花、川续断、熟地,补肾壮阳,为佐;当归、熟地滋补阴血,防水蛭、红花活血之品伤及阴血,又为之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畅达宗筋、补肾起痿之功。
主治阳痿。此多因外伤或手术损伤,或长期手*,忍精不泄,合之非道等,以致精血瘀滞于宗筋脉络,心肝肾气不达外势,血气精津难以滋荣所致。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一般服8剂见效,20剂左右可愈。
益精壮阳汤
《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
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5克,茯苓12克,枸杞子15克,肉苁蓉12克,锁阳、巴戟天各12克,*羊藿30~60克,白人参、炒枣仁、菟丝子各12克,天冬、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或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3次,白开水送下。忌食腥冷物。
功用填精益髓、壮阳补肾。
方解多因恣情纵欲、耗精伤肾,阴损及阳、阴阳两亏,治疗填精益髓、壮阳补肾。方用熟地甘微温补血滋阴;山萸肉酸苦微温、补益肝肾;山药甘平,补脾肺、滋肾阴;茯苓甘温益脾;枸杞甘平,滋补肝肾益精;肉苁蓉甘酸咸温,补肾壮阳;锁阳甘温益精兴阳;巴戟天甘辛微温入肾、强阳益精;*羊藿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益精气;白人参甘温微苦,大补元气;炒枣仁,酸平养肝、宁心安神;菟丝子甘辛平补肝肾;天门冬,甘苦微寒,生津养阴;甘草甘平补脾益气。其中锁阳、巴戟天、*羊藿为必用之品,尤其*羊藿得用30~60克才能收效。诸药组合成方,共奏填精益髓、壮阳补肾之功。
主治阳痿,证属肾阴阳两亏。加减命门火衰加鹿茸6克。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甚佳。
强阳丸
组成大熟地240克,当归180克,川芎120克,五味子60克,黄芪、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车前子、枸杞子各180克,蛇床子120克,甜苁蓉180克,陈皮90克,甘草60克,黄狗肾180克。
用法先将黄狗肾切片、文火焙,另研细粉,其余诸药捣碎另研粉,然后将两种药粉混合后再研,过100目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备用。每次服10克,日服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功用温补肾阳、养血和络、益肝兴阳。
方解方中熟地、当归、川芎、黄芪,益气、养阴、活血,使气血旺盛、充养先天。黄狗肾为血肉有情之品,功擅温补肾阳。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枸杞子、蛇床子、甜苁蓉、五味子,平补肾阴肾阳。车前子利湿通窍,使补而不滞。陈皮、甘草调和胃气,并防滋补之品腻膈碍胃。诸药合用,补而不滞,共奏气血并调、阴阳同补之功。
主治已婚、未婚之阳痿病,以及肾阳虚滑精、漏精、早泄等症。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桂汤
《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附子(先煎)、肉桂各6克,杜仲、菟丝子(炒)、淮山药、丹参各15克,山萸肉、仙茅、枸杞子各12克,巴戟天10克,生地20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附子先煎1小时,再入余药同煎20~30分钟,取汁200毫升,分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温补肾阳,滋阴化瘀。
方解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命火。然“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辅以山萸肉、山药、枸杞子、生地,补阳配阴;巴戟天、仙茅、杜仲、菟丝子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以助附桂之力;丹参除烦化瘀。合而用之,而渴欲饮、多溲自瘥,肾精得充阳气得补,阳痿自愈。
主治肾气匮乏引起的阳痿伴消渴。
加减津伤口渴加麦冬15克:阳事不举加阳起石(先煎)、牡蛎(先煎)各15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20余剂可愈。附记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沙苑清补汤
组成沙苑蒺藜、莲子肉、芡实各12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21克,川黄连3克,大生地6克,栀子3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平调阴阳、清心补肾。
方解古今医家治疗阳痿,多从温肾入手,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疗效不著。丹溪有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今人尤如此。或因思虑太过,或因纵欲过度,或因工作紧张;又因人际关系复杂,劳心费神、阴血暗耗,久则阴虚于下,火旺于上,阳事不举,治宜平补阴阳,清心补肾。故方中沙苑蒺藜,味甘性温,张石顽称之为“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莲子甘淡而温,汪昴称其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下君相火相济;芡实味涩而固精,补下元,益肾精;生地、麦冬、五味子,滋补阴精;川黄连、栀子清心火;龙牡,镇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平补阴阳、清心补肾之功。
主治阳痿(证属阴虚火旺型)。疗效临床屡用,每收良效。
阳痿验方
组成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中等大)20条,*羊藿叶(或茎)50克。
用法上药分别研为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然后混匀研末,分为40包,备用。每次服1包,日服2次,用米酒适量冲服。20天为1疗程。
功用补益肝肾、通络兴阳。
方解方中麻雀味辛性温,有补益肝肾、健脑安神之功效;地龙通经活络,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蜈蚣兴阳事,治疗本病疗效极佳;*羊藿叶(或茎)峻补肾阳,兴奋性功能,可治疗阳痿。
主治阳痿。
疗效运用本方治疗10余例阳痿患者,有效率达100%,其中痊愈率为98%以上。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腥冷等食物。
疏肝清利汤
《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柴胡、枳实、苍术各9克,黄柏、知母各10克,丹参、当归、路路通各12克,牛膝15克,白茅根、薏苡仁各20克,龙胆草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养血活血、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以柴胡、枳实、疏解枢机;龙胆草、黄柏、知母、白茅根、苍术、苡仁清热利湿、苦寒坚阴;配用牛膝、当归、丹参、路路通养血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养血通络之功。
主治阳痿。此因肝胆郁滞、湿热下注所致。
加减若胸脘痞闷,加郁金、佩兰;少腹胀痛,加川楝子、五灵脂;腰部酸软,加桑寄生、川断;遗精早泄,加枣皮、菟丝子、枸杞子;失眠多梦,加合欢花、炙远志;湿热偏重,加栀子、滑石;湿甚加苍术、薏苡仁。
疗程治疗27例,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3例。服药最少10剂,最多30剂以上。
附记此外,调摄精神饮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一环。“宣其抑郁,通其志意”,使其保持精神愉悦,房事有节,饮食有常,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基础治疗
(1)矫正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高血脂、肥胖/药物滥用等。
(2)加强原发疾病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阴茎硬结症、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3)调整心理状态:解除焦虑、紧张抑郁等。
(4)加强性医学教育。
(5)和谐夫妻感情:配偶参与、配偶鼓励。
清心泻肝汤
组成细川连15克,龙胆草6克,肥知母、黄柏(盐水炒)各10克,肉桂3克(后下)、朱茯苓、酸枣仁、生地,天门冬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心泻肝、滋阴利湿。
方解阴茎属肝,阳痿即筋萎。阳痿之症,责之肝者居多,又乙癸同源,关系密切。肝火炽盛,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亏虚;肾水既亏,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独亢;心肝之火偏亢,灼伤筋脉,伤及阴器,遂致阳痿。故方用黄连清心火,龙胆草泻肝火,导湿热;朱茯苓,酸枣仁养心安神;盐水炒黄柏引药入肾,兼泻相火,诸药合用,直折上炎之火;佐以生地、肥知母、天门冬滋阴,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不亢;配肉桂交通心肾、调和阴阳。故用之效佳。
主治阳痿(心肝火旺型)。
疗效治疗18例,服药1~6剂均愈。所治病例有效率达100%。
附记并嘱夫妻和谐、相互体贴、加强爱抚,摒除忧虑,调摄情志,身心愉悦,树立必胜之信心。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理解配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阳痿丸
组成制附子、甘草各10克,蛇床子、*羊藿各15克,益智仁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计12粒,备用。每次服1粒,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4天为1疗程。
功用暖肾固精、滋补肾阴。
方解方中制附子、蛇床子、*羊藿、益智仁补元阳、益肾火、暖肾固精,助肾气;配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清虚热,并牵制补阳药的辛燥之性,主辅相配,补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损阳;使以甘草、蜂蜜调和诸药,补脾益气,滋阴润燥。全方配伍,温中有清,升中有固,阴阳双补,精气同调,使元阳旺盛,阴精充盈,故是治疗阳痿的有效良方。
主治继发性阳痿。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若腰困明显者,加枸杞子、杜仲;若阴虚明显者,加龟胶、鹿角胶;若阳虚明显者,加巴戟天,菟丝子,阳起石;若小腹冷胀者,加小茴香、台乌药;滑精明显者,加金樱子、覆盆子。
疗效治疗15例,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疗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30天。
附记服用本丸,在服完1疗程后,若需再服,应间隔6天,忌连续服用。本方服后有头痛、头晕、轻度恶心等副作用,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忌空腹服药,服药期间忌性生活。
珍珠镇缓解痉汤
组成珍珠母30克,朱砂01克(冲服),琥珀6克,茯苓、白芍、地龙各15克,当归、甘草、远志、菖蒲各10克,蜈蚣3条。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于房事前半小时顿服。
功用镇缓解痉。
方解方中珍珠母镇心安神;朱砂、琥珀、茯苓更助其效,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解痉,抑制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周围血管;地龙、蜈蚣解痉走窜、助兴阳道;当归养血活血,改善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远志、菖蒲安神定志。合而用之,有镇心安神,酸甘缓急,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阴茎的血液供应,增起勃起力度,延长勃起时间等作用,故用之疗效极佳。
主治阳痿早泄、不射精、遗精、性交恐惧症等。疗效治疗百余例,效
医生本身并不具备超能力,他们依靠自己的毕生所学和赤子真心抢救每一位病人。老中医袁淑芳便是其中之一。
一入医门无回头,行医济世八十载袁淑芳老人出生于河南省平县芦庙乡盘龙村,家族世代行医济世。袁淑芳在家人的影响下,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从16岁开始,她便研究学习中医医学,学医本就是众多专业中难度极高的,建国初期更是艰苦。袁淑芳学习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每当油灯燃尽时,便借着夜晚的月光继续研读医书。刻苦和努力让她收获坚实的医学基础和炉火纯青的医术。
袁淑芳一生行医80余年,拯救3万多患者的生命。她在当地的袁氏妇科坐堂出诊,凭借自己研究的药方和一颗济世救民的仁心救治了周边的无数百姓,大家都很尊敬和信赖这位医术医德并举的医生。她的侄子曾夸赞袁淑芳几乎不会被什么病情难倒,能够迅速判断病情且对症下药。不仅悬壶济世,袁淑芳还对自己的医术研究总结归纳,编写成册然后出版。
家族世代行医者,公开药方刻墓碑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袁淑芳的丈夫王鸣周同样出身于中医世家。她的影响和教导下,儿女们也从事着与医学相关的工作。大儿子王泰升曾经在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一职,由于优秀的工作表现被评为“华夏医魂”优秀人物。她的女儿也在医学上颇有成就,算是继承母亲衣钵。由此看来,袁淑芳和家人们都与医学有着奇妙的世代缘分。
2006年,身体状况愈发糟糕的袁淑芳,考虑到家族医学的传承问题,尤其是自己用于医治病人的药方难以留存的现实情况。她支撑着年迈的身体将80年的行医经验和药方都总结成文,药方涵盖内容极广。临别之前,袁淑芳将子女们召唤至床前,交待儿女们在自己逝世后把药方都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便后代医学者们借鉴学习。
公开家族内部和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需要多么无私和宽大的胸襟,袁淑芳可是冒着家族医学事业立足的风险做出的决定。作为一个无私伟大的医者,她最为牵挂的始终是每一位需要救治的患者,药方是帮助病人的,而不是帮助医生获得荣誉和地位的。“医者父母心”,真正的医者考虑的都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08年清明节,长子王泰升特意从北京赶回老家河南,完成母亲的遗愿。他请到一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母亲的药方全部刻在墓碑上,整整耗时一个多月。同时,为歌颂母亲的高尚医德和无私大爱精神,墓碑上还刻有两副缅怀对联。
袁淑芳老人的事迹广泛流传开后,中国各地的同胞们纷纷到老人墓前祭拜,有远道而来为生病的朋友或自己摘抄药方的,也有许多前来祭拜的医学教授和学医的同行,将袁淑芳老人的药方抄录成册,进行学习和借鉴。老人的药方不仅治愈许多求药的普通百姓,也对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领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老人的墓前依旧人来人往,有专程祭拜并表达谢意的,也有初次拜访抄写药方的。袁淑芳不仅受到患者们的尊敬,更加难得的是同行们的赞赏和爱戴。每年扫墓时节,人群络绎不绝,老人的“造福世人,惠及后世”的初衷也未被辜负。
袁淑芳老人留给世人的不仅仅药方,更多的是大爱无私的情怀和悬壶济世的医者精神。她的至善至美将影响她的后代以及无数的行医者,让医者的爱和奉献永远地传承下去。
医生当之无愧“英雄”称谓,无论何时,他们都是时代和人民的英雄,依靠平凡的双手缔造无数的奇迹。袁淑芳是老一代英雄,后面还将有无数英雄纷沓而至,在时代长河中点燃希望,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
中药的作用可以用来调养身体;保健;治病救人;以及一切你能想到的健康生活问题。大多数痛风患者在经过长期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后会考虑中药治疗的方法。那么,中药治疗痛风的偏方有哪些呢上海一位老中医推荐了几种:
1脾虚湿阻型: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
用药: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蓄、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2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用药: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3湿热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有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用药: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4肝肾亏虚型: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用药: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以上是老中医推荐的几种治疗痛风偏方,副作用比较小,希望对你有帮助。但是,是药三分毒,患了痛风病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长期的服药对健康是不利的。
本文2023-08-04 04:38: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42.html